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翠1號砂梨避雨栽培技術
砂梨具有早果性,早熟砂梨果實由硬變脆軟只需3個多月即可達到最佳食用狀態,實現提早上市,在較短的發育周期內即可呈現出梨品種特有的色、香、味,因此深受果農和消費者的喜愛 。近年來早熟砂梨在國內外市場走俏,且越來越表現出填補梨需求市場空白的潛力 。經過幾年的試點研究,『蘇翠1號』梨在徐州地區與當前早熟梨主栽品種『翠冠』梨相比,成熟期早10~15d ,市場優勢明顯,經濟效益大大提高。
1 地理位置及氣候特點
徐淮地區地處經濟發達的長三角與環渤海灣經濟區過渡地段,屬溫暖帶季風氣候和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太陽能年輻射量1 393~1 625kWh · m -2 ,年日照數2 200~3 000h ,標準光照下年平均日照 時 間 3.80 ~ 4.45 h ,多 年 平 均 降 水 量844.6mm 。區內地勢平坦,土層深厚,適合農業種植。試驗基地土壤為黏壤土,土壤有機質含量5g·kg-1 ,硝態氮含量14.21mg ·kg-1 ,銨態氮含量45.01mg · kg-1 ,速效磷含量35.24mg ·kg-1,速效鉀含量195.86mg · kg-1 。
2 避雨設施栽培優勢
2.1 環境調控
設施栽培條件下光照、溫度、溼度、二氧化碳等生態環境因子的調控對於果樹生長發育至關重要 。為果樹營造適宜的生長環境,通過人工增溫、保溫措施促使花芽提前萌動,人工補光有利於葉片光合產物量的形成,促使果實提早上市和優質安全果的生產。
2.2 提前上市,市場優勢明顯
『蘇翠1號』梨屬於早熟梨品種,通過避雨設施栽培可進一步實現提早上市優勢,在徐州地區6月底即可採摘上市,較『翠冠』提早10~15d,市場空白優勢顯著,價格可達6~8元·kg-1 ,經濟效益高。
2.3 對土壤、果實的保護作用
設施膜可有效阻擋降雨對土壤的衝刷,減少土壤營養、肥料的流失,同時減弱了強風對土壤地面的侵蝕,減少了土壤水分的蒸發,改善土壤理化性狀。避免枝條與成熟期果實發生機械碰撞,減輕效益損失。
2.4 減少不良因素影響
雨水是病原菌發生和傳播的重要載體,避雨設施將梨樹與外界分隔,避免了果樹與雨水的直接接觸,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弱病蟲害的傳播,減輕梨樹受危害程度。另外,可有效減輕梨樹花期遭受倒春寒的影響,保證梨樹正常的生長發育。
3 避雨栽培關鍵技術
3.1 設施膜管理
設施膜覆蓋後,棚內溫度相比露地明顯上升,利用電動搖膜杆控制覆膜的開啟與關閉控制設施內的溫度。秋冬季節捲起覆膜保證梨樹需冷量,覆膜後通過溫室效應的作用促使設施內溫度上升、花芽提早萌動、花期提前,如遇極端低溫天氣,可通過人工加溫措施保持設施內溫度。
3.2 溫溼度控制技術
梨樹花期最適溫度18~26℃ ,果實發育最適溫度20~35℃,在『蘇翠1號』梨設施栽培中應抓住溫度調控的2個關鍵時期:一是花期,二是果實發育後期。在花期通過對設施內溫度的調控主要是增溫和保溫措施,以此滿足梨花芽提早萌動及盛花期完成授粉需求的最適溫度。此時期可以覆蓋多層塑料膜、使用保溫效果好的材料或人工加溫,如設施內生爐火,提高棚內氣溫,提前打破休眠,將花期提前。設施內『蘇翠1號』梨樹2 月28日開始萌芽,3月25日初花, 3月28 日盛花,4月5日幼果形成,相比露地栽培,設施栽培幼果形成時間提前約7~10d 。梨樹花期要嚴格控制設施內溫溼度,花蕾分離期至初花期要保持設施內溫度,促進開花,達到盛花期時,注意溼度不宜過高,『蘇 翠 1 號』梨 設 施 栽 培 中 溼 度 控 制 在60%~75% 。低溼有利於花粉散孢,提高授粉坐果率,溼度過高授粉效果明顯較差,同時溼度過高利於病原菌的滋生與傳播,影響花期的授粉效果,進入果實生長發育期繼而影響坐果率和幼果正常的生長發育。進入果實發育後期,要注意棚內降溫,可以通過開棚、揭棚膜、排氣扇等降溫措施。此時期應特別注意設施內對溼度的調控,梨樹生長需要一定的土壤和大氣溼度,但大棚及溫室設施條件下環境相對封閉,空氣溼度容易過高,棚膜上易凝結大量水滴,降低覆膜透光率,導致葉片光合作用能力下降,乾物質積累量減少,果實品質降低。適當控制棚內溼度可以選用無滴膜覆蓋、地膜覆蓋、滴管、加強通風管理等措施。避雨設施栽培避開了自然雨水與設施內微域環境的接觸,土壤溼度及空氣溼度人為可控,降低病蟲害發生與傳播,果實品質明顯提高。
3.3 花果管理技術
溫溼度變化對花果期影響較大,在做好溫溼度控制管理的前提下加強疏花疏果管理工作。『蘇翠1號』梨花量偏大,坐果率高,做好疏花疏果工作來保持優產、增大果形和提高果實品質。疏花原則是疏除過密花序,同一花序中選留早開的花。如遇惡劣天氣倒春寒或者花量年份少時選擇留花疏果方式,一般設施疏花時間在3月28日左右。可搭配『翠冠』『清香』『黃冠』梨作為授粉樹,避雨設施栽培通風效果較露地差一些,所以授粉原則以人工授粉為主,蜜蜂授粉為輔,667m2放蜜蜂2~3箱 。『蘇翠1號』梨屬極早熟品種,疏果宜早,分2次疏果,在4月15 — 20日即謝花後10~15d 進行第1 次疏果,根據果位空間分布,每果序選留1~2個果,重點疏除畸形果和小果。
在4月25 — 29日進行第2次疏果。留果距離在20~25cm ,果形圓整、果個大、果柄粗長的果實優先選留。 5月中旬開始套袋,套袋前先噴灑殺菌蟲的藥劑,待藥液風乾後再進行套袋,套袋時遇降雨天氣,應再次補噴殺菌藥劑後再進行套袋工作。
3.4 土肥水管理技術
設施內施肥同露地栽培管理一致遵循斤果斤肥原則,施基肥為主,促進根系生長,增強樹體營養,為翌年枝葉生長、果實發育備足養分。花芽萌動前,果實膨大期追施化學肥料為輔,促進葉片生長,提高 葉 片 輸 送 給 果 實 的 光 合 產 物 量,促進果實生長發育,提高果實品質。基肥主要以充分腐熟的農家有機肥為主,佔全年施肥總量的80% 左右。主要在9月中下旬集中施入腐熟有 機 肥 40 t · hm-2和 硫 酸 鉀 復 合 肥0.4t · hm -2 。化學肥料主要施用速效尿素、複合肥、鉀肥和葉面肥,施用時期主要集中在花芽萌動前和果實膨大期,設施內花期較露地提前,花芽萌動前3月15日左右追施速效尿素,4月中旬追施複合肥,幼果形成及果實發育期5 月下旬和6月中旬追施葉面肥,主要偏施磷鉀肥,在果實膨大期根外施用可促進葉面對肥料養分的吸收效率,為果實生長發育提供充足的養分需求。設施水分灌溉則根據『蘇翠1號』梨生長發育時期及降水情況進行,一般每年需要3~5次灌溉,分為萌芽水、開花水、果實膨大水、採收恢復水、封凍水等幾個時期,這幾個時期對水分需求較高,萌芽水主要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進行,一般採用溝渠漫灌並澆透,開花水注意對設施內溼度,防止溼度過高,影響授粉效果。特別要注意果實膨大水,久旱遇水幼果容易裂果,所以應該少量緩澆,杜絕大水漫灌。灌溉時注意溝渠通暢,溝渠內切勿積水,高溫時期灌水宜選在傍晚進行。
3.5 整形修剪技術
該試驗基地梨樹種植採用的株行距為2.0m×5.0m 的密植「 Y 」樹形栽培模式,這樣可以控制樹高,使其在棚內生長,又能提高單位土地面積果樹數量,增加產量,同時便於省力機械化栽培操作,節省用工,減少成本支出。定植後在發芽前定幹控制在70~90cm 。由於最先端第1~2個芽抽生的枝條開張角度小以及接近頂端剪切面,拉張易斷裂,所以不宜用作兩大主枝的備用芽 ,主要選用最先端的第3~4個芽留作培養兩大主枝,待夏季將最先端的1~2 個芽抽生的枝條進行疏除,把 2 個第 3~4 個芽抽生的主枝角度拉開或用牙籤撐開至 80°~90° ,保留2~3個其它抽生枝條長度在15~20cm 時進行摘心,以促進兩大主枝幹的生長。第2~3年,不再拉枝,冬季或者春節發芽前,對主枝延長枝條短截1 / 3 ,控制生長勢,防止長勢衰弱。對於競爭枝、兩大主枝上抽生的強旺枝,及時進行疏除、摘心或者扭梢等措施控制其生長,保證兩大主枝的生長。該試驗是在定植第4年進行扣棚,同年6月將設施內『蘇翠1號』梨預留2個主枝拉開角度。拉枝時注意分枝角度小的枝條,注意預防劈裂或拉成弓形,角度非常小的枝條可以順枝條長勢交錯對拉,但要注意預留兩枝條的生長距離,防止黏連生長。拉枝後進行主枝延長枝芽短截,防止主枝生長勢削弱。對其它強旺枝條採取摘心、扭梢等方法限制生長,以便為培養兩大主枝上中、短枝結果枝組輸送養分。栽植5年後 「 Y 」樹形基本成形,為預防樹勢上強下弱、前旺後弱、前密後空,主枝延長頭根據情況適當短截且多採用留下芽。同時注意兩大主枝背上枝條的疏除,防止內膛徒長枝過多,通風透光不好。在冬季及時疏除背上密枝、頂端競爭枝以及主幹下部裙帶枝。為防止結果部位外移,通過對結果枝組逐年加大短截力度,促使每年都有充足的新枝和結果備用枝組,保證連年穩產和高產
3.6 病蟲害防治技術
設施栽培條件下,病蟲害安全綜合防控顯得尤為重要,由於設施架設和棚膜覆蓋,形成半封閉的區域微環境,易形成高溫高溼環境條件 ,同時設施扣棚改變了果樹生長自然環境,若溫溼度光照等條件控制不當,容易造成樹勢減弱,病蟲害為害嚴重情況。因此,對控制好設施內微環境條件的同時,病蟲害綜合防控仍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冬季要加強清園工作,將設施內病原菌潛伏的枯枝、落葉、僵果及枝條徹底清除,集中挖坑掩埋或者運出果園。 3月上旬,用3~5°Bé石硫合劑進行清園,進一步消滅病原菌。果實發育期5— 7月主要是梨莖蜂、梨癭蚊、梨紅蜘蛛、黑星病、炭疽病、褐斑病、黑斑病等病蟲害,用藥劑搭配可選擇15%噠蟎靈乳油3 0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6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70%丙森鋅可溼性粉劑700倍液+25%吡蟲啉可溼性粉劑6 000倍液+2%甲維鹽水分散顆粒劑1 500倍液+鈣肥 。整個病蟲害防控周期用藥有選擇性的交替使用,做到以農業防治措施為主,綜合物理防治、生物化學防治等綜合防治方法,提高防治效果,增強果品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