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恕是寧靜的,默默地一無所作;它只是觀看、等待、不評判。」
怎樣分辨你是在否認小我,還是真正脫離了與小我的認同?
今早我們要談的主題非常重要,學員所遇到的各類問題,往往不離此一癥結,不論是就《課程》的操練,或個人的生活經驗皆然。這主題就是:怎樣分辨你是在否認小我,還是真正脫離了與小我的認同?
我們都知道,小我之音有時很像聖靈。有些人聽到內在之音,一口咬定那聲音來自耶穌或聖靈,但他們卻變得更愛評判,而與聖子奧體愈形分裂。
《課程》一再提醒我們:「小我是幻相,什麼也沒發生過」,所以,每當奇蹟學員面對逆境,引發負面反應時,無論是自身的病痛、他人的痛苦、或生活中的遭遇,常會說:「哎呀,反正都是幻相!」然後就繼續高高興興過日子。這通常比較像是否認,因為他們做了《課程》教我們別做的事;〈頌禱〉裡說得很清楚:「別把錯誤當真。」
然而,我們一看見可怕的事,馬上就用《奇蹟課程》的說法來掩蓋,引〈練習手冊〉上的話說:「這不過是幻相」,所以我不用管它。但是到頭來,必然造成人際關係上的一大痛苦。譬如,某人正為病所苦,你卻對他說:「有什麼好難過的,不過是個幻相罷了!」這簡直麻木不仁,更加與人分裂,如我開頭時所說。
所以,耶穌在說「小我是幻相」的同時,也說我們必須正視它。只有和耶穌一起正視小我,才能驅逐小我,這是一個微細卻重要的區別。我認為,學員們往往只強調小我的虛幻本質,而沒有做到耶穌在《課程》中叮囑的:正視小我。
我最喜歡引用〈練習手冊〉中談及寬恕的一句話:「寬恕是寧靜的,默默地一無所作;它只是觀看、等待、不評判。」它觀看而不評判。對這一點最清楚的解釋,要算第十一章「小我的運作模式」此節的開頭,耶穌明確地告訴我們:我們必須和祂一起正視小我。「只要我們同心協力,便能點亮明燈,驅散小我的陰影。」他強調我們必須這麼做。耶穌此言似在申辯,為什麼即使小我是幻相,他還是花了這麼多篇幅來談它。他的解釋出現在第一段最後:「即使小我是幻相,但你既已將它弄假成真,就必須先正視它的存在,才可能超越它。」所以,「和耶穌一起觀看小我」真的非常重要。
但這意思不是不痛不癢地看著,然後說:「是啦,我的小我很糟糕」而已,而是要了解你為什麼選擇它。說到底,小我必然是一個選擇;任何小我的情緒、想法或感覺都出自你的決定。憤怒是個決定、飢餓是個決定、出生和死亡都是一個決定,沮喪、焦慮、困惑等等……,都出自你的決定。《課程》反覆解釋說這些決定都有其用意。我選擇要生氣、沮喪、焦慮、生病……,是想利用這些來使自己分心,避免回到選擇了小我的心靈,因為我若對這個作選擇的心靈(即「抉擇者」)有所體會,就不會再選擇小我了。而如果我不選擇小我,我就消失了。所以,為了保全獨立的自我,我們乾脆忘掉自己選擇了小我。然後,在面對自己或他人所經歷的小我人生時,便輕鬆地說:「反正只是幻相,何必在乎?」甚至會說:「何必看新聞?這些人間醜聞、暴力與迫害,不過汙染我的心靈罷了。」卻忽略了是你自己先弄假成真,然後又把它隔絕,使自己無法回到心靈以重新選擇。
所以耶穌在《課程》中懇求我們和他一起正視小我,我們若能這樣做,他就會幫我們了解:一、是我們先選擇了小我;二、為什麼我們要選擇小我?更重要的是,三、這決定的代價或結果是什麼?選擇小我的結果必然是承受身心的痛苦,毫無例外。所以他才要我們體會自己活得多麼悲慘,如第十四章「快樂的學徒」一節中說,聖靈必須使我們了解自己活得多悲慘,否則我們不會想選擇祂的喜悅。
所以,「觀看小我」意味著先認出小我,並拿它來對照以耶穌為師捨棄假我時所帶來的平安。因此,真正的解脫,是退一步和耶穌一起觀看小我,了解我們為何作此選擇,然後說:這真是瘋狂,我再也不要這樣做了。我要選擇平安,而非衝突;我要選擇愛,而非恐懼;我要選擇寬恕,而非仇恨。
只有「不帶評判的觀看」才能使我們真正「解脫」而不落入「否認」的陷阱。否認的態度是:「我看了,很可怕,我不要再看,耶穌,求求你,幫我除掉它!」以這種方式向耶穌或聖靈交託是出於妄見之心;真正出於正念的交託,則是點亮寬恕的明燈,在寬恕之光的照耀下看清小我,然後告訴自己:「我不必再這樣選擇了。」上主的平安會在你選擇轉向正念時出現。如此,你才能從世界的束縛中解脫,確知世界再也影響不到我們了。
中譯:慧軍
修訂:沃伊德、克蕾兒
字幕核對:琢光、彭桂華
蘋果手機讚賞請識別二維碼
長按並識別圖中的二維碼加關注
ID:qjkc1314
歡迎轉發
投稿
請發郵件至:aciminchina@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