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角卡門》:浪漫黑幫情懷下,藏不住生活中那些真實的面孔

2020-12-25 熊掰掰愛電影

王家衛,香港最會拍文藝片的男人。從《阿飛正傳》《重慶森林》到《花樣年華》《一代宗師》,「墨鏡王」的片子受眾並不廣,但是藝術價值卻極高,他總是通過電影闡述著自己對生活的一種感悟與理解,哪怕是普通的商業電影也是如此。《旺角卡門》是王家衛導演的處女作,也是他唯一的一部商業黑幫電影,電影編織了一個浪漫又悽美的黑幫愛情故事,在寫實的黑幫矛盾與浪漫的愛情之下,電影中滲透的全是生活中一張張真實的面孔。

浪漫主義下的黑幫情懷

1988年《旺角卡門》開拍,那一年王家衛30歲、劉德華和張學友27歲、張曼玉24歲,四個人在最好的年紀裡共同譜寫了一首浪漫的黑幫情歌:劉德華飾演的阿華是黑幫社團裡的一名骨幹,曾經為社團立下過汗馬功勞,但也厭倦了社團裡的爭鬥,整天混得渾渾噩噩,身邊唯一的小弟就是扶不上牆的爛泥烏蠅(張學友飾)。烏蠅好高騖遠又不腳踏實地,整天惹一堆爛攤子,讓阿華來擦屁股,兩人過著有一天沒一天的日子。但阿娥(張曼玉飾)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阿華愛上了阿娥,並且嘗試著勸說烏蠅做點正當生意。但心高氣傲的烏蠅多次得罪了萬梓良飾演的託尼,被迫踏上了一條不歸路。一邊是愛情,一邊是友情,阿華最終也選擇了烏蠅一起尋死。電影充滿了各種利益鬥爭與人物情感牽扯,人物形象異常飽滿,每個人物都有自己鮮明浪漫的一面,但背後也都藏著自己生活中的點滴辛酸與無奈。

劉德華:浪漫情人還是義氣大哥?風光背後的一片狼藉

作為《旺角卡門》裡的男一號,劉德華在電影中給我們展現出了他三種不同的人物形象:第一種是在阿娥面前,他溫柔多情,魅力四射,是一位完美情人;第二種是在烏蠅面前,他勇猛擔當,無所不能,是位可以依靠的絕對大哥;最後一種就是在前女友面前,無能、懦弱、沒有安全感的漂泊浪子。而第三種才是阿華這個角色最真實的形象。電影前十分鐘刻畫著阿華的真實生存情況,生活一片狼藉,日子日夜顛倒,女友打胎分手,一個人喝著悶酒時心裡充滿了空虛,眼裡充滿了迷茫。正因為不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麼,所以他特別的看重和烏蠅的感情以及阿娥出現後的愛情。作為電影,阿華與阿娥的愛情和與烏蠅的友情被抒寫的無比精彩和感人,但在這些光鮮豔麗的浪漫之下,剩下的卻是真實生活中的平庸與黯淡。除了短暫的愛情和扶不起來的友情,阿華風光的背後全是一片狼藉。

張學友:一日英雄還是一世狗熊?小人物身上的心酸

張學友飾演的烏蠅是《旺角卡門》裡最經典的一個角色,他卑微、骯髒、無賴,但是卻始終藏著一個做大英雄的夢想。張學友也憑藉誇張癲狂但又不失細膩的表演獲得了當年的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烏蠅這個角色初看是一個用來搞笑的陪襯角色,但深入角色的內心,你會發現他比其他任何角色都值得品讀:他卑微懦弱,文武都不行,但總是一副老大的樣子誰也不服。他一輩子遭人唾棄,從來沒有做過一件成功的事,所以才產生了寧做一日英雄也不做一輩子的狗熊的想法。烏蠅渴望風光一回,儘管他知道這種風光只是短暫虛無的,但這也是他從來沒有過的體驗。當烏蠅拿著安家費照顧好表弟阿西後,買了一臺冷氣送回老家,卻被母親拒絕時。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古惑仔淪落街頭的無奈,而是一個倔強男人想對著世界吶喊卻無人傾聽的心酸。

張曼玉:長相廝守還是短暫擁有?淳樸女人只要真愛

《旺角卡門》是一部男人們的戲, 作為最主要的女演員張曼玉除了負責美,她的存在也給電影賦予了兩層新的意義:第一層是情感對比,阿娥與阿華的愛情與烏蠅跟阿華的友情一直存在著對比的關係,因為劇情的需要, 兩者阿華始終只能選其一,但對於兩者阿華都是同樣的難以割捨。正是這種難以兩全其美的割捨與糾纏,讓《旺角卡門》這部黑幫主題的電影情感因素特別的濃烈。第二層是女人對幸福的理解,阿娥一直生活在島上,一切都聽從著父母的安排,當阿華表示願意帶阿娥離開時,阿娥很認真地表示到離開了她就在也不會回來,這既是一種對阿華陪伴的決心也是一種對全新生活的期待。阿娥對阿華的愛非常的淳樸與天真,哪怕阿華給不了她任何承諾,她也願意一直在原地等候。

萬梓良:西裝領帶大哥大,誰懂老大的害怕

如果沒有張學友當年的最佳男配角可能就非萬梓良莫屬了,《旺角卡門》裡的萬梓良飾演的託尼囂張霸氣,悶騷調皮,是一個典型的黑幫老大的形象,只可惜遇到了不講道理的烏蠅,被打回了原形。託尼與阿華不同,同樣是老大,託尼的手下個個西裝領帶大哥大,而阿華則連個萬八千塊都拿不出來,託尼看上去威風,但其實一肚子苦水。他與他手下的關係也都是建立在這種共富裕的基礎之上的,並沒有太多共患難的情感經歷。所以當烏蠅調戲了一番託尼後,託尼的手下都走了。當老大也難,學阿華一樣重情重義但是又沒錢小弟得餓死,學託尼一樣四處斂財不懂情義又沒有小弟真正的服你。阿華和託尼是當大哥的兩個極端,但無論是誰都是有苦難言。

電影往往只會截取最經典的片段呈現給我們,而我們也習慣了被故事裡最精彩的部分所感動。但倘若把每個角色都當作一個完整的人生來看,那些光鮮亮麗的精彩畢竟只是少數時刻,更多的時候都是那些不為人知的平凡。《旺角卡門》裡王家衛讓我們看到了電影裡的浪漫溫柔,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每個人物的背後的辛酸,電影從來都不只是打發時間的無聊工具,在每部電影中尋找自己對生活的重新定義,才是看電影最大的意義。

相關焦點

  • 《旺角卡門》:旺角藏不住卡門的杯子,但杯子終究碎了
    比如《春光乍洩》裡 「不如我們從頭來過」的何寶榮和黎耀輝,比如《阿飛正傳》裡「一分鐘的朋友」的旭仔和蘇麗珍,還有《旺角卡門》裡「我找到了那個杯子」的阿華與阿娥。《旺角卡門》是王家衛導演的第一部作品。01主角阿華由劉德華飾演,阿華來自大嶼山,從小來旺角謀生,14歲起便混跡黑幫,生活日夜顛倒,酒瓶、刀、手槍是伴隨他成長最熟悉的東西,殘缺的家庭讓他過早地接受命運的打磨。他成了一個冷酷的殺手並且在旺角的黑幫有了一定的地位和知名度,還收了一個小弟烏蠅。
  • 旺角卡門
    1989年張學友憑藉《旺角卡門》獲得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阿華和阿友是旺角的兩個黑幫打手,二人情同手足,阿華較早涉足黑社會,已經厭倦了江湖的打打殺殺,阿友則一直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坐上「頭目」這把交椅,只是阿華一直處處保護阿友,令阿友苦無表現機會。
  • 《旺角卡門》——悲劇無可避免,所以這是宿命。
    27歲的劉德華(飾演阿華),27歲的張學友(飾演烏蠅),還有24歲的張曼玉(飾演阿蛾)在王家衛的鏡頭下,為我們呈現了一個隱藏在經濟繁榮下的真實的香港。無需言語,無盡浪漫。她吃飯時晃蕩二郎腿的樣子,她眼眉低垂的樣子,她黑暗中驚慌睜眼的樣子;她的目光反射著夜的斑斕,充滿靈動的樣子…「低眉順目之間不失桀驁,沉靜又帶一點活潑;因為年輕,嬰兒肥恰到好處地襯託出影片中少女的青澀。
  • 《旺角卡門》:劉德華張曼玉的「顏值巔峰」,張學友表情包的由來
    而且隨著黑幫題材的電影大火,在那個時候很多的導演也隨著市場開始嘗試了黑幫電影的創造,而導演王家衛就是其中的一位。 所以阿樂樂今天就與大家好好的聊一聊王家衛導演的處女作《旺角卡門》。
  • 《旺角卡門 》
    整片中光影效果和王傑的背景音樂都特別的棒。 電影很好看。整個故事看起來會讓人感覺導演從小就是跑在那個時代那個環境下的大街小巷裡長大的一樣,空間狹小,年代老舊,喧鬧的窄巷子裡經常跑出來一個追著另一個的古惑仔,濃濃的煙塵味,時代感,畫面感都很強。
  • 【影】《旺角卡門》| As Tears Go By
    《旺角卡門》是王家衛的處女作,以當時香港最熱的黑幫片為敲門磚。黑幫影片和王家衛風格結合,讓《旺角卡門》成為了一部獨具特色的影片。
  • 《旺角卡門》:王家衛是如何跳開傳統黑幫片,讓人眼前一亮的
    它出自於大導演王家衛的處女作——《旺角卡門》。作為一個講述古惑仔故事的電影,這個表情正是出自於張學友在劇中與別人衝突時,放狠話的場景。《旺角卡門》是由王家衛導演執導,影之傑製作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劇情片。其參演人員在後來幾乎都成為了影帝影后。電影中,劉德華出演黑幫小頭目阿華,張學友則是阿華的一個小弟——阿友,阿華的表妹、也是影片的女主阿玉則由當時較火的張曼玉飾演。
  • 墨鏡處女作 |《旺角卡門》幕後故事
    1988年6月9日,王家衛導演處女作《旺角卡門》香港公映,至今整整32周年。那一年,初出茅廬的王家衛還沒有戴上深邃的墨鏡;那一年,青澀年華的劉德華、張曼玉、張學友初遇銀幕。最重要的是,那一年,表情包界永遠不滅的神話——烏蠅哥誕生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那年旺角的卡門故事。
  • 墨鏡處女作 | 《旺角卡門》幕後故事
    在《旺角卡門》開拍之前,譚家明和王家衛手中有三個關於黑幫的故事:第一個是講述混混成功的故事,第二個是講述混混失敗的故事,而第三個故事由於最終流產《旺角卡門》是王家衛和張曼玉的初次合作,24歲的Maggie,以此片為分水嶺,找到了自己的表演語言,從花瓶演員向實力演員過渡。而那時的華仔,不像後來在王晶商業電影中的漫不經心,演戲尚屬認真專注。片中,阿華為了烏蠅砍人而摔門而去,一個慢鏡頭雖然不足10秒,但卻光芒四射、幾成絕響。
  • 想當年|《旺角卡門》:玉容寂寞淚闌幹
    其實王家衛的創作道路,遠沒有外界想像的叛逆,20世紀80年代的香港影壇是警匪片與動作片的天下,都市英雄和暴力美學虜獲了電影市場,而《旺角卡門》也未能免俗地成為當中的一分子。《旺角卡門》有帥哥有美女,有殺戮有愛情,它在香港上映時,被歸到了英雄片的範疇,只是為了避免套路而被王家衛拍成了一部反英雄的英雄片,側重的是主人公的個體形象而非黑幫的集體描摹。
  • 《旺角卡門》:香港黑幫時代已逝,但少年的寂寞與黯然永存
    王家衛拍出《旺角卡門七八十年代,黑幫一直是香港社會中不可忽視的力量,巔峰時期這座人口近六百萬的城市中生存著兩百多個黑幫,成員有數十萬。  回歸之後,香港得到了秩序與安寧,而黑幫的江湖則隨時代一起消逝在過去的歲月裡,只給我們留下了那些或俠肝義膽,或寂寞斷腸的故事。
  • 《旺角卡門》:從譚家明到王家衛的過渡
    正如德萊葉的《聖女貞德蒙難記》或者伯格曼的《假面》中的人物面孔特寫,在具象敘事中與之相關的時間、地點和狀態都似乎在面孔之下消褪而去,我們看到的是聖女貞德面孔的不同部分畫面被剪接在一起而直接傳達出的悲愴激情,或者是《假面》的兩名女主角面孔重合後情感從身體之中升騰而出融合一起的交匯狀態。
  • 梅立生【看電影】:《旺角卡門》的最大貢獻,不僅僅是王家衛(第1629期)
    作為導演王家衛的處女作,《旺角卡門》是一鳴驚人的,雖然在這部電影中王家衛自成一派的風格還不是那麼的明顯,但不論是其獨到的鏡頭處理,還是那股充滿了浪漫色彩的格調,都令一部本自簡單的香港黑幫題材作品顯得如此不同,充滿了屬於自己獨出機杼的味道
  • 《旺角卡門》中的愛情一定是阿娥一生中最刻骨銘心的愛
    王家衛的處女座電影《旺角卡門》出於1988年,正如網友評論一樣「這是一部披著黑幫題材電影的外衣,實則內裡講的是青澀又悽美的愛情故事」這部香港經典電影由劉德華、張曼玉、張學友主演,旺角卡門但說到黑幫題材,縱使烏蠅性格再衝動、做事總都撩個爛攤子在那裡,但他的大佬華哥都總能替他擺平,所以這部電影徹徹底底地也展現出了華哥對小弟烏蠅有情有義的兄弟情。
  • 張學友發現自己被當成了表情包,解讀經典《旺角卡門》幕後故事
    《旺角卡門》中,張學友在《旺角卡門》開拍前,譚家明和王家衛手中有兩個關於黑幫的故事譚家明選擇前者,而王家衛則把第二個故事重新定義,《旺角卡門》就應運而生了。黑幫題材的《旺角卡門》沒有以一抵十的孤膽英雄,也沒有氣勢駭人的群毆場面,有的僅是兩個無助青年在現實中的頭破血流和走投無路。
  • 王家衛導演處女作《旺角卡門》:王家衛電影風格從這裡開始
    王家衛的《旺角卡門》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拍攝的。可以肯定的是,《旺角卡門》在一定程度上符合黑幫電影類型,這也是該片在年輕觀眾中大受歡迎的原因。但這部電影與其他黑幫類型的電影仍有一些不同之處。《旺角卡門》與香港主流電影有著很多共同之處。劉德華、張曼玉、張學友都是香港巨星。故事情節延續了黑幫片/武俠片的傳統,充斥著暴力、野蠻和血腥的互毆,以及對復仇和在黑幫中保住面子的無情痴迷。
  • 劉德華張學友共同出演《旺角卡門》,女神張曼玉滿臉嬰兒肥
    《旺角卡門》集四大天王中劉德華、張學友兩位天王以及女神張曼玉等大牌主演,該片導演是圈內有名的大導演王家衛,《旺角卡門》也是王家衛導演拍的第一部作品。雖然《旺角卡門》這部電影是王家衛導演的處女作品,而故事內容主要圍繞,江湖黑幫英雄氣概題材為主題的電影,講述了黑道中很多事都身不由己,最後影片的結局也是有點悲慘,不過這部影片和王家衛其他作品來比較起來,《旺角卡門》在劇情和整體結構都顯得十分直接簡單,第一部作品就能獲得這樣的成功,王家衛導演離不開他自身的實力。
  • 王家衛寫不出劇本被新藝城辭退,《旺角卡門》讓黃百鳴感嘆「走寶」
    因為當時吳宇森的《英雄本色》大火,香港電影人都在跟風拍黑幫電影,譚家明找到王家衛想讓他寫一部不一樣的黑幫片,為的也是跟風這類題材的電影。待業的王家衛被生活所迫,他不再執著於寫一個偉大的劇本,而是選擇跟隨潮流一口氣寫出了一個黑幫片系列。這個系列共分為三部,後來被稱為黑幫三部曲,分別講述一對黑幫兄弟在少年、青年、中年時期發生的故事。
  • 不僅僅是因為王家衛的《旺角卡門》
    烏蠅哥這一名字最初來源於著名導演王家衛的《旺角卡門》,張學友更是因為烏蠅哥一角獲得最佳男配角獎,這足以說明學友哥塑造的烏蠅哥是多麼成功。《旺角卡門》講述的是劉德華和張學友兩位黑幫兄弟的悲情故事,兩人最後都逝世了。如果從角色設定來看,《旺角卡門》張學友的烏蠅哥比劉德華的阿華更加立體。
  • 【旺角卡門 如果不是想你,我就不會來找你】
    只是一味地喜歡王家衛式的臺詞和情話很喜歡他總以一些無力的人生作為主線總是有不一樣的人物登場,像阿飛正傳裡的小警察啊東邪西毒裡的洪七啊「看似灰暗的色調卻往往閃耀著一絲閃光」這也許就是我看不太懂但也很喜歡的原因吧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王家衛的《旺角卡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