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藍莓栽培現狀及東北人工栽培技術
李 爽
藍莓又名越橘,為杜鵑花科越橘屬植物,是一種灌木小漿果植物。野生藍莓是一種矮腳野生、果實顆粒小但富含花青素的低灌木植物,在我國主要分布於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林區。人工培育的藍莓以高叢藍莓、矮叢藍莓以及兔眼藍莓為主,其中高叢藍莓分為北高叢、南高叢和半高叢。人工培育的藍莓改善了野生藍莓的口感,果實更大,果肉飽滿。
人工栽培藍莓區域主要集中於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等地。
1 我國藍莓的栽培現狀
我國藍莓人工栽培起步較晚,開始於1981年,由吉林農業大學牽頭從國外引種進行栽培試驗,其中『美登』等四個品種在白山、松江河和安圖三地的栽培表現良好。但我國藍莓栽培真正形成產業化發展是在 2000 年,吉林農業大學小漿果研究所與青島傑誠食品公司合作在山東省膠南建立了 10hm2的北高叢藍莓基地,到 2003 年栽培面積發展到 50hm2,成為我國藍莓產業化栽培最早和面積最大的一個生產基地,中國藍莓產業化栽培跨入新時代。數據顯示,2017 年我國藍莓栽培面積達到 5.59 萬公頃,總產量 1.54 億千克。目前我國有 27 個省市種植藍莓,北至寒溫帶氣候的黑龍江,南至熱帶季風氣候的海南,大致分布在黑吉兩省、遼東半島、膠東半島、雲貴高原和東南沿海地區等五個區域。目前藍莓的商業栽培面積最大的是山東省,其次是遼寧省,吉林省位居第三位。黑龍江雖然起步較晚,但是近兩年發展速度迅速。吉林省在國內則是開展藍莓種植比較早的省份。近年來,對於藍莓等小漿果的產業發展,政府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和大力的支持,因此農民種植藍莓的熱情高漲,種植面積也與日俱增,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2 藍莓的人工栽培技術
2.1 藍莓的生長習性
適宜藍莓生長的土壤環境為弱酸性,土質相對疏鬆,種植人員需對光照時間、強度及降雨量、溫溼度等多項指標進行科學控制,為藍莓生長創造理想的環境。藍莓喜光,也喜溼,較大的光照強度和溼度更適宜它的生長,雖然藍莓對低溫有較強的承受能力,適合生長在溫度偏低的地區,但冬季也要做好藍莓嫩芽的保溫工作。高叢藍莓適宜生長在年平均氣溫 12~15℃的氣候環境中 ,兔眼藍莓適宜生長在年平均氣溫 12~20℃的氣候環境中。
2.2 建園選址
由於藍莓是多年生果樹,所以藍莓園選址一定要慎重,長遠考慮。應選擇在光照條件較好、溼度適宜、自然環境優美的山區、丘陵等地,遠離城鎮、化工廠、冶煉廠等有工業三廢的汙染源及其上風口。藍莓的種植要求土壤pH值在4.5~5.5之間,砂質壤土,質地疏鬆,有機質含量不低於3%為宜。如土質不達標,需進行適宜的土壤改良後方可種植。
2.3 土壤改良
藍莓成活的關鍵就是土壤環境。種植前,一定要測量土壤 pH,對於不達標的土壤,需要在種植前 6 個月,最遲在種植前 1 個月進行改良。改良方法:在草炭土壤地栽培藍莓,無需過度整地,按照 15 000~22 500kg/hm2的標準施入腐熟有機肥即可,砂質壤土每 667m2需施硫磺粉20~40kg,壤土需施硫磺粉 40~80kg,pH 值可降低 1 左右。整地前每 667m2要摻入 15~20m3的草炭土、15~20m3的鋸末或者河沙,5m2的腐熟有機肥,將以上物料攪勻均勻鋪到地面上。旋耕3~4 遍,保證所有物料充分混合攪拌均勻。也可採取局部改良的方法,pH 值每降低 1,每 667m2砂質壤土添加 5~10kg 硫磺粉,壤土則需添加5~10kg,在起壟後結合開挖定植穴進行。
2.4 整地定植
因為藍莓根系較淺,不耐澇,雨水過量時,其根部會因缺氧腐爛,導致植株死亡。所以若選擇平地作為園區,則需要作畦,畦寬 120cm,畦高 30~40cm,畦間留 80cm 左右作業道,設置排水渠,在畦上挖定植穴。若選擇山地作為園區,則要選擇向陽坡的中下位置種植,坡度控制在 15°以內。若坡度過高,則需要整理成寬度為2~3m 的梯田。
藍莓的定植期要結合當地環境氣候特點,選擇在春季 3~5 月定植為宜。定植穴長、寬、深以0.4~0.5m 為宜,株距在 0.1m 左右,穴底填入腐熟有機肥、氮磷鉀複合肥等,上部回填腐殖土,定植後踏實,澆水,做好定植溝便於後期管理。定植時需注意的是,對於自花授粉的藍莓品種如南高叢藍莓,可單品種建園定植,但對於自花授粉不結實的兔眼藍莓,則需配置授粉樹,按照主栽品種∶授粉樹 1∶1 或者 2∶1 的比例進行配置。
2.5 修剪
定植後的藍莓需要及時修剪,前兩年以輕剪為主。初果期的修剪應按照強枝弱剪、弱枝強剪、疏除細枝的原則,疏除基部弱小重疊的樹枝,以提高樹冠,控制株產在 1~2kg。對於盛果期樹木修剪,要考慮樹形,根據枝條強弱進行適當的保留和摘除,確保樹形通風透光。而衰老期的樹形則要回縮主幹甚至全部剪除,待來年重新發枝。
2.6 病蟲害防治
藍莓病蟲害防治本著「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確保果實安全生產。藍莓常見的病蟲害主要有炭疽病、白粉病、僵果病、根腐病、莖潰瘍病、灰黴病和刺蛾、果蠅、蚜蟲、金龜子等。可採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的方法,在結果期儘量不使用化學防治,尤其是採果前 30d 禁止使用農藥。農業防治主要是人工摘除蟲卵,清除雜草、清掃枯枝落葉,及時摘除病果、裂果、病葉,並將所有清除物集中銷毀;生物防治可在果園內利用害蟲天敵或者應用性引誘劑、生物製劑等殺滅害蟲;物理防治是利用害蟲的趨光性和趨化性,用殺蟲燈、糖醋液、粘蟲板等進行誘殺;化學防治要在病蟲害發生的初期和關鍵期進行施藥,春季要對全園噴灑波美3~5°的石硫合劑,以殺死蟲卵。此外,由於藍莓果實酸甜可口的味道受到麻雀、喜鵲、烏鴉的喜愛,還應注意鳥害的預防,可用防鳥網、稻草人、電驅鳥器等方式進行驅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