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麼時候知道的嶽飛,也記不清是誰告訴我關於嶽飛的故事,但是,一直以來嶽飛就以「民族英雄」的身份存在在我的腦海中,他精忠報國,捨生忘死,在中國的歷史冊上留下了濃厚的一筆,但是嶽飛的《滿江紅》卻被移出了教科書,取而替之的是秋瑾所寫的《滿江紅》,這其中的原因又是為何?難道嶽飛民族英雄的稱號有所隱情?
嶽飛不管是在軍事方面還是文學方面都有極高的天賦。在戰爭中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戰績,同時嶽飛也寫下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詩詞,其中《滿江紅》就是嶽飛寫的眾多詩詞中的一首。還記得那時讀到這首詩時被深深的愛國情感所震撼,現如今這首詩卻被代替,實在是令人不解。
許多學者認為《滿江紅》的作者存在爭議,在歷史記載中,並未有關於嶽飛這首《滿江紅》的記載,按理來說,這首詩滿滿的壯志豪情在當時應該是有所記載的,可是現如今卻找不到任何關於它的記錄,確實讓人匪夷所思。
有部分學者還認為《滿江紅》是明英宗以嶽飛的名義寫的,也就是說這首詩其實是明英宗寫的,但是他為了鞏固地位說是嶽飛寫的,不得不說,皇帝們為了鞏固地位真是什麼方法都有啊。但是這種說法只是猜測哦,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證據。
拋開作者存在爭議的問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滿江紅》所描寫的畫面過於血腥,現在世界處於和平時代,和平是每個國家穩定發展的大前提,我國也一直都在呼籲和平,但是《滿江紅》裡有許多的血腥場面,這必然是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和平觀念,也不利於各民族團結的,雖然有許多人對這兩個原因表示不贊同,但是目前事實確實如此。
還有一個原因是說,民族英雄這個稱呼是在中國近代才出現的,在古代根本不存在,但我認為這個原因是不成立的,雖然民族影響這個概念是在中國近代存在的,但是民族英雄這個概念內涵卻一直都有,嶽飛民族英雄的稱呼可以說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出現的一個結論,是歷史學對過去歷史分析的結果。
大概了解了嶽飛的《滿江紅》被移出教材的原因我們再來看看為什麼秋瑾的《滿江紅》可以代替嶽飛的呢?她的《滿江紅》是有什麼過人之處嗎?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秋瑾這個人。秋瑾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女權主義,她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在為女權主義而鬥爭。在結婚後與丈夫來到了北京,當時的北京在思想方面比較先進,秋瑾在來到北京後接受了許許多多的新思想,這讓她對自己所處的生活狀況感到十分不滿足,又恰好趕上我國發生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我國面臨著被不斷侵略的危險。
這更讓秋瑾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救國心,於是秋瑾毅然決然加入了救國大業中,但是這卻遭到了丈夫的反對,秋瑾多次與丈夫溝通後無果,便斷絕了與丈夫家的關係,投身於救國大業,可以說是很有勇氣了。
而她的《滿江紅》就是秋瑾在看到國家有危難自己卻無能為力的時候所寫下的。詩中表達了秋瑾濃厚的愛國情感與對自己無法為國效力而感到不滿,正是因為秋瑾這首《滿江紅》與嶽飛的表達的情感相同,而秋瑾確實也是我國的愛國女英雄,所以才用了秋瑾的《滿江紅》代替了嶽飛的。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嶽飛的《滿江紅》更勝一籌,但是由於一些原因無從考證,再加上秋瑾愛國女英雄的身份是板上釘釘的事,所以也能理解其中的原因了。在我看來不管是誰的《滿江紅》,他們所傳達的都是愛國情感,而學習這兩首詩詞的原因就是讓我們明白,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愛國,都應該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