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70年代香港的"大圈仔":80年代突然消失,10年後暴打越南黑幫

2021-02-23 地方看地方

--

"叱吒風雲,我任意闖萬眾仰望;叱詫風雲,我絕不需往後看;翻天覆地,我定我寫尊自我的法律。"亂世巨星,在亂世裡讓人"懼怕"的明星。上個世紀七十年代,14K、新義安、和勝和還有汽水房這四個主要的幫派在香港活躍著,瓜分了香港主要的非我地盤和油水充足的場地,但是有一群來自內地的青壯年男子卻是他們想也不敢惹的存在,那就是黑化的"大圈仔"。

威震70年代的香港的"大圈仔"

大圈仔並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統一幫會組織,這只是一個泛指的名詞,用來區分唐人街那些主要由本地或者港澳和臺灣人組成的傳統老舊幫會,雖然這麼說,但是七十年代的大圈仔卻是威震香港的大群體。

起初,在上個世紀的大規模偷渡中,輪胎等圓形的漂浮物成了大陸偷渡者常用來在海上漂流去香港的偷渡工具,"大圈仔"的名字就由此而來。而部分來到香港的偷渡者並沒有自力更生的能力,只好受生活的逼迫走上犯罪的道路,成了連香港黑幫都害怕的黑社會中的黑社會,"大圈仔"就再一次成了"大陸跨境犯罪勢力"的代名詞。

黑化的"大圈仔"主要由退伍軍人和當年上山下鄉的知青或者是特殊時期的"紅旗"們組成,他們裝扮老氣、操著不正宗粵語、皮膚黝黑,卻身手不凡、出手極狠,甚至擁有重火力武器,在香港的角落裡無情亡命般的掃蕩,是夢魘一般的存在。科班出身的身手和不怕死的精神,毫不講究人情,越是刺激的後果越是能激發"大圈仔"的鬥志

七十年代的香港,打麻將是一個新潮流,因此那時的香港麻將館可謂是遍地開花,每一家麻將館都是從早到晚的人滿為患。由於是賭博類的產業,這些場所自然都成了黑幫們爭名奪利的利益場所,有些幫派甚至還為了麻將館的油水大打出手、不惜傷人。可是"大圈仔"的出現竟然打破了黑幫們用鮮血維持好的平衡,本來約定好的勢力範圍無一不被"大圈仔"無差別地掃蕩著。

起初黑幫們並不是軟弱不反擊,但是在經歷過幾場慘絕人寰的戰敗後,香港本地的黑幫還是向外來的"大圈仔"屈服了,在當時連香港黑幫靠純武力也無法解決的大麻煩自然是警察也沒辦法好好治理了。

即使是"大圈仔"殺了人,警察也抓不了他們,因為他們是偷渡者,犯了事就會跑路,根本來不及立案抓捕。當然這也得歸根於當時落敗無能的香港司法署,成日的用錢辦事當然不會好好為香港真正的和平行正義之道。

超級悍匪

在香港的這十幾年"大圈仔"暴行中,超級悍匪更是值得一提的存在,葉繼歡、季炳雄、陳虎鋸等人都是大名鼎鼎的存在,而人稱"虎哥"的陳虎鋸更是24歲就憑藉耍雙槍出名並且令港警蒙羞。

陳虎鋸被稱為是最強大的圈仔,是廣州軍區41軍一名參加過越南戰爭的失敗,退役後去到了香港,他的姐夫更是香港有名的古惑仔,是赤柱監獄的常客,陳虎鋸自然成了他的最強幫手。軍人出身的強悍身手,陳虎鋸隻身闖入旺角的名表行。

雖然警隊早已部署好了一切,準備"甕中捉鱉",但是陳虎鋸憑藉自己敏銳的觀察力,滾到了一輛車子的後方和大批警員們對射火拼,彈無虛發,在警察的包圍之下逃之夭夭。

顏面盡失的香港警察大失顏面,卻又無可奈何,無法將這位最強大圈仔繩之以法。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大圈仔們雖不及陳虎鋸這樣身手敏捷,但是憑藉著後來強有力的火力,讓是向陳虎鋸這樣叱詫香港街頭,威震著七十年代的香港。

"大圈仔"消失在80年代的香港

"邪不壓正"始終是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大圈仔"的暴力行事終是不可以為他們在香港贏得一席之地的。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成立了廉政公署之後,那些貪汙腐敗的華人探長終於是被終結了貪汙腐敗的職業生涯,香港的整個警署系統來了一次大換血,所有的違法行為都暴露在嚴苛的香港法律之下。

大部分違法犯罪的暴力之徒都被抓進了監獄,所有的香港居民都要被徹查一次身份,無名無份的偷渡者"大圈仔"們自然就成了落荒而逃的過街老鼠,消失在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街頭,結束了在香港十多年的霸行。

10年後暴打越南黑幫

從此的在香港銷聲匿跡的"大圈仔"們出現在了溫哥華華裔區,不改之前在香港的作風,只是學會了談判。起初,"大圈仔"們活躍在溫哥華華裔區的唐人街,但是當時的唐人街全在越南黑幫的控制之下,這令"大圈仔"們十分不滿,於是他們決定先與當時的黑幫談判。

但是由於越南的黑幫並不認識"大圈仔",自然就把這樣的談判當成了"大圈仔"的傲慢無禮,談判自然就以失敗告終,甚至還引來了一場火拼。

"大圈仔"出於想要拿回自己本來的東西,和越南的黑幫多次火拼,清洗了越南黑幫,甚至還直接把越南的幾個高層給殺害了,進一步激怒了越南的高層,開展了更加直接的大戰。但即使是這樣,蠻橫有力的"大圈仔"們起初還是佔了上風,讓越南的高層和黑幫一點脾氣也沒有。

暴力無法擺平"大圈仔",越南黑幫們只好去當地警署報警,聲稱自己遭到了"大圈仔"的大部隊圍截襲擊。接到報案的溫哥華警察們自然是匆匆趕到了現場,但是由於現場不僅有十多個被槍殺的越南黑幫各處的堂口大佬,還有一大堆54式手槍子彈的彈殼,一如當年無可奈何的香港警察,這裡的警察更是驚呼"多年的越南黑幫終是要被洗牌了!"

相關焦點

  • 威震70年代香港的「大圈仔」:80年代突然消失,10年後暴打越南黑幫
    威震70年代的香港的"大圈仔"大圈仔並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統一幫會組織,這只是一個泛指的名詞,用來區分唐人街那些主要由本地或者港澳和臺灣人組成的傳統老舊幫會,雖然這麼說,但是七十年代的大圈仔卻是威震香港的大群體。
  • 他們曾讓香港本地黑幫害怕,80年代卻銷聲匿跡,後來胖揍越南幫
    「大圈仔」的出現讓香港黑幫局勢變得更加複雜,後來更是憑藉兇悍的本性威震群雄,直到80年代後他們才銷聲匿跡慢慢淡去所有人視線。70年代香港興起的新勢力很多人都喜歡看香港的黑幫電影,嚮往當時江湖的恩怨情仇,不過電影終歸是電影,有很多都是虛假的泡沫而已,唯一真實的就是黑幫們兇惡的行事方式。
  • 70年代在香港到處踢館的「大圈仔」什麼來歷?消失之後又去了哪裡
    消失之後又去了哪裡上個世紀未回歸前的香港,正處在英國殖民統治之下,治安十分混亂。那時候,一眾來自各地的黑幫勢力不斷滲入香港,跟誕生於本地的黑社會幫派一起,聯手在香港演繹出了一幅傳奇的黑幫江湖史話。在香港上世紀後半葉長達數十年的江湖發展歷程中,有一股強勁的黑幫勢力曾短暫的橫行於香港各地,又很快消失,給香港的江湖圈寫下過濃墨重色彩的一筆。
  • 香港黑幫曾被一組織打怕,消失10年後重出江湖,殺光越南黑幫老大
    「黑社會」總是避免不了有一個為首的老大,說起中國近代黑幫老大,很多人都會想到杜月笙,黃金榮等人。要說起咱們中國的黑社會最多、最猖獗的地方,那就絕對是香港,而且是非香港莫屬。但香港黑幫曾被一組織打怕,消失10年後重出江湖,殺光越南黑幫老大!
  • 80年代的"廣州仔"威震一時,後來為啥突然消失?
    十幾年前,古惑仔系列片子相繼問世,讓眾人體會到1種沒法形貌的黑幫世界。就這樣,廣州仔香港那樣1個水深火熱的情況中逐漸強大起來,並且成為1種分別於香港黑幫14K、新義安、和勝的黑幫機關。漸漸的,廣州仔行事風格像極了黑幫地痞,不知不覺中,他們也長黑幫逼近,並且形成不容小覷的強壯權勢。2、橫行霸道,屠龍鐵漢終成惡龍客觀的說,廣州仔偷渡到香港的初志僅僅為了餬口下去。
  • 80年代香港的「省港旗兵」和「大圈仔」他們是誰?
    HongKong」在上個世紀80年代還未回歸的那段時間裡,由於歷史因素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的原因,使得當時香港社會中黑道盛行,黑幫勢力極度膨脹。從今天的一些香港電影中就能看出一些舊香港的影子,雖然有些故事情節是誇張出來的,但是故事題材畢竟都是來源於現實,因此在港片中的許多特定名稱都是真實存在的。喜愛香港電影的讀者可謂都聽說過「香港旗兵」和「大圈仔」這兩個稱謂吧。很多人都會將它們認為都是大陸逃去香港的黑幫勢力。其實,它們兩者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
  • 70年代在香港到處踢館的大圈仔,什麼來頭?後來去了哪裡?
    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香港,江湖氣不僅在於街邊的大排檔裡,更在於那群活躍在香港的大街小巷,打架勒索,甚至還搶劫銀行的「大圈仔」裡,他們來自大陸廣州一帶,作為黑勢力短暫地稱霸於香港之後,被各方勢力打壓,便實施戰略性轉移最終退出了香港。
  • 香港.黑幫.14K.老大.鬍鬚勇.病逝 曾血洗大圈仔
    鬍鬚勇曾於2012年接受《南方人物周刊》記者專訪,回顧往昔歲月,在他輕描淡寫的敘述中,隱約看到香港黑幫這一特殊群體的成長、轉型與運作內幕,看到隱秘江湖的欲望、掙扎與死亡,看到半個世紀以來香港社會以及世道人心的滄海桑田。
  • 中國黑幫在海外: 大圈幫
    註: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最早的華裔黑幫被稱為「中華英雄」,他們有資格驕傲,面對條子的漠視,除了團結起來對付當地黑勢力外,他們別無選擇。在警方檔案中最早出現的華裔黑幫,是20世紀70年代紐約漢人街的ABC(American-born Chinese,在美國出生的中國人)組織。ABC與黑手党進行了3年戰爭,令甘必諾家族失去了37名得力幹將。據聯邦調查局對保羅·甘必諾的竊聽錄音顯示,這位教父認為黑手黨已無法繼續控制漢人街,不如放棄。就這樣,ABC「解放」了漢人街,並在地下社會贏得了聲譽。
  • 70年代混亂的香港:四大黑幫與四大探長
    自 1949 年到上世紀 70 年代,香港黑幫有四大派系,分別是「十四K」、「和勝和」、「四大」、「潮州幫」。其中「義群」跟「新義安」又稱潮汕幫,「14K」 跟「和勝和」叫廣府幫(廣府幫主要指的是珠三角一帶)。
  • 他是香港黑幫教父
    起初每砍一隻手他拿20塊港幣,四五年後他發現老大自己收2000,「我要成為大哥」,成了他的信念,學過散打、詠春、泰拳各類武術。30把砍刀血洗「大圈仔」鬍鬚勇真正成名於1970年代,電影裡古惑仔拼殺的畫面在鬍鬚勇身上真切地上演過。那時候一群「大圈仔」到香港勒索打劫,連本地黑幫都不願招惹他們。大圈幫,三合會一樣,泛指從大陸到港澳臺或海外從事黑社會犯罪活動的組織。大圈幫當時更多活躍於海外,曾搶劫一家珠寶店之後在英國皇家飛虎隊的包圍下抽身逃離。
  • 香港黑幫系列二:14k風雲教父「鬍鬚勇」
    毅字堆話事人「鬍鬚勇」鬍鬚勇原名潘志勇,1948年生於廣東佛山一個地主家庭,1949年還在襁褓中,便隨著家人跑到了香港。在14K打拼近40年終於成為香港教父。潘志勇入江湖比較早,10幾歲就做14k藍燈籠砍人、搶劫打出名聲後在上唇留了一道鬍鬚,江湖人稱鬍鬚勇。
  • 經過20世紀70、80年代的鼎盛時期,香港電影在90年代消失
    經過20世紀70、80年代的鼎盛時期,香港電影在90年代消失,大部分香港電影變成了為觀眾帶來快樂的「商品」。在這種華麗的氛圍下,沒有理想的、有追求的導演。為了獲得投資,必須按照「煤炭公司總經理們」的想法進行拍攝,而這些大膽的革新想法很難實現。要想使作品具有藝術性,最好是自己設立電影公司。
  • 沒PS的70、80、90年代,這是香港男人最帥的30年.
    每個70、80、90後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偶像,那些年仰慕過的香港男神們,你還記得嗎?港基圈的始祖級CP,照耀香江的雙星子。90後、00後們應該很少人知道他們,但這兩個人在40年前,曾是一段驚豔時光的美色傳奇。
  • 香港黑幫和勝和猛人 Ben仔光 (電影以和為貴 東莞仔原型)
    ben仔光,七十年代出生於香港,從小在油麻地長大,由於從小無父無母,使得ben仔光早早的混跡街頭巷尾,12歲時在街邊因偷東西被人打到昏迷,幸虧遇到了和勝和猛人崩鼻喪的幫助才化險為夷,崩鼻喪看見ben仔光被人毆打也沒向人求饒,便帶他加入和勝和,從此ben仔光開始了他和勝和刀手之路。
  • 香港社團「14K」鬍鬚勇,人稱「黑幫教父」,曾經掌摑劉嘉玲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香港,警匪勾結,民不聊生,社團林立,大大小小的社團至少有六十個,最為強勢的三大社團有「新義安」、「14K」以及"和勝和」,三足鼎立,共同演繹著當時香港這片地區最為經典的黑幫風雲,各黑幫猛人眾多。今天小編就來說說「14K」的「黑幫教父」鬍鬚勇的江湖之路。
  • 惹翻臺妹的香港"性格"小店
    唯有香港人安之若怡,還覺得哪裡都比不上。尤其濃縮其中的獨特文化,時常會讓不了解的人感到莫明其妙。這其中就包括,本地特產:"性格"小店。    現存最有名的當屬澳洲牛奶公司,一間名不符實,以服務態度粗暴,卻每天大排長龍的茶餐廳。影視作品中,最經典的當屬,周星馳和張學友合拍的《咖哩辣椒》中,對客人毫不妥協的捲毛茶餐廳老闆。
  • 從香港黑幫教父鬍鬚勇看那個遠去的香港黑道時代
    1949年中共掌控廣州後,葛肇煌及其幫眾為逃避追捕來到香港,初為生存,後為利益,最後演化成唯利是圖的犯罪團夥。14K分為36個字堆,大部份已老化式微,較活躍的剩下德、孝、毅、義、湃瀘、大圈、實、梅等,現時幫眾約13至14萬人。鬍鬚勇屬毅字堆,在70年代成為14K油尖旺話事人(首領),旗下門生數以千計。他的白事,由直屬門生合資200萬港元,交託18人組成治喪委員會負責。
  • 除了《英雄本色》,我最愛的十部80年代香港電影
    幾乎同時,B站大批量下架各類粵語片——尤其是1980年代的那些經典港片,全軍覆沒,讓人瞬間各種感傷。之前咱曾寫過一個專題: 《如果你的硬碟裡只能留10部美劇,你會留哪10部?》 。而這次,趁著《英雄本色》的冷飯再度熱炒,咱再來篇類似的——關於1980年代,關於那個時期的經典港片。話說,咱看得港片不算多也不算少。
  • 香港黑幫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提到香港的黑幫組織,大多數人會聯想到上世紀90年代的香港黑幫電影,可以這麼說,曾經的香港黑幫電影承包了不少80、90後的童年回憶,尤其是古惑仔系列電影,甚至影響了不少年輕人。《古惑仔》電影裡面的幫會「洪興」,原型就是黑幫組織「新義安」,據說電影中男主陳浩南的原型,是新義安五虎之一的「灣仔之虎」陳耀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