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吧,《甄嬛傳》這部劇,看的人應該是不在少數。而要說這部劇的劇情精彩不精彩呢?精彩!因為在我看來,劇中除了主角,其他的配角在形象上也是表現的異常飽滿,給人的直觀感覺就是很深刻。比如說主角甄嬛的丫環浣碧吧,她就很立體,與她有關的劇情線也是真的算是很有意思。
她不是單純的正派也不是單純的反派,首先我們看,浣碧這個人物在本身的塑造上就極為複雜,而與甄嬛的關係也是千絲萬縷。通過劇情我們也了解到了兩人其實本身就是同父異母的姐妹,但浣碧的母親是個罪人,所以她只在府中才只能當個小小的婢女。

而甄嬛是否知曉這個事實呢?她是知道的,所以甄嬛也把浣碧當成自己的妹妹。而甄嬛被選為秀女,安陵容看到浣碧就說了她以為浣碧是甄府的二小姐,這無疑是在顯露浣碧是非常努力地讓自己朝著小姐的方向靠近。
宮裡的嬤嬤來教授禮儀,浣碧也在隊列之中,當嬤嬤問話的時候,主子們還沒說什麼,浣碧就脫口而出地問到,聽說這皇后娘娘乃是庶出小姐?這句話意味著什麼呢,其實就是她認為一個庶出之女也能成為皇后,自己自然也不肯屈身一輩子只當個婢女了,證明了她的野心。

這也揭露了浣碧對甄嬛的生活是很嚮往的,也是充滿了渴望。就像醜小鴨想變成白天鵝一樣,雖本性純良,但這種想法一旦種下,那自然也就會發芽。這也就讓浣碧自然產生了一種嫉妒的心理,也就略微的帶有著幾分,不希望甄嬛過得太好的心理。因為甄嬛過得好了,她的心裡就開始不舒服了。而這樣的小心思,隨著劇情的發展,我們也就看出了時態升級的預兆。
於是浣碧的野心膨脹,因為她的心理,更是讓自己與甄嬛的關係變的激烈了起來。被華妃利用對付甄嬛,想引起皇帝注意,卻被吐槽配色太土等等。但即使浣碧有了心,甄嬛卻並沒有罵她或是懲罰她,而是道理教之,把事情都講明白。

甚至讓浣碧將心裡話一吐為快,將嫉妒與不平衡全部一股腦的說了出來。也就是這樣,浣碧才發現,原來甄嬛心中什麼都清楚,只是在放縱她。但在放縱她的同時,又將她的安排妥當,這才讓浣碧想清楚了一切。忠心耿耿地幫著甄嬛做事,幫她解圍。
其實想想浣碧也不是真的壞,甄嬛一說道理她就接受了,沒再有成為妃子的心思。而浣碧對果郡王允禮的動心,應該是從她被他安慰起。

孟靜嫻暗戀果郡王也如願以償。雖然與沛國公家的千金都以側福晉的身份加入果郡王府,但是大婚當天裝扮卻相差甚大。介紹了那麼多,我們也該回到題上了。
浣碧是以甄嬛義妹的身份出嫁的,浣碧滿頭帶的都是珠寶翡翠製成的各種裝飾品非常的奢華,而跟浣碧相比孟靜嫻的頭上卻只有兩隻步搖。孟靜嫻是沛國公家的千金,家世甚至比之前的甄府要好的多,不管怎樣在大婚,孟靜嫻也是該盛裝打扮的,為何卻偏偏略遜浣碧一籌呢?其實在浣碧出嫁,甄嬛就說過絕不會讓浣碧的出嫁之力遜於沛國公府。而甄嬛在後宮此時的地位已經非常穩固,熹貴妃交代的事情,宮裡有誰不敢照辦呢?甄嬛真的是一個很好很盡責的姐姐了。

儘管浣碧名義上是熹貴妃的義妹,但是宮裡的人還是盡心盡力。於是就有了除內務府之外,永壽宮三倍的嫁妝,頭上的滿頭珠翠也就不出乎意外了,但就是苦了孟靜嫻,好不容易能嫁給心心念念的果郡王,丈夫不愛他不說,連出嫁之禮都比不上一個小丫環,確實有些悲慘。
而沛國公府之所以這樣低調,其實也是事出有因。沛國公也知道孟靜嫻之所以能夠嫁給果郡王,是他跟皇上求來的,而且孟靜嫻身子又弱,同樣是側福晉的浣碧又是甄嬛的義妹,沛國公是絕對不敢得罪熹貴妃的,畢竟那個時候得罪了熹貴妃就等於得罪了皇上。再加上浣碧跟皇上說她跟果郡王兩人已經相戀,所以在孟靜嫻出嫁的時候沛國公府也只能故意做出低調的樣子來,這樣也能夠保全孟靜嫻,不僅如此也是做給甄嬛和皇上看的。
所以為何浣碧滿頭珠翠,孟靜嫻卻只有兩支步搖的原因了。孟靜嫻出嫁,是有點卑微的,不像浣碧,她有皇帝的指婚和姐姐熹妃的撐腰,自然是風光大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