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湘潤先生生前數十年致力於收集民間祿命秘訣,並整理公布,於祿命學的傳承功不可沒。其《祿命法千年沿革史》(行卯出版社,2013年)大開大合,視野宏大,並非單純的史實論述,對諸多宋明祿命古籍和技法進行了深度挖掘。
前幾日,臺灣的梁師母微信上給我留言,《祿命法千年史》將會做少量印刷以應市,希望我們能提供之前發現的一些文字錯誤。我根據之前的讀書筆記,不涉及史實和史論,僅針對文字誤植,初步整理了近20條勘誤。
筆者和寧波的李鏘濤先生曾合撰《中國歷代祿命文獻及理論體系源流初考》,作為附錄收入吾師何重建先生《中華絕學兩岸緣——梁湘潤大師(臺灣)評傳》(香港星易圖書,2014年)。該文1萬2千字,從「 顯學」和「 隱學」兩個角度重新梳理祿命法千年沿革史。其中多次探討梁師《祿命法千年沿革史》一書的得失。
現轉引與梁師《祿命法千年沿革史》相關的部分章節如下:
另有部分觀點與梁湘潤大師考證結論有所不同之處,以及部分祿命典籍需要補充說明的:
一、關於梁先生對祿命學定義的異議。梁先生對祿命學定義應基本屬三命術範疇(或稱子平術),而非祿命學所涉及的全部。同時需要指出,梁先生在考證過程中,漏掉了幾本重要的祿命學典籍或考證有出入:
1、《珞琭子三命消息賦》
據臺灣鄒文耀教授考證,《珞琭子三命消息賦》作於唐鹹通年間或唐昭宗年間。宋代王廷光、李仝、釋曇瑩、徐子平、趙寔、東方明及明代萬民英等人均為此書作過注。從其內容來看,《珞琭子三命消息賦》確實是開子平命學先河之作品,其歷史地位被嚴重忽視。
2、《應天歌》
《應天歌》作者郭程,字去非,號九江散仙、九江道人,江西九江人,進士出身,生卒年不詳,生活在宋理宗時期。是書乃早期命學著作,星平兼論,配合納音、神煞。書中所舉諸命例大多有名姓職官,且多為後世命書援引,實為難得之經典,唯其書則明清以來諸家書目不載。《應天歌》大段篇幅論述幹支戰鬥伏降刑衝破合及亡神十六般、劫煞十六般。《三命通會》多處節引《應天歌》。(筆者按:《應天歌》古本原藏韓國圖書館,校訂本已由香港心一堂2013 年出版)。
3、《玉照定真經》
《玉照定真經》一卷,先後收入《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題晉郭璞撰,張顒注。《古今圖書集成》收錄《玉照神應真經》,《星學綱目正傳》卷之首亦有收錄,均題郭璞正文,徐子平注,另民間尚有題徐大升注流傳。又有香港吳師青手抄《六壬玉照定真經》。經核對,三書賦文基本一致,順序略有差異,注文則不同,另張顒注附有命例。
二、關於徐子平生平
徐子平其人有無,歷代紛爭不斷。或以為史無徐子平其人,或以為即南宋徐大升。近人劉國忠《唐宋時期命理文獻初探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9 年)一書基本否定了徐子平的歷史存在。縱觀梁湘潤先生多部著作,其對徐子平的認識有不斷變化,至《祿命法千年沿革史》中基本認定徐子平為南宋末年人。實則南宋末年的徐姓命學名家當為徐大升。
五、關於支中藏幹的淵源
根據宋代野史記載,支中藏幹之法,最早每支中均藏十幹,後經過不斷實踐,才形成目前所用的支中藏幹之法。此例可體現祿命學在唐中末期後由于禁習天文星象,其論命體系發展變化的一個側影。支中藏幹之法,完全定型在徐大升《子平三命通變淵源》一書中,而非梁師所言的明代中期。
八、關於十神體系的淵源
南宋時徐大升繼承子平遺法,著《淵源》《淵海》二書。近來年,韓國和日本藏《子平三命通變淵源》均現世,此書當為傳說中之《淵源》。其中韓國藏本有缺頁,日本藏本前後無缺。元李欽夫撰有《子平三命淵源注》。十神(原名六神)體系在《子平三命通變淵源》中完整定型,而該體系首先是在卜筮中建立,大致成形於晉代,引入到祿命體系當在唐宋之間。梁師《祿命法千年沿革史》並未提及此書,致使諸多重要結論與史實出入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