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壞小孩》改編的影視劇《隱秘的角落》讓大家今年夏天「寒意滿滿」,帶動了一波懸疑熱潮;
被號稱「國內最難改編懸疑小說之一」的《長夜難明》,更是被討論無數次,它的劇版《沉默的真相》也在大家的千呼萬喚中高調登場。
今年這兩部懸疑劇的高熱度,使得懸疑作品的市場價值再次得到驗證,而小說原著作者紫金陳,也在今夏強勢出圈。
其實紫金陳早就有影視化的作品,2017年懸疑網劇《無證之罪》便是改編於他2014年出版的同名小說。而《高智商犯罪》(原名《謀殺官員:代上帝之手》,2013年出版)改編的《謀局》也正在熱播。
紫金陳大學畢業後當過產品經理,也備考過公務員,但他說:「我無法想像我以後要在象山當一個公務員,這種人生一下就能看到頭,再也不會有任何變化。」
「推理小說的天花板是很高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按部就班的日子裡,他讀了很多書,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產品思維,經過了一系列的調查,這時他發現,寫推理小說,好像可以是一條路,於是開啟了推理徵程。
剛開始,他決定先在網上免費連載四本小說,一來是積累人氣和口碑,再來也是不斷試水的過程。「一個新的東西是需要考慮到市場接受度的問題,剛出道時我是會走比較穩的路線,如果一開始就寫很跳的東西,可能成功,但更大可能是失敗。」
慢慢的,適合自己的路子已被摸索出來,「社會派推理」成為了他的定位和標籤。他的作品也慢慢成為影視公司的香餑餑,甚至《長夜難明》一字未寫時,版權就已被預定下。
一年前我們有幸邀請紫金陳老師擔任我們每天讀點故事app「鯨海計劃」徵文懸疑賽區的評委,這個月也是「鯨海計劃」一周年,所以我們有幸再次採訪到紫金陳老師。
看過紫金陳作品的讀者都知道,他以往的作品大都以嚴肅和黑暗現實為主,但實際紫金陳是一個非常風趣幽默的人,無論是看他在微博的日常,還是在各種訪談中的談話,都十分有梗。
他形容自己,是「二次元」「不正經」,但在我們語音的深度採訪後你會發現,這幽默的背後,其實更是專業化的訓練,以及獨特的「產品化寫作」思維。
今天,研習君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紫金陳老師關於懸疑小說的創作方法論、前景預期和市場需求等等話題,獨到的見解。
研習君:您覺得懸疑題材創作最大的難度是什麼?
紫金陳:每個題材都有擅長這個題材的作者,沒有哪個題材是好寫或難寫的,懸疑和別的題材都是需要腦洞,都是需要講好一個故事,很多創作方法也都是很像的。
研習君:您有什麼取材的方法嗎?在創作中是體驗派還是數據派?
紫金陳:我之前在微博說送外賣和我的創作沒有任何關係,只是想體驗不同的人生。我本身也是很朋克的人,和我的作品其實不太一樣,我寫的都是正經東西,但我自己不是什么正經人,哈哈。我的創作基本都是閉門造車,是自己想出來的。
方法主要是看積累,這份工作你要做得好,必須是專業的,如果單純憑興趣,那就是玩票了。寫懸疑小說我不敢說我做得有多好,但我認為我在這方面一定是專業的,包括在這行業,你叫得出名字的作者,我們都是專業的人。專業的人和普通人最大的區別,我覺得是投入的精力不一樣吧。
我覺得人生萬事皆修行,但每一件事我經常會聯繫到創作上,比如說你看電影看新聞,普通人可能當作一種娛樂。我當作娛樂的同時,因為我做這份工作,本能的就會聯繫到工作中能不能用上。這都是一種業務習慣,自己經歷的各種事情,都會成為創作題材的來源,平時有心積累的話,新做一個選題,就有很多選擇。
研習君:您之前的故事風格都比較嚴肅,但後期也寫了一些新的風格,比如《低智商犯罪》,你在創作中是能快速切換不同的風格,還是需要去慢慢先找一些感覺?
紫金陳:之前寫的題材比較嚴肅,是在於嘗試。一個新的東西是需要考慮到市場接受度的問題,剛出道時我是會走比較穩的路線,如果一開始就寫很跳的東西,可能成功,但更大可能是失敗。
剛出道時你寫失敗,對信心打擊會很大,所以一開始我以求穩為主,它可能不會很成功,但至少不會失敗。有一些積累後我也是想放飛自我嘛,所以就把自己內心比較二次元的想法拿了出來,寫了《低智商犯罪》,有幾部成功作品後,哪怕撲街也沒什麼關係。
研習君:都說懸疑犯罪故事審查上卡的比較嚴,比如大家都說《長夜難明》不知道會改成什麼樣,包括《壞小孩》影視化的結局也有改動,那你現在創作,還會優先考慮審查問題嗎?
紫金陳:個人覺得行業每天都在說審查,但我覺得審查不是主要問題,主要問題是在於故事是否好看。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廣電審查的老師,看到一個故事很好的作品,你會忍心因為一點點尺度問題,而不讓它上嗎?肯定不至於,因為大家都是有精神層次追求的人,審查不是重要問題,重要的還是要把故事講好。審查對創作肯定是稍微有一些限制的,但只要故事寫好了,總有辦法解決你考慮的這些問題。
研習君:關於懸疑作者的風格您是怎麼看待的?是建議作者用一種風格佔據市場,還是會建議多做一些嘗試?
紫金陳:這得看個人的喜好和能力,你堅持一種風格也可以成功的。就像蘋果手機,一年發一款,每一款都是做精品,它所有的系列產品,都是按一種風格來出的,但你也可以走小米的路線,它有高檔,中檔,低檔。
我不是說故事的高中低檔,而是作為一個產品的梯度,不同的故事來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這兩種模式,它們都證明了自己是成功的。對寫作來說道理是一樣的,兩種方式都能成功,關鍵是故事講得好不好,故事講得好,就一定會找到適合你這個故事的目標用戶群。
研習君:您經常會在微博放一些新作品的試讀,這是為了優先考慮讀者的建議來調整文章嗎?
紫金陳:其實我放試讀的目的,是讓大家選對自己的產品。每本小說的受眾不一樣,一本小說可能這部分人覺得好看,那部分人覺得不好看,我又會嘗試新的風格。
別人如果看到前一本書覺得不錯,接著又無腦買了下一本,結果發現風格完全切換了,那他肯定會罵「這寫的什麼爛東西啊」。我也不想遭人罵,開始的試讀別人看了,風格對你的胃口你就買,不對你就不買,我也不想多賣幾本書就騙別人錢嘛。
對於讀者的看法,我是認為創作者應該有自己的堅持,因為我自己是專業的,我自己的審美也是很大眾化的,我自己覺得這個節奏是舒服的,那我相信大眾也覺得是舒服的。
專業創作者大部分都有這樣的能力,有的是天生的,更多的是後天鍛鍊出來的。我能知道大部分讀者看了這個故事會產生什麼評價,對故事創作來說的話,怎麼算寫得好,每個人可能都沒有答案,但專業作家對自己的故事到底好不好看,還是有點數的。
試讀微博
研習君:剛剛的採訪過程中,您經常會說到一個詞,就是「產品」。您之前做過產品經理,也曾說「自己對寫出來的東西沒什麼感情,過段時間看,就會覺得挺討厭」,你是真的討厭嗎,還是在把作品當作產品一樣,想不斷優化呢?
紫金陳:我過幾年看自己寫過的東西確實會討厭,我分析過,可能是因為年齡和時代的不同,導致對娛樂方面的追求不同。比如說抖音在20年前出來的話,可能就不會紅,因為這個產品不符合大家20年前的審美要求,類型小說不像永垂不朽的文學作品,除了個別經典作品,大部分類型小說一定是需要與時俱進的。
20年前和現在的推理小說,風格肯定是不一樣的,一部20年前的作品放在現在,除了名家自己有光環加持,或者你現在寫的故事其實在20年前就可以完成,那這些作品的讀者群也會很有限的,這就是推理小說審美上的時代局限性。
我看自己的作品一方面是審美時代性,再就是我自己各方面也在提高的,你看自己過去的東西會覺得很幼稚,就像30歲的人去看20歲的人做的一些事,會覺得是很傻的。
研習君:您是如何與編輯相處的,編輯和平臺會給你一些壓力嗎?
紫金陳:之前有很多不敢寫,主要是怕賣不出去,平臺對我的定位就是社會派推理,如果有出圈的作品,我就可以做一些創新性的東西了,一旦新的東西成功,也會給平臺很多自信,我也可以做更多的嘗試。
平臺和編輯都會給我特別多的建議,他們都挺好的,也給予我很多信任,包括之前愛奇藝想買我《長夜難明》,那時我一個字都還沒寫,但他們看我以前的作品,覺得我質量肯定還可以,所以我一個字都還沒寫的時候,他們就買了《長夜難明》的影視版權了。
研習君:您長期的寫作狀態是怎樣的?
紫金陳:我一般是晚上開始工作,到早上四五點,我下午也工作,但下午主要是想,晚上開始寫。但我寫得比較慢,因為我拖延症還是比較強的……我不是那種每天能寫多少字的作者,我也想像他們那樣,但我做不到。如果構思碰到坎了,我就會很不想幹這件事情,就像大家工作學習一樣會有拖延症,很想找些其他事情來為自己找點藉口。
研習君:自己寫得最難的作品是哪一部,最順的是哪一部?
紫金陳:我覺得最困難的是現在正在寫的這部,這部作品比較長,會有35-40萬字,我從來沒寫過這麼長的故事。
我覺得我沒有哪一部小說是寫得順利的,都很困難。我每本小說通常會寫3-5遍,不是說修改,是重寫,重寫3-5遍,而且通常是寫到一大半就開始重寫了。一般都是寫到後面想到一個新的點,或者發現一個問題,新的問題一般不是修改能解決的,都是動了根本,那就只能重寫了。
研習君:懸疑題材是很大眾化的題材,國內懸疑雖然說每年的書影電視劇都不少,但一直很難持續性有現象級作品產生,比如之前的《白夜追兇》和今年的《隱秘的角落》,這中間已經隔了三年。您感覺是市場問題還是哪些方面問題呢?
紫金陳:其實科幻也好懸疑也好,從國際市場來看,天花板都很高,你去院線上看,大片都是科幻片,再看美劇、韓劇、英劇,最大門類還是懸疑這塊,包括在國內科幻和懸疑受眾都非常廣。
國內出得少,和行業沒什麼關係,和作品有關係,但凡是好的作品,小說也好,影視也好,好作品是不會被埋沒的,這是我一直以來的觀點。
其實出不來還是故事不行,而不是這個賽道不行。各個行業都一樣,做的人很多,但大部分還是比較平庸的,尤其文創業。文創業不是像開工廠,工人多就能生產得好,文創業是靠個人的大腦來進行創造的,所以雖然從業者很多,但做得好的就幾個,整體的產能還是很有限的。
研習君:您之前說過,感覺現在國內外懸疑推理的發展都遇到了瓶頸,很難有一些風格突破。那國產懸疑的出路在哪?有什麼方法可以預判一下嗎?
紫金陳:我之前說的瓶頸是指小說類,不包括影視劇。你可以去電商網站看懸疑推理小說排行前幾十名的作品,大部分作品放在現在也是成立的,放在2000年也是不違和的,這說明大部分故事在小說方面並沒有與時俱進。
但在影視方面,其實一直都是有在與時俱進,這幾年尤其明顯,像韓劇、英劇、美劇,影視作品遙遙走在了小說作品前面,所以對小說創作而言,可以以影視作品為一個啟發。這裡不是說要一直跟著影視的節奏,跟風的話永遠都是慢了一步的。
預判的話,觀眾喜歡的和自己想寫的其實並不是衝突,兩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在創作的時候,觀眾明後年喜歡什麼東西,我們是不知道的,但我得有個自己的預判。這個預判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是錯誤的,我們創作者也是要去試錯。
預判沒有具體的方法論,這是自我審美的感覺,預判出來的結果是否被認可都是未知的。很多創作者局限於現在火什麼我就寫什麼,這大概率是錯的。這就和炒股票一樣,現在漲什麼你就買什麼,這基本上就是虧錢的嘛。
研習君:您覺得懸疑小說需要承擔社會責任感嗎?
紫金陳:我覺得不需要。類型小說也好,影視化作品也好,首先是一個故事。故事講得好是第一位的,如果故事講得好的情況下,還能讓人有所思有所想,那是錦上添花的東西。你讓人很開心或者很悲傷,這也是對人心理上的一個衝擊,對作品來說這也是一種質的升華。
所以在創作的時候並不是說非要讓這部作品要去承載什麼社會主題,因為每個故事存在本身其實就是有意義的,不管悲劇喜劇,沒有意義那還是一個故事嗎?所以說寫的時候沒必要刻意追求社會責任感。
研習君:您如何看待「當代懸疑小說是目前通俗小說中最可能被經典化的文學類型」這一看法?因為目前當代懸疑小說是幾乎很少載入文學史的。
紫金陳:這個問題需要文學圈來探討了,我覺得文學圈的話語權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裡,而不是大眾手裡。
大眾喜聞樂道的作品,可能在文學層面沒有一個好的口碑,除非你獲得什麼文學獎才會被主流文學圈認可,就像大劉在科幻圈一直都很有名,但從文學圈角度,他之前一直都沒有被主流文學圈認可,直到他拿了獎,獲得更大層面的權威肯定,他才在文學圈有一席之地。
這個並不是說作品本身的質量怎麼樣,大劉十多年前寫的《三體》,為什麼十多年前卻沒有被主流文學圈認可呢?這是因為掌握話語權的少數人視野在那。對我們類型小說創作者來說,我們其實不太關心會不會被文學圈認可,我們關心的更多的是會不會被市場認可,被廣大讀者認可,他們的認可才是我們工作最大的動力。
研習君:您覺得這會不會跟我們國內沒有一個權威的懸疑推理的獎項有關?像國外有很多推理懸疑的小說獎,但一提到國內的小說獎,都是偏向純文學的比較多。
紫金陳:我覺得這是國情不同。在國內你拿到一些文學獎,可能在作家群或者文學圈有一些影響,但在大眾層面的影響未必會很大。
我們類型小說是面向大眾,不是面向少數的。尤其現在是新媒體時代,對於一些傳統獎項大家其實也沒有那麼看重了。但在日本,如果你拿了一個什麼獎,那你的書上榜後銷量是有很明顯提升的,在國內除非你在國際上拿到什麼大獎可能會有些影響。
研習君:您最近一兩年也有當很多徵文的評委,您覺得現在這些懸疑新人的作品整體而言怎麼樣?有沒有讓你印象深刻或眼前一亮的東西?
紫金陳:坦白說大部分作品看下來是平庸的,我不是說自己寫的有多好,而是我覺得自己故事鑑賞能力是比較專業。但少部分作品還是有自己的創新之處,不過這個創新之處也會有局限性,只是在一些腦洞上體現出來。
每個成熟作者都會走過這樣的路,剛開始你的腦洞很大,但故事卻容易辜負了你的這個腦洞所賦予的容量,不知道怎麼把這個腦洞的價值開發到最大化。
但我看到一些有潛力的創作者,如果他們繼續寫下去,有這樣的質量和腦洞,加上日益豐富的創作經驗的話,前途一定會不可限量。
研習君:對於故事創作者,有哪些寫作方面的建議嗎?
紫金陳:首先從選材來說,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大家都往這邊走的話,你不要跟風。當然不同創作者的定位不同,有的創作者定位就是每個月更新多少拿保底稿費,並不是想追求很高的目標,這一類就是目的決定創作訴求;有的創作者希望能達到行業的巔峰,對這類創作者我最大的建議就是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第二點從創作角度來說,你寫接下來的情節時需要想想,如果交給其他作者來寫,是不是他們也這麼寫,如果大家都這麼想,你就不應該寫這個情節了。你寫了可能就會比較平庸,因為各行各業大部分人都是平庸的嘛,你如果想成為更優秀的人,你就要跟大部分人的思路反著走。
研習君:最後能安利一下您比較欣賞的懸疑作家嘛,以及能不能小小透露下個人的興趣愛好。
紫金陳:我經常刷B站的,雖然我三十多歲了,但我很二次元,我的心理年齡停留在大學生喜歡看什麼我就喜歡看什麼,哈哈。國漫看了很多,《海賊王》《火影忍者》這些經典動漫我也很喜歡。
同行的作品都很強,冶文彪寫的《清明上河圖密碼》讓我很佩服,我以前跟他說,他哪怕把整個故事跟我說一遍我也寫不出來,他的腦洞、文筆、歷史積澱等,他這種風格我是寫不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