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片推薦】《希特勒回來了》:反思納粹的三個轉折

2021-02-10 電影世界雜誌

《希特勒回來了》無論從片名還是設定看起來都是一部喜劇片。故事腦洞大開地設定納粹黨魁阿道夫•希特勒並沒有在戰爭結束前夕自殺身亡,而穿越時間出現在了當代的德國。時隔七十年,如今的世界雖然仍然算不上和諧平靜,但是與希特勒掀起狂潮的那個時代早已經不能同日而語了,而德國,最後在戰後深刻反思過納粹暴行的國家,無疑在清算了戰爭的各種影響之後變成了與30年代完全不同的樣子。這位曾經叱吒歐洲的元首來到現代,面對的無疑是一件件「不可思議」的事實:當年令人聞風喪膽的黨衛軍如今早就成了歷史名詞,波蘭竟然還是獨立的國家,而德國元首居然是個面部皮膚鬆弛的女人。影片的開頭會讓人以為這是一部德國版的《時空急轉彎》,無非吐槽一段希特勒在現代社會鬧出的各種笑話,順便諷刺一下這位曾經不可一世的「領袖人物」。

但是很快,影片就偏離了正常「搞笑」的路線。電視臺的落魄記者法比安面臨著自己的職業生涯危機,偶然發現了希特勒讓他覺得將這位「無論相貌還是語氣都很像希特勒的演員」當做了自己的救命稻草,決定從他身上為自己的事業開啟第二春。於是他帶著希特勒,開始了將他打造為明星的路程。和我們想像中不同的是,希特勒並沒有成為當代德國人眼中的惡魔,反而成為頗受歡迎的人物,甚至有不少人在廣場和他合照——在這個娛樂至上的年代,希特勒顯然成為了一個符號,成了大眾娛樂的一個部分,他說的話、他的演講、他的觀點,早就已經不如他當年在黨代會上那樣有說服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了。我們一次次看到希特勒在不同場合慷慨激昂的發表著自己的觀點,然後換來的卻是聽眾們難掩的笑容。影片在這裡似乎將批評的矛頭明白無誤地轉向了早已經被送進墳墓的法西斯主義本身,時代早已經往前發展了近一個世紀,在我們經歷了戰爭創痛之後,即使再面對當年那般煽動人心的言論,或許也不會輕易地盲從。更何況在深受法西斯影響的德國,對於法西斯勢力抬頭的警惕更比其他國家更加敏感。哪怕是當年的希特勒本人復活,人們如當年一樣輕易被煽動的日子或許不會重現,納粹早就只是故紙堆中的化石古董了。

復活的希特勒很快在法比安的安排下很快成為了頗受歡迎的電視喜劇明星,即使「重振德意志」的豪情在當下時代中難以得到應和,但是這也絲毫沒有改變他身為野心家的本質。他出現在各個不同的電視節目當中,對於當前德國的糟糕現實提出了各種批評,從庸俗的電視節目,到德國的社會問題,到政府的大政方針,希特勒儼然成了德國媒體新一代的「公知」。有意思的是,希特勒的這些「真知灼見」換來的卻是觀眾們更加肆無忌憚的大笑和更投入的娛樂氛圍。影片將重點轉向了娛樂至死的當代社會,的確,希特勒是可笑的,當他用他那些激進的政治觀點來看待我們的社會現實的時候,這種反差讓我們都找到了不錯的笑點。可是,正如《狂人日記》中狂人的瘋狂背後正是這個世界的可悲之處一樣,在希特勒可笑言行的背後,影片不失冷靜地展示出我們當今這個消費時代的可怕之處,它如此麻木、如此遲鈍、如此縱容,哪怕當希特勒重新站在民眾面前,透過大眾媒體發表演說,我們也把這當做一個茶餘飯後的娛樂節目而已。


是的,納粹已經成為了過去式,復活的希特勒也成了我們眼中的跳梁小丑。然而,我們的社會真的就好了嗎?影片這個隱隱在側的疑問終於在結尾部分得到了回答。希特勒作為電視明星的名氣越來越大,不僅串場出現在各種場合,甚至開始成為了電影演員。而當初發掘他的法比安,卻終於發現眼前這個人並不是什麼「希特勒的模仿者」,而正是希特勒本人。這個將畢生精力都投入到大眾傳媒的小記者此時終於意識到自己釋放出了怎樣的怪獸。正如去年那部讓人後脊發涼的《夜行者》一樣,在最收視率和關注度的追求之下,當代娛樂業不惜以各種各樣的話題炒作來吸引眼球。當法比安最終意識到這種危險的時候,卻也已經無力回天,希特勒成為了明星,成為了電視臺力捧的對象。意氣風發出現在片場的希特勒不僅是當之無愧的大牌,還有了圍繞在身邊的一眾魁梧的工作人員——儼然當年的「元首」氣派。影片最終的落腳點讓人突然徹底醒悟:即便我們肅清了納粹,但是並沒有肅清當年的狂熱再次重演的可能;希特勒的戰爭被撲滅,但是新的希特勒會以更加殘酷的武器來絞殺我們的思想和個性——在消費時代被輕鬆洗腦的人們,距離當初被煽動著走向萬字旗的納粹們,或許差距並不太小。更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影片開頭,剛剛來到現代社會的希特勒抱怨著現在的人們見到他已經不行舉手禮了,而在影片的最後,希特勒坐著跑車駛過街道,行人們卻紛紛主動對他做出那個納粹的軍禮


《希特勒回來了》顯然意有所指,導演一邊在批評者大眾傳媒的荒唐娛樂邏輯,一邊在警示著我們,極端勢力的復活或許並不只是科幻片的空想。而這部看名字和設定都像是喜劇的穿越片,自己想想看,可能更像是部恐怖片。C


如您喜歡本圖文請轉發朋友圈,感謝廣大讀者的支持。

重點推薦:

早春三月,讀者有獎!!!好萊塢的喧囂與騷動

相似閱讀:

奧斯卡|《索爾之子》:奧斯維辛的遊蕩者

日本最長的一天: 凝固的歷史瞬間

2016年我刊定價仍為25元,全年300元,每月5日出版,國內郵發代碼:12-3。境外讀者請與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聯繫,國際訂閱代碼:M667。除郵局訂閱方式外,可以直接致電我社發行部訂閱。凡到我部訂閱,8折優惠,全年240元,平郵或快遞。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本刊長按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希特勒回來了》| 納粹是怎樣煉成的
    德國有關於納粹題材的電影創作並不在少數,例如《帝國的毀滅》《史達林格勒》等等,這些影片通常以傳記樣式的筆觸將觀眾帶回歷史情景,通過對戰爭殘酷性和人性善惡的書寫來表達一種反戰思考。除此之外,近幾年的納粹題材顯現了一些新的創作類型,它們從納粹的角度出發反向思考這種制度得以建立的成因,由此引發人們對當代社會和人性弊病的審視,例如前幾年頗受好評的《浪潮》和《希特勒回來了》。
  • 《希特勒回來了》:納粹離我們有多遠
    薩瓦茨基朝希特勒開槍後,另一個幽靈一般的希特勒站在他身後,向他微微一笑。薩瓦茨基不可抑制地喘息和顫抖著,面對著「元首」說不出話來。此前,「元首」認為他絕不敢開槍,但是他卻毫不猶豫地扣動了扳機。這是電影《希特勒回來了》中最精彩的構思之一。前一個鏡頭,自信的元首被平民擊斃,象徵著人們已經不再受納粹思想的蠱惑;但下一個鏡頭就把這種美好希望擊得粉碎——心底裡的那個希特勒其實是殺不死的。
  • 在電影裡 | 希特勒回來了
    今天假的希特勒是如何來到德國的(關鍵詞AfD)?上面是關於《希特勒回來了》的德國影評。這是一部幽默的電影,各種滑稽搞笑的劇情引來捧腹大笑。然而,它並非惡俗的炒作,利用納粹頭子來吸引眼球,而是向所有人提出一個問題,納粹主義會復甦嗎?
  • 希特勒回來了!
    《希特勒回來了》由作家蒂穆爾·韋爾姆所寫的同名社會諷刺小說改編,講述的是希特勒穿越時空來到現代多文化的德國,驚訝的發現德國領導人竟然是一個女人,並且通過電視和網絡發現波蘭竟然還是一個獨立國家的故事。最終希特勒在現代社會成為了一個靠諷刺批評社會,大眾媒體與名人來養家餬口的電視明星。
  • 《希特勒回來了》:這部黑色喜劇,其實嚴肅到令你後背發冷!
    於2015年上映,由大衛.溫德特執導,奧利弗.馬祖奇主演的喜劇電影《希特勒回來了》,就用虛構的故事、荒誕的劇情和犀利的諷刺,對2014年的德國社會現狀進行了警示和批判。電影用一個從天空俯視大地的鏡頭配合著「希特勒的自言自語」正式拉開故事序幕,而這個鏡頭是在致敬1932年的納粹宣傳電影《意志的勝利》,也是對整部電影走向的暗示與定位。
  • 電影推薦希特勒回來了
    希特勒回來了
  • 希特勒沒有死,他回來了!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和他的情婦愛娃雙雙在柏林的地下室中自殺身亡,屍體隨即被他的副官縱火焚燒,面目難辨。
  • 納粹最後的元首:希特勒為何拋棄戈林,選擇了他當繼承人?
    希特勒在1945年,已經是走投無路了,在戰爭即將走到失敗的終點時,他的命運也即將走向了終點。明眼人都能看到希特勒這個瘋子不死也快了,所以很多人就開始動心思想要尋找出路了,畢竟49年加入國軍的傻子不多。本來希特勒指定的接班人是納粹二號人物戈林,雖然戈林鼠目寸光,就是因為他才導致德國納粹沒有航母,但希特勒這傢伙也聰明不了哪去,說起來兩人還挺配。
  • 《希特勒回來了》:電影裡的今日現實!
    張慧瑜2015年有一部德國電影叫《希特勒回來了》,與通常流行電影中惡魔化、非人化、殭屍化的希特勒不同,電影一開始,希特勒從草叢中醒來,這位「真實的」元首來到21世紀的德國,他發現德國人並沒有比過去生活得更好,反而在全球化、金融危機、恐怖主義、難民危機的時代裡變得傷痕累累。希特勒的歸來,不只是為了給惡貫滿盈的納粹「洗白」,而是對當下的德國和歐洲所遭遇的社會困境的自省。
  • 希特勒規劃的納粹世界圖景
    希特勒對未來計劃的言論  有些歷史學家,比如安德烈亞斯·希爾格魯伯,已將希特勒的言論系統地整理為了一份「侵略計劃」:  徵服蘇聯後我們就可以在歐洲大陸建立起一個帝國。帝國擴張的第二個階段應徵服中非的其他地區,並建立一個基地體系,以便支持大西洋和印度洋上的強大艦隊。
  • 希特勒的納粹符號揭秘
    卻又很少有人知道,在品牌運作上,希特勒也絕對是至今無人超越的大師。他在品牌符號方面的傑作,同樣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創造的納粹「卐」字標記,現在看了還讓人不寒而慄! 希特勒的納粹標誌是他本人親手設計,不是因為省設計費,他本人就是一個設計專家。希特勒出在奧地利鄉下,童年時代便展現了他卓越的藝術天分,那時候他的理想是成為「小素描畫家和水彩畫家」。雖然考取美術學院未遂,但18歲的希特勒仍可以畫為生,在維也納市場出售他自己繪製的水彩畫。他的繪畫現在被博物館收藏,不少作品拍賣的價值不菲。
  • 希特勒回來了,這部電影被歸為喜劇真是細思極恐
    希特勒沒有死,希特勒回來了。2015年10月,一部腦洞大開的神片在德國上映,就是這部喜劇《希特勒回來了》。借古諷今,又荒誕不經。
  • 希特勒,曾經的終極惡魔,現在就是個笑話丨文化觀察
    在獄中,他口述了自己的經歷以及對未來德國政治和意識形態的看法,其中包括雅利安人的純種性和反猶太人的觀點。這些內容於1925年發表在《我的奮鬥》第一冊中,1926年該書出版了第二冊。有一對心理學家夫婦認為當時的德國人正在經歷道德和心理危機,他們稱之為「喪失哀傷的能力」。德國官員們的態度則分成兩派。東德接受了這樣的觀念:他們的正義的共產黨員有效阻擊了「法西斯分子」。事實上,他們從未反思過去。而西德則公開地悔罪和彌補,形成了反戰主義氛圍和「後民族」社會。
  • 希特勒之謎新發現,納粹西班牙逃亡的必經之路
    第5章 逃亡南美的證據上一章寫到鮑勃跟約翰分析了西班牙巴塞隆納所發現的新證據,表明希特勒可以在納粹"蜘蛛網"組織的保護下,可以很輕鬆地到達庇護地。阿根廷解密文件這份文件直接指明,在希特勒的戰局走向窮途末路宣告自殺前2個月,就已經為撤退開始準備了,先是將大量的金銀財寶運往阿根廷,然後是人員的逃離,當然,隨行的還會有很多的納粹高官人員。
  • 當希特勒來到2014——電影《希特勒回來了》
    《希特勒回來了》的同名小說我是在香港看到的,大陸還沒有出版,如同《高堡奇人》大膽假設當納粹德國和日本帝國打贏二戰以後的世界會怎樣
  • 《希特勒回來了》: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獨裁者
    今天要推薦的這部政治幽默喜劇《希特勒回來了》,就是這樣一部讓你笑著笑著會怕的片子。夏日清晨的陽光裡,在當年「總統地堡」的遺址上,元首再次甦醒。人們享受著現代民主社會的成果,不相信納粹思想會抬頭,更不相信自己會被影響。但是納粹復闢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容易得多,在電影《浪潮》裡即有所體現。2014年的希特勒和1914年以後的希特勒在宣傳上使用的手段並無本質差別:抨擊社會現狀,並作出慷慨許諾。而每一次他都獲得了民眾的支持。當每個人都開始談論希特勒,事態開始失控。
  • 納粹德國海軍元帥回憶錄,他與希特勒產生了哪些矛盾?
    ,反思了作為個人及海軍在國家政治體制中的角色及作用。在那些日子裡,我經常聽到納粹黨和秘密警察的醜行,以及一些令人難以理解的政府聲明,比如,他們中的一些人攻擊教堂,蓋世太保一些令人髮指的惡行——但通過希特勒的言行,我相信這些行為並不是希特勒指使的,而僅僅是某些納粹黨成員所為,這些行為並沒有得到希特勒的授權。
  • 聽說,希特勒回來了……
    最近,一部號稱史上最強奇幻狂想穿越喜劇《希特勒回來了》or《元首在現代》成功引起了一眾吃瓜網友的注意,當然周報君也前去圍觀了一下。電影改編自德國作家蒂穆爾•韋爾姆所寫的同名社會諷刺小說《他回來了》,該書2013年上市後迅速登上暢銷書排行榜,且多次再版。2014年,德國導演大衛•韋恩特(David Wnendt)據此改編成電影並於2015年上映,引起德國國內的觀影熱潮。
  • 希特勒回來了,元首從河北回來了!
    最近這兩天可能很多朋友的朋友圈和微博都被一部叫做《希特勒回來了》的德國喜劇刷屏了,今天南南來給大家扒一下這部又深刻又逗比的電影。
  • 《希特勒回來了》,內地院線絕對看不到如此創意和牛逼的電影
    平臺有小主在要求推送這部神片 小編也一直想推送這部創意不錯和牛逼閃閃的電影 直到現在才正式出了資源 它就是——《希特勒回來了 最終希特勒在現代社會成為了一個靠諷刺批評社會、大眾媒體與名人餬口的二流電視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