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翠1號砂梨避雨栽培技術

2021-01-18 吉山花瑤

蘇翠1號砂梨避雨栽培技術

砂梨具有早果性,早熟砂梨果實由硬變脆軟只需3個多月即可達到最佳食用狀態,實現提早上市,在較短的發育周期內即可呈現出梨品種特有的色、香、味,因此深受果農和消費者的喜愛 。近年來早熟砂梨在國內外市場走俏,且越來越表現出填補梨需求市場空白的潛力 。經過幾年的試點研究,『蘇翠1號』梨在徐州地區與當前早熟梨主栽品種『翠冠』梨相比,成熟期早10~15d ,市場優勢明顯,經濟效益大大提高。

1  地理位置及氣候特點

徐淮地區地處經濟發達的長三角與環渤海灣經濟區過渡地段,屬溫暖帶季風氣候和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太陽能年輻射量1 393~1 625kWh · m -2 ,年日照數2 200~3 000h ,標準光照下年平均日照 時 間 3.80 ~ 4.45 h ,多 年 平 均 降 水 量844.6mm 。區內地勢平坦,土層深厚,適合農業種植。試驗基地土壤為黏壤土,土壤有機質含量5g·kg-1 ,硝態氮含量14.21mg ·kg-1 ,銨態氮含量45.01mg · kg-1 ,速效磷含量35.24mg ·kg-1,速效鉀含量195.86mg · kg-1 。

2  避雨設施栽培優勢

2.1  環境調控

設施栽培條件下光照、溫度、溼度、二氧化碳等生態環境因子的調控對於果樹生長發育至關重要 。為果樹營造適宜的生長環境,通過人工增溫、保溫措施促使花芽提前萌動,人工補光有利於葉片光合產物量的形成,促使果實提早上市和優質安全果的生產。

2.2  提前上市,市場優勢明顯

『蘇翠1號』梨屬於早熟梨品種,通過避雨設施栽培可進一步實現提早上市優勢,在徐州地區6月底即可採摘上市,較『翠冠』提早10~15d,市場空白優勢顯著,價格可達6~8元·kg-1 ,經濟效益高。

2.3  對土壤、果實的保護作用

設施膜可有效阻擋降雨對土壤的衝刷,減少土壤營養、肥料的流失,同時減弱了強風對土壤地面的侵蝕,減少了土壤水分的蒸發,改善土壤理化性狀。避免枝條與成熟期果實發生機械碰撞,減輕效益損失。

2.4  減少不良因素影響

雨水是病原菌發生和傳播的重要載體,避雨設施將梨樹與外界分隔,避免了果樹與雨水的直接接觸,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弱病蟲害的傳播,減輕梨樹受危害程度。另外,可有效減輕梨樹花期遭受倒春寒的影響,保證梨樹正常的生長發育。

3  避雨栽培關鍵技術

3.1  設施膜管理

設施膜覆蓋後,棚內溫度相比露地明顯上升,利用電動搖膜杆控制覆膜的開啟與關閉控制設施內的溫度。秋冬季節捲起覆膜保證梨樹需冷量,覆膜後通過溫室效應的作用促使設施內溫度上升、花芽提早萌動、花期提前,如遇極端低溫天氣,可通過人工加溫措施保持設施內溫度。

3.2  溫溼度控制技術

梨樹花期最適溫度18~26℃ ,果實發育最適溫度20~35℃,在『蘇翠1號』梨設施栽培中應抓住溫度調控的2個關鍵時期:一是花期,二是果實發育後期。在花期通過對設施內溫度的調控主要是增溫和保溫措施,以此滿足梨花芽提早萌動及盛花期完成授粉需求的最適溫度。此時期可以覆蓋多層塑料膜、使用保溫效果好的材料或人工加溫,如設施內生爐火,提高棚內氣溫,提前打破休眠,將花期提前。設施內『蘇翠1號』梨樹2 月28日開始萌芽,3月25日初花, 3月28 日盛花,4月5日幼果形成,相比露地栽培,設施栽培幼果形成時間提前約7~10d 。梨樹花期要嚴格控制設施內溫溼度,花蕾分離期至初花期要保持設施內溫度,促進開花,達到盛花期時,注意溼度不宜過高,『蘇 翠 1 號』梨 設 施 栽 培 中 溼 度 控 制 在60%~75% 。低溼有利於花粉散孢,提高授粉坐果率,溼度過高授粉效果明顯較差,同時溼度過高利於病原菌的滋生與傳播,影響花期的授粉效果,進入果實生長發育期繼而影響坐果率和幼果正常的生長發育。進入果實發育後期,要注意棚內降溫,可以通過開棚、揭棚膜、排氣扇等降溫措施。此時期應特別注意設施內對溼度的調控,梨樹生長需要一定的土壤和大氣溼度,但大棚及溫室設施條件下環境相對封閉,空氣溼度容易過高,棚膜上易凝結大量水滴,降低覆膜透光率,導致葉片光合作用能力下降,乾物質積累量減少,果實品質降低。適當控制棚內溼度可以選用無滴膜覆蓋、地膜覆蓋、滴管、加強通風管理等措施。避雨設施栽培避開了自然雨水與設施內微域環境的接觸,土壤溼度及空氣溼度人為可控,降低病蟲害發生與傳播,果實品質明顯提高。

3.3  花果管理技術

溫溼度變化對花果期影響較大,在做好溫溼度控制管理的前提下加強疏花疏果管理工作。『蘇翠1號』梨花量偏大,坐果率高,做好疏花疏果工作來保持優產、增大果形和提高果實品質。疏花原則是疏除過密花序,同一花序中選留早開的花。如遇惡劣天氣倒春寒或者花量年份少時選擇留花疏果方式,一般設施疏花時間在3月28日左右。可搭配『翠冠』『清香』『黃冠』梨作為授粉樹,避雨設施栽培通風效果較露地差一些,所以授粉原則以人工授粉為主,蜜蜂授粉為輔,667m2放蜜蜂2~3箱 。『蘇翠1號』梨屬極早熟品種,疏果宜早,分2次疏果,在4月15 — 20日即謝花後10~15d 進行第1 次疏果,根據果位空間分布,每果序選留1~2個果,重點疏除畸形果和小果。

在4月25 — 29日進行第2次疏果。留果距離在20~25cm ,果形圓整、果個大、果柄粗長的果實優先選留。 5月中旬開始套袋,套袋前先噴灑殺菌蟲的藥劑,待藥液風乾後再進行套袋,套袋時遇降雨天氣,應再次補噴殺菌藥劑後再進行套袋工作。

3.4  土肥水管理技術

設施內施肥同露地栽培管理一致遵循斤果斤肥原則,施基肥為主,促進根系生長,增強樹體營養,為翌年枝葉生長、果實發育備足養分。花芽萌動前,果實膨大期追施化學肥料為輔,促進葉片生長,提高 葉 片 輸 送 給 果 實 的 光 合 產 物 量,促進果實生長發育,提高果實品質。基肥主要以充分腐熟的農家有機肥為主,佔全年施肥總量的80% 左右。主要在9月中下旬集中施入腐熟有 機 肥 40 t · hm-2和 硫 酸 鉀 復 合 肥0.4t · hm -2 。化學肥料主要施用速效尿素、複合肥、鉀肥和葉面肥,施用時期主要集中在花芽萌動前和果實膨大期,設施內花期較露地提前,花芽萌動前3月15日左右追施速效尿素,4月中旬追施複合肥,幼果形成及果實發育期5 月下旬和6月中旬追施葉面肥,主要偏施磷鉀肥,在果實膨大期根外施用可促進葉面對肥料養分的吸收效率,為果實生長發育提供充足的養分需求。設施水分灌溉則根據『蘇翠1號』梨生長發育時期及降水情況進行,一般每年需要3~5次灌溉,分為萌芽水、開花水、果實膨大水、採收恢復水、封凍水等幾個時期,這幾個時期對水分需求較高,萌芽水主要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進行,一般採用溝渠漫灌並澆透,開花水注意對設施內溼度,防止溼度過高,影響授粉效果。特別要注意果實膨大水,久旱遇水幼果容易裂果,所以應該少量緩澆,杜絕大水漫灌。灌溉時注意溝渠通暢,溝渠內切勿積水,高溫時期灌水宜選在傍晚進行。

3.5  整形修剪技術

該試驗基地梨樹種植採用的株行距為2.0m×5.0m 的密植「 Y 」樹形栽培模式,這樣可以控制樹高,使其在棚內生長,又能提高單位土地面積果樹數量,增加產量,同時便於省力機械化栽培操作,節省用工,減少成本支出。定植後在發芽前定幹控制在70~90cm 。由於最先端第1~2個芽抽生的枝條開張角度小以及接近頂端剪切面,拉張易斷裂,所以不宜用作兩大主枝的備用芽 ,主要選用最先端的第3~4個芽留作培養兩大主枝,待夏季將最先端的1~2 個芽抽生的枝條進行疏除,把 2 個第 3~4 個芽抽生的主枝角度拉開或用牙籤撐開至 80°~90° ,保留2~3個其它抽生枝條長度在15~20cm 時進行摘心,以促進兩大主枝幹的生長。第2~3年,不再拉枝,冬季或者春節發芽前,對主枝延長枝條短截1 / 3 ,控制生長勢,防止長勢衰弱。對於競爭枝、兩大主枝上抽生的強旺枝,及時進行疏除、摘心或者扭梢等措施控制其生長,保證兩大主枝的生長。該試驗是在定植第4年進行扣棚,同年6月將設施內『蘇翠1號』梨預留2個主枝拉開角度。拉枝時注意分枝角度小的枝條,注意預防劈裂或拉成弓形,角度非常小的枝條可以順枝條長勢交錯對拉,但要注意預留兩枝條的生長距離,防止黏連生長。拉枝後進行主枝延長枝芽短截,防止主枝生長勢削弱。對其它強旺枝條採取摘心、扭梢等方法限制生長,以便為培養兩大主枝上中、短枝結果枝組輸送養分。栽植5年後 「 Y 」樹形基本成形,為預防樹勢上強下弱、前旺後弱、前密後空,主枝延長頭根據情況適當短截且多採用留下芽。同時注意兩大主枝背上枝條的疏除,防止內膛徒長枝過多,通風透光不好。在冬季及時疏除背上密枝、頂端競爭枝以及主幹下部裙帶枝。為防止結果部位外移,通過對結果枝組逐年加大短截力度,促使每年都有充足的新枝和結果備用枝組,保證連年穩產和高產

3.6  病蟲害防治技術

設施栽培條件下,病蟲害安全綜合防控顯得尤為重要,由於設施架設和棚膜覆蓋,形成半封閉的區域微環境,易形成高溫高溼環境條件 ,同時設施扣棚改變了果樹生長自然環境,若溫溼度光照等條件控制不當,容易造成樹勢減弱,病蟲害為害嚴重情況。因此,對控制好設施內微環境條件的同時,病蟲害綜合防控仍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冬季要加強清園工作,將設施內病原菌潛伏的枯枝、落葉、僵果及枝條徹底清除,集中挖坑掩埋或者運出果園。 3月上旬,用3~5°Bé石硫合劑進行清園,進一步消滅病原菌。果實發育期5— 7月主要是梨莖蜂、梨癭蚊、梨紅蜘蛛、黑星病、炭疽病、褐斑病、黑斑病等病蟲害,用藥劑搭配可選擇15%噠蟎靈乳油3 0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6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70%丙森鋅可溼性粉劑700倍液+25%吡蟲啉可溼性粉劑6 000倍液+2%甲維鹽水分散顆粒劑1 500倍液+鈣肥 。整個病蟲害防控周期用藥有選擇性的交替使用,做到以農業防治措施為主,綜合物理防治、生物化學防治等綜合防治方法,提高防治效果,增強果品安全性。

相關焦點

  • 江蘇省自主創新資金項目「極早熟梨『蘇翠1號』因種栽培技術研究與...
    11月18日,由果樹所牽頭主持的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資金項目「極早熟梨『蘇翠1號』因種栽培技術研究與示範」實施方案論證會暨項目啟動會在泰興召開。江蘇現代農業(梨)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南京農業大學吳俊教授、揚州大學陶俊教授、院科研處餘向陽研究員、泰州市自然規劃局王坤榮研究員等專家應邀參會指導,果樹所梨研究室、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江蘇洋宇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等項目承擔單位相關成員20餘人參加。   會上,項目主持人藺經研究員從項目立項背景、研究思路、課題任務分解、預期成果與考核指標、經費預算等方面進行了詳細匯報。
  • 臺農1 號百香果高產栽培技術
    臺農1 號百香果高產栽培技術1 臺農1 號百香果概述品種特性:臺農1 號百香果果型比較大,糖分和口感比其他品種高出許多,其果瓤多汁液、果味芳香,口感極佳。可以鮮食,也能夠自己用來製成新鮮可口的果汁飲品,更是製成美味碳酸飲料的一種好水果。
  • 農科院手把手指導「粉雜1號」配套栽培技術造福萬頃沙蕉民
    在7月21日現場調查裡,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的專家在民興村示範戶種植了「粉雜1號」據悉,「粉雜1號」是近幾年來萬頃沙鎮主推種植的一個粉蕉品種,該品種具有較強的抗枯萎病特徵,但蕉農對該品種的特點和栽培技術並不了解,在種植過程中不僅不能充分發揮該品種種性優勢
  • 山西:沐野1號高山林地原生境栽培技術應用前景廣闊
    山西:沐野1號高山林地原生境栽培技術應用前景廣闊發布時間:2016-08-05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記者 談夢嬌)據悉,沐野1號是從山西五臺山深山老林採集、分離、選育的臺蘑品種之一,好吃、好種、產量高。
  • 盆栽多肉花卉女王花笠栽培與養護技術
    盆栽多肉花卉女王花笠栽培與養護技術1。形態特徵女王花笠(圖)為多年生肉質草本植物。女王花笠葉片寬闊,肉質肥厚,倒卵狀,呈蓮座狀排列:葉片翠綠色至紅褐色,新葉色淺,老葉色深;葉緣有褶皺,微微捲起,呈波浪狀,形似大波浪的裙擺,常會顯現出粉紅色,非常華麗;聚傘花序,花卵球形,淡黃紅色:花期為初夏至冬季。
  • 連雲港市羊肚菌大棚栽培關鍵技術
    連雲港市羊肚菌大棚栽培關鍵技術基金項目: 連雲港市財政專項支持 (項目編號: QNJJ2008、QNJJ1909)蘇文英連雲港市位於江蘇省東北部,屬於亞熱帶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境內土地類型多樣最早於 1883年,英、美、法就開始了羊肚菌的人工栽培研究。羊肚菌產業具有成本低、見效快、效益高的優勢,隨著羊肚菌室外栽培營養添加技術的應用與推廣,並結合選用適合的菌株,羊肚菌大田栽培、設施化栽培、林地栽培等多種栽培模式應運而生。據不完全統計,羊肚菌人工栽培自 2012 年至今已進行了 7a 的時間,在這 7a 裡種植面積從最初的 200hm 2 發展到如今的9333hm 2 左右。
  • 我國藍莓栽培現狀及東北人工栽培技術
    我國藍莓栽培現狀及東北人工栽培技術李 爽藍莓又名越橘,為杜鵑花科越橘屬植物,是一種灌木小漿果植物。人工栽培藍莓區域主要集中於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等地。1 我國藍莓的栽培現狀我國藍莓人工栽培起步較晚,開始於1981年,由吉林農業大學牽頭從國外引種進行栽培試驗,其中『美登』等四個品種在白山、松江河和安圖三地的栽培表現良好。
  • 大棚栽培番茄管理技術
    下面分享下大棚早熟番茄栽培過程:1、選種和種子處理;在番茄品種方面應選擇耐低溫、耐弱光、抗病性強的早熟品種。比如、鄭粉四號、粉紅冠軍、豫番茄六號、豫番茄一號等品種。3、整地定植;移栽時先提前十天進行整地,每畝地投入1噸腐熟農家肥,加上用50斤的複合肥和50斤的餅肥,也可以適量加入硼肥、鋅肥和鎂肥,將肥和土翻耙平做壟畦,壟畦間距為1.2米,壟畦寬60釐米,兩行種植,每穴定植一棵番茄苗,苗距35釐米,中間隔行40釐米。每畝地定植2500棵,然後澆水一次,定植期間保持土壤溼潤,一個星期後番茄苗生長穩定,進入人工管理。
  • 棉花栽培技術發展現狀及創新建議
    在棉花栽培過程中,栽培技術十分重要,但現階段我國棉花栽培過程中依舊在技術上存在各種問題需要改進,相關技術人員在未來發展的過程中要積極探索,多借鑑外來的經驗,對現有的技術進行創新,以提高我國整體棉花種植質量和產量。隨著我國棉花種植面積的減少,棉花產量也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因此政府以及技術人員應該從實際出發,出臺惠民政策、研究高產量技術,從多方面入手,保證我國棉花種植業的可持續發展。
  • 甜椒大棚反季節栽培技術
    從品種選擇、播種育苗、選地整地、定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採收等方面介紹了詔安縣甜椒大棚反季節栽培技術,以供種植戶參考。 詔安縣地處福建省最南端,閩、粵兩省交界處,年平均氣溫21.5 ℃,年無霜期350天以上,年平均降雨量1 500 毫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素有「閩南大溫室」之稱。
  • 靈芝栽培技術有哪些?了解靈芝生長特性,讓你輕鬆種神草!
    導讀:靈芝栽培技術有哪些?了解靈芝生長特性,讓你輕鬆種神草! 靈芝別名靈芝草,仙草,也被人稱為神草,野生靈芝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亞洲,在我國的華北、東北、華南等20多個省分均有分布。隨著藥用真菌人工栽培技術的不斷發展,靈芝已經可以進行人工培養,並且栽培技術在不斷的進步當中,產量和質量也在不斷的提高,經濟效益明顯增加。 靈芝作為一種藥材應用歷史悠久,具有補氣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能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心悸等疾病。除了藥用價值之外,它還有很強的觀賞價值。常常被人做成盆景,陳列於室中,成為人們喜愛的藝術作品。
  • 新疆滴灌冬小麥高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1 技術概述 1.1 技術基本情況 2018年起,由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烏魯木齊試驗站馬兆亭、雷鈞傑二位同志組成新疆冬小麥高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攻關團隊,對新疆滴灌冬小麥進行超高產技術攻關,通過3年的努力,不斷突破新疆滴灌冬小麥超高產紀錄。
  • 秀珍菇栽培技術
    秀珍菇栽培技術     一、秀珍菇簡介秀珍菇又名袖珍菇、白平菇,小平菇、姬菇、紫孢側耳,黃白側耳、黃白平菇、環柄鬥菇、姬平菇等。 三、栽培季節和栽培場所1、栽培季節安排秀珍菇屬中偏高溫型食用菌,根據秀珍菇中溫出菇、變溫結實的特性,栽培季節一般掌握菌袋接種階段當地氣溫不超28℃,接種後培養35天左右,進入出菇階段當地溫度不低12℃這個界限。根據這一特性,秀珍菇生產最好安排春末夏初,或夏末秋初生產,各地可根據自身氣候、海拔高低不同,適當提前或推遲。
  • 靈芝的品種和栽培技術
    靈芝是1種非常貴重的藥材之一,有滋補身體、安定心神、鞏固人體本源等作用,在我國已經有非常長的栽培歷史了。那麼,今天我就講講靈芝的栽培技術吧!第一、靈芝的品種。1、赤芝:野生赤芝的菌蓋面積達到5釐米*10釐米,厚度會達到1釐米-2釐米,顏色呈現紅褐色。
  • 廣西花生—糯玉米—連州菜心周年輪作栽培技術
    廣西花生—糯玉米—連州菜心周年輪作栽培技術基金項目 廣西賀州農業科技園區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桂科能 1598022-1-12)。花生、糯玉米及連州菜心周年輪作栽培模式既解決了糧油問題又充實了「錢袋子」,對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脫貧成果及助力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現將花生—糯玉米—連州菜心周年輪作栽培技術總結如下。1 茬口安排花生、糯玉米及連州菜心一年三熟栽培,季節緊張,合理安排各季茬口尤為重要。
  • 冰菜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冰上蔬菜的高產栽培技術有哪些?接下來讓我們來了解一下!1。選種播種選用抗病性強、產量高、豐滿的種子,在溫水中浸泡5小時,促進冰菜發芽。然後選擇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土*進行播種。播種前,用木根均勻地戳出淺穴,每穴慢慢撒2-3粒種子,然後用*水覆蓋。2。
  • 穿地龍的栽培技術要點
    小編整理了近期粉絲最近諮詢的相關品種種植技術問題,目前先發「穿地龍」的種植技術供大家參考學習交流,後續小編會根據粉絲的提問做更多的種植資料整理進行推送
  • 淺析武漢百合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技術
    淺析武漢百合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技術陳鳴麗百合,又叫夜合、中蓬薯,是一種具有較高價值的植物。百合花可作為觀賞植物,也可作為一種蔬菜、藥材,具有廣泛用途。百合通常種植於中國、日本、朝鮮等地,品種豐富、歷史悠久。
  • 上海地區西梅晚熟品種「愛琳娜」栽培技術
    上海地區西梅晚熟品種「愛琳娜」栽培技術\基金項目:閔行區科委項目(編號:2019MH2036)王 贇等西梅晚熟品種「愛琳娜」因營養豐富、味道可口、色澤豔麗、品質優良而深受消費者喜愛,是目前經濟效益較好的落葉果樹樹種之一
  • 一、松杉靈芝簡介-松杉靈芝栽培技術
    一、松杉靈芝簡介二、松杉靈芝形態特徵三、松杉靈芝生活條件四、松杉靈芝栽培管理五、松杉靈芝技術要點自古有道仙草靈松杉回春死復生小恙調得五臟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2004-06-04 衛法監發〔2001〕84號  釀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產朊假絲酵母  Cadida ati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