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Joining)
當你研讀這部課程,並嘗試在生活中應用時,若能了解耶穌是要你與他結合於心靈層次,將大有助益。心靈是寬恕與療愈發生之處,也是結合所在之處。把我們的世間經驗當作跳板,用以選擇奇蹟作為回歸心靈的途徑,才能真正與耶穌同在於他所在之處。
請前往土豆網觀看:
http://www.tudou.com/home/_108267504
今早我想討論《課程》中常被誤解的一個觀念,那就是「結合」。
《課程》對「與弟兄結合」著墨甚多,但就像對待「寬恕」、「神聖關係」等觀念一樣,大家太容易偏離原意。因為「身體」、「個人」是我們的存在體驗,這樣的我們已決定不與某些人結合,此即「特殊之恨」的關係。因此,我們想依《課程》所教來修正這些關係,和那些人結合於神聖的一刻中。
這樣想當然沒錯,尤其是對照〈頌禱〉中特別談到的「階梯」意象時。(附帶一提,〈頌禱〉是《課程》出版之後,海倫才筆錄下來的小冊子。)階梯的頂端屬於真實世界;超越階梯之上的,就是天國了。但階梯的底層代表我們在世間的經驗,顯然是以身體與人建立關係的。《課程》解釋說,不管表現為特殊之愛或特殊之恨的形式,大部分的關係都意在攻擊,即使對心目中所愛的人,也不例外,因為認定他們奪走了本該屬於我之物,所以想把他們吞噬掉,拿回我之所需。這顯然不是結合的真義。
《課程》教我們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人們,但因為我們自認是身體,所以《課程》說我們根本想像不出沒有身體或不具形象的上主。是的,我們想像不出沒有形體的上主、《課程》、耶穌或我們自己。因為心靈決定認分裂者為師,所以我們把自己看成一具具個別的身體;透過這個知見的濾鏡,我們重新詮釋《課程》所說,認為耶穌要我們和「別人」結合。沒有比這更荒謬的了!我不是說他不要我們善待他人,而是要提醒大家耶穌是邀請我們和「他」結合,這才是《課程》的重點。
耶穌要我們在哪裡和他結合呢?在心靈之內。因為那是他所在之處。身體不存在,世界不存在,外面什麼都沒有。正文末尾有一節很精採,叫作〈不待外求〉。是的,耶穌不在你之外,愛不在你之外,救恩也不在你之外。你只會在你「內」找到,因為一切都在你內。其實,當你明白「外面」甚麼也沒有,「裡面」這個概念也就失去意義了;只有與「外」並列時,「內」才有意義,反之亦然。當你明白「外」並不存在,「內」也就不成立;因為有「內」,就意味有「外」。但是說「心靈之內」,是指心靈不是外在的東西,所以耶穌其實是在說:「請來與我同在。」
若從《課程》的角度回顧2100年來的基督宗教史,會發現好幾項錯誤。其中之一,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項,就是耶穌這位光明耀眼的人物出現於世,本是為了邀請我們與他結合、去他所來之處,但世人卻不去與他結合,反而要他來與我們結合。於是他落入一具身體之中,進入世界。然而,我們的世界是什麼呢?是罪的世界。所以,你必須藉助罪的概念,才可能理解聖經所記載、基督宗教所流傳的耶穌現象。畢竟上主派祂的兒子來人間,就是為了饒恕我們的罪。所以我們把耶穌請到我們的世界──由罪、分裂、特殊性和身體構成的世界。這些都記載於〈四福音書〉和〈使徒行傳〉中,談的無非身體的存在。
我勸你們不要犯同樣的錯誤,這部課程與聖經的耶穌毫不相干,也與聖經所教毫不相干,兩者代表完全相反的思想體系。別以為耶穌要你和他在身體之中結合,他是要我們和他在心靈中結合,為此他的課程才會叫做《奇蹟課程》,因為它以奇蹟為道路,要把我們的知見從外在世界帶回到內心世界。
《課程》說「奇蹟幫你看清是你在作這個夢,而且夢中情景都不是真的。」我們不是夢中那個人身的角色,我們是作夢之人,是心靈。所以耶穌要我們與他結合於正見心靈中,才能夠共同面對妄見之心作出來的夢,看穿它如何源自心靈,投射成世間之夢,並了解這一切全屬同一個錯誤,雖荒謬之至,卻只是個錯誤而已,就是以教導分裂的老師取代了救贖之師。
所以,當你研讀這部課程,並嘗試在生活中應用時,若能了解耶穌是要你與他結合於心靈層次,將大有助益。心靈是寬恕與療愈發生之處,也是結合所在之處。把我們的世間經驗當作跳板,用以選擇奇蹟作為回歸心靈的途徑,才能真正與耶穌同在於他所在之處,這才是整部課程的宗旨。
中譯:慧軍
修訂:沃伊德、克蕾兒
字幕核對:Hans、彭桂華
更多肯影音:
【肯影音】仁慈一點
【肯影音】我什麼也不需要做
【肯影音】每日奇蹟生活
【肯影音】神聖會晤
【肯影音】自我蹧蹋
【肯影音】單純的課程
【肯影音】做夢之人
【肯影片】妄想心
歡迎贊助肯影音翻譯計劃
奇蹟資訊中心捐助帳戶:
中國工商銀行佛山順德支行
帳號:6212262013008205826
戶名:劉巧玲
長按並識別圖中的二維碼加關注
ID:qjkc1314
歡迎轉發
投稿
請發郵件至:aciminchina@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