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正智
朗誦:原上草
對祖國的愛,是從故鄉生根的。故鄉像一隻小船載著我童年的歌謠,載著我少年的夢想,故鄉是我終生難以忘懷的地方。暮然回首,思念會陣陣地浮現在眼前。故鄉的地名,故鄉的老井,故鄉的溝溝坎坎,故鄉的一草一木,故鄉的父老鄉親……在我的心靈深處,凝結成不老的情結。
1950年,15歲的我,離開了我可愛的家鄉——白鹿原,到西安城裡謀生求學。1954年從衛校畢業後,分配到陝西安康縣衛生院工作。1956年應徵入伍,跟隨部隊去了青海、西藏、新疆。離別故鄉的我,無時無刻不思念著故鄉。離別故鄉越遠,思鄉的思緒就越濃;離別故鄉的時間越長,思鄉的懷戀就愈強烈。
思鄉是苦的,正如李白在《太原早秋》中所述:「思歸若汾水,無日不悠悠」。思鄉之苦,不時地折磨著我的情感。因為它深埋在心裡,深藏在腦海裡,總會不知不覺地突然竄出,佔領你的心靈,使你陷入思鄉的憂愁中,尤其是在節假日和閒暇之際,思鄉的思緒,在腦海裡翻騰著,久久難以平靜。「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那時我真想長上翅膀,飛回家鄉,看看家鄉的容貌,見見我的爹娘和父老鄉親。
何以解憂,只有踏上了歸途,回到日日想念的白鹿原上,才能排解這思鄉之苦。
思鄉是甜的,令人回味無窮。家鄉老井的水,清瑩澄澈,甘洌甜潤。夏日酷暑,喝一口才從井中絞上來的井水,清涼爽口,甘露一般,令人陶醉。家鄉香噴噴的包穀面攪團,丁丁面、燃面和各具特色的稍子面,色味俱佳,芳香四溢,令人垂涎欲滴。母親熬的包穀糝,美味可口,就著淹制的酸白菜,那爽勁,勝過大歺佳餚。
思鄉是美妙的。故鄉如夢似幻的神韻,一直在我腦海裡流淌著。故鄉的老墳,故鄉的祠堂,故鄉的祭祖和天旱時取水的場面,時不時地在我腦海裡顯現。故鄉的學校,故鄉的小洞和熱鬧非凡的二月二廟會,若隱若現地常在我的眼前浮現。爹娘慈善的容顏,村中的老宅,常在夢中遊蕩徘徊。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遠在異地他鄉的我,每當我仰望星空的明月,就想起了家鄉,懷念故鄉皎月。「月是故鄉明」,家鄉的明月,分外迷人,格外令人留戀。朗朗明月,遙遙地升掛在高高的天穹,灑下盈盈的,融融的光華。月光下,樹影,人影,農舍的屋影,農舍裡發出的若明若暗的燈光,顯得格外清晰柔美,編織出一幅美妙的水墨畫。
翻滾的麥浪;金黃的谷穗;祖祖輩輩使用的石磨和碾子;有二百年歷史的老井;鯨魚溝的泉水和溪流;鬱鬱蔥蔥,重重疊疊的竹林,幽靈般地在我腦海裡時隱時現。
故鄉是什麼?是少年時,天天想離開的地方,是久別之後卻天天想回去的地方;是濃鬱純正的鄉音;是淡淡的憂傷;是濃濃的思念。漂泊在異地遠鄉,總會在風雨中愈發思鄉。身居鬧市,讓我更加懷念家鄉的嫋嫋炊煙。樹上的喜鵲,在枝頭上跳來跳去,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鯨魚溝的荊河,清流銀波,歡樂地流淌著,他們似乎在向人們告訴家鄉的美,又好像在問我這個漂泊的遊子,何時歸來?
我的家鄉,就是這樣美麗,這樣多彩,叫人怎能不留戀,又怎能不思念。
2020年12月22日
於鹹陽美景江南小區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