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維耀和他的耀州民俗博物館

2021-02-19 銅川大視野

楊維耀和他的耀州民俗博物館

                             

作者:付金榮

    早就聽說楊維耀先生在銅川小丘鎮紅巖村建立了一個博物館,我一直沒有時間去參觀。近日,應銅川紅色收藏家吳建平先生的邀請,我們一行五人驅車前往,並在陰高峰、朱俊傑、侯耀寧等老師的牽線搭橋下,我們終於如願以償地到達尚未正式開放的耀州民俗博物館,一睹其博大精深、蘊含中華傳統文化無限魅力、泛著歲月光華的一件件老物件。

       進入大大的紅漆大門,映入我眼前的便是諾大的約有十幾畝的場地,這裡原為一所學校,擁有許多間教室,民俗博物館就設在院內。我看見大小不一的牛槽堆放在一起,被改造過的戲臺立在院中央,正門的右前方是專門為藏品搭建的鋼結構大廳,新栽種的各種綠植歡迎著我們,給這裡原來有些荒涼的院落增添了一抹生機。

      我們隨博物館館長楊維耀先生的講解,走進了「農耕文化」「非遺」「為人民服務」「錦繡前程」「紡染繡坊」「五穀豐登」「車輪滾滾」「鐫刻未來」「衣食無憂」等九大主題館,我在馬燈、馬槽、尖釵、胡基模子、織布機、花轎、水車、風車、犁、耙、碾、鍁、鋤等物件上流連,在老油坊、木匠鋪、鐵匠鋪、染織坊這些仍留有主人氣息,滿屋生活味濃厚中行走,感慨萬千。感嘆於古人的傑出智慧,感嘆於楊維耀先生獨有的眼光與魄力。從農耕文化、紅色收藏再到生活用品收藏,這上萬件的古老物件匯集在這裡似乎頗顯靈性,它們悠悠訴說著曾經經歷過的人和事,讓我一下子有一種穿越的感覺,那些匠心獨作的工藝品、老物件,仿佛在默默與我對話、交流……

      當我問起楊維耀先生為何投擲千萬餘元,走街串巷,花費大量錢財和精力,幾十年堅持不懈,收藏這些古老物件時,他想了想,堅定地回答我說:「為了傳統傳承,讓更多的人了解歷史、了解傳統文化,懂得我們民族的根脈和靈魂所在。」

      我與楊維耀先生相識於兩年前,我們曾一起在郭丁曉的「茯韻同官」茶樓品嘗過銅川人自己生產的龍柏芽茯茶,他當時給我的印象是憨厚、樸實。由於漸失聯繫,所以當我聽說他開辦耀州民俗博物館時,十分驚訝。此次相見,目睹如此包羅萬象、種類繁多、大規模的收藏品,讓我對他更加刮目相看。

      楊維耀;2005年6月,創辦聖邦職業技術學校,任校長;2016年1月,職合成立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培訓學院銅川分院,先後任常務副院長、院長;2017年6月,創辦耀州民俗博物館任館長。楊維耀先生現為陝西省民俗協會會員,耀州區第七屆、八屆、九屆政協委員,中國民辦教育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現代教育技術分會委員,耀州區工商聯執委,他先後被中國科協、財政部表彰為「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被耀州區授予「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被中華風採人物網,西部英才網評為「世紀風採人物」,被中國教育家聯合會授予「全國民辦教育傑出校長」「優秀民辦教育家」,被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國家教師科研專項管理辦公室評為「全國教育創新傑出人物」。

      從楊維耀先生的簡歷和他所獲得的一系列榮譽中,呈現出來的是他的勤奮好學、敬業愛崗、樸實肯幹、創業精神極強的特性品格。他告訴我他的座右銘是:「只要付出,必有收穫;只要勤奮,總會成功。」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經常走村串鄉了解社情民意,關注民生,撰寫了提案多份。在技能培訓的同時,他帶領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先後為稠桑村、小丘移村、紅巖村、山家坡、孫塬孝北村、廟灣鎮、蔡家河、關莊鎮、楊塬村等村積極配合區政協「三下鄉」活動,並動員學員為孫塬椒農當義工,為農民免費培訓農業實用技術,為群眾發放果樹修剪工具、實用技術書籍、生活用品等。他特別關心殘疾人和弱勢群體,先後對殘疾人關莊的柴靜宜、孫塬的焦斌等進行免費培訓指導並給困難學員發放生活補貼等,對小丘貧困戶殘疾人李耀紅無償購買保險、對移村殘疾人潘樁樁、瑤曲殘疾人張元鋒多次進行技能培訓和創業指導,為董家河孝雷村五戶貧困戶子女在「六.一兒童節」期間,送去書包、文具、童裝等,為小丘貧困戶信小民、陳家坡貧困戶杜考安置就業……他非常熱愛社會公益事業,二次助力脫貧捐款,三次為殘疾人組織捐款支持殘疾人創業;在網際網路上捐贈互助金支持百位困難失學兒童;抗震捐款;在疫情期間捐物,並向區紅十字會捐款……他的大愛情懷,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楊維耀先生自建耀州民俗博物館,出於對古老物件的保護,就是用一顆善良之心、博愛之心使更多的人關注傳統文化。他用實際行動,儘自己最大努力在挖掘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保護傳統文化,並使其發揚光大。站在耀州民俗博物館,我再次仔細觀賞著一件件老物件,心裡湧出一份感動,感動於楊維耀先生的博大情懷,感動於他的甘於奉獻、無私為民的精神,感動於他為銅川人民所做的這件大好事。

      當我一直在為楊維耀先生所建的耀州民俗博物館嘖嘖稱讚時,他謙虛地笑著說:「我只是做了我想做的事情。」楊維耀先生目前正忙於博物館即將開放的前期準備工作,並計劃籌建農耕文化體驗園,讓觀者親自體驗一下土法工藝的製作過程。我在此衷心地祝願楊維耀先生的耀州民俗博物館早日開放,發揮作用,帶動更多的人前來參觀、學習,把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為銅川的文化旅遊事業錦上添花,做出更大的貢獻。

本文作者 付金榮

付金榮,畢業於中國礦業大學,曾在銅川礦務局職工中專、銅川煤業技師學院任教多年。現供職於銅川礦務局,為銅川王益區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煤化實業公司作協會員、《史飛翔工作室》籤約作家、富平人網會員。自幼喜愛文學,其文章行如流水,清新自然,樸實無華。作品散見於《銅川日報》、〈銅川礦工報〉、〈銅川文化交流〉、〈印臺文苑〉、〈銅川實業公司網〉、〈E銅網〉、《閱讀悅讀網》、〈富平人網〉等媒體平臺和網絡信息平臺。


相關焦點

  • 民間收藏者贈銅川90餘件耀州黑瓷揭開飯罐之謎
    原標題:民間收藏者贈銅川90餘件耀州黑瓷揭開飯罐之謎 專家與來賓一起觀賞捐贈的瓷器  昨日上午,一位民間收藏者向銅川市捐贈90餘件清代、民國時期的耀州窯陳爐窯場黑釉瓷器。
  • 北京民俗博物館地址在哪裡?交通指南一覽
    ➤北京民俗博物館地址在哪裡?  北京民俗博物館地址是北京市朝陽區朝陽門外大街141號  ➤北京民俗博物館交通指南:  【地鐵線路】  1、地鐵二號線朝陽門站下A口出,往東;  2、地鐵六號線東大橋站下A口出,往西;  【公交線路】公交110、109、75、750
  • 震旦博物館「仙人的樹林」:用新民俗延續傳統民俗生命
    作為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副教授,鄔建安多年來專注於將當代美學與文化態度帶入瀕臨絕跡的中國民間藝術傳統,他與陝西華縣皮影戲皮影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汪天穩的合作已有十年之久,作品曾展出於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此次在震旦博物館的一系列作品,有多件是2018年新作,也是藝術家結合博物館以高古玉器為收藏特色,並配合展廳獨特採光系統的「升級版」展示。
  • 相約看滄州丨這家博物館不僅有民俗文化,還有紅色記憶……
    劉斯峨透露,佔地100畝的聖基民俗文化園已啟動建設,未來這個博物館展品更豐富,陳列更精細,文化味更濃厚。民俗文化尋找回憶,珍貴資料追憶感動,國防教育銘記心間……這是一次非同尋常的文化之旅,更是一次重溫歷史、愛國教育之旅。滄州日報記者趙寶梅王軍  觸摸歷史憧憬未來聖基文化博物館是王軍的「老朋友」了。
  • 【嶺南館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深圳沙頭角魚燈舞民俗博物館開館
    &nbsp&nbsp&nbsp&nbsp一座博物館就是一部發展史。在中英街內,有一座沙頭角魚燈舞民俗博物館,該館不僅介紹了沙欄嚇村的歷史和沙頭角魚燈舞保護與傳承,還展示了當地客家人的生活習俗。近日,記者走進該館,探秘流傳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魚燈舞的故事。
  • 耀州可以寫可行性報告編寫可行範文
    專注於鄉村旅遊與休閒農業,服務項目不計其數。在「田園綜合體」這個發明以前的十年。今年7月中下旬,人民論壇雜誌社安徽站站長劉建軍來滁採訪調研,對滁州、市創建民俗風情村,充分利用農業及農村豐富自然資源,將鄉村變成具有教育、旅遊、文化等多種功能,滿足現代人特別是城裡人對返璞歸真休閒生活方式日益擴大的需要,轉變農村經濟增長方式,拉動鄉村旅遊發展的模式,充分肯定、大加稱讚,劉站長還對滁州民俗風情村之一的緣村(天長市汊澗鎮長山村)的傳奇很感興趣。
  • 萊蕪民間非遺項目集合地 農民家中辦起民俗博物館
    此時,只有他的妻子王俊蓮和還在襁褓中的女兒李慧成為他的精神支撐。妻子給他攤了一大包玉米摻白面的煎餅,那時候吃到摻白面的煎餅算是很不錯了。裝備很簡單,稿紙是草紙,鉛筆備幾支,背上煎餅,包上自醃的辣菜鹹菜,騎著破自行車走上了採訪路。
  • 湖北「最神秘」村莊走紅,先後出過36位皇帝,被譽「民俗博物館」
    湖北「最神秘」村莊走紅,先後出過36位皇帝,被譽「民俗博物館」在湖北鹹寧桂花鎮有一個非常「神秘」的村莊,先後有36位皇帝都在這裡誕生,可謂是人傑地靈,它就是明崇禎三年建立的劉家橋村,也是我國著名的民俗博物館,除此之外,這裡的風景也是數一數二的
  • 藏家耗盡所有積蓄收藏客家文物 民俗博物館無處安家
    從那時起,她就立下心願:收集與客家人有關的一切「老東西」,待條件成熟時,開辦一個客家民俗博物館!在有了自己的「奮鬥目標」後,她便開始廣泛收集與客家人有關的所有產品,包括陶瓷、木雕、文房四寶、宗教器物、客家服飾等等,「那時收藏這些破破爛爛的東西是被人家瞧不起的,我就偷偷做,到臨縣客家人比較集中的地區收購。」
  • 市民俗博物館新徵5000多件紙質文書 科舉夾帶有上萬字
    契約:一部400年中國土地、房屋交易史  洛陽民俗博物館此次新徵集的紙質文書中以地契、房契為最多,共4000多份。籤訂契約的時間從崇禎十四年到民國年間,時間跨度近400年。  其中最珍貴的,當屬一份崇禎十四年的土地契約(圖①)。
  • ...公安耀州分局積極開展「公安局長一日校園安全崗」系列活動
    公安局長一日校園安全崗2020年秋季開學伊始,銅川市公安局耀州分局迅速落實校園周邊「高峰勤務」和「護學崗」制度,制定《銅川市公安局耀州分局放學現場安全秩序維護2020.9.6與校方交流安全工作2020.9.602 9月6日,銅川市耀州中學隆重舉行建校80周年慶典,分局副局長唐江濤到現場靠前指揮,全體執勤民警按照「
  • 西安發現北宋孟氏家族墓地是什麼情況 耀州窯器值錢嗎收藏價值如何?
    這批耀州窯瓷器以茶具、酒具、生活用器和祭祀禮器等為主。考古人員認為,這次發現不但有明確紀年,而且首次經過考古發掘出土一批罕見耀州窯器物,為研究北宋耀州窯器物類型、燒造工藝以及瓷業發展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收藏價值怎麼樣?
  • 傳承有序,盛極一時,深受達官貴人喜愛的——千年耀州瓷
    耀州窯宋代名窯之一,在唐代就是中國陶瓷燒制的著名產地,宋代更進一步達到鼎盛,成為我國「六大窯系」中最大的一個窯系,其產品則成為北方青瓷的代表。耀州窯始於唐代,當時燒黑、白、青瓷,宋代青瓷得到較大發展,北宋末是該窯燒造青瓷的鼎盛期。入宋後,窯場為了保持和發展它在晚唐五代時期北方青瓷的領先地位,保持原有銷售市場和爭奪佔領新市場,在制瓷工藝上有了很大的革新和創造。
  • 說器物之耀州窯丨3分鐘了解耀州窯,為什麼趙宋文人都愛它?
    簡介:此盞口微張,頸部略收,斜壁,圈足,通體施青綠色釉,圈足邊緣釉露胎。整器胎質堅緻細薄,為宋代耀州窯精品佳作。耀州瓷之尊貴,是為宮廷御瓷。《宋史•地理志》中記載「耀州貢瓷器」;宋王存的《元豐九域志》卷三有「耀州華原郡土貢瓷器五十事」。以上兩處文獻記載表達了同一個意思:耀州窯瓷器一度納貢於朝廷。
  • 陝西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千年「魔壺」
    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青釉提梁倒注瓷壺。本報記者 郭青攝原標題:千年「魔壺」:古瓷瑰寶中的絢麗奇葩陝西歷史博物館收藏著這樣一件國寶級瓷壺,它造型奇特、精美華麗,以鳳凰作壺把,以獅子之口作壺嘴,花中之王牡丹纏繞壺身,並有著巧奪天工的設計,壺身呈圓形,蓋、梁、身連為一體,「倒注液體,翻轉不漏」,人稱「魔壺」。這件神奇的「魔壺」具有怎樣的內部構造和神奇「魔力」?
  • 民俗風情 美麗榮興
    那就讓我們來美麗的榮興體驗民俗風情、品嘗地道美食、邂逅專屬假期,尋找身邊的詩和遠方,總有一款適合你。 一條路 幾多情 1 詩路之旅
  • 「我要找到你」耀州公安跨年追捕!買賣國家機關證件案嫌疑人全部到案
    西安市某區的某街道上,在刺骨的寒風中,有三名男子隱藏在一個拐角處,緊緊盯著對面臨街樓上的一扇窗戶……這不是影視大片的鏡頭,這是耀州公安分局跨年夜大追捕的一幕。2020年以來,省公安廳指定耀州公安分局偵辦的公安部督辦案件——王某等人買賣國家機關證件案,十四名嫌疑人已悉數落網,唯有最後一名犯罪嫌疑人張某逃避偵查,民警多次抓捕未果。
  • 京西古城 冀北鐵城 河北古建藝術博物館 中國最佳民俗文化旅遊市
    穿越太行壹佰壹拾肆蔚州古城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紅山文化和河套文化三種古種文明在這片土地上匯聚、碰撞和交融形成蔚縣中華古文化>自古有「兔城」、「鐵城」之稱以「豐」字型為主的街巷布局,明清古城風貌猶存「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漢代楚相馮唐就是當時的代郡現在的蔚縣人蔚縣又是全國文化先進縣、中國剪紙藝術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最佳民俗文化旅遊城市
  •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宋瓷選粹(高清多圖)
    ↖ 點擊關注「今日聯拍」藝術品全業態交易平臺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 北宋孟氏家族墓地 考古發現精美耀州窯器物
    昨天上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了長安杜回北宋孟氏家族墓的考古發掘情況,其中,出土精美耀州窯瓷器部分器型為考古首次發現。  杜回墓地位於西安市長安區郭杜街道杜回村南部,地處高陽原南緣、潏河西岸。這裡曾是隋唐時期一處重要墓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