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立生
賞析:梁軒誠
《旺角卡門》故事梗概:
黑道人物華仔(劉德華飾演)是好勇鬥狠卻極講意氣的黑道分子,為了照顧不成材的好友烏蠅(張學友飾演),跟黑道狠角色(萬梓良飾演)結仇。他跑到離島養傷,與來港養病的表妹(張曼玉飾演)漸生情愫,但是他的江湖身份卻使這份感情屢遭挫折。兩人最終決定拋開一切,但他們無法戰勝命運。華仔本有淡出江湖之意,但從良不成的張學友又衝動地強出頭,自願為黑幫老大去殺人。
劉德華聞訊趕往阻止,卻已無法挽回悲劇。走江湖的黑道除了義氣,就是愛面子,講威風。可以說就是這兩點,引發了所有紛爭。所以在故事的末段,逃難中的華仔和烏蠅在巷口,通過華仔的口,講出了王家衛生要告訴我們的人生道理,那便是人生中,光環永遠只是暫時的!
華仔說,「我十四歲,十四歲拿安家費,我威過好多人啊,可那又怎麼樣?現在也不是這個樣子?」 烏蠅說,「你都算威過啦,我呢?他們都說我是你褲檔裡的一隻狗而已。我烏蠅寧願做一日英雄,也不想做一世烏蠅。」這一年,劉德華和張學友在電影事業的同時,也開始自己的演唱事業。
這兩個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年輕人,開始站在一個明星的位置上。特別是張學友這一年,他的事業一落千丈,甚至出現演唱被人砸場的情形。聯繫到這部電影,這樣的情景與自己的人生況遇,顯然生動的詮釋出烏蠅的內心渴望被肯定,一有錢就要威風,做事衝動的年輕小混混形象。而也因為,演繹著這個與自己當時的處境有著微妙相似關係的角色,在自己事業最低谷的時候,張學友憑藉這部電影,拿到了當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的稱號。
(《旺角卡門》烏蠅哥精彩表情包)
《旺角卡門》沒有以一抵十的孤膽英雄,也沒有氣勢駭人的群毆場面,有的僅是兩個無助青年在現實中的頭破血流和走投無路。而影片所希望表達的內涵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江湖情義。該片有別於主流趨向的創作理念表現出王家衛不落窠臼的鮮明個性,導演並未按一般的江湖片模式把片中人物塑造成黑白分明的人,而是當成一個個有血有肉有缺點的人來塑造。王家衛把自己獨特的影像風格和傳統的香港黑社會動作片結合起來,用MTV式的抽象視覺把詩意的浪漫感覺帶入到這部影片,從而表現出一種與其他動作片不同的另類風格。為了這部電影的創作,王家衛與黑社會的一些人交朋友,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後才開始編導此片。在《旺角卡門》開拍前,譚家明和王家衛手中有兩個關於黑幫的故事,一個是講述混混最後成功的故事,一個是講述混混失敗的故事。譚家明選擇前者,而王家衛則把第二個故事重新定義,《旺角卡門》就應運而生了。《旺角卡門》這部電影是導演王家衛的處女作,也是劉德華第一次和張曼玉合作,當然也是張學友表情包的出處。華仔帥氣、英武的形象與悲劇結局形成的強烈反差,以及王傑那首經典歌曲《忘了你忘了我》給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以靜寫動」和「畫外音」,是王家衛在這部電影裡的獨有標籤。在細節上的這種設置,使得這部電影游離於傳統的黑幫電影。有幾處場景有必要說一下,第一處是華弟在火鍋店裡為烏蠅報仇的一幕。在劉偉強煙霧瀰漫的鏡頭下,王家衛用無聲的慢動作表達了混亂的場面。之後華弟特寫的眼睛寫滿著仇恨,他利索的抬腳,踏翻桌椅,接著,他飛身橫撲,拿起藏於後背的刀直指對方喉嚨處。節奏調節得非常好,先舒緩後迅即,通過影像表達了主人公的內心。第二處則是最後華仔英氣十足的死在大銀幕上,他身子緩慢的落下,身體還在不斷的顫抖,而這部電影裡兩個男主角的悲劇命運也很快竭然而止。
愛情,其實隱藏在這部電影裡。「如果我不是想你,我不會進來找你。」當一個黑道的混混,他的愛情是飄忽不定的,說不定哪一天他就會橫屍街頭。華弟的一個女朋友,在舞場做小姐,有了他的孩子,自己暗自去落胎,與他徹底說byeye。華弟和表妹互生曖昧,但寄宿他家的表妹始終無法忍受,他每晚出去劈人,回家血流如注。儘管他在公車上,戴著隱藏自己真情的墨鏡,但她卻在轉身之時,淚眼朦朧。於是他與她留下了影史上經典的電話廳相擁吻的鏡頭。那年的他們很真很真。
江湖的落寞,情誼的脆弱,愛情的無助,命運的無常,王家衛講了一個流淚的江湖故事。以小寫大,個體生命的微弱與無能,讓我們也心生唏噓。
看過王家衛後來的電影就知道,他拍的那些以香港為背景的故事多少都與犯罪沾邊,但血色只是點綴,槍聲是陪襯,男男女女孤寂的靈魂才是主角。而《旺角卡門》獨樹一幟,這場悲情演奏最高昂的部分是打打殺殺的場景,還有大佬華哥和細佬烏蠅之間的兄弟之情,華哥與阿娥的愛情只是用來消腫止痛的間奏。
夜的幽藍,血的腥紅,煙霧朦朧,搖晃的慢鏡頭。是王家衛鏡頭下的打鬥廝殺,照樣殘酷血腥,力道也不輸那些古惑仔電影。是還沒完全成熟的王家衛風格,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香港電影風格,不衝突不越界,兩者恰到好處的融合。導演王家衛:王家衛,1958年7月17日出生於上海,香港電影導演、監製及編劇,北京電影學院名譽教授。1988年,首次執導電影《旺角卡門》。1990年,執導第二部影片《阿飛正傳》,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及金馬獎最佳導演獎。1994年,執導影片《東邪西毒》。1997年,執導的電影《春光乍洩》,獲得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2004年,拍攝電影《2046》。2006年,成為首位擔任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的華人。2013年,執導電影《一代宗師》,獲得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2018年5月24日,獲哈佛大學文學榮譽博士學位。
《藝術》專欄版主:梁軒誠
美 麗 八 點 半
作最好的原創文藝廣播平臺
長按識別二維碼 即可加關注
來稿郵箱:1899190989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