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波:攝影師只有會編輯照片,才能做照片的主人

2021-02-14 中國人文地理

「攝影師只有會編輯照片,才能做照片的主人!」作為一個從業20餘年,閱片無數的新華社高級圖片編輯,陳小波老師有足夠的資格說這話。

陳小波

中國攝影人在抓取瞬間和拍攝技術方面的問題已經不大,這一點我在多次和國際攝影界人士接觸中,親耳聽過他們對中國攝影師拍攝能力的承認甚至讚賞。但我們的攝影師專題圖片編輯方面的弱勢確實在很多場合顯露無疑。現在重要的國際國內攝影評選中都有專題照片的評選。但我們拿出的所謂組照沒有邏輯、沒有關係、沒有故事、沒有細節。

攝影師要拿出三分之一的時間來整理照片


我注意到很多攝影師因沒能很好地整理編輯自己的照片而留下遺憾。其中包括很多優秀的攝影者。賀延光、雍和、劉宇等人都是非常傑出的攝影記者,他們見證了中國新時期的很多大事件,他們手中擁有大量的照片。但這幾位優秀攝影師卻沒有出過一本書。我曾動議為他們幾位編輯圖文書,但他們都說東西越堆越多,幾十萬照片都在那裡堆著,亂七八糟無從下手。我說:你們越不下手就越下不去手了。

我也在幾位老攝影者家中看到在床下、在涼臺上堆積如山的照片,隨便拿出幾張都是好東西啊!但問及拍攝具體問題,老人家們幾乎都只能擺擺手:記不得了!記不得了!

侯登科《麥客》系列

侯登科去世後把大量的底片都留給了朋友,他自己沒有編輯過,大多數底片都沒有文字說明,國內外許多收藏機構都對他的作品很感興趣。但因為文字缺乏,我想最後他的作品會大打折扣。

2005年遇難的新華社攝影記者王巖是一個非常出色的記者,他的影象能力超出很多人的想像。王巖生前去過世界上很多熱點地區,這些年來他用自己的鏡頭記錄了一個個歷史性的時刻:拉賓葬禮、巴以戰爭、香港回歸、9.11事件、劉翔奪冠、印度洋海嘯...其中,不少作品贏得中外新聞攝影大獎。

王巖作品:被佔領土希伯倫市的巴勒斯坦青年撿起以軍發射的催淚彈,拋回以軍陣地(攝於1994年3月30日)。

我知道他拍攝了許多好照片,但他沒有及時整理編輯這些圖片。除了發過稿的照片,沒有人知道他更多的照片在哪裡存放,有沒有過編輯?這給他的朋友和讀者留下永遠的遺憾。

王巖作品:國旗護衛隊在訓練中(攝於1992年3月28日)

攝影者在沒有運氣遇到好編輯時,不妨學著自己去編輯。如果一個好攝影師同時又是一個好的編輯的話,那他就像老虎插上了翅膀。

攝影師只有學會編輯照片才能做自己照片的主人

我們看到一些成功的攝影師在這方面已經具有明確意識,比如黑明,比如姜健。他們的照片整理得很及時也很好,加上出版物及時出版,使他們的照片傳播力度大大增強。會自己編輯整理照片甚至讓他們的生活質量都發生的變化——姜健每年會獲得數次出國展覽的機會;黑明每年出三本書基本上是小菜一碟。

黑明拍攝老兵的攝影作品

雲南攝影師吳家林和紀實大師馬克·呂布接觸12年,他學的最多的不是攝影,而是編輯。馬克·呂布每年都要求吳家林把自己編輯好的片子用國際專遞寄給他,然後他再進行第二次的編輯。吳家林的照片被大師反覆觀看並且按他的理解分類。我看過他們的通信,編輯好的照片用A、B、C做代碼。從看到吳家林的第一批用小名片盒裝的自己編輯好的照片開始,馬克·呂布就在西方攝影界不斷推介吳家林。

吳家林攝影作品

我接觸的大部分攝影師用很多時間來拍照片,說照片。攝影師萬不能總是在拍啊拍的。好的攝影師應該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學習、思考,三分之一的時間在拍攝,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來編輯整理自己的照片。

不同的類型編輯方法是不一樣的

參加攝影比賽的組照一般要求選用8-10張照片,這就要求每一張參賽照片都儘可能地「搶眼」,這樣才會從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但「搶眼」不是說你張張照片都採取一種拍攝方式。放在評委面前的組照除表達攝影者的選題能力、拍攝能力外,還要體現編輯能力,你拿出的照片要達到視覺平衡與整體的和諧。

用於報紙上的圖片也與賽事圖片有所不同。「美國白宮年度最佳新聞獎」的一等獎是有關科索沃戰爭的一組照片,是大家公認拍得很好的圖片故事。可美國《棕櫚灘郵報》的副總編馬克·埃德爾森的感覺卻是:「天啊,這幸虧不是給我們報紙拍的照片。因為這雖然是組非常好的圖片故事,但我不知怎樣把這些照片用到一個版面上,因為攝影師拍的所有照片都是用廣角拍攝的完美的大場面照片。

如果圖片編輯把他們用在一個版面上,那將是個災難。」 他強調的是報紙的視覺平衡,把很多視覺因素放在一個版面上,好的圖片編輯的任務就是要保證這種構成關係合理與和諧。所以不是要把拍得最好看、最漂亮的照片選擇在版面上,而是選擇形式與形狀更適應版面需要的照片。

俄羅斯Ogoi島上傳說中的巨大巖石旁,攝影師A. Zelinskiy拍攝下冬季黎明。

雜誌上的圖片故事又是什麼樣呢?《美國國家地理》在刊登一組「冰雪俄羅斯」的照片,用了二十幾個頁碼,幾十張場景、人物、細節、過度照片錯落有致地串聯在一起,有很好的節奏感。每翻開一頁,它給我帶來的感受都不同。好的報導攝影應該有很強的反差意識:場景和特寫的反差、色彩的反差、人物的反差、構圖的反差、靜與動的反差、氣氛、情緒的反差等等。

而出版畫冊和書籍又是另外的思路和編輯方式了。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生活》雜誌就有人提出拍圖片故事的人應該「把相機當做作家的打字機使用」。拍故事就像寫小說一樣,不可能300頁的一本書從頭到尾都是高潮迭起,或者從頭到尾都是一些重大的事件。有的攝影師很會拍攝那種畫面感強烈的照片,但在用他們的照片的時候,我會要求他們拍攝一些比較舒緩的畫面,否則當你每個頁碼都是這種很強烈的圖片時你會覺得氣都喘不過來。節日的照片全是動感色彩飛揚的照片,我也會提醒記者在中間放一兩幅類似黑白效果的照片舒緩這種色彩帶來的紛亂。

拍好圖片故事首先要不停閱讀好的東西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拍攝圖片故事,但是圖片故事自有其規律,需要不斷學習和訓練。比如一個杯子的專題,沒經過訓練的攝影者就會圍著這個杯子左一張右一張上一張下一張拍個不停。但作為圖片編輯,我希望他們關注做這個杯子的人是誰?用的什麼樣的工藝燒制出來?這個杯子放在什麼環境中使用,什麼樣的人在用這個杯子,此杯和彼杯的差別,這個杯子為什麼只能用來喝茶不能用來喝酒。舉個慄子(太行傳統手工藝)

所以要想拍好圖片故事首先要不停閱讀好的東西,讓那些經典的瞬間、場面和故事情節深深刻在腦子裡。大量閱讀好的畫冊可以了解好的報導攝影者是如何運用多樣的鏡頭、多樣的構圖、多樣的光線講好一個完整的故事。

報導攝影考驗攝影者最基本的攝影能力,全面的影像修養,對影像嚴謹的理解和嚴格要求。攝影無論如何是一種藝術行為,作為一個專業的攝影者,即便是拍攝一個紀實的題材,也要儘可能用藝術手段去拍好。但很多好的題材因為攝影者不過關的技術砸了鍋。所以一個攝影者在拍攝上不過關時,最好暫時不要拍攝圖片故事。許多攝影者拍攝故事過於隨意,拍攝前不做案頭工作,不做深入採訪,拍攝後的編輯工作粗糙。這些都是報導攝影的大忌。

好的報導攝影者「為跨頁照片而戰」

看一組照片就像聽一個歌手的CD,一組照片總要有一張「主打照片」——跨頁照片,它即是故事的高潮又是照片中最耀眼的那幾張。世界上好的報導攝影者「為跨頁照片而戰」,甚至有這樣的說法:有了跨頁照片攝影師就可以睡大覺了。

編輯在挑選照片時起碼要挑出3-5張能做跨頁的照片,那是大而震撼照片。90年代我聽過一次國際編輯關於跨頁照片的課程。跨頁照片的學問很大:畫面信息要豐富,照片中的人物不能放在中間,重要的信息一定要放在頁面的左邊或右邊、要擁有細節,怎麼安排色彩、怎樣等待光線等等問題。

小故事帶出大背景

在和國外圖片編輯交流時學會了:把事情變小了去做。比如遇到《中國的教育》,我們就會就會去拍只有一個老師、十幾個學生的鄉村小學校。遇到宗教的題材,我們就會拿出一個小廟中的三個和尚的故事。我也開始堅信:任何一個以小進入的題材,深入進去都會帶出大的社會背景和社會人群,帶出我們國家經濟文化發展脈絡。

《微光》,李宇寧攝

當時我們挑選了百餘幅全國各地女兵的照片,恨不得把中國女兵的所有有關內容都放進去。其中有一幅崑崙山上17歲女兵的照片,法國伽瑪圖片社編輯就說,「如果就花力氣拍這一個女兵,把她和大自然的關係,和植物動物的關係,和男兵的關係,和朋友的關係,她在山上的快樂與孤獨。拍出100張來,我們自然會得到中國女兵的準確信息,這才是我們最需要的故事。」

文章來源於網絡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相信你一定聽過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楊玉環是薄州永樂人,生得貌美如花傾國傾城,後來她成為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姿質天成,不管人家是不是自己的兒媳婦,居然佔為己有。白居易在《長恨歌》裡敘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唐玄宗死後葬於泰陵,泰陵規模浩大,陵內封地方圓達38公裡,設置分內外兩城,布局酷似京師長安。

而這座陵墓現在又變成什麼樣子了呢?不妨跟隨此書,一起看看關中地界上的十八座唐帝陵。

秦嶺攝影集:《大唐帝陵三百裡》

售價:48元

購買方式:請戳下面閱讀原文

中國人文地理圖庫面向全國各地攝影師徵集各類人文地理圖片,中國各省、市、自治區(含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臺灣省)及旅居海外的攝影家、攝影愛好者均可在圖庫上註冊上傳管理自己的圖片。

中國人文地理團隊信息

官網:www.sophoto.com.cn

QQ群:246276987、147925092

交流:530271748@qq.com

或@北京圖閱盛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公眾號,即可每天收到我們的消息哦

網址:www.sophoto.com.cn登錄註冊
我們會給籤約攝影師優先提供銷售,展覽,畫冊、圖書設計以及委託拍攝的機會。

相關焦點

  • 陳小波:攝影師只有會編輯照片 才能做自己照片的主人
    我們的微信號:hunanpic攝影師只有會編輯照片
  • 攝影師只有會編輯照片,才能做自己照片的主人.
    但因為文字缺乏,我想最後他的作品會大打折扣。攝影者在沒有運氣遇到好編輯時,不妨學著自己去編輯。如果一個好攝影師同時又是一個好的編輯的話,那他就像老虎插上了翅膀。攝影師只有學會編輯照片才能做自己照片的主人。
  • #師說# 陳小波:攝影師只有會編輯照片才能做自己照片的主人
    王巖生前去過世界上很多熱點地區,我知道他拍攝了許多好照片,但他沒有及時整理編輯這些圖片。除了發過稿的照片,沒有人知道他更多的照片在哪裡存放,有沒有過編輯?這給他的朋友和讀者留下永遠的遺憾。攝影者在沒有運氣遇到好編輯時,不妨學著自己去編輯。如果一個好攝影師同時又是一個好的編輯的話,那他就像老虎插上了翅膀。攝影師只有學會編輯照片才能做自己照片的主人。
  • 陳小波:攝影師只有會編輯照片才能做自己照片的主人
    我在最近搬家時發現在我那裡有他在美國完成的兩組非常完整的專題報導,一個字也沒有。王巖生前去過世界上很多熱點地區,我知道他拍攝了許多好照片,但他沒有及時整理編輯這些圖片。除了發過稿的照片,沒有人知道他更多的照片在哪裡存放有沒有過編輯?這給他的朋友和讀者留下永遠的遺憾。 攝影者在沒有運氣遇到好編輯時,不妨學著自己去編輯。如果一個好攝影師同時又是一個好的編輯的話,那他就像老虎插上了翅膀。
  • 攝影師只有會編輯照片才能做自己照片的主人
  • 會編輯照片才是合格的攝影師
    新華社高級編輯 陳小波中國攝影師拍攝能力在國際上得到承認甚至讚賞。但我們的攝影師專題圖片編輯方面的弱勢確實在很多場合顯露無疑。現在重要的國際國內攝影評選中都有專題照片的評選。攝影者在沒有運氣遇到好編輯時,不妨學著自己去編輯。如果一個好攝影師同時又是一個好的編輯的話,那他就像老虎插上了翅膀。攝影師只有學會編輯照片才能做自己照片的主人。我們看到一些成功的攝影師在這方面已經具有明確意識,比如黑明,比如姜健。他們的照片整理得很及時也很好,加上出版物及時出版,使他們的照片傳播力度大大增強。
  • 陳小波說:攝影師要拿出三分之一時間整理照片
    我注意到很多攝影師因沒能很好地整理編輯自己的照片而留下遺憾。1、攝影師只有學會編輯照片才能做自己照片的主人。我們看到一些成功的攝影師在這方面已經具有明確意識,比如黑明,比如姜健。他們的照片整理得很及時也很好,加上出版物及時出版,使他們的照片傳播力度大大增強。會自己編輯整理照片甚至讓他們的生活質量都發生的變化——姜健每年會獲得數次出國展覽的機會;黑明每年出三本書基本上是小菜一碟。
  • 你會策劃和編輯你的照片嗎
    而作品卻不能與國外的攝影師比翼,原因就差在圖片編輯的編輯能力上。現在,重要的國際國內攝影評選中都有專題或系列組照的評選。但我們的組照不少是沒有邏輯、沒有關係、沒有故事、沒有細節。馬克·呂布你會用三分之一的時間來編照片嗎所以,著名策展人陳小波告誡大家
  • 聽陳小波攝影之聲 徐傳國 / 圖
    |分|享|大|師|講|座| 近日受朋友之約,前往濟南參加了陳小波女士的講座《從發燒友到獨立攝影師》。
  • 2020年最適合攝影師的筆記本電腦:在Photoshop中進行照片編輯
    無論您使用的是哪種照片編輯器-無論是Adobe Photoshop,Lightroom還是GIMP,或兩者結合使用,都可以保證滿足您的照片編輯要求。儘管您必須調整為沒有SD卡埠和只有兩個Thunderbolt 3,但這仍然是攝影師最好的筆記本電腦之一。3.
  • 攝影技巧 理論篇 如何成為一名成功的圖片庫攝影師
    假如我們將自己的資金投入壓縮到最低限度,對於一個想依靠圖片庫生存的攝影師來說,恐怕也需要投入五萬元人民幣或者更多。當然,投入的資金可以不斷的產生效益,但是它需要時間,也許一兩年,或者是三四年。要想在圖片庫攝影中成功,一個最好的攝影師可能也要奮鬥3—5年。我這是指每周花2—3天用來為圖片庫拍攝,還要用一定的時間來編輯及經營。
  • 劉宇,一個性情與好惡都在照片裡的人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陳小波回憶起劉宇在新華社的工作經歷時,說劉宇的拍攝經歷「令人咋舌」,這句話一點都不假。照片中的寧靜和悲憫劉宇曾在一篇文章中提過這樣一段故事:聽說一個美國女士讀了錢鍾書的書,十分敬佩,要登門拜訪。錢鍾書在電話中說:「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躲在照片後面的攝影師,就像「一隻下蛋的母雞」。
  • 【系統課】圖片編輯——挑出你最好的照片
    編輯的主要職責在於指導歸納。如果按影視作品來講,編輯相當於導演,而攝影師便是演員,後期則比較像剪輯師,需要通過控制節奏等步驟提取前者的精華和彌補不足。幾者需要相互協調並碰撞火花。只有了解導演的想法你才能演繹出最美的煙火。課程&報名信息▼
  • 一張照片的信息量有多大?iOS 13照片編輯功能實戰
    如果按年份瀏覽,相冊會選取往年的今日照片展示;按月份瀏覽時,相冊會根據照片展示的事件對圖片進行分類,並顯示名稱、位置等信息;按天展示時,藉助人工智慧學習技術,相冊會隱藏畫面重複度的高照片、屏幕截圖等,自動選取一張最佳照片進行放大展示。
  • 「大時代沒有小照片」快拍史上第一位年度野生攝影師
    他是快拍快拍網首位年度攝影師。
  • 編輯照片的思維方式——有3個要點
    現在,人人都會拍照,可並不是人人都能編輯好照片,編輯照片必須要有其特有的思維方式,主要在以下三點:(一)立足關係>如果說攝影師是通過圖片來說話的,那麼,圖片編輯就是通過圖片與圖片之間的關係來說話。圖片的大小、位置、順序、與其它圖片的勾聯、呼應、對比等等關係,是圖片編輯用以表達觀點的手段。得到一張好照片,對於攝影師而言,可能是終點,對於圖片編輯而言,則必須是起點。攝影師注目於一張圖片的當下,圖片編輯注目於一張圖片的可能。
  • 100位攝影師,100張照片
    小鎮的清晨,人很少,只有拍照的攝影師和幾位晨練的居民。春夏的小鎮,沒有冬日的薄霧隆重的盛景,卻送我了日照金山的大禮。@CHAPA丨蔣小翼童話裡的公主 我是一名寵物攝影師,致力於記錄主人和寵物間最真摯的友誼。
  • 攝影師哪裡可以賣照片賺錢 攝影師怎麼賺錢
    我的一個職校的同學是我一個很好的朋友,之前是在工廠上班,後來去轉行做了攝影師,他白天在公司上班,到了晚上就在網上賣照片賺錢
  • 【照片整理技巧】你必須整理照片的8個原因.
    編輯整理網站、作品集和宣傳材料是每個專業攝影師每年必做的一件事,有些人還會做很多次。這會把你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客戶。在積累一些作品後,我覺得我該開始編輯作品集了。儘管我整理照片是出於商業原因,但並非只有職業攝影師能從整理照片中受益。所有攝影師都能從中受益匪淺。以下是8個讓你開始花時間整理照片的原因:1. 讓你很容易找到特定的照片
  • 植田正治:只有讓普通人看得懂的照片,才是真正的好照片
    小編語:「我覺得,只有讓普通人看得懂的照片,才是真正的好照片。」多麼樸素卻又深刻的一句話,講出這句話的人,正是處處自謙為「業餘愛好者」的日本攝影家植田正治。或許在植田看來,一個人只有拋棄所有外部條件的影響和制約,才能不摻一絲雜質地真正熱愛一件事吧。也正是因了這份純淨而真摯的感情,雖然成名有些晚,但植田正治依然憑藉其作品的獨有特質,躋身日本歷史上最重要的攝影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