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蓀有許多耐人尋味的名稱,從不同角度反映了這種大型真菌皇后的某些特點。其名稱有竹笙、竹菌、竹尊、竹參、竹松、竹筍菌、竹姑娘、網紗菌、臭角菌、仙人籠、面紗菌、仙人笠、竹雞蛋等眾多的稱呼。竹蓀體態優雅,故有「真菌之花」,「菌中皇后」之美稱。其菌體潔白,細嫩爽口,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據分析,千竹蓀中含蛋白質20.2%,粗脂肪2.6%,碳水化合物60.4%,以及18種胺基酸,多種維生素等。竹蓀也是一種保健食晶,有明顯的降血壓、降膽固醇之功效,被民間視為大補品,有類似人參養顏的作用。另外,竹蓀對食品有一定防腐作用,在高溫季節,煮熟的菜餚中加進竹蓀後,無需放入冰箱,也可保持數日而不餿。
竹蓀在我國分布有7個種,已經馴化人工栽培的有長裙竹蓀、短裙竹蓀、紅託竹蓀、棘託竹蓀,藥用的有黃裙竹蓀等。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和江蘇、浙江、安徽、臺灣等省。因常生於竹林中的地上,初期呈圓形或橢圓形,所以某些地方又稱竹雞蛋、蛇蛋、雞頭菌等。給人造成錯覺的是以為竹蓀只能在竹林裡生長。其實竹蓀是一種腐生菌,由於竹林下有大量的疏鬆、富含腐殖質的竹林落葉層,竹蓀利用竹類枯枝落葉堆積的腐殖質,地下的死亡竹鞭、竹頭、竹根的腐爛發酵物等作為營養,竹林的生態環境條件非常有利於竹蓀的繁殖生長。經過食用菌科研人員的研究和栽培實踐發現,竹蓀與大多數腐生食用菌一樣,只要創造合適的環境條件,也能在腐熟的棉籽殼稻草、玉米稈等上生長,為人工栽培竹蓀開闢了道路。近10年來,由於竹蓀的營養類型研究獲得突破,人工栽培竹蓀技術獲得重大進展,福建、浙江等地已大規模地人工種植竹蓀,野生竹蓀昂貴的價值已大幅度下降,逐漸變成人們的家常菜餚。
1 營養
自然界的野生竹蓀多數生長在竹林下,竹蓀菌絲在含有腐爛竹葉、竹根、竹鞭、腐木的腐殖層中吸收碳素營養和氮素營養。但竹蓀的生長發育與竹類植物關係無專一性,相反,竹蓀菌絲的營腐生能力相當強,既可以利用腐爛的竹類植物作為營養,也可利用闊葉樹木屑、木段、棉籽殼、麥秸、玉米粉等作為營養源。竹蓀在營養生長階段,在沒有土壤時也能良好發育。生殖生長時,需要有土壤刺激才能使子實體正常生長發育,沒有土壤,難以形成子實體。
2.環境條件
(1)溫度
竹蓀是中溫型的菌類,菌絲體生長溫度範圍在5~30℃,16~18℃時生長逐漸加快,以22~24℃為最佳,超過27C生長速度明顯下降。子實體形成在17~29℃,以22℃為最適宜,這裡所指的溫度是指菌絲與子實體所處的小環境溫度,同一時間不同環境的溫度是有很大差異。人工栽培時,室內差別不大,而在露地栽培環境溫度變化大,據試驗在野外直射光的氣溫為28℃時,而鬱閉度是在90%的苦竹林中,離地面1米高的氣溫僅25℃,地表1釐米處是27℃,地下5釐米處只有22℃,因此不能用自然氣溫來代表環境溫度。
(2)溼 度
竹蓀生長的溼度包括了3個方面,即培養料含水量、土壤含水量和空氣相對溼度。培養料的含水量應控制在60%~ 70%,菌絲才能正常生長,當超過75%時,培養料通透性差,菌絲由於缺氧易窒息死亡,當培養料含水量低於30%時,同樣菌絲因脫水而死亡。土壤的含水量對菌絲的影響是相同的,當形成子實體時,培養料的含水量要提高到70%~75%。竹蓀子實體分化發育期間,特別是破球、出柄和菌裙撒開需高的溼度,空氣溼度要保持在90%~95%。因此,提高溼度可以加速子實體生長和正常的發育。在95%的空氣相對溼度下,菌裙才能達到最大的張開度,此時竹蓀裙邊完整,裙飽滿。在空氣溼度較低時,如不及時提高溼度,菌裙難以張開,失去商品價值。
(3)空 氣
竹蓀是好氣性真菌,無論是菌絲還是子實體都需要消耗大量氧氣,在菌絲轉向生殖生長時,耗氧量尤其大。人工栽培時要注意室內的通風換氣,露地栽培雖然不存在地面上氧氣不足的情況,但要注意土壤的通風狀況。
(4)土壤條件
竹蓀菌絲生長不要土壤也能生長良好但形成子實體,必須要有土壤才能形成。這與土壤的物理機械刺激和土壤中某些元素和土壤微生物分泌物作用有關。在人工栽培時要覆蓋疏鬆土壤。
(5)光 線
竹蓀菌絲體生長不需要光照,菌絲在有光照的情況下,會降低生長速度,產生色素,加速菌絲老化。菌絲體在黑暗的條件下生長為潔白色,見光則呈粉紅色或淡紫紅色。竹蓀球原基的分化也不需要光照,就能正常發育。當子實體發育的最後階段,需要有微弱的散射光照,控制在15~ 20勒克斯。人工栽培室在室內或在鬱閉度很好的林地栽培竹蓀是理想的場所。
(6)酸鹼度
自然界生長的竹蓀長期處於竹林下腐殖質層中生長,菌絲體要求在微酸性的環境中生長。人工栽培時,菌絲體pH值在4.5-6的範圍內均可生長,pH值力7時,菌絲生長受阻,以pH值5.5-6為宜,而子實體發育需要pH值為4.5~5。在栽培時,應注意調節培養料的pH值,尤其是栽培基質用石灰脫蠟泡柔軟後,要採取相應的措施將偏鹼性的培養料調到微酸的狀態,以免帶來生產上的損失。
(7)生物條件
竹蓀的孢子靠昆蟲傳播,竹蓀成熟以後,產孢組織自溶,流出暗綠色黏稠汁液,較遠就可聞到腐臭味。因此,又叫「臭角菌"。這種腐臭招致小昆蟲吮吸黏液,把孢子傳播到遠方,竹蓀菌絲抗雜力強,在被汙染了的培養基上也能良好地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