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太后:毒殺情人、保全家族、平衡後宮,高手都這樣玩

2020-11-11 白姐宮鬥

有人戲稱甄嬛傳中,太后的「床戲」太多,劇中太后的鏡頭有80%是在床上拍的。原著中寫到:

我朝太后精幹不讓鬚眉,皇帝初登大寶尚且年幼,曾垂簾聽政三年之久,以迅雷之勢從攝政王手中奪回皇權,並親手誅殺攝政王,株連其黨羽,將攝政王的勢力一掃而清,才有如今治世之相。

只是攝政王一黨清除殆盡之後,太后大病一場,想是心力交瘁,於是起了歸隱頤養之意,從此除了重大的節慶之外,便長居太后殿閉門不出,專心理佛,再不插手朝廷及後宮之事,只把一切交予帝後處置。

看過劇的人都知道,太后雖然坐擁「床戲」名頭,卻運籌帷幄宮中大小事宜:華妃不孕、甄嬛回宮、縱容宜修、為眉莊報仇……樁樁件件都離不開太后的操控。

眼光毒辣,分得清是非曲直

劇中富察貴人被皇后養的貓發瘋衝撞後小產。

事情發生後,她叫來了宜修皇后,對其嚴重警告。

「這點小事還需要哀家動手!」

叫姑姑抱來了惹禍的貓,給皇后演示其發瘋的過程,皇后啞口無言。

「哀家有眼疾,你們就當哀家瞎了……」

「有些事哀家可以閉著眼看不見,但有些事,不行!」

太后對皇后愛恨交加,在純元和宜修中間,她選擇了適合後位的宜修。

太后對宜修所做陰毒之事一再包庇,她不是不知,是為了後位一直在「自己人」手裡。

太后從一個小小宮女,成為最後的宮鬥冠軍,坐上太后的位置,智慧和手段均在普通人之上, 有時候,為了自己的目標,不得不「裝聾作啞」,關鍵時候卻是一點不含糊。

華妃不孕,是因為歡宜香。

歡宜香是皇帝親賜,但主張讓華妃不孕的卻是太后。

太后一直視謀害皇孫為大忌,卻為何不讓華妃產下皇孫?

華妃的哥哥年羹堯是推皇帝上位的功臣,手握重兵。

華妃仗著哥哥的功績,在後宮也是稱霸稱王,連皇后也不放在眼裡。如若有皇子,那不立為太子,年羹堯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到時,皇位不保,後位就更危險了。

太后的一生有兩件大事,一個是皇帝的皇位不能有閃失,一個是皇后的後位不能被威脅。

太后早早將華妃、年羹堯的計謀看穿,提醒皇帝絕不能讓華妃生下皇子。

可憐年世蘭對皇帝一生深愛,卻從未真正得到過他的信任。

接甄嬛回宮,制衡皇后

太后當初就不願意甄嬛入宮,因為她與死去的純元皇后長得太像,會危及皇后的地位。

只因皇帝喜歡,老母親拗不過皇帝兒子。

甄嬛不願做純元替身,與皇帝撕破臉,只身前往甘露寺,與果郡王有情後,身懷雙胞胎。
本來就不喜歡,又在宮外有孕,太后必然對甄嬛顧忌萬分,怎奈,天助甄嬛,皇后為了保全三阿哥地位,竟然犯了太后大忌,在四阿哥的的甜品裡下了毒,到此,太后隱下個人厭惡情感,果斷接甄嬛回宮,制衡皇后。


作為新一屆宮鬥王者,甄嬛沒有讓太后失望,在回宮後,用「糙米薏仁粥」給總是利用夢魘爭寵的祺妃一個下馬威,讓太后看到了自己所挑之人的能力。

事有輕重緩急,人有七情六慾。

能及時察覺事態的發展,且能犧牲小我,顧全大局,太后不愧為一代宮鬥冠軍。

殺昔日舊愛,保兒子皇位

隆科多是太后的緋聞男友,也是橫在太后和皇帝中間的一根刺。

太后這一輩子坎坷無奈,年輕時喜歡隆科多,卻被他騙進宮輔助孝懿仁皇后。

皇帝跟甄嬛說過,他親眼看到隆科多抱著太后,心中對此事忌諱得很,這事對從小就敬畏皇阿瑪的皇帝來說,是致命打擊。

隆科多以為皇帝不知道他和太后有一腿,跟皇帝說:奴才聽說太后鳳體違和,不知是否恢復?奴才想向太后請安。

皇帝:舅舅進宮一趟也累了,皇額娘病中乏力,否則可以與舅舅閒聊敘舊。如今太醫說要靜養,一時恐不得見,等皇額娘身子好些了,舅舅再來請安吧。

話裡話外都透著恨意。

皇帝為什麼要殺掉隆科多?為什麼要讓太后動手?

其實隆科多可比年羹堯低調多了,殺他最大的原因也是因為他與太后有染,皇上讓太后動手,是為自己的老爹解了一口氣。

太后了解皇帝,就算自己不答應動手,皇帝也不會放過隆科多的,倒不如讓他手在自己手中,還能體面些。

隆科多到死也不明白,太后為何要對他下手。

「哀家首先是太后、皇帝的生母、烏雅氏的榮耀,然後才是先帝的德妃,你的青梅竹馬……

看著排位順序,應該就能明白了。

可惜,他沒有機會聽到太后的這番肺腑之言。

「你斷送了我的一生,今天,便由我來斷送你的一生。」

太后為了維繫與兒子的情分,親手為隆科多倒下毒酒,親眼看他痛苦死去,被迫殺死心愛之人後,並未得到皇帝兒子的原諒,悲痛交加,臥病在床,鬱鬱而終。

秘留遺囑,保家族榮耀

太后病危之際,求皇帝見一面自己最疼愛的兒子老十四,皇帝不肯,太后道出皇帝多年前為爭皇位幽禁皇親、殘害手足之殘忍惡行,並用「六親不認,骨肉分離」八字詛咒皇帝的未來。

皇帝不甘示弱,疾言說出太后與隆科多的私情,太后痛心疾首,含淚離去,皇帝落淚,不知是為母親、還是為自己。

皇帝雖對母親舊事一直耿耿於懷,但孝道在心,一直用心孝順母親,用自己的尊嚴討好母親,對她包庇皇后作惡等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只是在她人生最後的時刻,依然看不到近在眼前的他,這麼多年的孝心在太后那八個詛咒的字句中,讓他對太后僅存的一絲溫情也蕩然無存了。

太后的一生,失去至愛,未得親情,用生命維護的家庭榮譽,也隨著宜修的廢黜,灰飛煙沒。

太后不虧是上一屆宮鬥冠軍,她知道皇帝是不會放過宜修的,但烏雅氏的榮耀不能丟,秘留一份保全皇后位置的遺囑,在廢后的關鍵時刻拿來用。

母命難違。

皇帝皇后跪接懿旨,皇帝成全皇后,但,此生不復相見。

人生沒有回頭路,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並為之付出一生。

太后每走一步都身不由已,卻沒有結果。

或許回到從前,太后、皇帝、隆科多、甄嬛、皇后等都會後悔自己最初的選擇,但歷史沒有或許,人生更沒有或許,有些事情是註定的,任誰也改變不了。

她或許只想做一位普通的母親,一個有人真正疼愛的妻子,但命運的馬車載著這位悲涼的太后一路向前,無法回頭,路上的風景或許在她心中都失去了動人的顏色。

相關焦點

  • 甄嬛傳:太后斷送情人的背後,不只為皇帝,而是那段被錯付的愛情
    入宮太后出生在烏拉那拉氏的權貴家族,年少時,她因一次意外被國舅隆科多所救直到多年之後,她才明白,他是故意的,只因他也有著家族的使命,就是送她進宮,生下兒子,替他姐姐保住皇后之位。她為自己錯付的愛情傷心過,也為自己的單純悔恨過,可是痛過之後,在後宮如何生存成了最重要的事情,她知道自己只有活著才能再有機會。
  • 甄嬛傳:你注意到甄嬛頭飾變化了嗎?這才是真後宮,怪不得成太后
    這才是真後宮,怪不得成太后想必大家對《甄嬛傳》是比較熟悉的吧,女主角甄嬛在後宮中的步步驚心,可是叫人們看著大快朵頤。甄嬛在這樣的深宮大院中逐漸成長,將對手皇后打敗,自己坐上了太后的寶座。看著十分榮耀的背後,卻是充滿了艱辛和無奈,甄嬛是犧牲了很多,她也因此將心中的痛苦付諸到仇人身上。可是坐上了太后寶座的她,真的有這麼高興嗎?更多的應該是孤獨感吧。
  • 甄嬛傳:兩個王者的對決,開篇太后跟皇上的談話,揭開後宮的秘密
    楊角風談《甄嬛傳》第1期:毫無疑問,《甄嬛傳》是近年來,相當優秀的一部宮鬥劇,其出色程度與《雍正王朝》不相上下。兩部劇目前在豆瓣的評分均為9.2分,且都是講雍正帝的,一部很少涉及後宮,一部很少涉及朝政,但都是難得的佳作。
  • 甄嬛傳:高手對決,暗潮湧動,看懂開篇雍正帝跟太后的對話了嗎?
    楊角風談《甄嬛傳》第1期:毫無疑問,《甄嬛傳》是近年來,相當優秀的一部宮鬥劇,其出色程度與《雍正王朝》不相上下。兩部劇目前在豆瓣的評分均為9.2分,且都是講雍正帝的,一部很少涉及後宮,一部很少涉及朝政,但都是難得的佳作。
  • 甄嬛傳:三位最有心機的女人,這樣的排名你覺得怎麼樣
    甄嬛傳:三位最有心機的女人,這樣的排名你覺得怎麼樣?甄嬛,就不消說了,飽讀詩書胸有謀略,連她的父親都稱她是「女中諸葛」。剛進宮時青澀單純,對任何人都心懷善意和感恩。甄嬛對待皇上欲擒故縱,是他智囊和貼心人。
  • 甄嬛傳之太后,她也曾經認真的活過
    《甄嬛傳》中太后烏雅氏的戲份不多,但她的存在感可絕對不低,在每一個關鍵時刻都有她的參與。她由一個普通宮女在康熙的後宮中脫穎而出,生下皇四子(雍正)皇十四子(大將軍王)後被晉為德妃,最後又一躍成為太后,她的聰慧,野心可見一斑。
  • 重溫《甄嬛傳》,害死純元的不是皇后,而是連甄嬛都害怕的她
    太后賜酒隆科多是因為年輕時她與隆科多兩情相悅,她不想入宮,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嫁給他,隆科多卻沒有實現諾言,為了扶持他的姐姐孝懿仁皇后在後宮的地位,讓她選秀時,故意穿粉藍色的衣服,被先皇選中。
  • 讀流瀲紫《後宮甄嬛傳》
    《後宮甄嬛傳》是流瀲紫所著後宮小說巔峰之作,耐看耐讀耐品。《後宮甄嬛傳》裡面的女人甚多,居於雍正皇帝的後宮,這些妃嬪們爭風吃醋,絞盡腦汁,為的是爭得皇帝的寵愛,一個女人得寵後的最大實惠是能夠得到更多的賞賜,賞賜越多、越昂貴,女人的身價就跟著抬高,連跟隨的奴婢、下人都跟著榮耀起來,自會感覺比其他下人高人一等。然而,俗話說:槍打出頭鳥。
  • 後宮甄嬛傳中的國際關係學
    前者勝在對氣勢恢宏的歷史進程進行祛魅和再詮釋,而後者則贏在對中國文化背景下的人性深處的幽暗的淋漓揭示。無論是對白、情節、人物個性,還是服飾、道具、飲食、起居,都顯得極為精緻。在一切都粗製濫造的今天,能有一部以精緻著稱的藝術作品,實在難得。
  • 甄嬛傳:皇帝死都沒拽下黃帶子,很大的原因在於皇上最終保全了她
    在甄嬛傳中,甄嬛似乎鬥倒了皇后一方,最後依靠自己的努力加上自己同盟會的幫助,最終能夠支持下一個登基為大寶自己的大清皇太后,此生可謂是贏得了滿堂春光。可是甄嬛真的是靠她自己的力量才能做到最後成功嗎?皇帝當時親自賜給甄嬛這個新人湯泉沐浴,並且按照當時民間夫妻的利益對待她,也是非常令人感嘆的,雍正這個原本不懂情趣的人,居然能為甄嬛做這樣的事,也是非常難得的。而皇上對甄嬛也是處處用心,當時甄嬛初入宮皇上就知道甄嬛喜歡穿什麼,喜歡吃什麼,有什麼好東西想要給甄嬛,讓甄嬛在寵愛中,而且對她也是處處保護。
  • 【Media】《後宮甄嬛傳》敘事學邏輯分析
    雍正元年,太后為制衡後宮與朝中勢力,充實後庭,以防年羹堯的親妹妹華妃專寵獨大,危及帝位,為皇帝舉辦了其在位十三年間唯一的一次選秀。十七歲的甄嬛與好姐妹眉莊、陵容奉命參選,她抱著只不過來充個數的念頭,因此薄施粉黛,只等皇上「撂牌子」讓她落選。可命運卻跟她開了個玩笑,皇帝 偏相中了甄嬛的智慧、氣節與端莊,再加上她是愛臣甄遠道之女,於是把甄嬛留在了宮中,三姐妹一同入選後宮,都成為了皇帝的妃嬪。
  • 甄嬛傳:太后給華妃送歡宜香,真的只是為了大清江山?人心險惡
    人心險惡」甄嬛傳裡面,華妃一直是一個很有個性的女人,正是因為華妃和其他妃子一貫的溫婉不同,才讓皇上對華妃多了幾分真心。華妃作為將門之女,性格自然灑脫,管理後宮也非常的霸氣,雖然只是妃位,但是氣勢完全不輸給皇后,甚至皇后有時候都要忌憚華妃。但是其實華妃也並不是那麼的稱心如意,華妃一直沒有生育,不能和皇帝有自己的孩子,其實不是別人,正是皇帝一手造成的。
  • 甄嬛傳:後宮中最不能惹的人,不是甄嬛和太后,是默默無聞的她
    在後宮中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女人,她們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徵,也有自己的厲害之處。囂張跋扈的華妃看起來沒有心機,但她的所作所為卻是宮中最直接的。皇后看起來溫柔好相處,但她卻是整個後宮中最為毒辣的人。然而在後宮中最不能惹的人卻不是她們,而是默默無聞的葉瀾依。
  • 《甄嬛傳》齊妃之死——太后和皇后的烏拉那拉氏的榮耀!
    可是在這深宮大院裡,到處都充滿著算計和陰謀的後宮,怎麼可能讓她那麼容易就熬到三阿哥登基,自己成為太后的那一天呢? 齊妃處處以三阿哥為重,為了三阿哥她可以做所有她不願意去做的,可是越關心就越亂,皇后正是以她這個軟肋處處掣肘,要挾她做了好多壞事!
  • 甄嬛傳:太后不親自撫養靜和公主,原因終於被說出!
    《甄嬛傳》中沈眉莊去世後,太后為啥子沒有提出要撫養「靜和公主」呢?因為太后明白「靜和」有更好的去處,而她自己則沒有精力也沒有心力撫養這個孩子。太后看眉莊的眼神都不一樣,滿臉的笑意,一向不苟言笑的頭後都連連稱讚,點頭。
  • 慈禧太后的後宮緋聞:雖權勢滔天,背後也有小女子鮮為人知的秘密
    當然,我們不能拿宮鬥劇說事,比如《甄嬛傳》,後宮那叫一個亂啊,硬是把冷峻少言的雍正帝塑造成了一個移動的荷爾蒙釋放器。皇上可以後宮養個佳麗三千,她慈禧太后二十六歲守寡,三十歲不到就走上了權力頂端,有點緋聞並非不可能,而是很有可能。
  • 甄嬛傳:誰看懂了?沈眉莊難產血崩時,太后為何要躲在自己宮裡?
    《甄嬛傳》沈眉莊選秀時能被太后看中,離不開她從小所接受的大家閨秀般的教育,說到底沈眉莊的性格跟她的家教有很大的關係,太后看中的正是她端莊大氣的一面,然而等到沈眉莊入了宮後,卻三番兩次遭到華妃的陷害,在這方面眉莊表現的其實並不好,以至於最後才落入了華妃和曹貴人的詭計,在眉莊假孕禁足後,皇上又表現的太過薄情
  • 甄嬛傳:才明白皇帝栽在甄嬛手上一點都不冤,不信你看太后說了啥
    甄嬛傳:才明白皇帝栽在甄嬛手上一點都不冤,不信你看太后說了啥 導語:《甄嬛傳》中最讓人糾結的一對,莫過於皇帝和甄嬛。明明兩人都對彼此有感情,但卻相愛得不是時候,一度落入反目成仇的局面中。
  • 甄嬛傳:後宮嬪妃都無孕,為何甄嬛能懷上多次?原因只有太后知道
    在《甄嬛傳》這部電視劇中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那就是皇上後宮中的女人雖然非常多,但他的子嗣卻是很少的。比如說齊妃生下的三阿哥,宮女生下的四阿哥以及曹貴人生下的溫宜公主。皇上身為一個九五之尊,他的子嗣竟然還沒有達到5個,這真的太奇怪了。
  • 《甄嬛傳》一壺簡單的糙米薏仁湯,為何就消除了太后的疑心?
    皇后做這一切太后是默許的,因太后也不喜甄嬛,當初選秀之時太后還說甄嬛姓甄衝了皇帝名匯,又潑水、拿貓試探,最後不情願地接受皇上賜甄嬛牌子,甄嬛雖也知書達理,但性格卻不似其他妃嬪般順從,直到和皇上決裂離宮,太后都未多說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