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出家人該如何與異性打交道

2021-01-14 梅山易學

出家人既然想要遁入空門修行佛道,求取無上的菩提智慧,一心只希望能夠早日達成自己的所求,那麼便必須要遵守佛門的戒律生活,以期望能夠通過「戒、定、慧」的途徑而直至佛祖所說的圓滿究竟之地。

所以便必須要斷除與世俗生活的聯繫,戒絕與塵世中人一樣的喜怒哀樂,情感與欲望,才有勇猛精進的獲益之可能。

網圖

然而,雖然出了家,卻也畢竟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有許多的人和事,以及煩惱還是需要我們認真地去面對的,在這其中,如何正確地去認知異性,又是一個繞不開的千古話題。

畢竟在這個世界上,男女之間的愛恨情仇是永遠的交織糾纏在一起的,世人也就罷了,本就是在塵欲中摸爬滾打。

可是出家之人呢,畢竟身份不同了,並且修行才是主要的目的,所以該如何正確對待這個問題呢?

佛祖告誡我們說:慎勿視女色,亦莫共言語,若與語者,正心思念,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華,不為泥汙。

網圖

在對待異性這個問題上,佛祖告訴我們說,出家修行者最好的辦法便是不要去看她們,如果因為她們的容顏美麗而去看視她們,那麼便很可能因為自己的心地不堅而動心。

心念一動,修行難免有損,所謂眼不見為淨,不去看她們,自然也就避免了事情的發生,和她們說話也是同樣的一個道理。

如果實在沒辦法,必須要和她們打交道(看她們或者需要與她們言語交談)時,那麼我們在心裡便應該發起正念,觀想自己以出家人的身份而生活在這個五濁惡世,應該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一樣。

不被世俗所染,不被世俗的錯誤所左右,不被眼前的女色所障礙而影響了自己的修行,一心想要求證至高無上的菩提智慧,有了這種正確的心理建設,自然也就可以敵得下心中的慾念了。

網圖

佛祖接著又說: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

如果以上說的還不足以使自己的善心生發,而慾念迭起,無法遏制住自己的惡念,那麼我們還可以進一步觀想我們所面對的這個人是自己的親人。

如果是年老之人,我們可以將她想做是自己的母親,比自己年齡大的為姐姐,比自己年齡小的為妹妹,童稚之人如自己的孩子,從心裡發起度脫她們出離苦海的善心,自然便會熄滅心中升起的那團慾念之火。

網圖

畢竟無論是對於世人或者修行之人來說,血脈親情之間的力量是無論如何也割捨不掉的一種天性,更何況修行之人所發的菩提心裏面,不正是要「發菩提心,勸進行者」嗎?

廣度群倫的菩提之心廣量無邊,心量虛空不可思議,自然也就將心中的惡念息滅而不起了。

修行之人該如何對待異性?

在世人的眼裡,也許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千千萬萬個,但是在佛教出家人的眼裡,這個答案卻只有一個,那就是看破、放下、自在!

網圖

雖然六祖曾經說過:「菩提不離世間覺」,但若是我們貪戀世間太過,而覺悟時間又太遲的話,恐怕就真的是後果難料了,反過來用這句話去形容如何對待異性,不也是很恰當的一個註腳嗎?

那些現在還在煩惱該如何對待異性之人的出家修行者,應該也可以從佛祖上述的諄諄教誨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了吧?

相關焦點

  • 女士應如何依止男性師父+藏傳佛教根本不許出家人行淫
    中青年女居士,剛接觸佛教,不懂規範,在接觸比丘的過程中,要怎樣保護師父和自己呢?我們見到有些比丘法師本欲出來弘法,最後卻破戒或還俗,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女弟子的主動追求。青少年便出家,一直身處寺院環境,沒有社會經驗,其實確實不太會處理這樣的情況。的確,你如果真的愛佛教,就應該愛師父。
  • 出家人為什麼不能「飲酒吃肉」?這些戒律又是如何制定的?
    對於出家人而言戒律是十分森嚴的。在漢傳佛教中,對於戒律也是十分重視的。這些戒律不僅包涵在他們的宗教信仰方面,還涉及到他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方面面。尤其是在飲食方面的規矩要求的十分嚴格。下面就來了解一下漢傳佛教對於僧人與酒肉的解讀。對於酒而言,佛家是極力反對飲酒的,不飲酒是佛教大小乘諸戒的共法。對於佛教徒來講,必須奉行終身不飲酒,無一例外。
  • 50招教你如何結識異性?沒圈子如何結識異性
    在現在這個社會中,無論你是男孩女孩,只要你的性格內向,是一個不喜歡與別人尤其是陌生人打交道的,那麼你的異性緣一定不是很好,而且,也不敢向自己喜歡的那個人進行表白,因為你根本不知道如何與他交流,如果你是這樣的一個人,我們就在下面的文章中來具體了解一下,50招教你如何結識異性,如何讓異性對你產生興趣
  • 出家人不能給別人算命看相,是真的嗎?
    看相、風水是不是佛教的文化?法師能不能為自己算命、佔卜?真有預見未來的神通嗎?佛教承認有神通的事實,凡夫通過修行可得五通,出世的聖人有六通,佛有三明六通。佛教的出家人並不以神通為修行目的,因為那與解脫輪迴並沒有關係,佛陀住世時,他的弟子中得了神通的也是少數。而算命、看相、測字、佔卜、風水、「神仙附體」等並不是佛教中的。被預知的未來一定準嗎?佛經中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個小國家離都城不遠的森林裡,有五位出家人在此精進修行,有一比丘通過禪定修得神通。
  • 現在佛教在印度發展近況,佛教未來何去何從,《法滅盡經》已揭示
    在中國,出家人已經不再託缽乞食(化緣),而且興建了很多的寺廟,古代的政府還給寺廟劃撥了土地,本地信眾的香火供養,僧人們基本上能夠滿足自給自足的生活需要,只要不是日子特別的難熬,不會去做行腳僧。該教綜合了多種信仰,非常複雜。
  • 佛教:到寺院拜佛的5點禁忌,一定要明白!
    相信許多人初一十五、或者重要節日裡,都會有到寺院裡燒香拜佛的習慣,不論是否真正信仰佛教,做一些供養都是為了表達一種美好的祈願。然而,寺院並非世俗社會,它是佛法僧三寶常住之地,是修行人的清淨道場,是大眾培福修慧的無上福田,做到恭敬和虔誠是前來禮佛的善信所必備的素養。
  • 王嶽倫發文道歉:婚後該如何與異性保持距離
    都有這麼幸福的家庭,為什麼還跟別的異性壁咚拉扯?婚後如何與異性保持距離?一、不與異性深夜聚會或聊天夜晚是人情感最豐富最脆弱的時候,婚後還和異性深夜聊天,你猜是你寂寞還是TA寂寞?這樣敏感的行為還是不要以身試險了。
  • 古代出家人隨身必帶這十八種物件
    編者按:一般人將出家說成「遁入空門」,又認為出家人悟入空性,不執著於物慾,應該「空無一物」才對。但事實又如何?出家人身邊真的空無一物嗎?其實不然,佛教經典規定,比丘出門在外必須攜帶某些物件,否則就會有大麻煩。
  • 佛教:在家居士自受八關齋戒,不出門也能獲無量功德福報
    我們需要資糧和本錢,而多受八關齋戒,正是能積累我們的資糧,更加有能力去當一個出家人。在東南亞的佛教國家,在家居士在假期時,會去寺廟受八關齋戒。廟裡是最嚴格的八關齋戒,因為是在寺院,這樣比較好受戒律。那麼八關齋戒死什麼意思?關意味著關上轉世之門。三皈五戒只能保護我們的人身,而八關齋戒則可以指引我們走出塵世,關上轉世之門。
  • 五臺山年輕漂亮的尼姑日益增多,真的是出家人嗎?當地人道出真相
    佛教傳入我國已經有近千年的歷史,發展到現在已經對很多人很多建築有了深遠影響。所以現在在我國幾乎在每個城市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寺廟。只要是寺廟,裡面就會有和尚或是尼姑,他們會在寺廟中潛心修煉,誦經念佛,並依靠香客給的香油錢維持生活。如今旅遊業發展的越來越好,來寺廟燒香拜佛的人也增多,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五臺山上年輕漂亮的尼姑越來越多,她們都是出家人嗎?
  • 佛眼佛心 不要說出家人的過失,即便是破戒的出家人
    因為如今的出家人無論再怎麼下劣,最遲也會在勝解佛出世時證得聖果,從這個角度而言,任何出家人都不應該受到迫害。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有些出家人是非常清淨的大德,而有些出家人雖然表面上出了家,可是他們戒律不清淨、行為不如法。但不管是什麼樣的出家人,在家人都應該恭敬、供養、讚嘆他們,這一點非常重要。
  • 佛教菩薩道的重心是什麼
    傳燈祈福(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我們知道,人天道的主要德目是五戒十善(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為五項必戒的德目,故稱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言、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不貪慾、不瞋恚、不邪見,
  • 如何分辨佛教裡的魔子魔孫?
    現在居然有出家人,公開地說《阿彌陀經》是假的,他的理由是「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沒有根據可考證,是哪位地方官所測量的?也許比十萬億國土多一點,也或許少一點,哪有恰好是十萬億國土呢?這種謬論多愚痴,令人可笑!最近又有一個出家人,他對大家宣布《楞嚴經》是偽造的,不可相信。他根據「時波斯匿王,為其父王,諱日營齋,請佛宮掖,自迎如來,廣設珍饈。」
  • 問答中國佛教協會會長 學誠法師(上)
    賢帆:今天空氣品質如何?賢二:不閱兵不開會,空氣一般都不會好。吳小莉:賢二是來自於北京的龍泉寺,這裡的法師班底有來自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的多所的知名高校。龍泉寺因此被網友稱作是中國科研實力最強的寺廟。它也屢屢因為打破了人們對於佛教和寺院的常規認識而引發關注。前不久,我也來到了這座始建於遼代的千年古剎,與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大和尚相約問答。
  • 佛教:如果世人都學佛,人類就不能繁衍了嗎,看看高僧如何回答
    這些問題有很強的攻擊性和代表性,也給佛教帶來了很多負面的影響,比如所有人都去學佛出家了,那人類不就滅絕了嗎?再比如人類每次受到災難,佛菩薩們都到哪裡去了呢,豈不是白受人間香火?還有出家人每天啥都不做卻受著世人的供奉,這也太舒服了吧,難怪有這麼多人想要出家呢云云。而有些高僧不忍看到這種情況,特意出來開示,指出了這些誤區的真相,咱們就一起來看看。
  • 青少年如何與異性相處?
    我不知道該不該和他交往下去,如何交往……」  這兩位中學生的煩惱似乎道出了處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的心聲。不可迴避的課題——如何與異性相處,擺在了我們的面前。  你是否也像他們一樣,不能原諒自己對異性的「想入非非」?比如:發現自己有點喜歡某個男孩或女孩,認為這是不應該、不光彩的事,可是自己又無法將他(她)的影子從記憶中抹掉。其實,少男少女喜歡異性是人之常情,也是心智發育正常的標誌。
  • 銘記|疫情期間 湖北鹹寧出家人做了些什麼?
    此時,身處疫情重災區的湖北出家人在想什麼?在做什麼?湖北省鹹寧市佛教協會副秘書長、鹹安區佛教協會會長釋能誠撰文回顧了戰疫2個月期間鹹寧佛教界的反應,能誠法師用完全紀實的筆觸,真實記錄了大災面前「和尚」們的行動和情感。穿上袈裟事更多,山居未敢忘憂國。這是一篇看似瑣碎的萬字文,但這裡記載的每一件事,每一個人,都將載入佛教的編年史,流傳後世,溫暖人間。
  • 索達吉堪布最新網絡開示《如何弘揚生活佛教》
    緣 起今天主要講生活佛教,每個人都不能離開生活,同時也需要修行。今天聽課的人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有信仰,2016年2月份我們就在提倡生活佛教,兩年間大家在這方面做了很多,效果也不錯。相信在其間也有各自切身體會,我們不僅自己要學習佛教的甚深要義,還要懂得如何用在日常,做到生活中有修行,修行不離生活。
  • 編劇該如何跟製片人打交道(上)
    一個編劇最大的成就感,莫過於將自己的作品搬上銀幕,但這個過程中少不了和製片人打交道,其中的心酸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作為一名編劇如何與製片人打交道。比如某個著名香港編劇有個編劇班子,他們的工作方式是由該著名編劇帶著大家開會討論,一集一集的順故事線。有人在旁邊整理,草擬出分場大綱(粗分場,不包含過場戲的)。然後每個槍手編劇分配幾場戲,回去寫,然後再由最有經驗的槍手編劇統稿。這種情況下,分場大綱成為了槍手們分派任務的依據。題外話,四、五年前槍手編劇這樣每一場戲拿100塊,當然要通過才行。
  • 面對心儀的異性該如何聊天?
    那就是,在面對一個心儀的異性時,該怎樣聊天。當然,這是一個太大的課題,這裡想要探討的是一些和異性聊天時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初步的解決辦法。至於以後的路該怎麼走,只能借鑑曾志偉在無間道裡的臺詞了:各位,以後就靠你們自己咯。首先要弄清楚的是,在面對自己心儀的異性時,可能出現哪些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