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期《德雲鬥笑社》看罷
發現張鶴倫說的相聲都聽過,沒有一點新意
儘管淘汰的是張九齡,但感覺張鶴倫應該在創新上下功夫了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
張鶴倫面型不正,壞壞的,心機深沉。吊兒郎當的痞氣
但張鶴倫創作能力強,張鶴倫的創作能力僅次於燒餅,德雲社很多包袱笑料都是出自他手。
舞臺上撒的開,在舞臺上德邦表情從諂媚到謙虛,從趾高氣昂到委屈巴巴,從心生恐懼到眼前一亮,這一整套的表情拿捏得都極其到位。
尤其唱歌有韻味,各種歪唱,填詞水平一流。他的聲音可厚可薄,吐字可清可濁,嗓子的可塑性是非常強的,但張鶴倫在唱歌的時候必須閉上眼睛,一副自己享受的樣子,也讓很多人難以接受。
德雲社的演員都有風格
但張鶴倫成也風格,敗也風格。
張鶴倫的相聲猶如段子一般,一個笑料接著一個笑料,很容易使人就笑的前仰後合的
但是細品他的相聲基本沒有什麼內涵的,內在聯繫也不強
所以大家剛開始聽的時候覺得好玩,聽多了,就覺得沒什麼意思
老郭為什麼推崇傳統相聲?
因為它有起承轉合,笑料是有在聯繫,有平淡的敘事,有意想不到的轉折,有出乎意料的笑點,也有三番四抖的包袱,演員的功力就是控制節目的節奏和尺度。
而張鶴倫的相聲像零碎段子的脫口秀,沒有什麼節奏、尺度。
雖然有張鶴倫版《扒馬褂》《竇公訓女》這些,應該算是他相聲的頂峰
聽他的相聲真的挺放鬆挺舒服的,就開開心心笑就好
張鶴倫騷的正好,慫的可愛,白的反光
張鶴倫,本名張立民,1985年生,黑龍江人
因為長得很白,被觀眾們愛稱為「小白」。長得像一名歌星,也被稱為:德雲社胡彥斌
因髒活、臭活太多,二人轉風格明顯又被稱為「髒鶴倫」
張鶴倫自幼熱愛二人轉。高中畢業後,在當地開了一家燒烤店。
2006年,在網上看到郭德綱的相聲表演,便喜歡上了相聲。
毅然關了燒烤店,懷揣二千塊錢,做著當演員當明星的夢,踏上了去北京的列車。
由於普通話不過關、二人轉痕跡太重等原因,張鶴倫連續兩次都沒考上。
後來當過保安、在KTV做服務員,認識了一起做保安的劉鶴春,倆人一起練功。
在第三次考試中進入了德雲社。
這就是他三進三出德雲社的經歷
2007年,張鶴倫第一次登臺,表演《八扇屏》,結果反響一般。
後來在表演中加入二人轉的元素,沒想到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張鶴倫屬于帥賣怪壞的「壞」,而且是發揚到極致的壞。塑造了一個混不吝的「相聲惡漢」形象,髒話連篇,葷口不斷
2010年「八月事件」發生後,張鶴倫大罵大師兄何雲偉走紅
塑造了一個混不吝的「相聲惡漢」形象,髒話連篇,葷口不斷
張鶴倫與郎鶴焱搭檔,改編了一批流行歌曲、戲曲小調,《我為歌狂》、《歡歌笑語》等多個節目讓其在觀眾中火了起來,《妹妹來看我》《小娟》《忘情水》等成了他的必唱節目。
之後郭德綱開始力捧小白。開專場、上電視、出演網絡劇,
《我為喜劇狂》《歡樂喜劇人》《德雲鬥笑社》等
他也因此獲名「張力捧」,一時風光無倆。
「臺上如猛虎,臺下像綿羊」
在《德雲鬥笑社》節目中
第一期節目中,吃麵時別人都留心眼不坐那,小白來了就坐到師傅的位置,師傅來了趕緊說就是給師父捂捂 。
挑大褂選擇困難症
猜謎語,選擇房間時好不容易猜個口吐蓮花,結果人家欒雲平孟鶴堂已經把房佔了;弄個梁子學外語,又讓王九龍落別人屋了,最後得了個打燈謎,還得加個燒餅三個人說
臨上場大褂丟了等等
第二期第三期,張鶴倫也是笑點滿滿
但就是在相聲表演上老段子太多!
如今的35歲張鶴倫也在改變著相聲風格。
是繼續做個逗人發笑的騷浪賤,還是做個受人尊敬的相聲藝術家?
是繼續做二人轉相聲演員,還是做創新表演的相聲宗師?
他需要深思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