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2021-02-07 詩詞樂讀

六九第8天


武陵春·春晚

宋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fēng zhù chén xiāng huā yǐ jìn , rì wǎn juàn shū tóu 。 wù shì rén fēi shì shì xiū , yù yǔ lèi xiān liú 。 wén shuō shuāng xī chūn shàng hǎo , yě nǐ fàn qīng zhōu 。 zhī kǒng shuāng xī zé měng zhōu , zài bù dòng xǔ duō chóu 。

= 釋義 =

1.武陵春:詞牌名,又作「武林春」、「花想容」,雙調小令。雙調四十八字,上下闋各四句三平韻。這首詞為變格。

2.物是人非:事物依舊在,人不似往昔了。三國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節同時異,物是人非,我勞如何?」宋賀鑄《雨中花》:「人非物是,半晌鸞腸易斷,寶勒空回。」

3.舴艋(zé měng)舟:小船,兩頭尖如蚱蜢。唐張志和《漁父》詞:「釣臺漁父褐為裘,兩兩三三舴艋舟。」

4.載[ zǎi ]1.年;歲:千~難逢。三年兩~。2.記錄;刊登;描繪:記~。連~。轉~。[ zài ]1.裝,用交通工具裝:~客。~貨。~重。~體。裝~。滿~而歸。2.充滿:怨聲~道。


風停了,塵土裡帶有花的香氣,花兒已凋落殆盡。日頭已經升的老高,我卻懶得來梳妝。景物依舊,人事已變,一切事情都已經完結。想要傾訴自己的感慨,還未開口,眼淚先流下來。聽說雙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雙溪蚱蜢般的小船,載不動我許多的憂愁。

此詞上片極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悽苦之極;下片則進一步表現其悲愁之深重,並以舴艋舟載不動愁的新穎藝術手法來表達悲愁之多。

相關焦點

  • 千古愁絕第一篇: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風停了,花盡了,只有塵土還保留著花的香氣,日暮了,人也感到睏倦,算了,就不梳頭了吧。「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看看四周,物還是原來的物,人已經不是原來的人,當時發生的所有事情也已經結束了,想說什麼,卻說不出來,只有眼淚止不住的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眼前景物蕭條,令人傷感,但聽說在雙溪還有春色,還有美好,打算去泛舟欣賞,慰藉心境。
  • 唐詩宋詞中,那些乘風破浪的姐姐有多颯,不讀她們的詩都過意不去
    至今猶記她那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雖然是一位纖弱女子,但她的身上有著民族大義,「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便是她憂國憂民的重要見證,在她的身上我們見識到了女性的獨特魅力。李清照曾經寫過很多流傳千古的佳作,《武陵春·春晚》便是其中之一,下面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這首詞吧。《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 丁香露泣殘枝,算未比、愁腸寸結.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幹風月.
    「數聲鵜鶘,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留人不住,醉解蘭舟去。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
  • 陸遊梅詞的審美價值:「已是黃昏獨自愁」之內蘊與寓意
    晚間伴燈閒讀,拿過枕邊書,信手翻過,恰是陸遊《卜算子·詠梅》,忍不住把這幼時就熟背的詞又重溫,目光落在「已是黃昏獨自愁」不忍游離,更把「愁」字反覆咀嚼,細想這「愁」字與李後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有什麼不同呢?又與李清照「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有什麼差異?
  • 告別友人赴任,王之渙《宴詞》: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
    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唐玄宗開元年間,王之渙步入仕途,以門蔭調補冀州衡水主簿。這首《宴詞》,便寫於此次送別餞行宴席之上。所以,看上去固然春光明媚,實質上卻充滿了淡淡的離愁。可是,瞬間又想起荀子在《勸學》中所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任何成功,都須從小事做起,不要抱僥倖之心。最後兩句,「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承接上面長堤春水及其走向而來。一切都跟隨著詩人的目光,把景物和念頭雜糅在一處,則顯得婉轉許多,自己的一點小心思都被隱藏在其中。
  • 詩詞|問世間愁為何物?只叫人一言難盡!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易安居士這寥寥幾字,輕輕的愁意就已經氤氳而生,而當她說到「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時,已是無處著一愁字,卻又愁意無盡了。這種愁沒有重量,縈繞在心頭,總是揮之不去。如果說愁有重量,卻又是「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