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不喜歡《乘風破浪的姐姐》?

2020-09-10 笑得很勉強

選手能在節目裡復活,節目能在觀眾心裡復活嗎?至少在我心裡,沒有。

大約七八年前,女團在國內還算一個新生事物。

我還重新學到一個詞,「畢業」,也就是離團。依稀記得規定畢業的年齡,是22歲左右。這些16-22歲的女孩,住在一個類似學校宿舍的地方,每天對著鏡子反反覆覆練舞。我的感覺是,更像馬戲團無辜的小動物,但她們說自己是「偶像」。我還很擔憂這些「偶像」「畢業」後怎麼辦——她們甚至都不能說很好看,因為當初篩選的標準,恰恰就是必須鄰家,而不能太美。

另一方面,女團表演的藝術水平其實較為一般。數量,有時是為了彌補質量。個體的藝術,能夠代表集體的精神,反過來集體卻只能代表集體。而又因為女團需要又唱又跳,所以業內默認可以墊音。當然粉絲並不是為了藝術水準去看的。他們是為了見證偶像的成長。但是很顯然,他們需要在偶像畢業後馬上去見證其他人的成長。

簡而言之,當年我覺得,女團,是一種青春剝削工廠。我個人很不喜歡女團。

不料今年《乘風破浪的姐姐》大火。看著看著,突然有一瞬間恍惚,我不知道這些美麗的姐姐們,和我當年見到的那些女孩們,誰更慘——畢竟姐姐們「上了年紀」,還要再被剝削青春。

就像第一期裡阿朵說的那句話:「我已經很久沒有被別人打分了。離開歌壇的時候是我給別人打分。四十多歲被別人打分,這種感覺好酸爽。」我覺得更酸爽的是,寧靜那句「反正我要長大了。」

人也許可以一直在身體和心態上保持年輕,但不可能一直在「長大」,除非你先強迫自己變回幼稚。30+女團選秀,是全世界首創。

但一個東西之所以之前沒人搞出來,不一定是別人沒想到,也有可能是它本身就不合理。

按照設計,這個真人秀的目的是為了選拔出一個五至七人的,前所未有的30+女團。直到第十期,杜華總還在信誓旦旦、激情滿滿地吆喝這件永動機般不合理的事。為什麼十幾歲的小姑娘可以組團,30+的姐姐就組不了團呢?這倒不是因為30+的年齡本身減損了姐姐們的顏值身材和實力,而恰恰是因為30+的經歷。

就像30歲的人還可以做高考題,也不可能再回去高考了。人不需要這麼證明自己。

姐姐們不是白紙,在各自領域早都有所成就,就算不是當紅一線,也至少自成一格,不然節目組也不會去找她。小明不是反覆說:這是加分項嗎?參加節目可以增加或者說重拾曝光度,但她們拿著這份曝光,肯定得用到自己的本行上去嘛——比如一條新聞說,萬茜在節目播出後,收到很多劇本,這對她當然是好事,但對那個假設中的「30+女團」顯然就很不便,如果到時候團裡的五或七個成員,個個都像萬茜一樣收到很多工作邀請,這團的時間怎麼協調,這幾個人能合演幾次?

這點小玄機,連我都既然大家都知道最後的成團大約只能是一種象徵性的榮譽,那麼這個秀就有點像打那種不賭真金白銀的健康麻將。我相信姐姐們打得很敬業,也很漂亮,但那終究只是場面熱鬧。

我看這個節目,就像看一部枯燥的小說《沒有個性的人》。此書故意開了一個長達1000頁的黑色玩笑,讓書中人物一本正經,忙忙碌碌,不辭辛勞地籌備了一個「平行慶祝」,慶祝1918年奧匈帝國皇帝弗蘭茨·約瑟夫在位70周年、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在位30周年。然而誰都知道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兩個帝國都不復存在。平行慶祝成了一起結束。《浪姐》也是一場被預先剝奪了目的地的旅程。所以姐姐們談不上多麼有個性,而只能反反覆覆地「學習」、「成長」。

沒有目的地,所謂乘風破浪只是辛苦地玩水而已。

順便一提,我偶然看到,《乘風破浪的姐姐》,根據芒果的官方譯名,英文叫Sisters Who Make Waves。字面上,那明明是:造浪的姐姐。造浪的意思,意譯過來,就是指引起關注,或製造爭端。這個英文名更誠實。

節目當然想要造浪,吸引關注,哪怕引起爭議也好,但如果做不到說好的「破浪」,那麼別說關注,觀眾連爭議都懶得奉上。如果你去看芒果臺的留言,第十期節目的留言數是2萬條,只有第一期節目的一半。

第九期,孟佳團提出要換一首快歌的編曲,導師就嚴肅地教育她:如果觀眾想聽什麼我們就給什麼,那麼我們乘風破浪的突破在哪,不如做回小女孩的團算了!——這一問可真是有點厲害。它就這樣明目張胆地戳破了一個事實,卻用提問的方式扔給你。

30+根本就是一個空洞的概念。如果硬要說30+女人應該是啥樣,那答案也只能是各有各樣。活成啥樣不僅不能用所謂「專業女團」的標準來衡量,而且世界上根本沒人有這個資格,去煞有介事地審判別人該活成啥樣。

卿本佳人,奈何組女團?實際上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死循環:30+女人在舞臺上可以和小女孩一樣靚麗,但她們又和小女孩不同,她們哪裡不同呢,她們是30+才組的女團,為什麼她們30+還要組女團呢,因為她們在舞臺上可以像小女孩一樣靚麗……

《浪姐》要選女團本是緣木求魚,作為廣告倒很正中靶心。沒有人會深究一瓶3元錢的礦泉水和阿爾卑斯山腳下坐著馬車一襲白裙的貴族小姐有什麼內在關聯,反正用一個詞強行貼上去就好了。「浪姐」跟那個廣告裡的「貴族」一樣,只是一個空洞的貼牌,反正最後觀眾還真能記住XXX貴婦霜等等產品。也許「30+女人」的定義,就是這些產品的消費者吧?

相關焦點

  • 我為什麼不喜歡乘風破浪的姐姐?
    既然大家都知道最後成團大約只能是一種象徵性的榮譽,那麼這個秀就有點像打「不賭真金白銀」的健康麻將。我相信姐姐們打得很敬業,也很漂亮,但終究只是場面熱鬧。沒有目的地,所謂乘風破浪只是辛苦地玩水。選手能在節目裡復活,節目能在觀眾心裡復活嗎?至少在我心裡,沒有。 大約七八年前,女團在國內還算一個新生事物。
  • 我們為什麼喜歡乘風破浪的姐姐
    因為《乘風破浪的姐姐》來了!首期節目上線時因為微博熱搜暫停而導致沒有熱搜,但之後的每一期都是霸榜的節奏。不同於以往選秀類節目選手大多是鮮肉和鮮花,這個節目首次將對象聚焦在30+的女性。在受夠了國內選秀白瘦幼秀的審美PUA之後,這檔綜藝的出現簡直令人眼前一亮。
  • 大家為什麼反對陳赫去乘風破浪的姐姐?
    乘風破浪的姐姐今天將是成團之夜。網上公布了姐姐成團夜的嘉賓,其中一個嘉賓陳赫引起了公眾的不滿!同樣是出軌的藝人為什麼李小璐不可以上姐姐而陳赫可以。在乘風破浪的姐姐開拍之前,李小璐多次喊話姐姐節目組,但是姐姐欄目組也不傻,如果請李小璐來肯定給節目敗好感,況且誰也不傻。
  • 乘風破浪的姐姐朱婧汐為什麼改名
    《乘風破浪的姐姐》有官宣30位姐姐,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朱婧汐這位實力歌手,小編對朱婧汐可是印象深刻。《乘風破浪的姐姐》朱婧汐年齡多大?一起去了解下85後唱作才女朱婧為什麼改名,以及朱婧汐的相關資料吧。歌手朱婧汐年齡為什麼說小編對朱婧汐印象深刻呢?
  • 《乘風破浪的姐姐》:為什麼人人都喜歡張雨綺
    最近《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又被網友戲稱為《興風作浪的姑奶奶們》)正在芒果臺熱播,不得不說,芒果臺不愧是國內選秀鼻祖,「姑奶奶」們一經亮相就火遍全網,網上的梗和段子也是層出不窮,頻頻霸佔微博熱搜。姐姐們的年紀從三十多到五十多,都有著自己別樣的魅力,可愛成熟自信還超敢說,但敢說自然都是有底氣的。自從《乘風破浪的姐姐們》開播以來,黃聖依就因為各種「目中無人」的行為,陷入輿論風波,上周更是被扣上「假哭」的帽子。
  • 我為何不喜歡乘風破浪的姐姐
    所以姐姐們談不上多麼有個性,而只是反反覆覆的「學習」、「成長」。沒有目的地,所謂乘風破浪只是辛苦地玩水而已。選手能在節目裡復活,節目能在觀眾心裡復活嗎?至少在我心裡,沒有。 大約七八年前,女團在國內還算一個新生事物。我作為記者,有幸比較深入地探訪了一下當時剛剛成立的某些女團。
  • 為什麼姐姐們一定要乘風破浪?
    導語在這檔綜藝第一次官宣的時候就引發了很大的熱議,有人吐槽、有人期待、有人不屑一顧……有人想看女明星的日常、有人期待姐姐們的唱跳、當然,也有人等著看30個女人吵架。很多時候一檔綜藝節目能反映出很多社會問題,瞬間爆火的「乘風破浪」也不例外,這裡的姐姐們是絕大多數新時代女性的縮影。
  •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乘風破浪的姐姐」裡面的張雨綺呢?
    簡單嘮嘮張雨綺在《乘風破浪的姐姐》中給我留下的幾個深刻的印象:首先,節目組問張雨綺一生中有沒有什麼低谷時刻?這樣的魅力,可不是每個姐姐身上都有的哦,這應該也是為什麼那麼多人會喜歡這個直爽、真實姐姐的原因吧
  • 觀眾為什麼不喜歡乘風破浪的姐姐了,這節目只是辛苦地玩水而已
    當然喜歡他們的粉絲去看他的動機不是欣賞藝術去看的,而是要一路陪同去見證他們的成長。他們也同時需要在偶像畢業後馬上去見證更多人的成長。簡單來說我的觀點,我認為女團是一種青春製造工廠。我個人很不喜歡這些製造出來的青春女團。
  • 看了《乘風破浪的姐姐》後,為什麼喜歡寧靜和鬱可唯呢?
    《乘風破浪的姐姐》火爆了整個夏天,雖然如今馬上就要迎來新的一年,但是有為數不少的人依舊在姐姐的坑裡不肯爬出來,小編就是其中之一。因為平時不喜歡看綜藝的原因,《乘風破浪的姐姐》在播出之後,並沒有關注,但是偶爾也能看到不少的熱搜,比如寧靜的幾十年白幹了,比如藍盈瑩拒絕白冰,選擇吳昕等等。
  • 《乘風破浪的姐姐》張萌為什麼要質問新褲子樂隊:誰不喜歡我們?
    本周末,又迎來熱門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全新的一期,本期節目一大看點就是第四次公演的第二個環節:樂隊合作秀。跟姐姐們合作的是國內知名樂隊,憑藉《樂隊的夏天》大火的新褲子樂隊。,是誰不喜歡我們?「誰不喜歡我們?」
  • 作為女性,我真的不喜歡《乘風破浪的姐姐》
    圖片來源@豆瓣文丨首席人物觀,作者丨王明雅,編輯丨江嶽當男性觀眾看《乘風破浪的姐姐》(以下簡稱:姐姐)時,他們究竟在看什麼。為什麼喜歡這兩個人呢,「酸酸甜甜就是我,很甜啊」。怎麼看鄭希怡,陳松伶呢。「沒印象。」他想了想,補了句「好像屬於年紀比較大的」。還喜歡誰呀。「黃齡吧,唱歌好聽,很可愛的。」上述答案僅代表我這位朋友的個人觀點,但他對這檔節目的偏好及關注點,或許已經代表了大多男性朋友。
  • 作為女性,我真的不喜歡《乘風破浪的姐姐》
    圖片來源@豆瓣文丨首席人物觀,作者丨王明雅,編輯丨江嶽當男性觀眾看《乘風破浪的姐姐》(以下簡稱:姐姐)時,他們究竟在看什麼。為什麼喜歡這兩個人呢,「酸酸甜甜就是我,很甜啊」。怎麼看鄭希怡,陳松伶呢。「沒印象。」他想了想,補了句「好像屬於年紀比較大的」。還喜歡誰呀。「黃齡吧,唱歌好聽,很可愛的。」上述答案僅代表我這位朋友的個人觀點,但他對這檔節目的偏好及關注點,或許已經代表了大多男性朋友。
  • 《乘風破浪的姐姐》為什麼「翻車」了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 ,《乘風破浪的姐姐》為什麼「翻車」了?從一開始的萬眾矚目到現在的審美疲勞,《乘風破浪的姐姐》發生了什麼?節目翻車了嗎?比如鄭希怡說,「我覺得自己最好的年齡就是現在,因為我更了解我自己,我覺得我比以前更加有智慧,我比以前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比以前更有責任感……」陳松伶後來接受採訪的一段話,盡顯睿智,她說:「現在這個世界,好像看一個人不像自己真實的年紀,那才是最好的,像得了什麼冠軍一樣。但你不能說任何一個看上去不那麼逆齡的女性,就不乘風破浪了,她們其實也是乘自己的風,破自己的浪。
  • 《乘風破浪的姐姐》,很多人喜歡萬茜,我卻喜歡張含韻
    不過說到這個暑假讓我印象深刻的節目,還屬《乘風破浪的姐姐》。是因為一個女性的朋友一直在扣扣上給我安利她一直很喜歡的萬茜小姐姐,每一集都瘋狂給我安利萬茜小姐姐來。所以每次我都給她表達了我多喜歡張含韻,不會「移情別戀」的。
  • 為什麼有《乘風破浪的姐姐》沒有《披荊斬棘的哥哥》?
    在印象中,像《乘風破浪的姐姐》這種熱點節目隨著不斷地爆紅,資本會不斷傾向投入,同時,也會孕育出相同類型的節目來,網絡上好多人呼籲什麼時候出同款《披荊斬棘的哥哥》,但是一直沒有出現,反而出現一款相似名字的節目《元氣滿滿的哥哥》,但是反響平平。
  • 對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不滿意的地方
    看了乘風破浪的姐姐這個節目後,1、最讓我感動的是可以免費蹭課,這裡老師不僅僅有姐姐,三個導師,還有那些教學的老師。2、不理解的是,為什麼在錄節目期間可以任意請假呢?在參加這個節目時,不需要籤約嗎?節目組不是將時間排得滿滿的嗎?在這一段時間內,如果哪位姐姐不能全職參加,節目組為什麼要跟她籤約呢?從節目中可看出,確實有不少的姐姐,並不是這段時間一直在長沙,可以隨叫隨到的。
  • 看《乘風破浪的姐姐》,又A又颯的萬茜小姐姐你喜不喜歡
    最近《乘風破浪的姐姐》真的是超級的火啊,走到哪兒好像都聽到別人都在談論《乘風破浪的姐姐》,喜歡哪個姐姐,哪個姐姐的舞又跳得特別得棒,聽到同事們在說,我也特意去看了這個節目。萬茜,最早知道萬茜,就是她和楊紫他們一起演的一個電視劇《花非花霧非霧》,雖然對於這個劇情不知道感冒,不過看裡面的萬茜小姐姐還是覺得美美噠。
  • 「乘風破浪」在《乘風破浪的姐姐》中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麼熱?
    夏天最受歡迎的綜藝節目是《乘風破浪的姐姐》。在影視業幾乎進入寒潮之際,藉助《乘風破浪的姐姐》,芒果TV屬於芒果超媒體股票,市值超過千億元,創歷史新高。這真是一次旅行「乘風破浪」!你知道「乘風破浪」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嗎?
  • 《乘風破浪的姐姐》們為什麼這麼火?
    《乘風破浪的姐姐》這檔綜藝最近很火,話題很多,並且當天就火爆全網。就連微博熱搜功能暫停,也沒能擋住姐姐們的熱度,網友們果斷自製了手工熱搜榜聲援。其實這檔節目的賽制很普通,就是通過訓練和考核,從30位姐姐中選出5位組成女團。特別之處在於,這次的選手不是二十來歲的小女孩,而是30歲以上,在娛樂圈打拼多年的「前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