他們是普查員的「定心丸」也是「金鑰匙」

2020-12-28 騰訊網

普查人物一

朱祿彬:十次普查,煉就統計魂

歲月的長河中,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那份執著與熱愛。他追隨著內心的方向,不停向前奔跑,從沒忘記初心,亦未停止前行。

「統計」和「普查」這兩個標籤,就這樣,一晃就跟了他30年。

01

人口普查是白日裡工作的顏色

如果普查有顏色,那一定是汗水溼透的白襯衣。位於龍泉山下的成都市龍泉驛區柏合街道,這十年來變化很大,結構複雜,既有繁華熱鬧的街道,又有路途崎嶇的村莊,還有人員流動頻繁的城鄉結合部。

2020年,又是一次普查年,在接到七人普通知的那一刻起,52歲的柏合街鎮人普辦主任朱祿彬,積極投入到緊張的七人普工作。從申請全區人口普查綜合試點,到組織普查繪圖、開展業務培訓、入戶摸底登記,朱祿彬總是以統計人求真務實、敢於擔當、樂於奉獻的精神,帶領柏合街道人普辦的工作人員下沉到村社區,夜以繼日地工作在普查第一線,衝鋒在普查人戶登記工作的最前沿。在艱巨和繁重的任務面前,朱祿彬用細心去指導驗收七人普繪圖工作,做到區不漏房;用耐心去指導村(社區)「兩員」招聘,提前完成普查任務分配;用恆心與當地派出所、社保等部門對接,提前掌握各項部門行政記錄;用精心去開展普查員業務培訓,為摸底入戶做足準備。

10月11日摸底入戶開始,他的眼裡就已經沒有了雙休日。已在統計戰線工作30年的朱祿彬,經常穿著一件白襯衣,企業、老舊小區、城鄉結合部、山區村落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他頂風踏露,披星戴月,解決普查工作的各種疑難困惑。而他的白襯衣,經常被汗水溼透。同事們經常感慨:「有朱哥這個活寶典在,哪次普查都不虛。」

02

人口普查是黑夜裡工作的顏色

如果普查有顏色,那一定是風吹日曬的黑臉龐。朱祿彬從學校畢業後,就被分配到了龍泉山上工作,從此認識了統計,這一相伴就是30年。

30年,他一直與統計數字打著交道,調查、走訪、報表是他的日常;30年,龍泉山下的面貌煥然一新;30年,經濟社會變化翻天覆地,他從基層統計人的眼裡見證了祖國的巨大變化。

30年裡,從第一次經濟普查時龍泉驛區工業建設剛剛起步到第四次經濟普查工業園區發展如火如荼;從第一次農業普查只普查播種面積到第三次農業普查細分品種登記;從第五次人口普查用紙筆登記到第七次人口普查全面採用電子化採集。

十次大型普查都有不同變化,但朱祿彬那份對統計事業任勞任怨、兢兢業業的初心,一直都在。「我在柏合從事統計工作30年,沒有人比我更了解腳下的這片土地。如果普查需要,我一定上。朱祿彬多次獲得四川省、成都市普查工作先進個人的表彰,所在街道也多次榮獲省級、市級普查工作先進集體。

30年的普查工作,朱祿彬從一個稚氣未脫的小夥兒成為了大家隨時可以依靠的「朱哥」,變的是他日益黝黑的臉龐、日漸增多的皺紋;不變的是他的責任與熱愛、他的堅定與堅守。

03

人口普查是身著藍馬甲的顏色

如果普查有顏色,那一定是團結鑄就的普查藍。朱祿彬帶了一支好隊伍。人口普查是和平時期最大的社會動員,朱祿彬深知,普查不是一個人的戰鬥,必須靠一支責任心強、懂普查指標、會軟體操作的普查員隊伍。他在柏合街道採用層層培養「明白人」的方式,首先培訓街道人普辦工作人員,讓他們都成為明白人;緊接著召開專題培訓會,在每個村(社區)培養一名明白人,並為其配備一名對接人員,及時解決疑問,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最後,將他們全部納入工作普查員隊伍,讓街鎮、村社區人普工作人員成為懂理論,會操作,能溝通的人普骨幹成員。

同時,朱祿彬作為區人普辦業務攻堅組組長,先後多次,通過實地指導、理論講解、專題解答等方式,培訓一批批其他街鎮的人普工作人員,累計培訓人員200餘人,將其所在街道打造成為了龍泉驛區的人普培訓基地,為龍泉驛區培養、鍛鍊出了一支人普中堅力量。這支普查隊伍參與了成都市龍泉驛區人普辦《人口普查重點區域(群體)》《人口普查入戶話術》的編寫工作,並在七人普實踐中總結出「空戶核定五步法」,將先前核定的空戶減少了30%,大大提高了人口普查的數據質量,這些成果得到了省市人普辦的高度認可,並在全省範圍內得到推廣,對整個人口普查工作數據質量的提高起到了積極作用。

十屆普查十次新,正因有千千萬萬個與朱祿彬一樣的普查人在背後默默不計回報的努力,才有了我們大國點名的數據支持。

普查人物二

東安街道有個吳叔

「那個時候我們晚飯後提著大喇叭,沿馬路一路吼,大夥們聽見普查員來了,都拿著戶口本出來了,爭先恐後來登記」,一提起人口普查,吳開明就打開了話匣子,回憶起參加過的「五人普」「六人普」的工作場景,老同志就情不自禁地向身邊的人娓娓道來。

普查人物

現任東安街道書房社區黨委副書記的吳開明是書房社區年齡最大的普查指導員。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啟動後,他主動要求擔任普查指導員一職,他的那句「人口普查怎麼少得了我」現在依然迴蕩在耳畔。

從人口普查邊界核定開始,無論烈日炎炎還是颳風下雨,所有的工作他都跑在前,帶領一幫「小年輕們」走街串巷,入戶下組。

只要有藍色馬甲在的地方,就有吳開明的身影,但凡有不明確的地方,他從來都是二話不說帶領人普辦工作人員去現場和龍泉街道工作人員對接;普查摸底的時候,需要進大運工地摸底登記,該工地因管理比較嚴格,不大好進,他也是親力親為,帶領社區的「小年輕們」一大早就去工地協調。

每天督促普查員最早的是他,普查群裡耐心指導業務的是他,秉著「問題不過夜」的做事原則,深夜只要有普查員有疑問,回復最快的也是他。做事衝鋒在前,工作細緻入微,為人和善熱情,在普查員群裡,大家都親切地叫他「吳叔」。

吳叔是大家的「定心丸」「金鑰匙」,不管哪裡有問題,只要他一出現,「那都不是事兒」!

書房社區9組租戶很多,開展普查工作困難重重,大部分租戶是外地人,非常不配合,對普查員的到來也很牴觸,吳開明二話不說帶著普查員就去「攻堅」,挨家挨戶向租戶解釋、宣傳,耐心引導普查對象登記,為人親切和善,說話風趣幽默,和每一個普查對象都聊得十分愉快,在和諧的氛圍下,租戶登記難題迎刃而解!

作為一名基層社區幹部

一名老黨員

吳開明始終堅持

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

以身作則

不辭辛勞

發揮自己的經驗優勢

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貢獻自己的力量

普查人物三

普查兩員的「好姐姐」

業務學習——打鐵還需自身硬

鏡頭一

「永萍,咋個還不回家,都快23:00了」街道領導值班,循著燈光,敲門問道。

鏡頭二

「小鄭,今天是周末,你咋個又在加班哦?」街道同事值班,常常於盥洗時,從門縫望著那個忙碌記著什麼的女生說。

鏡頭三

「鄭妹妹,你又在練啥子武功秘籍喃?我看你一天到晚都在邊看書邊點手機。」

「這次是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不同以往,有新指標、新技術等許多新特點,要趁年輕,多幹多學……」

鏡頭四

「孫老師,這麼晚了,不好意思,打攪您一下,我有一個問題……」這樣的人口普查問題,或於上班時,或於下班後的深夜,又或於周末,總之,一有機會,她就經常向區統計局孫老師請教,直到弄懂、吃透、悟深能舉一反三為止。

「你這麼拼,圖個啥?」有許多人不解地問。

「孫老師也很忙,每次總是耐心細緻解答,不學透,對不起他呀……

她的辦公桌上,滿是書籍,《統計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方案》《細則》《指南》,等等,凡是與業務有關的,她都準備著。

白加著黑,黑加著白。

這個女生,咋個就不曉得耍呢?

窗外的銀杏,青了又黃,黃了又青。

她在磨劍。

業務培訓——業精始於勤,業高方為範

春去秋來,寒來暑往,漂泊四壁的燈光,印記著無數個學而思的夜晚,印證著「業精於勤」的亙古名言。街道探索參與式、互動式培訓模式,開展建築物標繪、普查小區劃分業務培訓和「兩員」綜合業務培訓。

把戲要過手。為提高業務培訓效率,從接受論的角度,她帶領業務組,參照省、市、區人口普查資料,結合街道實際,編輯調查摸底典型案例50個,印製《住戶姓名底冊》7000份,案例2000份,登記短表10000份。

培訓的課堂,有七個環節:示範—練習—講評—測試—訂正—提問—答疑。無論哪一個環節,她都講得那麼清晰;無論哪一個案例,她都結合《方案》《指標》分析得絲絲入扣;無論哪一個練習,都鬥硬過手。

於她舉手投足間,在其一顰一言裡,學員們或頷首,或微笑,或會意。時而黑筆記錄,時而紅筆批註。或撓頭捻須,或傾側凝目,或俯仰起坐,皆往形骸於課堂,忘思緒於案例,好一個學習的盛會。

她編輯的案例,那樣接地氣,那樣鮮活生動;她講述的語言,那麼平實,那麼幽默,那麼易懂。

這樣的互動式、參與式培訓,一直貫穿在街道分類分片區的人口普查業務培訓中。

一個女生,

玲瓏的身軀裡,

究竟蘊含著什麼樣的力量?

業務指導——親如一家,情同手足

送孩子讀書的地鐵上。

「鄭老師,我們長柏路社區……」

「鄭老師,我們怡新社區……」

這是社區業務聯繫人在問她建築物標繪方面的問題。

「鄭姐姐,我們驛河社區……」

「鄭姐姐,我們保平社區……」

這是社區業務員在問普查小區劃分、調查摸底方面的問題。

「鄭妹兒,我這個手機端普查的數據咋個又不見了?急死人了啊」

「黃姐,你先不著急,等我把自行車靠在路邊,看看到底是啥子情況,一起想辦法,應該有救哈。」

……

這些是社區業務聯繫人、普查指導員、普查員,在她加班很晚回家路途中,常有的事。

當你與家人團坐津津有味分享著美食的時候,當你下班捧著熱騰騰飯菜的時候,當你向親友噓寒問暖其樂融融的時候,當你遛狗、打牌、品茶的時候,我們這個女生,隻影埋首於程序書籍中,身影浮沉於暮霧晨霜裡,單車騎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這個女生,

究竟有著何等情懷。

過程控制——火眼神探,明察秋毫

質量查驗

現場一:街道保平社區某建築工地

「食堂與住宿區分開單設,這麼多炊事家具,晚上要看護,那小賣部必有人主。」 在小賣部的夾層間,果然有一家三口住在其中。社區業務員低頭無語,咬著筆桿。

現場二:街道蘆溪河社區某建築工地

「你放心,我們這個建築工地不得漏人。」

「不是不信任你們,這是人口普查工作的要求,對建築工地等最容易漏人的地方需精準核實。」他對社區普查業務人說道,「請帶我們去工地現場看看。」

「屋外晾曬衣物的型號大小、長短,那裡一定不止一個人。」她帶著質量控制組望、聞、問、切,「屋內有床拉著帘子,多半是夫妻倆合住。」

「這間房子沒人住……」

「那咋個有幾雙黃膠鞋在那兒呢?」她指著走廊牆角處說。「這幾天才新上工的班組」,社區普查員一臉緊張。

「那我們來看看這幾樣東西,鞋底有幾種成色的泥土,有的非常硬,有的是新鮮的。硬的抖都抖不脫,近段時間未下雨,結合前段時間的天氣,他們應該是十月中旬來的,再看看這幾件工服,灰漿有深、淺、新三類,有的進入纖維裡,指甲都摳不掉他們。這些人,你們登記準確沒有?」

她要求社區向施工方索要一份工地不同工組進場、離場明細表,逐一核實,精準普查。

「你們這個姐姐學的是啥子專業哦?」工地方問道。「人口普查火眼神探組」,同行夥伴神秘一笑道。

「鄭姐,你咋個這麼厲害,我剛才看見施工方和社區那個普查員緊張得很哦。」同行小夥伴滿心歡悅,滿臉羨慕。

「我厲害啥子嘛,都是區統計局刁老師、孫老師培訓得好」。

(前排左一為鄭永萍)

這個女生細心到何等程度?

在她瘦弱的身軀裡,

究竟藏著多少龐雜實用的學識。

在人口普查的每個時段,每個角落,總有她不盡的思索與奔忙的身影。她,就是龍泉街道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業務帶頭人,鄭永萍,團隊的中堅,普查兩員的「好姐姐」。

人口普查,有過程控制,質量控制才能得到保證。龍泉街道人口普查一路走來,離不開區統計局、區人普辦的領導與關心,尤其是專家團隊,在每一個人普的關鍵環節,他們都躬身垂範,悉心指導,扶上馬,送一程。

問君知累否?

只為愛統計,愛得深沉,愛得熾烈

來源:龍泉驛統計 人口普查宣傳

相關焦點

  • 叩叩叩……石門專屬普查員即將上線,記得給他們開門哦!
    與之前的普查相比,第一次增加了填報公民身份證號碼。特別的是,這次普查將採取電子化方式開展普查登記。普查員將使用電子採集設備(PAD或智慧型手機)登記普查對象信息,並聯網實時上報,或由普查對象通過網際網路自主填報等方式進行。
  • 看看貴港的普查員日常,不容易!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人普」伉儷貴港市有這樣一對「人普」伉儷,他們是生活中的親密愛人,也是奮戰在人口普查一線上的戰友。他們是譚委和李榮娣。譚委是市統計局統計數據信息管理中心主任、市人口普查辦副主任,李榮娣是港南區統計局幹部、港南人普辦副主任。為做好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他們選擇了舍小家為大家。
  • #七人普# 「挎包」女普查員的暖心普查路
    #七人普# 「挎包」女普查員的暖心普查路 2020-12-24 1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臨沂市「最美普查員」評選揭曉 共22人入選
    據了解,「最美普查員」評選從11月6日啟動,歷時兩個月。活動啟動後,各縣區從全市5.5萬名普查「兩員」隊伍中篩選責任心更強、業務更熟練、大局意識更強的普查員。在臨沂統計微信公眾號投票環節,各縣區廣泛動員,積極發動,通過7天的投票,全市共計投出選票102.5萬張,總訪問量123.6萬次。綜合投票和臨沂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意見,在全市範圍內選取產生了22名「最美普查員」。
  • 青觀頂村普查員林秀英:入戶就得「起早貪黑」
    青觀頂村普查員林秀英:入戶就得「起早貪黑」 2020-11-11 10: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堅守職責 奮楫篤行——記雅安市奮戰在一線的人口普查員
    11月15日,雅安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短表」登記全面結束,正式轉入「長表」入戶登記階段,普查員們仍奮戰在第一線,看似簡單的工作背後,蘊藏著幾多艱辛。他們不畏艱辛,放棄周末,起早摸黑,帶病工作,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雅安普查人的職責與擔當,用涓滴真情書寫著雅安普查人的初心與堅守。
  • 【七人普】救人、尋親、背娃的普查員~你pick誰?
    【七人普】救人、尋親、背娃的普查員~你pick誰?也許他們臉上有倦容卻仍笑容明媚也許他們風塵僕僕卻依舊暖言暖語他們就是可愛的人口普查員我們一起看看
  • 陳塘莊街微山裡社區網格員李妍:「變身」普查員 助力「點名」路
    陳塘莊街微山裡社區網格員李妍:「變身」普查員 助力「點名」路 2020-12-07 10: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誠懇熱心,贏得每一位居民的信任——記鑲黃旗人口普查員溫鳳桃
    溫鳳桃是鑲黃旗委組織部老幹部科室負責人,2020年10月份服從組織安排,抽調到旗人普辦承擔起鑲黃旗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普查員的職責。在普查登記期間,她首先了解好每一棟樓房各單元居住情況,中午看誰家陽臺有人做飯,就趕緊上樓去敲門登記;晚上看誰家燈亮,就趕緊爬上樓再登記。有一次入戶登記時,女主人打開房門,看著佩戴著普查員胸牌的她,說道:「9點多了有人敲門,我都怕是壞人不敢開門了,這麼晚了,你們也一定要注意安全呀!」普普通通的一句話,讓她的心裡暖暖的。
  • 等你到半夜12點 走進你家的人口普查員是這樣一群人
    近日,杭州一位社區人口普查員發帖,說了自己這段時間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真實感受。他的工作範圍在蕭山,拆遷的人比較多,做普查工作不容易。最近,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正在如火如荼進行著。這位普查員的帖子引發不少共鳴。同樣是人口普查員的網友跟帖說,一段時間普查下來,經歷了很多,也體會到了體諒和尊重。記者走進蕭山盈豐街道佳境社區,記錄了幾位人口普查員工作的片段。
  • 張繼靈:福建淡水魚「魚口普查員」
    受訪者供圖  福州晚報記者 王威 見習記者 藍秀楠/文  為了給福建淡水魚做「魚口普查」,兩年多來,他走過淡水魚棲息地的近百條溪流,家中擺了二三十個魚缸,成了「水族館」。  被親友戲稱為「魚口普查員」的張繼靈,本職工作是一名監獄民警,出於對淡水魚的熱愛,他購置設備,自學攝影,將省內淡水魚的身影記錄下來。
  • 當個人口普查員是種什麼體驗?帶你去感受她們的一天!
    &nbsp&nbsp&nbsp&nbsp富強社區只有10位工作人員,&nbsp&nbsp&nbsp&nbsp現在他們都多了個新身份,&nbsp&nbsp&nbsp&nbsp人口普查員,&nbsp&nbsp&nbsp&nbsp
  • 11萬普查員中的「五屆老將」:這是我追求的小小价值感
    但她承認,這是自己最後一次人口普查了。「50多歲的時候靠二指禪學會了電腦,70歲還能再做普查員,這是我自己追求的一點小小的價值感,也是我對人口普查工作的一點小小心意。」這是2020年12月10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入戶工作在這一天收官。覆蓋全國每個社區、每個人的海量信息已匯總到數據採集處理指揮中心,經比對複查和事後質量抽查等程序後,將得出關於我國人口結構的最新數據。70歲的李淑敏是通州區張灣村的普查員,過去近40年時間裡,5次參與人口普查。
  • 金昌近3000名普查員出動
    金昌近3000名普查員出動 2020-11-04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鳳凰街道「兩員」上門入戶開展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鄧紅麗 通訊員 餘勇 周穎琪 藍俊恆「麥先生,我們是全國人口普查的指導員和普查員,想對您和您的家人做個人口登記」。近日,光明區鳳凰街道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人員深入到轄區居民麥先生家中進行人口信息登記,標誌著鳳凰街道開展入戶調查摸底登記工作正式開始。
  • 用兩個小時領證結婚 重慶高新區有個人口普查員喜歡「自找麻煩」
    多次吃閉門羹,找鄰居幫忙「打報告」廖傑是虎溪街道的一名工作人員,主要負責大成湖社區032、033、034普查小區的普查工作,同時擔任著大成湖社區富力城時光裡的人口普查指導工作。從10月初開始摸底排查工作以來,廖傑便開啟了「5+2」「白+黑」的工作模式。
  • 探訪人口普查員的工作日常:心中有數、不少一人、燈亮登門
    來源標題:探訪人口普查員的工作日常 11月16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工作進入長表登記階段,有10%被抽中的「幸運戶」參與長表填報工作。普查員們是如何開展普查工作的?近日,記者深入多個社區進行探訪。
  • 2020全國人口普查要填哪些表格?人口普查是怎麼普查
    手機自主填報操作流程  根據不同的普查對象和普查內容,具體分為四種普查表:  普查短表包括反映人口基本狀況的項目,由全部住戶(不包括港澳臺居民和外籍人員)填報;  普查長表包括所有短表項目和人口的經濟活動、婚姻生育和住房等情況的項目,在全部住戶中抽取10%的戶(不包括港澳臺居民和外籍人員)填報;  港澳臺居民和外籍人員普查表包括反映人口基本狀況的項目以及入境目的
  • 他們被評為「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先進集體」
    豐收不忘耕耘者,兩年來,全市各級普查機構和普查人員堅持首善標準,攻堅克難、敢打硬仗,圓滿完成了主要工作任務。普查數據質量居全國前列。不久前,國務院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對全國普查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獲得「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先進集體」榮譽稱號的他們。
  • 個體戶分布廣,普查入戶難
    2日,記者跟隨濟南市歷下區的經濟普查員進行了實地普查,進一步了解經濟普查的過程和內容。  一大早,記者和兩位身穿黑色制服的經濟普查員一起來到了位於省城泉城路的永安大廈,兩位普查員首先在大樓門口使用數據採集設備「PDA」進行地圖加載登記,隨後拍照採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