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芝又叫做紅芝和神仙草,在我們皖西南大山中過去有很多野生的靈芝存在,不少農民上山採挖靈芝當作藥材來進行售賣。而目前,很多山區農村均以栽培靈芝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農副產業。實際上,靈芝的藥用價值早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就有記載,《列子·湯問》云:「朽壤之土,有菌芝者」。另外在東漢的《神農草經》和明代的《本草綱目》等書中也有關於靈芝治病救人的藥方記載。隨著人們對於靈芝需求量的增多,野生靈芝就顯得供不應求,所以後來人們開始通過人工培育的方式來栽種靈芝,根據現在的歷史記載,我國至少已經有了400多年的栽培靈芝的歷史。那麼,今天山九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靈芝的栽種技術方法,希望給有需要的農民朋友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一、人工栽培靈芝對環境有哪些要求?
靈芝屬於一種真菌,而我們所指的靈芝實際上是多孔菌科真菌靈芝的子實體,目前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比如浙江、安徽、福建、廣東、貴州、黑龍江和吉林等地的山林之中均有生長。而人工栽培的靈芝,只要符合相應的環境條件,可以在更多的地方進行栽培。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人工栽培靈芝對環境有哪些要求?
1.溫度和光照條件
人工栽培靈芝離不開合適的溫度和光照條件,它本質上屬於一種高溫型菌類,能夠在15~35度的環境中生長,而適宜的生長溫度則在25~30度左右。當溫度高於38~40度時或者當溫度低於10度以下時,對靈芝生長都非常不利。高溫容易導致菌絲死亡,而低溫則容易讓子實體的生長受到抑制。在光照方面,對於靈芝菌絲和子實體的生長要區別開來。因為靈芝菌絲生長需要避光處理,尤其是在黑暗的環境中生長速度最快。而子實體的生長則需要一定的光照,如果光照不足很難形成比較滿意的子實體,也會影響子時期的生長速度。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在人工栽培靈芝的過程中,經常會用到燈光控制設備,對靈芝生長所需光照進行人為的調節。
2.空氣和水分條件
在靈芝的人工栽培過程中,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和二氧化碳含量對靈芝子實體的生長有著很大的影響,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濃度,更直接關乎到子實體的生長是否正常。經過實驗表明,如果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到0.1%時,是可以促進子實體生長的,但是如果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超過1%,這很容易導致子實體發育不正常,出現畸形靈芝的現象,從而影響農民的種植收益。在水分控制方面,空氣相對溼度的多少對於靈芝的生長發育也有了十分重要影響。一般情況下,在菌絲生長階段,空氣中的相對溼度控制在60%~70%之間最為合適,其培養基的含水量在55%~65%左右比較合適。等到子實體開始生長發育的時候,空氣中的溼度要增加,一般要達到85%~95%,如果低於60%以下的話,很容易導致子實體因缺水乾枯而死亡。
3.酸鹼度和營養條件
靈芝屬於偏酸性的真菌,喜歡在酸性環境中生長,一般來講正常的酸鹼度ph值要保持在3.0~7.0之間,但最為理想的酸鹼度ph值應該在4.0~6.0之間。靈芝在生長過程中所需營養主要是以木腐性真菌對木質素、纖維素等有機物質進行分解和吸收,從而轉化為自身生長所需要的養分。所以一般靈芝菇菌絲體的培養基質大多為農作物殘餘,比如秸稈、棉籽殼、玉米芯和甘蔗渣等等。
二、適合人工栽培的靈芝品種有哪些?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講,廣義上的靈芝是多孔菌類的總稱,在全世界有120多個種類,而我國就有87個種類。在這麼多種類中,並不是所有的靈芝都適合人工栽培。如果根據形態和顏色來分類的話,可以將其分為赤芝、黑芝、青芝、白芝、黃芝和紫芝六大類。在這6大類靈芝中,有60多種適合種植。但是,目前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承認的靈芝品種僅限於赤芝和紫芝。因此我們現在人工栽培最多的品種就是赤芝品種。
在赤芝品種中,現在栽培比較廣泛的良種有信州靈芝、惠州靈芝、南韓靈芝、泰山1號靈芝、泰山2號靈芝和大別山靈芝等等。這些靈芝品種具有抗逆性強、生長迅速、產量高、商品性好等特點。
三、人工栽培靈芝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追根溯源,我國人工栽培靈芝的歷史已經有400多年了。在建國以後尤其是80年代之後,各地紛紛興起了人工栽培靈芝的熱潮,各種新技術新方式迅速湧現,進一步提升了人工栽培靈芝的技術水平。目前比較普遍的靈芝栽種方式主要有室內人工袋栽、溫室人工栽培、室內人工瓶栽和室外露地栽培四種。相對來說,前兩種栽培技術比較先進,應用比較廣泛。
其中室內人工袋栽又被稱之為「太空包」種植,是採用耐高溫高壓且無毒的材料,進行室內種植的一種方式。而溫室人工栽培可以理解為溫室大棚種植方式,以合理的溫度光照水分等條件為前提進行科學栽種,以此來提高產量。室內人工瓶栽是採用玻璃瓶為器皿,裝載營養基質進行栽培的一種方式。室外露地栽培,則是模擬野生環境進行種植。這兩種方式都無法有效解決產品供應問題,質量無法保證,產量也很難控制,所以目前已經到了面臨淘汰的邊緣,很少有人採用。
四、袋栽靈芝人工種植有哪些技術要點?
前面我們已經講過,人工栽培靈芝有很多種技術方法。今天,在這裡我們就以袋栽靈芝的方式為大家進行詳細的介紹,看看人工種植過程中有哪些技術要點需要注意。
1.培養料的配製
在靈芝培養料的選擇方面,主要有木屑、棉籽殼、玉米芯、麥麩和楊樹葉等。各地在栽培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就地取材,選擇合適的配方。下面筆者簡單的給大家介紹其中三種比較常用的養料配置方法。第1種以雜木屑和麥麩為主,分別佔到75%和25%,另外添加硫酸銨0.2%,拌料的含水量要達到70%左右。第2種以棉籽殼和麥麩為主,其中棉籽殼要佔到78%左右,麥麩要佔到15%~20%左右,另外添加1%~2%的石膏,1%的糖,0.4%的尿素和0.6%的過磷酸鈣,拌料的含水量要控制在60%左右。第3種以玉米渣和雜木屑為主,其中玉米渣50%,雜木屑佔30%,另外加上20%的麥麩,拌料含水量要達到60%~65%。
2.裝料和滅菌處理
當培養料拌好後,要根據時間安排及時進行裝料處理。料袋一般選用低壓聚乙烯和高壓聚丙烯材質,如果規格為60×15釐米,厚度4~5絲,每袋可裝0.8~1千克。如果規格為35×15釐米的話,每袋可裝0.4~0.45千克。裝袋時要壓實,保持料面平整。一般情況下,當天裝袋之後就要進行滅菌處理。將裝好的料袋放到滅菌鍋內進行常壓滅菌或高壓滅菌,其中採用聚乙烯袋裝料要用常壓滅菌10~12個小時,而採用聚丙烯塑料裝袋可用高壓滅菌2小時,等到滅菌結束後料袋冷卻到30度以下時可以進行接種。
3.接種和發菌管理
靈芝接種最好在接種箱中進行,一般要求嚴格消毒,放置在無菌環境中進行操作。採用已經消毒過的打孔器,在袋面上打5個孔穴,孔徑1.2~1.5釐米,等距離排列成一條直線,用接種鑷子從夾取一塊棗子大小的菌種,迅速放入栽培料袋中,在穴口位置貼上膠布,移到滅過菌的培養室進行培養滅菌。培養式的溫度要控制在22~28度左右,空氣相對溼度保持在60%左右,每天通風半小時,5~7天將菌袋上下翻動一次。一般情況下經25~32天,菌絲就可以長滿料袋。
4.田間管理措施
首先要選擇地勢相對開闊排灌方便,土地肥沃的微酸性地塊作為靈芝栽培的場地,另外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通風良好,這樣才能保證靈芝的正常健康生長。如果用稻田作為栽培場地的話,一定要先排水,並將土壤深翻爆曬殺菌消毒。畦寬1.5米,高20釐米,畦間距30釐米,四周開20釐米左右的排水溝。同時,搭建塑料大棚,高度2米左右。棚頂及四周可用茅草、稻草等進行適當的遮蔭。接種口背麵塑料袋去掉3*20釐米,埋入坑內,接種口朝上,袋間距4~5釐米,用2~3釐米沙壤土覆蓋,土壤的含水量保持在60%左右,棚內溫度前期保持在22度以上,每隔2~3天通風一次,通風時間最好選擇在中午。等到子實體快速生長時期,要將溫度控制在28度左右,並且增加通氣通風量,空氣相對溼度保持在85%~95%之間。如果溼度不夠,要適當的噴水,每天以1~2次為宜。等到靈芝菇蓋充分展開,邊緣淺白色或淡黃色基本消失的時候,可以開始套袋採集孢子,進行出菇管理。正常情況下,只要管理得當的話,每年可以採收三次。
總之,靈芝是一種藥用價值很高的經濟型真菌,採用人工種植的方式,只要管理得當,確實可以成為農民脫貧致富、增產增收的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