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景點攻略:唐招提寺,一座傳授天平戒律很嚴格的寺院

2021-01-08 旅途中的小七

公元759年由唐代僧人鑑真創建,創建時的金堂、講堂、佛像等都為人們所熟悉。公元735年以遣唐使的身份入唐的留學僧普照等人,肩負著邀請授戒師去日本的重任。742年,鑑真和尚接受了他們的請求,決意東渡日本,率領十多名弟子乘船渡海。但是因為沒有得到當時中國政府的許可而進行了秘密航行,所以困難重重,反覆遭到失敗。總算於公元753年第六次航行,乘坐遣唐使的回國船,才到達了日本,在這之前的五次秘密航行計劃由於遇難和告密的原因均遭失敗。尤其是第五次渡海時被衝到海南島,一個日本僧人病死了。而且鑑真和尚也雙目失明了。

經過這種種艱辛苦難而踏上鹿兒島土地的鑑真也已年屆63歲高齡了。於是鑑真和尚馬上被邀請到奈良京城,在東大寺為聖武天皇授戒。那以後(759年)創建了唐招提寺,從事佛教的普及。於第4年的5月6日謝世,享年76歲。傳說去世3天,他的頭部還是熱的,為此沒能馬上舉行葬禮。第2年,日本派差使赴鑑真和尚的故鄉揚州的寺院報喪。據說當時,在揚州所有的寺院僧侶都穿喪服、整整3天向著東方表示哀悼。其雙眼緊閉的表情顯示出他超然中的堅強的意志。

唐招提寺在奈良古寺中是一座傳授天平戒律很嚴格的寺院。那是創建者鑑真和尚的精神,鑑真和尚純粹為傳授佛教教義而東渡日本的堅定決心留傳至今。在日本,這位偉大的僧人的事跡通過井上靖的小說《天平之莞》及所改編的電影被廣為流傳。各種各樣的宗教從外國傳入日本,可是,今天只有佛教才真正在日本紮下了根。這應該說是多虧鑑真和尚以及眾多的日本國民的熱忱。從現實情況來看近90%的日本人,都與13個佛教流派中的一個有關。

與佔1%也不到的基督教的信徒相比,這是一個佔壓倒的數字。無需踏訪日本的古都奈良和京都、鎌倉,即使在日本各地的鄉村和城鎮中,寺院的氣派以及數量之多一定會使人驚嘆不已。佛教是經印度、中國、朝鮮半島傳到日本的。1400多年以來,延續不斷地被繼承了下來,另一方面,現在的日本人以宗教形式接觸佛教的機會只能說僅限於舉行葬禮、法事、彼岸(春分及秋分)、盂蘭盆會等傳統活動的場合。

相關焦點

  • 鑑賞|東徵傳繪卷:從鑑真成功東渡到圓寂於唐招提寺(下)
    日本重要文化財《東徵傳繪卷》描繪了鑑真從出家到東渡日本建立唐招提寺的輝煌一生。該件作品共五卷,其中兩卷——卷二(展出時間2019年12月17日至2020年1月12日)和卷五(展出時間2020年1月14日至2月16日)日前正在上海博物館「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特展中展出,備受關注。
  • 唐招提寺,世上保存最好的唐式建築
    唐招提寺,重點在唐字,中國唐朝時期所建。現在是日本律宗的總本山。世界遺產。本山是日本的佛教用語,指寺廟的級別,如藥師寺和興福寺同為法相宗的大本山,比大本山再高一級的是總本山。唐招提寺就是律宗的總本山。其實「本山」這個詞早在中國隋唐時候就使用了,只不過後來中國不怎麼使用,而日本一直堅持了下來。
  • 一周觀展指南|唐招提寺「再現」上博,極簡抽象呈現古根海姆
    此次上海博物館以鑑真營造的唐招提寺為具體背景,遴選了描繪鑑真弘揚佛法、壯烈人生的《東徵傳繪卷》(重要文化財)等5組該寺珍藏的與鑑真相關的珍貴文物。此外,展覽還將展現東山魁夷為唐招提寺創作的隔扇畫,以彰顯中日文化交流的淵源,續寫中日兩國的友好篇章。
  • 在日本封神的高僧第一人,回家了
    日本天皇對遣唐使下了一道密令:帶一位高僧回來,幫確立僧侶制度。742年,鑑真當時是江淮最德高望重的高僧,在揚州大明寺,為老百姓傳授戒律。遣唐使決定請他幫忙。鑑真問弟子們:誰願意去?弟子們一個個面露難色,「聽說去日本必須越過洶湧的大海,可能去了一百人連一個都到不了。」這時,鑑真說了一句:「是為法事也,何惜身命。諸人不去,我即去耳。」
  • 上海博物館跨年大展中的他:一人改變整個日本的傳奇!
    他為什麼寧死也要去日本?帶去了哪些寶物?為什麼他能受到日本上下的敬重?又為什麼要造唐招提寺?時間穿梭回1200多年後,2019年12月,上海博物館跨年大展「滄海之虹」開幕,我們可從中窺探一二。金靖之是這次大展的內容策劃之一,年輕時她曾在日本留學,學習日本藝術史,回國後便進入上博工作。她向我們介紹,這次展覽的契機,是因為唐招提寺御影堂大修,堂內珍貴的隔扇畫正好可外出巡展。
  • 日本人最喜歡的中國古剎,不遠萬裡送來舍利子和日本天皇的香爐
    位於奈良的東大寺便是鑑真當時生活和講學過的地方,他還在那裡主持建造了唐招提寺,唐招提寺最終成為日本的國寶級設計,許多其他的日本寺廟也都從中採集靈感,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日本的很多寺廟都有中國的唐風古韻的原因之一。
  • 日本國寶繼續在華展出,「風月同天」詩句來歷藏在展覽裡
    為了讓之前錯過特展的公眾不留遺憾,上海博物館宣布,「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將延期至2020年4月5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寄諸佛子,共結來緣。」這首長屋王所作的《繡袈裟衣緣》,在疫情防控期間溫暖了人們。這首詩,就和鑑真有關。唐朝時期,中日文化交流密切。在公元7世紀時,日本有一個長屋王。
  • 佛教:「日本醫學之祖」鑑真,遠渡東瀛,促進了中日文化交流
    他們東渡帶到日本的經書,以天台章疏為最完備,包括摩詞止觀、法華玄義、法華文句、小止觀、六妙門等很多天台宗的章疏。鑑真、法進、如寶、法載、思託等人曾先後在唐招提寺大力講解這些章疏。因此,他們是天台宗傳到日本的先驅者。再則,日本的佛經多由百濟僧侶輾轉口傳而來,口口相傳,錯誤甚多。
  • 鑑真東渡日本傳播佛教,十年間第六次才成功,第五次最悲壯
    其中,日本派來了大量的人才來學習。而唐朝的高僧鑑真(688-763年)東渡日本,也傳播了我們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公元742年,已經在唐朝完成了學業的日本學問僧榮睿和普照拜訪鑑真。因為當時的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備,僧人不能按照律儀受戒。他們二人在唐朝國內遍訪高僧,最後決定邀請鑑真前往日本傳播佛教。鑑真為傳播佛教而欣然應允,並立即造船備糧,準備次年開春動身前往日本。
  • 日本僧侶的「雙面」生活
    當地時間2018年1月15日,日本熊本縣,日本僧侶Akinobu Tatsumi在佛教寺院進行布道。佛教自唐朝經朝鮮傳入日本,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作為一個佛教大國,日本現擁有約7萬5000座寺院、30萬尊以上的佛像。Akinobu Tatsumi在寺廟敲鐘。
  • 2015年傳授三壇大戒的寺院
    傳戒日期約三十日至四十日。主事者為十師和尚,其中,得戒和尚一人、羯磨阿闍黎一人、教授阿闍黎一人,是為三師和尚,另有尊證阿闍黎七人,總稱三師七證。本戒場為新戒提供食宿(牙刷、牙膏、毛巾自帶)及三衣缽具,需繳戒費1500元。  8. 其它詳細事項見錄取通知書。
  • 評展|唐招提寺珍寶展的古樸內質,上海雙年展的影像回應
    覺盛上人770年忌:鎌倉時代的唐招提寺與戒律復興展期:2019年2月8日 - 3月14日地點:奈良國立博物館點評:展覽呈現覺盛上人生平及活動;介紹了活躍在他前後的幾位高僧,呈現鎌倉時代的唐招提寺與戒律復興。展覽規模雖小,卻依舊能看到亮點,可以看到不少唐招提寺代代相傳的珍貴藏品。
  • 娶妻調酒打碟,日本和尚為何這麼野?
    這為日本佛教引入《四分律》,其中比丘受二百五十戒,比丘尼受三百四十八戒,是為「具足戒」,也叫做「波羅提木叉」,凡出家為僧必須要遵循。我們印象中的那些禁止行淫、偷竊、殺人,禁止私自男女同處等等佛教戒律,其實都出自其中。並在後來建唐招提寺,規定日本僧人受戒前必須先入寺學習戒律,才有出家為僧的資格。
  • 小師的新年日本行②——古色古香近畿地
    天平十二年(740年),在光明皇后的力勸下,聖武天皇發願「朕亦奉造」。  南大門左右兩側的金剛力士像日本的神社、寺院採取一種類似連鎖的方式:在一處設置總社,在它處設置分社,以便各地的人參拜。天滿宮、稲荷大社、東大寺均是如此。奈良的東大寺是全日本東大寺的本寺所在地。
  • 一位當代日本留學僧在中國寺院參學自述
    公元六七世紀,日本派遣遣隋使、遣唐使和眾多留學僧來華學習中國文化,並由他們將中國大乘佛教和儒家文化傳回日本,並逐步熔鑄成日本的民族文化。到了近代,日本明治維新以後又開始向西方國家學習,在科技方面取得了領先的地位,在佛學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豐碩成果,為世界學術界所矚目。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赴日留學者不少,其中就有不少人學的是佛教學。
  • 京都日本寺院盤點:不知道這些寺院,可能對日本的佛教文化不了解
    豐臣秀吉曾在寺內舉行織田信長的葬禮。建有國寶和重要文化財產的建築物的大伽藍是戰國時代的大名捐贈的。寺內共有21座塔頭 , 擁有茶室、園林、門畫等多數文化財產。三千院三千院是佛教門派之一天台宗的寺院,創建於公元1118年。日本天台門跡寺院之一。位於京都市左京區大原來迎院町。
  • 讓我們去日本來場建築之旅吧
    第一站大阪:(1)天守閣是大阪城公園的核心建築,外觀有點像南昌滕王閣等建築,可以看出中華文化對日本建築文化的影響。現在看到的天守閣也是二十世紀初期仿造的。仿古建築,可以參觀。(2)現代建築多層商業可以去心齋橋:這個景點位於大阪市區內,所以交通非常方便,同時它也是大阪市內最大的商業中心。
  • 更新 | 2018年傳授三壇大戒的寺院 【更新:北京、四川、湖南戒場,共計16處】
    為紹隆佛種,續佛慧命,經中佛會[2017]355號文件批覆同意,擬於2018年3月18日(農曆戊戌年二月初二)舉行傳戒法會,本次戒期將嚴格按照國家《宗教事務條例》以及《全國漢傳佛教寺院傳授三壇大戒管理辦法》的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