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上海市兒童醫院作為一所三級甲等兒童專科醫院,它的前身是出生在抗日戰火中的「難童醫院」,可以說建院開始,公益仁心就深深地融入了醫院的血脈之中。自2012年提出建設「精品醫院、智慧醫院、人文醫院」以來,經過六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傳承人文基因的同時,不斷開拓創新,為創建「兒童友好型醫院」而不斷努力。「愛從『頭』開始——為白血病患兒捐發」活動正是推動「兒童友好型醫院」建設的一個重要舉措。
「媽媽,我的頭髮什麼時候才能長出來?我想梳辮子,穿漂亮裙子,和小朋友們一起玩。」
上海市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的病房裡有這樣一群孩子,由於不幸得了白血病、腫瘤性疾病等重疾,他們不得不接受放化療的痛苦治療。這些小「鬥士」不僅要面對生理上的病痛,還要忍受心理的折磨。由於放化療的後遺症,這些孩子們必須接受脫髮難堪的現實最終變成光頭,她們渴望自己能像普通人一樣,擁有一頭烏黑亮麗的頭髮。
2016年開始,上海市兒童醫院聯合華師大四附中、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直通990、上海市美容美髮行業協會共同發起了「愛從『頭』開始——為白血病患兒捐發公益行動。」 在社工部的組織下在畢業季組織學校學生為主體,社會志願者及本院職工共同為白血病患兒捐出自己的長髮。這項公益活動既是一種愛的傳遞,更是一種愛的教育——在激發深厚、真摯的感情與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同時,也在他們心中播撒下了愛的種子,更產生了一個個動人美妙的故事。10歲的董雨涵留有一頭烏黑美麗的長髮,從出生到現在都沒有剪過頭髮,長度足足有1.3米。因為自己看過許多國外的報導,有些留著長發的人將頭髮捐獻出來給因放化療而失去頭髮的患兒,她很受觸動,所以她也很想把頭髮捐贈給有需要的人。在捐發現場當長發被剪掉的時候,雨涵哭了,畢竟還是個十歲的孩子,畢竟美麗的長髮跟她相伴了十年,可是後來當雨涵想到那些生病的小妹妹就要有一個美麗的髮型她又開心地笑了。
【案例成效】
在社工部的組織下畢業季為白血病患兒捐發活動已經舉辦了3年,活動人數、規模都在不斷的擴大。從發起之初的8位愛心捐發者,到2017年增加至58位,到2018年已有585位線上報名捐發者。為了方便有意向的志願者們捐發,形成了首張上海市愛心捐發地圖,由上海美發美容行業協會組織了分布在上海9個區的25家美發美容機構加盟。平時想捐發的志願者們,可以到就近美發機構剪髮捐贈,社工部將統一郵寄捐發證書。活動現場上海波克城市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認領了100頂發套的製作費用,另外兒童醫院還和海南弘毅扶貧慈善基金會聯合成立「為愛捐發」專項基金,開通網上募捐通道,希望能得到更多社會愛心人士的支持和幫助,一起為更多有需要的白血病患兒提供假髮套。
截止到2018年10月,已經有18位白血病患兒戴上了專屬的假髮套,有的是六七歲懵懵懂懂喜歡穿公主裙扎小辮子的小妹妹;也有的是已經進入青春期,對自己的外貌特別敏感的小姐姐,這些充滿了愛意的假髮讓這些患兒露出了久違的笑容,讓她們對自己的外貌重新充滿了自信。
醫院不僅僅是治療疾病的場所,同時也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示上海服務、上海品牌、上海文化、上海製造的形象的場所,醫院組織和參與公益活動,更立足於所有參與者,無任是志願者還是受助者都有獲得感、幸福感,希望在此基礎上,能夠進一步擴大和輻射愛心。2018年開始,「愛從『頭』開始——為白血病患兒捐發公益行動」進一步擴大覆蓋面,向社會開放,讓全市患病兒童都可以申請,體驗到兒童友好型醫院的人文溫度。
【宣傳渠道及效果】
「愛從『頭』開始——為白血病患兒捐發公益行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也得到了媒體的重點關注。僅2018年,就有新華社、中新社、中國日報、上視新聞綜合頻道、文匯報、新民晚報、新聞晨報、青年報、上海科技報等15家中央和地方媒體累計報導20餘篇(條),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和社會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