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部電影,《希特勒回來了》,感觸頗深啊,來跟大家聊聊。
《希特勒回來了》由作家蒂穆爾·韋爾姆所寫的同名社會諷刺小說改編,講述的是希特勒穿越時空來到現代多文化的德國,驚訝的發現德國領導人竟然是一個女人,並且通過電視和網絡發現波蘭竟然還是一個獨立國家的故事。最終希特勒在現代社會成為了一個靠諷刺批評社會,大眾媒體與名人來養家餬口的電視明星。
看到介紹裡面提到元首穿越了,我大吃一驚,德國啊,那可是世界上書香氣最重的地方,幾乎沒有拍過商業片,就連電影都很少拍,因為人家把拍電影的時間都拿去搞文學作品了。而這次,嚴謹刻板天天聊哲學思辨的德國人竟然也學咱們玩起了穿越?!
《希特勒回來了》在定義上是一部喜劇,確實,影片的前半段絕對能讓人笑的合不攏嘴兒:穿的小黃人一樣的希特勒;向「元首的憤怒」經典橋段的致敬;各種鬼畜的視頻素材,以及希特勒時不時發出的魔性笑聲。看到一半時給人的感覺就像《刺殺金正恩》一樣,使你可以完全放鬆的去享受其中的幽默與嘲諷。
影片開頭就充滿了巨大的信息量。希特勒甦醒在原納粹德國總理府的院子裡,是不是很熟悉?這正是歷史上希特勒自殺的地方。醒了之後希特勒感受到了世界的詭異,死黨馬丁鮑曼和鄧尼茨不知道竄到哪兒了;看到現代化的都市與繁華的街道讓他以為「噢耶!我們勝利了」,因為在希特勒心中第三帝國勝利後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於是他自信的走到布蘭登堡門向他的臣民揮手致意,並問問今兒個是几几年幾月幾號,可沒人搭理他。這時他看到了兩個熟悉的面龐,一個母親帶著一個孩子,希特勒剛準備上前詢問就被母親拿著防狼噴霧給襲擊了,睜不開眼的他只能跑到街頭的報刊亭躲起來。
母親,孩子。這曾是希特勒在熟悉不過的身份了。通過母親和孩子的言論去喚醒民眾的手段以前屢試不爽,只不過這次好像失效了。
希特勒意識到了不對勁。他在報刊亭裡開始瀏覽各種信息:波蘭竟然還存在著?還TM瓜分了點兒德意志的領土?德國竟然被一個「有著垂楊柳般外貌的老女人」領導著?報紙上怎麼這麼多土耳其文字?什麼?柏林有大量的土耳其人?難道是奧斯曼帝國主宰了世界?…………最終他明白了,我們失敗了,徹底的敗了。
可希特勒是誰?元首啊!可不是一般人。他不再貿然上街和臣民們打招呼,而是仔細謀劃著「復興」計劃。他遇到了一個失業的電視臺記者,一個想搞點大新聞的記者。兩人一拍即合,記者拍元首的紀錄片來重新獲得工作。元首利用他去做民眾調查並煽動政治。
作為一個元首,怎麼會不懂從群眾中來到群眾去,理論與實踐相聯繫的道理。希特勒放下身段,不辭辛苦,忍辱負重,坐著連防地雷裝甲都沒有的車子,走遍了德國,什麼柏林啊,科隆啊,慕尼黑啊,漢堡啊都去了。傾聽著臣民的訴苦,抱怨,指責。然後他驚訝的發現,現在人民的困境和七十多年前人民的困境差不多是一樣的。。。。
到這兒影片上半部分說完了,這個時候爆米花薯片兒已經吃完了,笑抽的肚子也不疼了。同時,令人反思,沉重甚至有些壓抑的後半部分開始了。您繼續聽我說。
希特勒在看到薄如書本一般的液晶電視時瞬間意識到這是多麼偉大的發明啊。而在接觸到了電腦和網際網路後已經驚訝的不知道說什麼了。就像「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一樣興奮激動。他毫不掩飾心中的饑渴,立刻利用電視與網絡宣傳自己的主張。什麼訪談,真人秀,視頻點擊量秒過百萬,一下成了一個「網紅」。
「網紅」元首肯定不僅僅滿足於線上傳播,線下勢力也是很重要的。於是他發布徵集令,海選他的粉絲來做他的「保鏢」,大量的腦殘粉紛紛報名。而這些人,現在叫「保鏢」,七十多年前叫....
黨衛軍。
所有人都把他當做一個模仿希特勒的喜劇演員,但只有他知道,他就是他自己。
由於事業不斷發展希特勒的信心也開始爆棚,甚至去造訪了當今德國國家民主黨的總部。德國國家民主黨,這個臭名昭著的代表極右翼勢力的政黨的黨魁,被希特勒強大的氣場壓的喘不過氣來,就像被老師痛罵的小學生一樣面紅耳赤。看到這裡的時候我不禁打了個寒顫,希特勒的獠牙正在一點點的露出。
影片的結尾希特勒坐在敞篷車裡在德國街頭遊行,並伸出手向路人致意,就像1933年時一樣。
整部電影中只有兩個人看穿了希特勒的正式面目,一個被賦予了老年痴呆症,一個被關進了精神病院。
電影的內容就說完了,這部電影中看起來製作手法比較簡單,沒有特效沒有大場面。但其中表現出了很多有意思的細節,咱現在來說說。
1.紀錄片模式
在希特勒剛甦醒來到布蘭登堡門廣場以及最後坐在敞篷車裡遊行的時候,影片都是採取紀錄片的形式拍攝的,也就是說,那些路人很多都是真實的路人而不是演員,他們在看到一個打扮和行為都和希特勒一模一樣的人的時候所做出的反應都是真實的。有的置之不理,有的揮手致意,也有用中指回應的,但大部分都是把他當成一個演員一個小丑,爭相的來合照。
2.諷刺。
這部影片可以說是把諷刺做到了極致,但並不是諷刺希特勒以及納粹黨,而是現代的每個人。諷刺人們面臨的困境,對待希特勒的態度都與七十多年前無差。以及人們在看到希特勒時,沒有人上前職責,唾罵,而是輕鬆玩笑的接受了他。
3.驚人的預判
《希特勒回來了》的小說是2012年創作的,電影是2014年拍攝的,2015年底上映。也就是說拍攝之時,德國以及整個歐洲還沒有大範圍的爆發難民危機,經濟困局和宗教勢力的恐怖危機。但這些都在電影中重點的突出了出來,不得不佩服主創驚人的預判能力。這些危機在由希特勒的嘴中說出來的時候,更是諷刺到家了。
當歐洲恐懼著大量難民湧入的危害時,沒人在乎國家民主黨的興起;當美國深陷反恐戰爭的泥潭時,沒人在乎川普憑藉著伶牙俐齒和胡言亂語成為共和黨競爭總統的主要候選人;沒有人在乎某些網民動不動就要殺光日本人。我們以為納粹被打敗了,我們以為軍國主義不復存在了,我們忘了他們帶給世界的災難,忘了種族歧視,忘了奧斯維辛,忘了大屠殺,忘了萬人坑,忘了二戰的可怕,我們忘了,這一切只過去了70多年。
也許是當今世界充滿了罪惡與黑暗,什麼經濟危機,恐怖主義,失業,移民等等,這些正喚醒著惡魔,我們心裡恐懼,我們希望有個惡魔能出來掃平一切,只是我們不關心,惡魔出來後的結果。
無法否認,納粹黨是一個完全合法的政府,千千萬萬德國民眾,用歡呼聲,吶喊聲,掌聲,以及一張張選票,將希特勒推上了權利的巔峰。可怕的不是希特勒,而是所有的民眾們,不管是希特勒也好,特希勒也罷,勒特希也無所謂,他們只是廣大民眾心中的恐懼與憤怒的集合體。恐懼憤怒,沒有什麼比這更可怕的了,即使是一群烏合之眾,也能變成一隻巨大的,張著血盆大口的怪獸。
「 一開始,所有人只把他當成笑話,可過不了多久,他就會露出原本的可怕面目。」
希特勒無所謂回來,因為他始終不曾離去。
而他改變的,也許僅僅是把納粹軍禮改成了握手禮,而已。
哈哈哈,我胡說八道完了,突然這麼沉重好不適應啊。放輕鬆,放輕鬆。咱們中國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肯定能打敗所有惡勢力噠!
PS:如果您有什麼想對我說的話以及對我有什麼意見或建議,請您直接在對話框中發給我,我都會及時一一回復的。再次感謝您對我的支持,也希望您能續支持並擴散喲,謝了您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