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9年由唐代僧人鑑真創建,創建時的金堂、講堂、佛像等都為人們所熟悉。公元735年以遣唐使的身份入唐的留學僧普照等人,肩負著邀請授戒師去日本的重任。742年,鑑真和尚接受了他們的請求,決意東渡日本,率領十多名弟子乘船渡海。但是因為沒有得到當時中國政府的許可而進行了秘密航行,所以困難重重,反覆遭到失敗。總算於公元753年第六次航行,乘坐遣唐使的回國船,才到達了日本,在這之前的五次秘密航行計劃由於遇難和告密的原因均遭失敗。尤其是第五次渡海時被衝到海南島,一個日本僧人病死了。而且鑑真和尚也雙目失明了。
經過這種種艱辛苦難而踏上鹿兒島土地的鑑真也已年屆63歲高齡了。於是鑑真和尚馬上被邀請到奈良京城,在東大寺為聖武天皇授戒。那以後(759年)創建了唐招提寺,從事佛教的普及。於第4年的5月6日謝世,享年76歲。傳說去世3天,他的頭部還是熱的,為此沒能馬上舉行葬禮。第2年,日本派差使赴鑑真和尚的故鄉揚州的寺院報喪。據說當時,在揚州所有的寺院僧侶都穿喪服、整整3天向著東方表示哀悼。其雙眼緊閉的表情顯示出他超然中的堅強的意志。
唐招提寺在奈良古寺中是一座傳授天平戒律很嚴格的寺院。那是創建者鑑真和尚的精神,鑑真和尚純粹為傳授佛教教義而東渡日本的堅定決心留傳至今。在日本,這位偉大的僧人的事跡通過井上靖的小說《天平之莞》及所改編的電影被廣為流傳。各種各樣的宗教從外國傳入日本,可是,今天只有佛教才真正在日本紮下了根。這應該說是多虧鑑真和尚以及眾多的日本國民的熱忱。從現實情況來看近90%的日本人,都與13個佛教流派中的一個有關。
與佔1%也不到的基督教的信徒相比,這是一個佔壓倒的數字。無需踏訪日本的古都奈良和京都、鎌倉,即使在日本各地的鄉村和城鎮中,寺院的氣派以及數量之多一定會使人驚嘆不已。佛教是經印度、中國、朝鮮半島傳到日本的。1400多年以來,延續不斷地被繼承了下來,另一方面,現在的日本人以宗教形式接觸佛教的機會只能說僅限於舉行葬禮、法事、彼岸(春分及秋分)、盂蘭盆會等傳統活動的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