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相聲界,只要提起德雲社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啊。特別是德雲社一些年輕的演員。表演風格隨性灑脫,緊跟時代潮流,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愛。
我雖然是「德雲雷絲」,但今天介紹的卻是德雲社的另一位演員——張鶴倫。提起張鶴倫,光看長相,你還真不好猜他的年齡。張鶴倫雖然長相略顯老氣,但他卻是一位名副其實的80後。
張鶴倫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東北爺們兒,他是黑龍江伊春市人,1985年出生。張鶴倫曾經在家開了一家燒烤店,但他自幼喜歡二人轉,只要店裡不忙,他就跟隨縣文工團出去演出。演出是義務的,除了管頓飯,一分錢也掙不到。但由於對舞臺表演發自內心的喜愛,即使不掙錢,他也樂意。
2006年的一天,張鶴倫在電視上偶然看到了郭德綱的一段相聲,他忽然發現這才是自己更喜愛的表演形式,雖然他當時並不清楚什麼是相聲。為了實現心中的夢想,他下定決心去北京報考德雲社。張鶴倫的想法立即遭到全家人的反對,但他還是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去北京的列車。
當時身上只揣了兩千塊錢,能不能考上還不確定。在北京,張鶴倫終於等來了考試的機會,當時考官有郭德綱,于謙,李文山等,張鶴倫表演的不錯,唱的也挺好,但他的東北口音太重,相聲說到底還是嘴皮子上的功夫,考慮到這一點,當時德雲社並沒有錄取他。所以第一次報考以失敗告終。
身上的錢也花得差不多了,為了餬口,他暫時找了份保安的工作,但他心裡念的還是德雲社,來北京為了什麼?不就是為報考德雲社嗎?等待時機,準備再考。第二次報考德雲社那天,正好趕上中秋節。那天,命運再次給她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雖然他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但是這次報考還是以失敗告終。傷心欲絕的張鶴倫出了廣德樓大門,感覺天都快塌了,為了報考德雲社,他把工作都辭了。實在沒地方去,他就在天橋附近一個露天小廣場睡了一宿。
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就是一個特別軸的人,認準的事兒,一定要堅持到底。這次他暗下決心,回去一定得苦練普通話,基本功。張鶴倫又回到了保安的工作崗位,從此,每天只要一下班回到宿舍,他就開始練習普通話,練習太平歌詞的唱段。哪怕一句話練上幾十、幾百遍,他也不覺得累,直到發音標準為止。
第三次報考德雲社,郭德綱一眼就認出來他了。「你怎麼又來了?」郭德綱笑著問他。德雲社的招生還是很嚴格的,並不因為你能死磕到底就錄取你。但這次張鶴倫的表演沒讓老師們失望,他的嘴皮子越來越溜兒,幾乎聽不到一點東北口音,這次總算順利過關,進了德雲社。
來到德雲社以後,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和天生具備的幽默風趣,又找到郎鶴焱這麼成熟有才的捧哏,張鶴倫很快在德雲社嶄露頭角。舞臺表演很自然,包袱也是張口就來,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自然是理所應當。
最後,希望張鶴倫能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來回饋喜愛他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