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情懷《滿江紅》

2021-02-07 藕花軒集錦

說到詞牌《滿江紅》,不由自主地會想起嶽飛那首雄渾豪邁的《滿江紅》:「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這首詞感染了無數愛國志士的心。

《滿江紅》的基調似乎都是雄渾悲壯的,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有34首《滿江紅》傳世,大多是抒發壯志難酬的悲憤。才子筆下的《滿江紅》是激越豪邁的,然而,巾幗不讓鬚眉,女性筆下的《滿江紅》也有一種別樣的情懷,王清惠、葉紈紈、顧啟姬、秋瑾等才女都曾填詞《滿江紅》。我讀過的第一首女詞人筆下的《滿江紅》出自南宋昭儀王清惠之手:

太液芙蓉,渾不似、舊時顏色。曾記得、春風雨露,玉樓金闕。名播蘭簪妃后里,暈潮蓮臉君王側。忽一聲、顰鼓揭天來,繁華歇。   龍虎散,風雲滅。千古恨,憑誰說。對山河百二,淚盈襟血。驛館夜驚塵土夢,宮車曉碾關山月。問嫦娥、於我肯從容,同圓缺。

女詞人能入宮成為昭儀,自然是才華橫溢的玉貌佳人,在太平盛世,即使入宮後君恩難常駐,也會度過錦衣玉食的一生。然而,生於亂世,佳人命途多舛。德祐元年,元兵攻陷了南宋都城臨安也就是杭州,王清惠與其他後宮佳麗不幸被俘虜,一起被押解到元大都。途徑北宋都城汴梁的一個驛站,女詞人不禁悲從中來,北宋被金國所滅,現在南宋又要面臨亡國之痛,自己離開南宋的都城不久,又到了北宋的都城,兩座曾經繁華無比的都市今非昔比,女詞人懷著一顆傷痛的心在驛站牆壁上寫下這首《滿江紅》。

王清惠曾經深居皇宮,她對皇宮的景物在熟悉不過,看到北宋皇宮早已今非昔比,她在首句說:「太液芙蓉,渾不似、舊時顏色。」這句詞化用了白居易《長恨歌》:「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不同的是,白居易筆下的太液芙蓉依舊像以前一樣美麗,只是物是人非,楊貴妃不可能復活。王清惠說太液芙蓉已經不是昔日的顏色,物非人非,一個宋朝、兩座皇宮均不同於以前,貌若芙蓉的自己如今花容憔悴,不像昔日那樣顧盼神飛,這更增添了一層悲劇色彩。此外,太液芙蓉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寓意女詞人要保持冰清玉潔之身,絕不肯受辱。

緊接著,女詞人開始寫昔日的皇宮生活,她和後宮姐妹們也曾在雄偉壯觀的皇宮蒙受君王恩寵,生活無憂無慮,幸福快樂。無論是任何朝代,只要是得寵的后妃,均會「暈潮蓮臉君王側」,陪王伴駕,無比榮耀。可是,這樣的歡樂是短暫的。女詞人與其他後宮姐妹的快樂終止並非失寵,而是來自戰爭。宋元交戰並非是突發的,因為後宮佳麗大多不過問朝政,不關心外面的事,所以對她們來說戰爭是「忽一聲、顰鼓揭天來,繁華歇。」很明顯,這句詞是化用《長恨歌》:「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美麗繁華的都城就被如狼似虎的元兵毀滅了,女詞人不僅憐惜宋朝的國土,也為自己和眾位姐妹的命運嘆息,她們此時面臨的險境與昔日的楊貴妃相似。

王清惠不是一個弱女子,她有才華有勇氣,用筆精簡,在下闕說:「龍虎散,風雲滅。千古恨,憑誰說。」面對元兵壓境,宋朝的軍隊潰不成軍,像「龍虎散,風雲滅。」一方面是元軍驍勇善戰,宋軍實力弱,即使有無數英勇的將士為國捐軀,也難以阻擋元軍;另一方面是南宋小朝廷醉生夢死,朝政腐敗,導致軍事力量不堪一擊。女詞人的心裡充滿亡國之恨,這種恨她無從訴說。「對山河百二,淚盈襟血。」宋朝兩百多年的基業徹底滅亡了,令女詞人泣淚成血。國都被攻克,宮室被虜,女詞人明白是長期奢華的生活導致這樣的悲劇。

寫完國家的命運,女詞人再次回到自身命運,「驛館夜驚塵土夢,宮車曉碾關山月。問嫦娥、於我肯從容,同圓缺。」身在敵手,她的命運不由自己掌握。難以入睡的她終於在這遠離臨安的驛館睡著了,夢中也是滾滾飛塵,她被驚醒了。曾經錦衣玉食的後宮姐妹們無法睡個安穩覺,天還未亮,就被催趕上路,宮車轆轆碾壓著一輪明月,也碾壓著她破碎的心。她不禁問月裡嫦娥是否和她一樣憔悴,一樣孤獨,一樣感到圓缺之苦。「月有陰晴圓缺」是自然現象,世事無常卻正如明月的變化,原本是有一定地位的昭儀,轉眼成了俘虜。身處逆境的王清惠抱著一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心,她寧肯選擇有骨氣的殘缺,也不要委曲求全的圓滿,她在問嫦娥的同時也表明了自己的心跡。南宋滅亡了,後宮佳麗自然要被送到元朝的後宮,這對看重名節的人來說是莫大的恥辱。王清惠最終沒有選擇進入元朝後宮,她請求出家當了女道士,號衝華。

臨安雖然被攻陷,其他地方的抗元鬥爭並未停止,王清惠這首《滿江紅》激勵了無數抗元英雄的心,同一時代的愛國志士和後世文人均寫過和詩,他們對王清惠或敬佩或同情,或抒發情感共鳴。抗元英雄文天祥寫了兩首和詩:

滿江紅

和王夫人《滿江紅》韻,以庶幾後山《妾薄命》之意

燕子樓中,又捱過、幾番秋色。相思處、青春如夢,乘鸞仙闕。肌玉暗銷衣帶緩,淚珠斜透花鈿側。最無端、蕉影上窗紗,青燈歇。  曲池合,高臺滅。人間事,何堪說。向南陽阡上,滿襟清血。世態便如翻覆手,妾身元是分明月。笑樂昌、一段好風流,菱花缺。

滿江紅·代王夫人作

試問琵琶,胡沙外、怎生風色。最苦是、姚黃一朵,移根丹闕。王母歡闌瑤宴罷,仙人淚滿金盤側。聽行宮、半夜雨淋鈴,聲聲歇。   彩雲散,香塵滅。銅駝恨,那堪說。想男兒慷慨,嚼穿齦血。回首昭陽辭落日,傷心銅雀迎新月。算妾身、不願似天家,金甌缺。

這兩首詞所說的王夫人就是王清惠,文天祥和王清惠身處同一時代,他敬重她的品格,同情她的遭遇,將她比作「分明月」、出塞的昭君和名貴的牡丹花姚黃,這朵牡丹很美,卻要被移根他處。王清惠的詞也進一步激發了文天祥的慷慨情懷,他要繼續為國作戰,維護金甌。被俘後的文天祥寧死不屈,一片丹心照汗青。

南宋末年文人汪元量寫了一首《滿江紅·和王昭儀韻》:

天上人家,醉王母、蟠桃春色。被午夜、漏聲催箭,曉光侵闕。花覆千官鸞閣外,香浮九鼎龍樓側。恨黑風吹雨溼霓裳,歌聲歇。  人去後,書應絕。腸斷處,心難說。更那堪杜字,滿山啼血。事去空流東汴水,愁來不見西湖月。有誰知、海上泣嬋娟,菱花缺。

汪元量曾經拜謁過監獄裡的文天祥,後來也出家為道士,曾和王清惠以詩詞相和。他南渡時,王清惠贈詩相送。汪元量最後卒於湖山,畢生之作主要是寫亡國前後事,著有《水雲集》和《湖山類稿》,時人稱讚這些作品具有詩史的價值。

明代遺民彭孫貽在明朝滅亡後閉門著書,拒不仕清,他寫了兩首《滿江紅·次文山和王昭儀韻》:

其一

曾侍昭陽,回眸處、六宮無色。驚鼙鼓、塵起漁陽,瓊花離闕。行在鴛啼鈴斷續,深宮燕去空翻側。只錢塘、早晚兩潮來,無休歇。   天子氣,宮雲滅。天寶事,宮娥說。恨當時不飲,月氏王血。寧墜綠珠樓下井,休看青冢源頭月。願思歸、望帝早南還,刀環缺。

其二

有客黃冠,請觀看、江南山色。謝家燕、烏衣春老,傍人宮闕。金縷堆鴉雲髻亂,玉榮上馬花翹側。恨半閒、蟋蟀費平章,秋聲歇。   紫氣散,朱崖滅。皋亭路,和誰說。縱鮫人無淚,桃花成血。心逐銜蘆沙塞雁,夢回蝴蝶宮牆月。嘆妾身、難補女媧天,東南缺。

文山是文天祥的號,彭孫貽筆下的王清惠王昭儀是一位才貌雙全、關心國事、心繫天下蒼生、痛悼亡國之苦、恪守民族氣節的巾幗英雄。

王清惠的《滿江紅》能令當時人與後人讚嘆不已,正是因為這首詞不同於普通閨閣之作,具有巾幗情懷和愛國精神。後來,我也讀過鑑湖女俠秋瑾寫的《滿江紅·鵑》和《滿江紅·小住京華》。

滿江紅·鵑

鶗鴂聲哀,恨此際、芳菲都歇。更何堪、剩綠含愁,殘紅如泣。香屑已無波弋貢,花魂欲作經年別。想夜深、寂寞小庭幽,聞哽咽。   舊臺館,餘苔碧;步曲徑,傷陳跡。只迷離衰草,亂蟲悽切。老我韶華春不管,妒人風雨愁將絕。問青天、缺月可常圓?空啼血!

滿江紅·小住京華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溼!

鑑湖女俠心比男兒烈,她筆下的《滿江紅》悲壯深沉,有巾幗英雄的豪邁之氣,體現了一種覺醒和反抗精神。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想到的題目是「女兒情懷《滿江紅》」,重讀女性筆下的《滿江紅》,我將「女兒情懷」改成了「巾幗情懷」以表敬重。


相關焦點

  • 辛棄疾最著名的一首《滿江紅》,寫出了詞人偉大的愛國情懷
    辛棄疾以他豪邁的詞風,壯懷激烈的文字為後世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經典,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他最著名的一首《滿江紅》,全詞如下:直節堂堂,看夾道冠纓拱立。漸翠谷、群仙東下,珮環聲急。誰信天峰飛墮地,傍湖千丈開青壁。是當年、玉斧削方壺,無人誤。山木潤,琅溼。秋露下,瓊珠滴。向危亭橫跨,玉淵澄碧。醉舞且搖鸞鳳影,浩歌莫遣魚龍泣。恨此中、風物本吾家,今為客。
  • 滿江紅.怒髮衝冠
    唐人小說《冥音錄》載曲名《上江虹》,後更名《滿江紅》。宋以來始填此詞調。《欽定詞譜》以柳永「暮雨初收」詞為正格。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韻;後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韻。用入聲韻者居多,格調沉鬱激昂,前人用以發抒懷抱,佳作頗多。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
  • 六首經典《滿江紅》你了解幾個
    其中詞牌名共有1667個,今天我們就聊一聊最廣為熟知的詞牌名之一——《滿江紅》1、《滿江紅·怒髮衝冠》嶽飛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 水生植物——滿江紅
    自製唄,我們種過很多植物用來製造綠肥,有黃花苜蓿(春天城裡人最喜歡的黃花菜)、紅花苜蓿、田菁,當然還有滿江紅。早春時節,生產隊裡不知從哪裡買來幾筐滿江紅,倒在剛剛做好的水田一角,趁著水稻還沒插秧的短暫時間,在水田繁育滿江紅,幾天功夫,滿江紅長成了一大片。為了讓它們長得更快,人們用鏈枷在水面拼命拍打,將其打散,再過些日子,水田裡就鋪滿了紅彤彤一層,碩大無比的紅地毯一般。
  • 秋瑾的這首《滿江紅》,取代嶽飛《滿江紅》入選教科書,憑什麼?
    不知道什麼時候知道的嶽飛,也記不清是誰告訴我關於嶽飛的故事,但是,一直以來嶽飛就以「民族英雄」的身份存在在我的腦海中,他精忠報國,捨生忘死,在中國的歷史冊上留下了濃厚的一筆,但是嶽飛的《滿江紅》卻被移出了教科書,取而替之的是秋瑾所寫的《滿江紅》,這其中的原因又是為何?
  • 宋詞丨精選6首滿江紅,每首都是千古佳作,最少也要背會其中一首
    文/詩詞歌賦匯滿江紅,詞牌格調沉鬱激昂,古時文人墨客多用以抒發愛國情懷,古代代表作有滿江紅 嶽飛,第一句「怒髮衝冠」,給人第一直覺非常的震撼人心,近代則有滿江紅秋瑾,詞中有雲「心卻比,男兒烈!」抒發了一種木蘭從軍誓死報國的情懷。今天筆者挑選出代表性的佳作,邀君共同欣賞!
  • 巾幗宰相上官婉兒 情懷書單
    上官婉兒,複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生於長安陝州陝縣,祖籍隴西上邽,唐代女官、詩人、皇妃。縱觀婉兒的一生,可以說是「玉殞千載香猶在」。出身被詛咒的家族,成長於宮廷權力核心再到稱量天下最後香消玉殞。於賡哲的《巾幗宰相上官婉兒》真實完整地記錄了上官婉兒曲折絢爛又讓人扼腕嘆息的一生。
  • 《滿江紅•怒髮衝冠》作者考辯疑案
    這首不見於《金佗萃編》的《滿江紅·怒髮衝冠》,便是由徐階所增,第一次出現在嶽飛的文集中。之後李楨的刻本《嶽武穆集》中,有趙寬作《刻滿江紅詞碑記》一文,記錄弘治十五年(1502年)時浙江鎮守麥秀,重修嶽飛墳廟後記,刻《滿江紅》與西廡一事,是此詞第一次刻之於石。但趙寬與徐階一樣,「不言所據為何本,見之於何書,來歷不明,深為可疑。」這首「《滿江紅》詞,不題年月,亦不言作於何地。
  • 劉卓依:用愛演繹《滿江紅·小住京華》
    來源:北國網 原標題:歌手劉卓依 用愛演繹《滿江紅·小住京華》經典重現日前,由浙江籍著名作曲家曉其親自譜曲,河南籍歌手劉卓依演唱的一首民族歌劇《滿江紅·小住京華》,通過音樂的藝術形式重現經典。《滿江紅·小住京華》是秋瑾創作的一首詩詞。此詞上闋描寫作者眼見祖國被列強欺凌處於內憂外患之中,抒發作者為國報效的決心,真切感人。能在這首歌中被演繹出來,可見作曲的功力深厚,演唱的動人傳神。「我要用音樂給這個時代留下自己積極向上的印記!」劉卓依說。「秋瑾是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剛烈的一名女性,孫中山題詞江湖女俠,女中豪傑,被劉卓依在這首歌中演繹出來了,真不簡單,非常有實力的青年女歌手!」曉其說。
  • 高考聲樂賞析——滿江紅
    《滿江紅》是我國南宋著名抗金英雄嶽飛寫的一首詞,後經現代著名音樂家楊蔭瀏編曲而成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藝術歌曲。嶽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宋代抗金名將。因堅持抗敵,不附和議,被權臣秦檜誣陷下獄而死,年僅39歲。
  • 十首滿江紅,嶽飛第一,誰第二?
    滿江紅,詞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遊》、《傷春曲》。唐人小說《冥音錄》載曲名《上江虹》,後更名《滿江紅》。宋以來始填此詞調。《欽定詞譜》以柳永「暮雨初收」詞為正格。滿江紅·寫懷宋代:嶽飛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 十首經典《滿江紅》,慷慨悲歌,柔情似水!
    滿江紅·怒髮衝冠宋代:嶽飛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宋代:嶽飛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
  • 《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巾幗梟雄的血色浪漫
    很多人對港劇都有種濃濃的情懷在裡面!記憶中的港劇永遠是兒時的那樣,純粹美好!港劇,似乎有種神奇的魔力! 在我心裡,這部劇堪稱是新世紀以來所有港劇中超神的存在。九姑娘和劉醒就是「春嬌和志明」,一個巾幗,一個梟雄,在亂世之中譜寫著他們獨有的浪漫愛情故事。這部劇蘊涵了一種濃厚的浪漫情懷,他們的愛情故事無疑令人動容。印象最深的是九姑娘那句話:去死吧,賤男人!
  • 鄧萃雯回巢,與黎耀祥合作《巾幗梟雄4》
    ,表示沒有確定,但在進行中,《巾幗梟雄4》拍攝果然不是空穴來風。《巾幗梟雄》系列是TVB的中興之作,此時的TVB走下坡路已經有幾年,《巾幗梟雄》第一部集中了TVB優秀的製作、藝人陣容,由金牌監製李添勝操刀,出品了這部清代大戲。
  • 姐妹手拉手,巾幗脫貧快步走
    「戶幫戶親幫親,互助脫貧奔小康」活動已在全省鋪開,省婦聯黨組書記、主席姜欣表示,作為活動牽頭單位之一,省婦聯將發揮婦聯組織獨特優勢,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巾幗力量。姜欣介紹,全省婦聯繫統積極響應黨委、政府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召,自2015年開展「巾幗脫貧行動」以來,從立志脫貧、技能脫貧、家政脫貧、巧手脫貧、健康脫貧、金融幫扶、愛心幫扶七個方面發力,累計創建省以上巾幗脫貧示範基地257個,發放婦女創業擔保貸款37.56億元,完成農村婦女「兩癌」免費檢查338萬人,發放救助金1.363億元,救助13030名貧困婦女。
  • 《滿江紅·怒髮衝冠》: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作品爭議:《滿江紅》,究竟是不是嶽飛所寫? 《滿江紅·怒髮衝冠》自明代發現以來,世人一直認為是嶽飛的作品。明代弘治(1488—1505)年間,浙江鎮守太監麥秀命將《滿江紅·怒髮衝冠》刻於杭州嶽飛廟碑之上,並由趙寬書寫,顯然認為此詞系嶽飛所作。明人徐階(1503—1583)所編《嶽集》持相同觀點。此後數百年間,人們對此深信不疑。然而,至20世紀30年代起,先後有餘嘉錫、夏承燾、徐著新等學者提出對《滿江紅》為非嶽飛所作的質疑。
  • |手持竹杖訪黃龍|嶽飛《滿江紅》詞真偽略論
    就傳世文本而言,《滿江紅》首見於明朝徐階於嘉靖十五年(1536)所編《嶽武穆遺文》。餘嘉錫在《四庫提要辨證》中說,在弘治年間,太監麥秀刻《滿江紅》於石,置於西湖嶽廟,趙寬手書。反對方既然以不見於宋元載籍來否定,支持方就想方設法搜尋《滿江紅》在此之前已存在的痕跡。
  • 《滿江紅·憂喜相尋》蘇軾
    滿江紅·憂喜相尋宋代 • 蘇軾董毅夫名鉞,自梓漕得罪
  • 宋詞經典之《嶽飛·滿江紅·寫懷》賞析
    此次北伐,嶽飛壯志未酬,鎮守鄂州(今武昌)時寫下了千古絕唱的名詞《滿江紅》。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滿江紅》創作的具體時間應該是在嶽飛入獄前不久。詞中有多處可以用來證明這一觀點「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這兩句歷來是考證《滿江紅》作者問題最為關鍵的內容。
  • 顧嘉輝:獅子山下滿江紅
    顧所譜的《滿江紅》可謂多個類同版本中的翹楚,加上羅文的演繹,是絕對的經典之作。顧嘉輝第一個把西方流行音樂的一整套模式與粵語歌相結合,改變了整個樂壇的生態環境,《啼笑姻緣》成為香港流行音樂的分水嶺,此後香港人不再歧視粵語歌曲。隨著一連串作品的湧現,香港音樂找到了自己的聲音。粵語流行曲的歌詞名句,融入了香港人的生活,甚至遠播大陸和海外,成為一時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