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育嫩壯苗
菜心苗期一般18-25天,不超過30天,而從播種至初收,早、中熟菜心約40-45天,遲熟菜心45一55天。苗期約佔其整個生長期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苗期-一般出4一5片真葉並基本完成後期葉片原始體的分化。苗期的根系分生也快,為以後整個植株的生長打下基礎。幼苗期生長好壞對菜心的產量和質量影響很大。符合生產上要求的菜心苗應該是:主根正常、鬚根多,腳短,葉片完整無病蟲害、油綠色,葉柄較長而綠色,形成一定的營養面積並且已有一定的發育基礎的嫩壯苗。培育嫩壯苗的措施是:
(1)適時播種
菜心的冬春季苗地宜選擇背北向陽、有機質多的新地,深耕曬白。根據天氣預報選擇晴暖天氣下種,切忌在寒潮南下之前播種,以免「冷芽」而提早抽苔。低溫天氣往往是短暫的,寒潮過後氣溫跟著就回升,所以可以在寒潮末期播種,天氣回暖時種子就能迅速發芽。菜心在夏秋季播種則應預防大雨衝刷,夏季高溫多雨,移栽比較困難,可直播。冬春季如果低溫延續期長,可用溫水浸種4小時後用溼布包裹,保溫保溼,到種子破皮時播種。苗地應加施熱性肥料作基肥,播種後厚蓋禾草保溫。天氣回暖,種子發芽後可揭開禾草。
(2)適當疏播
及時剪苗菜心的播種量,一般每畝0.8-1斤,春夏季適當增多,秋冬季酌減。在幼苗真葉展開後,應及時間去過密的弱苗,隨著幼苗的長大再繼續間苗2-3次,以保持苗距均勻。
(3)合理施肥
淋水育苗期應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每畝施用垃圾或堆肥2000斤左右作基肥。幼苗出第一-片真葉時追一次薄肥,以後每隔-一周左右追肥-一次。苗地要保持溼潤,淋水不宜過多,遇溼冷天氣則不要淋水。
(4)及時移苗定植
菜心的生長期短,階段發育的時間也短,應該及時移植。老苗移植後傷根多,恢復生長慢,也容易提早抽苔。
二、合理密植
菜心的畝產量取決於每畝的種植株數和每一花苔的重量。合理密植,增加種植株數,是增產的一項有效措施。確定菜心的種植密度,首先是看品種的形態,一般柳葉形的品種,植株較細小,葉疏而細,適於密植;圓葉形品種一般葉片和植株都較大,大花球--類的品種植株更大,種植則不宜太密。一般早熟品種的生長期短,植株較小,宜密植;遲樹種生長期長,植株較大,不宜種得太密。秋冬季氣候適宜,植株生長量較大,宜種得疏些,夏季高溫多雨,生長期短,則可適當密植。此外,還要根據栽培目的(如只收主苔或兼收側苔)來確定種植密度,一般中、早熟品種株行距為0.4X0.5尺,遲熟種株行距為0.5X0.6尺。
三、肥水管理
菜心根系淺,吸收能力差,生長迅速,生長量大,一般種植又較密,對肥水要求非常嚴格。所以,--方面要施足有機質肥料作基肥;另方面,在整個生長過程中要多次追施以速效氮為主的混合肥,才能獲得優質高產。
(1)一般施肥方法在定植或播種前,每畝施用腐熟堆肥或廄肥、草木灰1500-2000斤作基肥。定植後3-4天追施一次15%左右的人尿,以後每隔3一4天追肥一次,人尿的濃度從20%逐漸增加到30--40%。定植時澆足定根水,返青後每天淋水1一2次,但要視天氣而定,北風乾爽天多淋,南風潮溼天少淋或不淋。
(2)根據植株生長情況施肥菜心的生長從慢到快,苗期根系少,葉片小,肥水需要量較少。但幼苗期是以後各生長期的基礎,應勤施薄施肥、水,以促進幼苗生長,一般用10%入尿每隔3-4天施一次。葉片生長期植株生長加快,要有充足的氮肥供給,使植株形成較大的葉面積。這一時期以速效氮為主,用20--30%的人尿每4一5天施一次,並適當配合一些鉀肥施用。在菜心的菜苔形成期,植株生長壯旺,菜苔發育正常,可以不再施肥;如果菜苔抽生緩慢,菜苔細小,應及時追施一次重肥,促進菜苔生長,如果植株到了應該抽苔的時間仍遲遲不現蕾,這表明營養生長過分旺盛,應適當制水制肥,暫停施肥,短期內不淋水,以促進抽苔;如果打算主苔採收後還留側苔,則應在主苔採收後期迫;施一次30%的人尿,或每畝施尿索20斤,以促進例苔發育。
(3)根據氣候情況施肥菜心的生長法 育,特別是菜苔的發育與氣候條件有密切關係。菜苔形成期如遇北風天,氣溫低,生長發育就緩慢,這時施肥宜濃些和多些,促進菜苔的生長,可獲高產優質。如遇南風天溫度高,菜苔迅速發育,品質下降,這時應制水制肥,若南風天的時間短,制水制肥可降低生長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