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狗十三》:如果存在平行時空,讓你看到自己成長的樣子

2020-10-10 寶姐姐的教育小感

他把這些習以為常的東西拍給你看,許多觀看後的人都覺得平時非常正常的事情,看了這部電影以後意識到了不平常,意識到了青春期所發生的平常小事,情感上的經歷,將會是很多跟隨你一生的東西。這部《狗十三》只是把那些溝溝壑壑重寫的整理出來,讓人們旁觀者清,發現了平凡生活中的不尋常。

《狗十三》是曹保平導演的一部青春電影,這部電影一改以往青春片中早戀、墮胎、絕症、自殺等狗血橋段,非常真實還地原了一個13歲少女的青春成長曆程,甚至感覺故事有點過於平淡,但很多人卻能從中找到自己青春的影子,我想這也是這部電影在豆瓣獲得8.2分的原因,有人認為這是近十年最好的國產青春片。


電影講述了13歲青春期少女李玩和兩隻名為愛因斯坦的狗之間故事,其實更深層地講述了李玩和爸爸乃至整個家庭之間的故事。

關於這部劇的影評也是兩極分化,一部分觀眾認為這是一部難得的好電影,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式家庭教育問題和青春的成長經歷。另一部分觀眾則認為故事過於平淡,女主過於矯情,這本該就是成長的模樣,無需無病呻吟。

01 成長的無奈

李玩:由大家眼中的「太作」到大人眼中的「懂事」,不過是對個性的壓抑和對成人世界的妥協。

你知道人總是這樣的,比如今年過年我買了那件綠毛衣,從交了錢那一刻我就開始後悔,紅色的也好看啊。但是,要是買了紅的,我肯定也會後悔,對吧?就像人在夏天很難記得冬天有多冷,到了冬天呢又忘了夏天有多熱。你看,如果存在平行宇宙,這樣的問題就好解決了。

這是女主開篇的一段自我對白,看似毫無意義和邏輯的話但是卻很有深意,奠定了整個電影的基調。

蓬鬆的頭髮、微皺的眉頭、左右游離的眼神、微動的嘴角,這些細微的表情全都透露出李玩青春的迷茫和無奈,隨後,李玩又強迫自己咧開嘴微笑,或許這是對青春的妥協和對自我的和解,就像牙齒對牙套的妥協一樣。


「人在夏天很難記得冬天有多冷,到了冬天呢又忘了夏天有多熱」,就像人長大後似乎就忘記了小時候的煩惱,做著大人的樣子,似乎自己沒有當過小孩。

正如曹保平導演說的那樣:「沒人注意到我們在什麼時候忽然就長大了,一切好像自然地發生了,但那一天的到來其實是很殘酷的。我想讓大家回頭看看這一天。」

李玩父母離異,父親再婚,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雖然衣食不愁,但是難免缺少陪伴和理解,內心脆弱敏感。這時候繼母又生了弟弟,爸爸怕李玩落寞,送了只狗來陪伴李玩。

最開始李玩抗拒爸爸送來的狗,但是隨著狗狗的親近與陪伴,李玩漸漸接受了這隻小狗,因為喜歡物理,她給小狗取名愛因斯坦,還和狗一起同吃同睡。

但是好景不長,一次爺爺買菜時因為沒牽狗繩而導致愛因斯坦丟失,全家雖然愧疚卻覺得不過是一條狗,並沒有尋找。但是李玩卻發瘋了一樣到處尋找愛因斯坦,一直到夜晚還不回家,爺爺因為擔心孫女跑出去尋找,讓孫女加衣服,李玩因為太過著急還有心裡的一絲憤怒失手推倒了爺爺。

也就是這裡,有人認為李玩太作了,為了一隻狗,不顧家人,還有認為爺爺奶奶把她養大,簡直不孝。其實李玩並非作和不孝,而是人在某段年齡和境遇裡,所看重的事情不一樣,我們不能用超越她年齡的姿態評判她。狗在這時候李玩的心裡絕不僅僅只是只狗,而是自己的朋友、陪伴和感情寄託。

我想,這時候的李玩還是幸福的,因為她還可以表達自己的憤怒和難過,還可以任性和堅持,還是一副小孩子的模樣。

後來,李玩後媽想出了李代桃僵的辦法,又去買了一隻跟愛因斯坦一樣的狗,告訴李玩狗找到了,當李玩興高採烈地推開門一看,這根本不是愛因斯坦,但是全家人卻睜著眼睛說瞎話。

李玩這時候喊道:「你們當我是傻子嗎?隨便找條狗就沒事了?這是你們對待錯誤的態度嗎?我告訴你們,我不要這隻狗,我現在就把它扔出去。」

這時候李玩還在反叛,她不能忍受成人的欺騙和敷衍。

不論是不是大人的錯誤,但是大人對孩子任性的容忍總是有限度的。李玩在一次和家人發生衝突後直到晚上還沒有回家,奶奶出門尋找差點迷路。爸爸終於忍不了了,把女兒暴打了一頓,終於李玩在爸爸的暴力下服了軟、低了頭。

李玩不再找狗了,同時也學會了偽裝自己的情緒,當再一次被家人欺騙,突然多出個弟弟時,她沒有質問,而是在弟弟生日宴上保持著微笑來掩飾自己的尷尬。

隨著弟弟的到來,李玩的內心更加敏感起來,爸爸要分更多的精力在弟弟身上,連爺爺奶奶也給了弟弟更多的關注。如果說那次暴打讓李玩不敢任性,那么弟弟到來讓李玩認識到了不能任性。

從此,李玩小心翼翼地維持著和弟弟的關係,她學會了看大人臉色,學會了假笑,這時候她漸漸地接受了假的愛因斯坦,因為它就像在這個家中無助的自己。

可是自己再也不會也不能作了,當後媽嚷嚷著要把狗送進狗肉店的時候,李玩都不敢當面反抗,而是跟到樓下對爸爸苦苦哀求,爸爸還是把狗送走了。相比第一次的「作」,李玩這次很「懂事」,再也沒有驚動一家人去找狗。直到後來自己得了物理競賽獎,爸爸說什麼要求都可以滿足,這時候李玩才怯怯地說道:「我想知道愛因斯坦送到哪家狗肉店了」。

最後,李玩遇到了真正的愛因斯坦,當堂姐拉著說:「那是愛因斯坦啊」,李玩卻說:「剛才我好怕它認出我來,幸好沒有」,李玩在已是破爛的尋狗啟示下抱頭痛哭。此刻,她已經徹底得學會了「懂事」。

02 成年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爸爸無疑是愛李玩的:我們都沒錯,只是不適合。

李玩的爸爸和李玩就好像一個在過著夏天,一個在過著冬天。夏天呢,忘記了在冬天的寒冷,冬天呢,不理解夏天的炎熱,雖然彼此心裡有對方,但是也總在不經意地傷害著對方。如果存在平行宇宙,讓爸爸回到李玩這個年紀感受一下,讓李玩去爸爸的成人世界看一看,或許問題就能得到很好的解決了。

爸爸是不理解李玩的,李玩酷愛著物理,但爸爸卻為了能提升整體學習成績,而強行幫李玩選擇了英語小組。

還一邊陣陣有詞:「剛開始學英語,學不好沒事,老師說慢慢就趕上來了,你姐李堂現在不是也學得挺好的嗎?」

看似很有道理的話,其實根本沒有說進李玩的心裡,因為爸爸根本不了解李玩的內心。

但是我們能說爸爸不關心李玩嗎?

「你爸忙得一個人連覺都沒有睡,一大早讓老師給叫來,你爸容易嗎?你還生氣,等你大了你才知道你爸是為誰好。」

作為家庭的頂梁柱,爸爸要負責賺錢養家,作為家庭的男人,爸爸要負責維繫好家庭各方面的關係,作為爸爸,要負責女兒的學習和生活。在李玩轉身離開的那一刻,大概不會考慮爸爸已經一晚沒合眼,大早晨又為了自己的事直奔學校。

當爸爸暴打女兒後,後悔不已,等到女兒出來,溫柔地讓女兒坐在了自己的腿上。

「爸今天過分了,跟你道歉,你要原諒爸,爸最近工作上忙得很,忙得很,把我煩的,晚上連覺都睡不好,你也不讓爸省心,你大了,你爺你奶年紀也大了,你更要懂事。爸打你,是因為愛你,長大了,你就明白了。」


在這段爸爸跟女兒的道歉中,我們可以看出來爸爸的不容易,一邊是繁忙的工作,一邊是自己年邁的父母,自己真是心力交瘁,爸爸是不敢訴說自己的委屈的,有苦有淚只能往肚子裡咽。哪怕這樣,打完女兒後,爸爸也是疼在心裡,淚眼婆娑。

但是爸爸這種暴力的愛卻不是合適的,他內心對女兒的愛,夾雜著對生活的壓力,在打女兒那一刻,更多的是一種發洩,然而最後卻用「我打你,是因為愛你」,來逃避自己的歉疚。

在飯局上,爸爸選擇「跟你張哥喝酒是我人生最大的事」,而錯過了女兒的天文展,在這一刻,爸爸自己的事是大於女兒的事的,但是不能說是因為不愛女兒,而是因為大人總是覺得小孩子的事是不重要的,或者說此刻爸爸還沒有能力去給予女兒任性的權利。

當李玩在車裡放起《再回首》,問道:「爸爸,你和媽媽是怎麼開始的」,爸爸開始泣不成聲,爸爸想起了這些年對女兒的虧欠:「你爸,不是個好爸」,當爸爸用手蒙起女兒的眼睛,我想爸爸又忍受了生活的多少苦和艱難,但是爸爸是個大人,是個爸爸,他不能讓女兒看到自己的脆弱。

父母愛孩子,但是卻又時常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的身上,而選擇性地忽略掉孩子的真實想法;父母總是想讓孩子高興,於是總是對孩子輕易許諾,但又總是為了大人的事情輕易地背棄承諾,甚至選擇用一個謊言去圓另一個謊言,但他們卻不覺得這有什麼。

他們在大人的皮囊裡保護著自己的權威不受侵犯,在生活的重壓之下不得已又不自覺地犧牲著孩子的自由和反叛。

父母愛孩子,但同時又總是自私的,因為成人世界的不易,他們總希望孩子聽話、懂事、讓自己省心。一方面,他們知道孩子在受傷害,另一方面,他們又用「都是為你好」來使自己得到心理安慰。

03 成長和成年

如果存在平行時空,讓我們想起自己成長的樣子。


成為大人後,我們似乎忘記了自己成長的樣子;成為大人後,我們不能理解孩子的幼稚想法;成為大人後,我們不能允許孩子的無理取鬧;成為大人後,我們忘記了自己曾經也是個孩子。

孩子沒有當過大人,大人卻當過孩子,但是夏天過了,人們便忘記了冬天的寒冷。如果夏天和冬天存在著平行時空,成長和成年存在著平行時空,或許我們就更能理解孩子。

當李玩在看臺上看著年幼的弟弟學習溜冰,弟弟一再表示「我還是不會滑」,但是一旁的教練卻一直在說:「站起來,自己站起來」。這一刻,李玩笑了笑,原來全家人捧在手心裡的那麼年幼的弟弟也是這樣成長的。

我想,此時的李玩就站在平行時空裡,一邊是小時候的自己,一邊是長大的自己,此刻的她和曾經的她相遇了,她理解了成長的過程,也漸漸地習慣了成長的樣子。

在這個宇宙之外,一定還有無數個同樣的宇宙,包含我們所有可能性的集合,這樣,我們沒完成的事,就會在某個宇宙裡被完成,錯誤的選擇也會被更正。

——李玩

相關焦點

  • 《狗十三》:成長的「狗」樣子
    這是李玩說過最無奈的臺詞,《狗十三》,狗13,狗B,電影海報上碩大的標題昭示著主角無奈無力的成長,所謂成長,就是在不斷妥協的疼痛中接受虛偽的現實。晚上,李玩入睡,狗卻在不停撓門,李玩看著箱子裡的小狗,心裡對它的感情已在悄然產生變化,終於,小狗被李玩抱上了床,也表明了對小狗的接納。第二天,李玩上學,奶奶端給她一杯牛奶,李玩不能喝奶,把牛奶給了小狗,並給狗取了名字,叫愛因斯坦,這與開頭的「平行宇宙」形成了呼應。
  • 成長的代價——《狗十三》影評
    電影《狗十三》是由曹保平導演,張雪迎、果靖霖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曾獲水晶熊單元國際評委會特別獎。此片名為《狗十三》,狗是引題,電影說的是一個丟狗找狗的故事,而十三是一個人成長開始的年紀,狗13的阿拉伯寫法則代表對成長這件事的看法。
  • 平行時空是否真的存在
    要證明平行時空,即要證明有時空穿越之說。關於平行時空的電影有很多,《彗星來的那一夜》、《你的名字》、《星際穿越》、《恐怖遊輪》、《原始碼》等等,而時空穿越的就更數不勝數了。今年的《信條》更是顛覆了以往所有關於時空的摸索和想像,直接定義了可以時間逆行的世界。
  • 歡迎來自平行時空的自己
    我上學時最差的科目就是物理,但好在這部電影本身並不是試圖嚴謹地探討量子物理問題。故事背景簡單去理解,就是彗星的作用下,原本不相關的平行時空出現錯亂,也就是一個人有機會看到平行時空的自己。這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我一度想到《恐怖遊輪》,但其實是完全不同的邏輯,更加複雜的結果。
  • 「哪怕生活對你溫情脈脈,成長依然撕心裂肺」——《狗十三》
    《狗十三》,之前電影剛出來的時候,我還在想,這部電影剛出的時候,我其實一直看著電影的名字躍躍欲試,但是沒有跨出那一步,我沒有去看這部電影。 但是有緣總能夠看到這部電影。我今天就看到了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條狗和一個十三歲的少女的故事,其實這部電影可以講做「狗B」。我在網上看評論的時候,看到了大家都在講說這部電影講的是十三歲少女被生活虐待的故事,然後想了很久很久,覺得這個看法有失偏頗,我看了之後產生了自己的想法。
  • 《送你一朵小紅花》:如果真有平行時空
    電影終於結束了,直到最後音符結束他們才離開影院。
  • 電影《狗十三》哲學影評:是什麼造成了孩子的改變?
    回顧這幾年的國產青春片,我們看到最多的是什麼?上次去電影院看《狗十三》的時候,女兒說她不想跟我一起看,想跟敬寶看,我只好訕訕然地走開。但是既然到了電影院,又不要一起看,那我只能看另外電影了。她看完以後跟我講了這部電影的大概內容。昨天騰訊視頻裡我認真看了一次。
  • 狗十三:當父權遇上少女,每一次成長都是一場兇殺案……
    它沒有墮胎、沒有姐妹間的撕逼,只有無聲的反抗與靜默的成長。它就是由曹保平執導的青春片《狗十三》。《狗十三》身上的標籤有很多,首先,它是曹保平導演作品中豆瓣評分最高的一部(8.5分),堪比《烈日灼心》;其次,他在13年小範圍試映後就出於不可知原因被密封5年;最後,它獲得了第64屆柏林電影節新生代單元國際評委會特別推薦獎、第2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這就是《狗十三》,它自身的經歷,如電影中李玩的經歷一般坎坷。
  • 《狗十三》:論成長的重要性
    周末去看完《狗十三》這部電影,眼看著2018年快要走了,回想來這一年來,並沒有看過幾場電影,所以每一場都記憶猶在。有3D巨幕雷射投影超高清的《紅海行動》,72一張,真沒見過這麼貴的票;有趕了一夜硬座火車後看的《狂野巨獸》;第一次見了明星的《一齣好戲》;因為一場電影喜歡上一位女演員,一首歌的《驢得水》;還有這次應該是我今年的倒數第二場的《狗十三》,為什麼是倒數第二場呢,因為不出意外,我會帶著我家人再看一遍,為什麼要帶家人再看一遍後文有解釋。這是一部好片,但是難火。
  • 感謝《狗十三》,讓我認識這位「老戲骨」
    這是張雪迎的第一部電影,談到這次表演時,張雪迎說:當時很直接,沒有帶任何技巧,沒有被所謂的演戲技巧綁架,只是代入了角色,展現了真實的自己。小時候看《狗十三》,還會挑自己各種毛病,但現在我反而覺得那些自己認為的瑕疵,是很好的。比如說青澀的面龐,沒有帶重音強調的臺詞,你會發現那樣演其實是對的。
  • 影評|電影《狗十三》:每一次成長都刻骨銘心
    看不懂電影《狗十三》是一種幸福,但看懂了也不見得是不幸,真的不幸是:看懂了卻裝作不懂,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幸再一次發生在別人身上。電影《狗十三》中,十三歲的少女李玩喜歡物理,最愛《時間簡史》,想去物理方面的興趣小組,但她父親覺得把英語學好更重要,就要求李玩放棄自己的愛好,轉而去英語小組。父母要求孩子聽話懂事,如有反抗,便是不問青紅皂白的訓斥,直到孩子順從為止。
  • 我們曾經都是這麼長大的——電影《狗十三》
    她總是在自己幻想,只要她成長的速度足夠快,所需要承受疼痛就可以減輕一些。《狗十三》於2013年10月11日上映,輾轉4年,於2018年12月7日再次登上院線,它的導演正是我們當年最熟知的文藝片《李米的猜想》的導演曹保平。沒有錯,就是再次。因為這部電影曾經因為過於批判了當時的社會現象而被下架,而在2018年的時候,這部被封存了多年的電影被再次放出。
  • 禁播了五年的<狗十三>告訴你「打你的不是爸爸,是成長」
    <狗十三>上映很多天了,一直沒有去電影院看。剛開始看到這個電影的名字,以為這是一個低俗又平庸的故事,好像罵街一樣。這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於是,我去看了,卻被它打的淚流滿面。讓我這個剛剛步入而立之年的男人痛心不以。試問當年的自己,你活的是否像李玩一樣,還是當初根本就沒有掙扎過?
  • 在平行時空裡,你是怎樣的一個你?
    再加上這部劇的演員陣容裡還出現了原本福克斯那邊《X戰警》裡快銀的扮演者Evan Peters(復聯電影裡的快銀已經犧牲),這就引發了另一個猜想,活在小鎮世界裡的旺達,是真實的自我,還是存在於另一個平行時空的旺達?
  • 狗十三:生命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前幾天,看了狗十三。突然很想寫點什麼,好像很久,沒說話了。看著李玩,我好像看到了自己。所有青春期的叛逆、不安、侷促和不被理解,在這部劇裡被無限的放大、放大、再放大。最後,所有人都變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甚至是,讓別人害怕的樣子。李玩是,我也是。我害怕現在這個看起來沒有絲毫感情的自己,也害怕這個也許再也沒辦法被感動的自己。
  • 影向標:小題大做《狗十三》
    2.陸支羽9分影評人,微信公眾號「看電影看到死」運營者,著有《小丑,馬戲團的眼淚》。1.五年前選的華語年度十佳,依然是我心目中的珍稀之作,註定不會改變。2.難以避免的是,再好的電影也會有人打一星,而且理由堅定;或許有句話說得對,如果看完後沒有共鳴,說明你很幸運。3.
  • 17部電影帶你看平行時空的腦洞
    也許是回到過去,也可以是平行時空,甚至多個時空交錯。有關時空旅行的故事似乎永不過時,我們都已經曾幻想過假如能重來,也曾好奇是否有個平行世界存在。那些時空元素的電影是如何大開腦洞穿梭時空的呢?二是休·埃弗萊特提出的多世界理論或平行宇宙論、多重宇宙論。這種理論影響了電影敘事,人為改變歷史,使得多個時空平行共存,形成了多種可能性存在的並列結構。
  • 《狗十三》——每場成長都是一樁兇殺案
    》的英語譯名是:Einstein and Einstein,再譯為中文就是愛因斯坦與愛因斯坦,這代表了電影中兩條長得幾乎一樣,但卻又真的不一樣的狗。父親幫李玩改了她的興趣小組志願,從物理小組改成了英語小組,也許是怕李玩生他的氣,也或許是怕女兒孤獨,父親給她買了一隻狗來陪伴她。李玩一開始並不接受這番美意,她把狗關在門外置之不理,但後來可能是狗狗悽切的叫聲打動了她,她才敞開了心扉開始真正接受了這個夥伴。她給狗狗起名愛因斯坦,因為她嚮往天文物理,嚮往有另外一個平行宇宙,在那一個平行宇宙裡,所有有缺憾的事情都能得到完美的安置。
  • 《狗十三》成長是個中性詞,但故事最後,人們把她變成了貶義詞
    《狗十三》是曹保平的早期作品,在2013年小範圍上映獲得好評連連,豆瓣評分長期穩定在8 +,然而這部影片直到2018年才正式上映。可以說,《狗13》是最真實、最殘酷的國產青春片,真實的就像女主張雪迎臉上的青春痘,殘酷到讓看過的人說:如果你對本片沒有共鳴,那你一定是幸運的。
  • 在水晶中遇見平行時空的自己
    十四歲的時候,第一次了解到「平行時空」,是從九把刀電影《那些年》沈佳宜對柯景騰說的一句話裡來的----「你相信平行時空嗎?也許在平行時空裡,我們是在一起的。」當時的網絡不像現在一樣,不僅網速不快,而且能夠查閱到的信息也寥寥無幾。雖然我查閱了各種資料,但也都無法從隻言片語裡找到自己想要獲取的信息。於是,暗暗下決心有機會一定要弄清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