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2020年是一部電影,我只能打兩星

2021-01-07 深焦DeepFocus

被國人嘲笑排擠打壓絞殺,卻是最勇敢的打工人

86:51來自深焦DeepFocus

喜馬拉雅APP訂閱 深焦Radio

蘋果播客訂閱 深焦DeepFocus Radio

距離深焦華語影評大賽

初賽投稿截止還有

9 天

文/ 深焦編輯部

國家電影局12月31日晚發布數據,2020年中國電影總票房為204.17億元,居全球電影市場年度票房冠軍,其中國產電影票房為170.93億元,佔總票房的83.72%;全年票房前10名影片均為國產影片。

從2020年1月23日影片撤檔、影院停業,到7月20日復工,影院停工長達180天。在這期間,大量電影從業者面臨生存考驗,中國電影業也遭遇嚴重挑戰。復工後,大陸院線始終未能恢復到復工復產之前水平,深焦DeepFocus也曾在今年6月發文認為,我們將經歷漫長的恢復期,而在這之間,每個人都將站在一片電影甚至文化的荒漠之上,感受炎炎烈日,縱使饑渴難耐,也很難尋得綠洲。(閱讀連結:電影,真的要涼透了)事實上,儘管影院復工達到半年,但票房成績卻並不是「砍半」,而是縮水至2019年和2018年的三分之一(分別是641億和607億),由此可見,疫情對電影產業的確產生了巨大打擊。

當然,乏力的也不止是中國電影,全球電影都在疫情之下經受嚴峻考驗。從今年3月起,隨著為了控制疫情進入封鎖狀態,北美電影業進入了被迫冬眠期。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12月29日報導,2020年,北美地區的電影票房收入跌至22.8億美元,與去年的114億美元相比下降了80%,創造了近40年來北美地區票房的最低紀錄。造成這一現象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其一,大量爆米花大片選擇躲避疫情延期至明年上映,使得今年成為電影「真空」之年;其二,部分影片處於各方面考慮流向流媒體,這對影院觀影這一習慣構成致命挑戰,也為本就不多的影院票房雪上加霜。

《八佰》劇照

回到中國。2020年是主旋律電影大獲全勝、電影多樣性銳減之年,而這幾乎也是疫情導致的資本緊縮之後的必然結果。全年票房前五的影片當中,有四部為主旋律影片,分別為《八佰》31.09億元、《我和我的家鄉》28.29億元、《金剛川》11.22億元和《奪冠》8.36億元。唯一成功突圍的是動畫片《姜子牙》,該片憑藉去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積累起來的口碑,獲得了16.02億元票房的成績,儘管這一收入和影片質量明顯不符。

《金剛川》劇照

針對這幾部電影,深焦DeepFocus 編輯部都曾作出評論。對於《八佰》,我們認為,最終的效果是人物總體光譜極度豐富,但人物個體弧光不夠完整,個體表現(從劇本到表演)普遍還比較粗糙;它表徵著中國歷史敘述的困境,表明了當代語境下我們仍然無法正視某些問題,表明我們仍未走出歷史的塵埃。(閱讀連結:同為國民電影,為什麼《八佰》不如《敦刻爾克》?)針對國慶檔三部影片,我們認為,《姜子牙》《我和我的家鄉》以及稍早前的《奪冠》都在一定程度上進行著個人-集體-國家的價值探討,效果也是不盡相同。(閱讀連結:國慶檔哪個電影最不爛?)針對《金剛川》,深焦編輯部先後給出兩篇差評,其中一篇遭到舉報,另一篇得以倖免。文章認為,《金剛川》這部以三個月的「中國速度」造就的命題電影,還是不免淪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豆腐渣工程」,聲勢浩大,不經推敲。(閱讀連結:再看《金剛川》,我們真要退回「十七年」?)

《一秒鐘》劇照

我們真心希望中國電影市場來年可以更加豐富多元,出現更多類似《一秒鐘》(閱讀連結:電影可以刪減,歷史和生命沒法重來)、《拆彈專家2》(閱讀連結:性情大變的是劉德華,還是整個香港?)這樣具有極高製作水準、對歷史和社會有深刻反思和批判精神的作品問世。

《拆彈專家2》劇照

面對疫情下的世界電影,深焦DeepFocus 始終堅信評論的力量,堅持第一時間對全球佳片進行報導:柏林電影節期間,我們連續進行了10天報導,奉獻兩篇專訪:賈樟柯(閱讀連結:記憶擁有者要有熱情講述歷史)和蔡明亮(閱讀連結:告別語言,種下四年影像它自會長出寂寞和思念)、兩篇焦點人物和多篇評論,其中《眼淚之鹽》、《溫蒂妮》和兩部《列夫·朗道》系列作品均獲得編輯部好評,我們在這些作品中,看到了完善的手法、突出的美學、豐富的表意,並相信這些作品向我們展示了電影的無限可能。

柏林電影宮

2020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和FIRST青年影展幾乎同時舉辦,我們也對這兩大影節進行了交錯報導:我們對上影節《吉祥如意》導演大鵬(閱讀連結:前半部分金馬獎,後半部分金爵獎?)和FIRST影片《藝術死了》導演周聖崴(閱讀連結:目前FIRST最火的電影,簡直就是大型行為藝術現場)進行了專訪,前者將於2021年1月29日登陸院線,而後者則拿下影展「一種立場」獎。此外,深焦DeepFocus 還撰寫了《情詩》(閱讀連結:這部噱頭滿滿的FIRST熱門片,我們有異議)和《棒!少年》(閱讀連結:中國少年拍出日式熱血,這部FIRST紀錄片讓人沸騰!)兩部電影的評論,兩部影片也在FIRST青年影展最終的評獎中分別獲得最佳劇情長片和最佳紀錄片獎。

《漢南夏日》劇組

此外,平遙國際電影展和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也是我們關注的焦點影節(展)。平遙期間,我們對費穆榮譽·最佳影片《媽媽和七天的時間》導演李冬梅(閱讀連結:三代重男輕女,這個農村故事讓人悲從中來)、《漢南夏日》導演韓帥(閱讀連結:武漢少女的夏日,平遙無爭議好評)、《藍色列車》導演張大磊(閱讀連結:金馬最佳影片之後,他又交出怎樣的答卷?)等進行了深度專訪,也為引發極端爭議的影片《伊比利亞的派對》導演胡楊軼(閱讀連結:所有人都在平遙給我的處女作打一星……)提供了闡釋影片的機會。海南島電影節期間,我們對《戀曲1980》導演梅峰、《烏海》導演周子陽進行了訪問,並對黑澤清新作《間諜之妻》進行了評論(閱讀連結:新老兩代日本頂級作者,共同奉獻威尼斯最佳導演)。

回顧2020,深焦DeepFocus 在疫情隔離期間推出兩個全新的版塊。其一是每月一期的深焦碟評,我們為讀者提供每月一期的全球影碟資訊,關注各大廠牌最新公布的片單,並對最新出版的影碟進行深度測評。其二是深焦播客,我們在Apple Podcast、喜馬拉雅、小宇宙等(泛)播客平臺共同推出每周一期的音頻聊天節目,涉及電影節、焦點影人、泛文化專題等,希望為讀者和聽眾提供相對輕鬆又兼具深度的內容。

從第一期以來,我們邀請《氣球》導演萬瑪才旦、《殺馬特我愛你》導演李一凡、《帝國遊戲》譯者王天艾、《小津安二郎全日記》譯者周以量等為我們解讀了他們的作品;導演邱炯炯、導演梁鳴、竹原青、以及電影學者李迅、影評人開寅、深焦作者海帶島、Methy等與我們探討了費德裡科·費裡尼、李滄東、埃裡克·侯麥、大衛·林奇、三島由紀夫等電影、文學界的巨擘大師和最新的電影理論。除此以外,我們還對坎城電影節、平遙電影展進行了評述,深入評析各大節展競賽、創投等環節;深焦日影組則對日本真人電影、動畫以及各類電影文化現象進行了深入分析。我們希望,在新冠疫情肆虐的2020年,我們不僅能夠以文字評論與讀者進行連接,也能通過聲音的傳遞消弭隔離帶來的距離感。

在這個新冠肺炎肆虐的特殊年份,電影評論隨著電影行業的萎縮而式微:我們見證了法國《電影手冊》(Cahiers du Cinéma)雜誌的易主,見證了美國《電影評論》(Film Comment)雜誌的休刊……我們甚至一度懷疑,電影真的還會好起來嗎?電影評論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

在「紅包」和「舉報」盛行的今天,評論生存處境無疑愈發艱難,但與此同時,電影評論的使命無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明確:為讀者和觀眾去蕪存菁,讓電影之火得以更好延續。為此,我們繼續舉辦第五屆深焦DeepFocus 華語影評大賽,我們相信,只要世界存在,影像就會存在;只要影像復活,評論便會隨之涅槃重生。

當然,2021將仍然是電影產業面臨巨大困難之年。從全球角度看,全球疫情延續,電影院線萎縮已逐漸形成不可逆轉之勢,這為流媒體的興盛創造了巨大的機會;西方各國電影節仍然籠罩在無法舉辦線下活動的陰影當中,規模縮小已經成為必然——此前,第71屆柏林電影節原計劃於2021年2月11日至21日於線下舉辦,但是由於德國疫情不容樂觀,主辦方正在考慮於明年3月初推出線上主競賽單元,同時線上舉辦歐洲電影市場展會,並於6月初舉行小型的線下全球首映。大量優質電影去向依舊成謎:《安妮特》(萊奧·卡拉克斯)《此晨半晴陰》(布魯諾·杜蒙)《聖母》(保羅·范霍文)《彼得羅夫的流感》(基裡爾·謝列布連尼科夫)《阿赫德的膝蓋》(那達夫·拉皮德)《人間喜劇》(澤維爾·吉亞諾利)等不知會否出現在2021年坎城電影節,當然,我們也無法確定2021年坎城電影節是否會如期舉行……

左上:《安妮特》海報

左下:《此晨半晴陰》劇照

右:《聖母》片場

在2021年的第一天,我們只能期盼疫情儘早消退。我們對美的追尋不會停止,恰如《魂斷威尼斯》(Morte a Venezia)裡阿森巴赫對塔齊奧的追尋。

編輯:烘箱

世界很煩也很可愛

-FIN-

相關焦點

  • 如果2020是一部電影……
    距離2020年結束近在咫尺這一年,我們經歷了太多如果2020是一部電影身處其中的每個人無疑都是主角我們一起經歷悲傷與感動經歷遺憾與圓滿經歷坎坷與希望……無數瞬間良法是善治之前提1954-2020,整整66年這部與每一個中國人都息息相關的民法典終於誕生如果這是一部電影……
  • 組圖:如果2020是一部電影……
    距離2020年結束近在咫尺這一年,我們經歷了太多如果2020是一部電影身處其中的每個人無疑都是主角我們一起經歷悲傷與感動經歷遺憾與圓滿經歷坎坷與希望……無數瞬間鐫刻進生命凝成難以磨滅的記憶如果2020是一部電影
  • 《驢得水》豆瓣評分爆了,可抱歉我還是只能給兩星
    本來我是想給一顆星的,因為觀影感受實在太差了。不過想想電影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的,加上又拿了主創們的小禮物,於是對著良心打了兩顆星。本以為大多數人會跟我有相同的感受,可沒想到大多數人跟我的感受剛好相反。周五電影上映第一天,早上起來習慣性點開豆瓣,打著哈欠掃一下新鮮出爐的評分。
  • 《天寶伏妖錄》短評裡打一星兩星的怕不是多少沾點
    結果呢,短評裡打一星兩星的,我都看了,總結以下幾條:1. 看到耽美直接退出,有些人短評裡言語還直犯噁心的,姑且不說你這個觀念已然噁心到了一個社會群體,難道你在不看簡介的情況下不小心看了個恐怖片,你又是膽小的人,你就直接衝到豆瓣來給該恐怖片打一星嗎?難道現在給片子評分只看好惡,不看劇情,畫面,分鏡,轉場,配樂的嗎?更詳盡的對線樓上已經有人發了,就節省點筆墨。
  • 如果9月只能看一部電影,我選它
    在2018年,去拍攝128年、1028年甚至當下的故事,都不難。但能把2001-2006年的中國拍得自然不違和,難如登天。賈樟柯的鏡頭精準地聚焦了21世紀初中國微妙的社會狀態,這一點恐怕沒人比得上他。如果非要槓一下:那是因為別的導演沒去拍。那麼我覺得這樣就更顯科長的厲害了——他拍了別人沒去拍,不屑拍的東西。
  • 如果我在2020年只看一部電影
    一部類似主題的電影西班牙將與觀眾《HOGAR》見面,現在大部分的資源都看到了預告片,但是一些影迷已經看過了這部電影,並且對豆瓣有著熱烈的討論。關於人性陰暗面的電影西班牙值得深思,人性中的嫉妒、貪婪、妄想和兇殘是顯而易見的。
  • 周星馳的電影,如果只能選擇一部的話,我投給《功夫》
    周星馳的電影百看不厭,腦海中自帶畫面、臺詞,每每想起都會忍不住捧腹大笑。如果只能選一部、唯一一部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最經典的,我選擇《功夫》。很多人評論哪部電影好、值得被推薦,喜歡看票房、豆瓣評分,覺得豆瓣評分高的電影就一定好看、值得珍藏,但事實是,每個人對電影鑑賞不同,選擇性也不同,多達幾十種類型的電影,究竟誰好看、誰精彩、誰才是經典,也不過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如果聖誕節只能擁有一部電影,那一定是《真愛至上》
    如果你恰好閒暇在家,或者有這麼一點空閒時間的話,不妨看看今天要推薦的一部關於聖誕的電影。電影推薦在精不在多,今天我們只聊聊這一部。如果聖誕節只能保留一部電影,那一定是就是它。《真愛至上》如果英國要評選「國影」,即能代表英國的電影,除了007系列,估計大名鼎鼎的《真愛至上》也一定會光榮上榜。如果你還沒有看過它,那大概已經離開地球很久了吧?
  • 如果2020是一部電影,哪些瞬間扣人心弦
    2020年伊始,頒獎盛典與迎春晚會歡樂的氣氛還在氤氳,卻未曾想將被新冠肺炎疫情打破平靜,公司前進的步伐仿佛被按了暫停鍵。如果2020是場電影,開篇就從喜劇劇情急轉至劇情懸疑片,如何保障員工安全與生產穩定成為了當務之急。振石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中國巨石總裁張毓強當選「2019十大經濟年度人物」。
  • 如果今年你和家人只能選擇看一部電影的話,你會選擇看哪部
    與其預測今年的電影票房,還不如問:如果今年你和家人只能選擇看一部電影的話,你會選擇看哪部?再加上武漢疫情這個不確定因素,如果只是目前武漢封城這種影響,不再向全國擴大的話,一二線城市受到影響肯定要比三四線城市大。如果再大的話,芒果臺的綜藝節目或成最後贏家。18年全國銀幕總數5萬塊左右,到了19年,全國銀幕總數已突破6萬塊。19年雖然春節檔總票房卻略增長了一點,但觀影人次反而較18年有所下降。
  • "一劇兩星"時代來襲 電視劇市場將如何洗牌
    如果是4家衛視共同購買的話,假如一部劇200萬一集,一家衛視只要出50萬。但是『一劇兩星』敲定的話,就只能2家同時購買,成本就高了一倍。這對於二三線衛視來說,壓力非常大。」   湖南衛視節目研發中心主任何小庭說:「一劇兩星」政策將會使衛視劇場氣質趨向獨特。
  • 《吹哨人》6.2左右,降為兩星
    電影本身講述了吹哨人得重要性以及現實社會的重重阻力。在這方面:面對暴力、爆炸場面卻整的像是個特工電影,有點過於誇張了。之所以給兩星是因為這個電影的情節和邏輯有點偏離主旨,又為了讓劇情合理進展加上了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線,這是必要的,但這當中有些我覺得過於臃腫是可以去掉的(比如最開始那段)。電影本身差強人意能打6.2左右,但是中間跑題這是絕對硬傷,降為兩星,看看打發時間還可以。
  • 愛樂之城:這部被評價極好的電影,我給兩星半不能再多了
    》《愛樂之城:你是我寫過最美的情書》《愛樂之城:用愛情感動全世界》很多影評也是:但平時淚點低的我這次沒有站在大眾那邊最多只能給兩星半作為一位非專業的吃瓜觀眾,我在評論一部影視劇好與不好的時候,除去最直觀的視聽可感的布景、服裝、演員的妝容、演技、配樂、剪輯、拍攝手法、色調、鏡頭語言、臺詞之外,我更加看重那些不能直觀看到的東西——故事的講述手法、劇情架構和走向、人物的設定以及最重要的,電影的邏輯和內核。
  • 如果2019年只能看一部電影 我肯定選「寄生蟲」
    2019年,若你只有一部韓國電影的觀影名額不!應該這麼說2019年 ,只能看一部電影,口袋君肯定會選這部精彩到看跪的滿分神作:寄生蟲Parasite窮人一家的媽媽說出了兩句大實話:1)一旦社長家回來,他們會立刻像蟑螂一樣躲起來2)如果我有這些錢的話,也會很善良。
  • 如果說,2020年是一部電視劇~
    高新的粉絲們,2020年已經進入倒計時啦,這一年我們經歷了很多歡樂、淚水、感恩......一樁樁 一件件,拼湊成了獨屬我們的2020。如果說2020是一部電視劇,它會有怎樣的名字?它會是怎樣的故事?2020年高新電視劇即將播出,請認真享受每一幀白衣執甲 為蒼生面對疫情,有一群無所畏懼的人,他們一路披荊斬棘,在新型冠狀病毒面前不顧生命危險,衝到了一線。他們就是來自四面八方的白衣天使們,是抗擊疫情路上的逆行者!如果這是一部電視劇...2020後 我們會更熱愛生活勇敢、堅守,歲月賦予的都是熱愛生活的底氣。
  • 一劇兩星+配額稀缺:2015年播古裝劇有多難?
    而片方要想播出收回成本,在有限的「古裝劇配額」指標下,只能排隊等候!  解讀古裝劇配額  1,古裝劇配額已執行2年,源於總局「限古令」  所謂「古裝劇配額」,顧名思義,就是指其播出要受一定數量的限制。  在這一政策約束之下,如果拋除節假日等特殊編排因素的影響,以2014年各大衛視普遍採用的編播體來計算,每家衛視一周黃金時段(19:30-22:00)正常播出的電視劇集數為19集(註:湖南衛視為17集),一年粗略統計下來,單家衛視黃金時段所播放的電視劇數量最大約為988集。而按古裝劇數量最高限不得超過劇集總數的15%來計算,單家衛視黃金時段播出古裝劇電視劇的數量則約為148集。
  • 2020年的11部最強動作片:兩部成龍作品,最後一部可能很「燒腦」
    本來想系統地說說2020年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新片,研究了一下片單後,發現值得一提的影片實在太多,都寫出來會是一篇看著很累的長文。於是退而求其次,準備先將2020年非常突出的一個類型片——動作片介紹給大家。
  • 我給這部柏林爆款打兩星
    柏林熊的胳膊下面有人避雨(胤祥 攝)早上為了看新生代單元的蒙古兒童片《世界的血管》,專門折騰到動物園電影宮。接著兩部主競賽,和一部奇遇單元,以及新生代單元晚場諏訪敦彥導演的新作《風的電話》。看到佩措爾德的新作《溫蒂妮》在中國媒體這邊好評如潮,怎麼說呢,感覺就像是2018年在坎城看濱口龍介的《夜以繼日》,當時我也翻了個白眼……
  • 如果只能帶一部諾蘭的電影去星際旅行,那麼我選擇《盜夢空間》!
    如果只能帶一部諾蘭的電影去星際旅行,我選擇《盜夢空間》,而不會選擇《信條》?可能更喜歡感情充盈的影片,再有就是對人物及故事的驅動力要有合理的解釋,《信條》對我來說兩者都不具備,甚至明顯缺少從容感及諾蘭慣有的自信。
  • 英國女大學生發現照片被盜至戀足網站後異常生氣:才給我打兩星半?
    當她在谷歌上搜索自己的名字時,竟然發現自己的照片被傳到了一家戀足癖網站上——更讓人生氣的是,她天生蹼趾的腳只獲得了兩星半的評分,網友評價:「還好」。 她告訴當地的學生報紙:「我的足照下標有我的名字,這個『維基足科』就是戀足癖的百科全書,人們可以在上面對我的腳品頭論足,而我只得了兩星半,太不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