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愚人與智者之區別!

2021-01-22 眾善奉行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為比丘們開示愚人與智者的差別。佛告訴諸比丘:「愚痴人常犯三種過失,大眾應當要遠離,是哪三種過失呢?愚痴人對於不該思惟的事情卻偏要思惟;不該論說的事情卻偏要論說;不能做的事情卻偏要修習。

什麼是不應當思惟的事情卻偏要思念?愚痴的人心中常憶念三件不該想的事,是哪三件事呢?第一,總是嫉妒他人。第二,常對他人的財物和妻女起貪念。第三,心生惡念與妒意,想著:『他所擁有的一切,如果都屬於我,該有多好!』所以,愚痴的人心中所思惟的,都是這些不該想的事情。

什麼是不能論說的事情卻偏要論說呢?愚痴的人常犯四種口過,常喜歡說妄言、綺語、惡口,以及挑撥離間讓彼此失和的言語,這些都是愚人常犯的四種口過。

什麼是愚人所做的惡行呢?愚人心中時常起殺生、竊盜、邪淫等惡念,進而造作這些惡行。所以,比丘們!愚者心中常有這三種心念,也習慣於造作這些惡業。」

佛繼續說道:「比丘們!智者有三事,所以常念修行,一心向道。是哪三件事情呢?第一,智者思惟著應當思惟之事。第二,論說著當說的言論。第三,力行該做的善行。

什麼是智者思惟應當思惟的事情呢?智者心中常思惟三件事:不貪嫉、不瞋恚、不愚痴,常行正見,見到他人的財物,不會生起貪念。由此可知,智者心中只思惟應當思惟的事。

何謂智者談說應當說的言論呢?有智慧的人能成就四種良善口業:自己不妄語,也不會教唆他人妄語,見他人妄語心不喜樂,智者就是如此善護口業。此外,智者本身不綺語、惡口、兩舌外,也不教他人綺語、惡口、兩舌,有智慧的人正是如此成就清淨口業。

什麼是智者所成就的三種身業善行呢?有智慧的人,時時觀照行為無所違犯。所以智者不但自己不犯殺業,更不會教唆他人殺生,若見他人殺生心不喜樂。不僅自己不偷盜,也不會教他人偷盜,如果見到他人偷盜心亦不喜樂。自己不邪淫,見到女色也沒有淫慾心念生起,更不會教他人邪淫。若見年長婦女,就視同自己的母親;見到年紀相仿的女子,就當成自己的姐姐;而見到年紀小的女孩,則視為自己的妹妹,以平等心來對待。這就是智者所成就的三種身行。

比丘們!你們應當知道,有智之人對身口意三業,有此三種作為之相。所以,應當舍離愚者三相,片刻不離智者之所念所行,比丘們!應當如是修行!如是學習!」此時,比丘們聽聞佛的開示,皆歡喜奉行佛陀的教誨。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第十二·三供養品第二十二(六)》

省思:

佛法云:「萬裡途程,不離初步」,修行從修習「十善法──身不造殺、盜、淫;口不犯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意不起貪、瞋、痴」著手,清淨身口意,然後漸次入於佛智。正所謂「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若能於二六時中奉行十善,以此為基礎,便能步步向上,菩提道成!


相關焦點

  • 愚人勾心鬥角,智者光明正大
    愚人勾心鬥角,智者光明正大。從某種意義上,心裡打著小算盤,謀劃一些陰謀詭計,這其實是一種智力缺陷。要知道,越是複雜的計謀成本就越高,而且成功的機率也越小,勾心鬥角代表著思想上的狹隘和精神、心地上的陰暗,其格局太小了。
  • 愚人喝水:關於持戒的一個經典故事!
    點擊上方藍字「古今善惡報應錄」查看更多故事!
  • 基督教與佛教的本質區別
    本文不是學術論文,也非個人見證,我只是想從兩大宗教的教義和影響入手,就個人觀感,淺談兩者區別。不足之處,請方家多多指教。 佛教和基督教都是中國政府承認的五大宗教之一。兩個宗教都非本土宗教,佛教來自印度(準確地說是現在的尼泊爾),基督信仰來自中東。佛教大約在漢朝傳入中國,基督教在唐朝開始傳入中國。
  • 佛教歷史上,悲心廣意,敬護蒼生的深刻故事
    在佛法傳入中國以來,其勇猛精進的大乘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中自強不息,克己復禮的優良品質達到了高度的契合,也因此產生出大量愛國護國的故事。其中隋文帝楊堅與他的恩師智仙比丘尼的故事,就是這樣一個具有正能量的典故。隋文帝楊堅的童年教育經歷非常豐富,其父楊忠曾做過西魏、北周的高級將領。
  • 苯教與佛教的本質區別?
    原始苯教和原始佛教的本質區別;苯(běn)教信仰萬物,佛教信仰佛陀。因生產實踐,藏區的原始人類逐漸意識到自然同人類生活的利害關係,並加以崇拜,這便逐漸產生了最原始的「自然宗教」,當時在西藏流行的都是這樣一種原始的自然宗教,叫做「原始苯教」。
  • 基督教與佛教的重大區別
    基督教看世界是上帝所創造,有計劃有目的的;佛教看世界是因緣和合,四大皆空,無計劃無目的的。佛教看這閻浮提娑婆世界,眾苦充滿,都是由於一切眾生業感而來,果報而來,故佛教徒看不出被造之物、大自然界之美,及上帝創造之恩典。基督徒則不然,以為世界萬物俱是天父上帝所創造,奇偉美麗無比,其中蘊藏財寶豐富,用之不盡,取之不竭。
  • 塔羅牌與希臘神話故事(愚人)
    塔羅牌一共用78張牌且種類繁多,我這個故事系列用的是1910年發行之後風行全世界的韋特塔羅牌。我想用希臘神話故事來闡述塔羅的能量,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到塔羅的智慧。今天帶來的故事是0號牌——愚人。用這句話來形容天王星、水瓶座、愚人好像還蠻貼切。烏拉諾斯(Uranus)在希臘神話裡等同於中國神話故事裡的盤古大帝。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 智者大師傳記 第一回 家世
    提到智者大師,相應的就能想到天台宗。沒錯,他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天台宗創始人。天台宗的成立,對於我們中國佛教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裡程碑。他意味著中國宗派佛教開啟,同時也是佛教中國化的開始。印度佛教從東漢初傳,經歷魏晉南北朝的依附、紛爭、接受、融合,漸漸地開始壯大、成熟。經典的傳入與翻譯也達到一定的數量與質量。
  • 佛教:天台四祖智顗,被後人尊為「智者大師」,多次為皇帝受戒
    到智顗十七歲時,梁朝被西魏攻破,智顗感嘆「嘆榮會之難久,痛凋離之易及」,於是發願「誓作沙門,荷負正法」。他四處流落,第二年就在湘州果願寺拜法緒為師出家,授以十戒;二十歲時又受了具足戒。陳文帝天嘉元年,慧思從北方南下,拄錫於光州大蘇山。智顗聽說,就前往大蘇山向慧思請益。
  • 中國佛教歷史故事連載:第一集:多大的仇能搞成這樣啊?
    這位中國漢傳佛教天台宗的創始人,教內資深佛系青年都知道屬於網紅大咖級人物,教外普通吃瓜群眾可能只是在旅遊景點聽到一點熱鬧。講智者大師的故事前,得先講梁武帝,這個大家都比較熟悉。先講梁武帝,不僅是因為大家熟悉,更是因為,梁武帝和他的兒子孫子們發生的故事,就是智者大師當年生活的時代背景。
  • 愚人節的由來:愚人節的真實來歷、傳說故事簡單介紹
    還有一天就來到了愚人節了,在這個時候,小編要和大家說一下愚人節的起源,看看這個笑話滿溢的節日的來歷是什麼,起源又是怎麼一回事?愚人節的由來  愚人節的英語是April Fools』 Day,也叫做All Fools』 Day。
  • 佛教入門常見詞彙,你需知其意!
    從初入佛門,往往大家會覺得佛只是「神話故事」之中,一位無所不能的「大咖」。也正是因為覺得佛是無所不能的存在,所以大家會去求佛、禮佛等等,其亦是希望這位無所不能的佛門大咖能幫助我們實現美好願望。但佛真的是「神話故事」中無所不能的大咖嗎?切勿愚痴,佛教入門常見詞彙,你需知其意。一、佛。什麼是佛?佛雖作為一個漢字,但其本身卻是由梵文所翻譯而來。
  • 《童蒙止觀》智者大師 032 視頻
    而智者大師雖生於梁朝,後來國家統一於隋朝,所以稱為隋朝智者大師。天台山「天台山」智者大師棲身之所,天台山,或雲天梯山,謂此山高險如階梯,所以稱為天梯山。「天」者顛(最高處)義,或指顯義,在萬物之頂顯然可觀,所以稱為天。《天台四教儀集注》云:「元氣未分混為而為一,兩儀既判,清而為天,濁而為地,故名為天。」這是依舊時解說。
  • 基督教與佛教的區別
    回覆:4《獻給在生命低谷裡的人,激勵全球幾億人》 回覆:10《【真實故事】好妻子與爛丈夫的故事!》 回覆:22《婆媳關係好壞取決於老公--快轉給你老公看看》 回覆:26《聖經裡最奇妙的十種溝通方法!》 回覆:28《看點|在國內,也許就離婚了!》回覆:33公告:請參與感恩留言的肢體加微信(17092775955)領禮品。
  • 大乘佛教之特質
    因此,部派佛教成為主張若不出家持戒,則不得解脫的狹隘之教。而大乘佛教運動興起於在家者之中,不區別在家與出家。大乘的修行者,亦即修行典範的『釋迦菩薩』,其『六波羅蜜』之修行,系以在家者的身份而實行的。因此,大乘以在家者的修行為主。這是為了『成佛』的修行。像這樣,大乘佛教是在家、出家共通之教;在不排除在家者這一點言,可謂為廣大之教。
  • 謂智者不銳
    所謂智者不銳;是說一個很有智慧的人,你很難見到他有什麼銳利之處,因為一個真正的智者是不會輕易去做那些過激的事情的,也不會過分地表白什麼,展示什麼
  • 4月1日愚人節的由來:愚人節的真實來歷、傳說故事簡單介紹
    4月1日愚人節的由來:愚人節的真實來歷、傳說故事簡單介紹時間:2020-04-01 12:1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4月1日愚人節的由來:愚人節的真實來歷、傳說故事簡單介紹 還有一天就來到了愚人節了,在這個時候,小編要和大家說一下愚人節的起源,看看這個笑話滿溢的節日的來歷是什麼
  • 智者與庸人互為衣冠鏡
    今夜,主播安然為你讀書,點擊音頻,邊聽邊讀我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研究為什麼智者聰明、庸人平庸,發現智者和庸人都是每天24小時做著幾乎相同的事情,可是成就卻大不相同。於是,我進一步調查,結果發現,他們雖然做同樣事情卻有很多不同之處,而且正是這些不同之處把智者和庸人區別開來。
  • 智者順時而謀,愚者逆理而動
    智者順時而謀,愚者逆理而動。「時」是時機、形勢;「理」是道理、規矩。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會順應大局的變化來制定計劃,而愚蠢的人經常是採取的行為與大局相違背。今日愚人節,儘管希望愚弄人,但人仍然需要希望,因為希望本身就是快樂。要把昨日當作回憶,今日繼續努力。去學習去做事,凡事從小做起,不怕單調和重複,長期的積累堅持,想不成功,也難。人生經驗是從痛苦中粹取出來的。智者順時而謀,時代不同,謀略也應隨之變化,順應時代。
  • 魔法師榮格系列:愚人船上的愚人頌
    博斯《愚人船》局部精神病院是新版本的愚人船。可是,愚人船收容精神病人的故事不是歷史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