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問世間愁為何物?只叫人一言難盡!

2020-12-24 詩詞世界

愁是詩中的秋意,自古逢秋悲寂寥,秋意蕭索時,最能勾起愁腸。

那奔放不羈的李白,到此時都要「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了;

而對於「少年不知愁滋味」的辛棄疾,到了晚年,「如今識得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無法言說的愁懷,往往化成平淡的語句,一句「天涼好個秋」,已經包含著無盡的蘊意,箇中愁滋味,恐怕也只有這樣的古詩詞,能夠略略道出個一分半分。

古時候寫愁寫得最好的不外乎李煜、秦觀、李清照、納蘭容若幾人。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易安居士這寥寥幾字,輕輕的愁意就已經氤氳而生,而當她說到「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時,已是無處著一愁字,卻又愁意無盡了。

這種愁沒有重量,縈繞在心頭,總是揮之不去。如果說愁有重量,卻又是「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了。

而那個亡了家國的南唐後主李煜呢,他的愁是綿長無盡的。如流水,「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流之不盡;如亂麻,「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愈解愈亂。

也難怪,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裡地山河,昔日廟堂天子,一朝歸為臣虜,怎能不愁腸縈懷呢?

「伏雨朝寒愁不勝,那能還傍杏花行」,對於富貴少年佳公子納蘭容若來說,也許很多人會疑惑:他有什麼好愁的?偏偏這位當朝宰臣的兒子,天子近旁的臂膀,生來就是痴情郎,富貴於他如浮雲,他一生所求的,恐怕就是一知己,能打動他的,恐怕也只有一個情字了。

所以他才能寫出「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這樣的詩句,發出「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這樣的感慨,因為失去的,永不再回來,只是「當時只道是尋常」,無限的追思,無限的愁懷,「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唯有詞中豪傑辛棄疾,大丈夫羞作女兒態,說起愁,是想著要去戲虐一番的,「誰言頭上發,皆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然而,他終究也有無盡愁的時候,「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所以他說「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樓」,因為家國難復,人已垂暮,「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豈不悲哉!

人生無常,天地不仁,忽然間厄從天降,令人猝不及防,卻又無可奈何。生離死別,陰陽兩隔,「梧桐半死清霜後,白頭鴛鴦失伴飛」,最是催人心肝。

古代的悼亡詞中,縈繞著的都是未亡人的愁懷。「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雖說元稹一直被人詬病為無行文人,但他的的悼亡詞卻是情真意切,同樣被人指謫的還有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我想如果因為一個人沒有在妻子死後保持孤獨,而是去另結新歡了,就詰責他對以前的感情不真,似乎有失公允,何況用現代人的價值觀去苛求古人,似乎也不太合適。

在「塵滿面,鬢如霜」的十年之後,忽然夢到前塵往事,卻只「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因為實在有太多話要傾訴,不知如何說起,暮然間驚醒,佳人已逝多年,「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怎叫一個愁字了得。

「萬事無不盡,徒令存者傷」,陸遊為了唐婉的鬱郁而亡感傷了一輩子,悼亡詞一首接著一首,直到八十四歲高齡,自己行將就木之時,還在低喃「沈家園裡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終於也帶著一生的遺憾溘然長逝了,留下了無限的惝恍。

正像納蘭容若的那聲悲嘆:「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回怎忘?」真心愛過的人,就算陰陽兩隔,又怎會徹底遺忘?午夜夢回,縱然是再好再妙的詩筆,也不過是「夢好難留,詩殘莫續,贏得更深哭一場」罷了。

佛家有語:野草不種年年有,煩惱無根日日生。世間的愁,本就無休無止無盡,也不是非要遭遇什麼災厄,也不是非要突逢什麼變故,愁來時,花事也傷心,雨中也夾愁。

你去看,「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你去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你去說,「倘若東君問魚雁,心情說在雨聲中」。

愁為何物?愁是沒有答案的,難以名狀的,問了也沒用,說了也枉然,於是又回歸到了最初的也是最終的那一聲嘆息,天涼好個秋。

版權申明:本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今日圖書推薦↓↓↓

往期精彩回顧:

詩經閣專輯|寸心聞野憂國事,鬥室隔離愛枕書

劉禹錫:成於心大,毀於嘴欠

神回復|如何一句話優雅的形容自己的體重?

10首平安唐詩,疫情肆虐,願君安好

詩詞|10首平安詩詞,2020祈願君平安

相關焦點

  • 朗誦: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作者:紫羅蘭  主播:離離原上草
  • 元好問: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作者:三罕   來源:古詩詞文苑(ID:songciba)萬籟俱寂之中,忽聽得遠處飄來一陣輕柔的歌聲,相隔雖遠,但歌聲吐字清亮,清清楚楚聽得是:「問世間每唱一字,便近了許多,那人來得好快,第三句歌聲未歇,已來到門外。三人愕然相顧,突然間砰膨喀喇數聲響過,大門內門閂木撐齊斷,大門向兩旁飛開,一個美貌道姑微笑著緩步進來,身穿杏黃色道袍,自是赤練仙子李莫愁到了。這是金庸先生筆下的一個情節。這個情節在我心裡停留了很久很久,不管赤練仙子李莫愁有多狠毒,但她出場的那一剎那,她與那句「問世間情為何物」,曾一同驚豔了我。
  • 問世間情為何物,什麼是愛情?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苦不堪言!一場遇見,唯美了歲月,一聲嘆息,滄桑了流年。若!
  • 除了「問世間情為何物」,或許我們更應該讀讀元好問的其他詩詞!
    看過金庸先生的小說或者電視劇《神鵰俠侶》的,可能都對其中的女魔頭赤練仙子李莫愁印象深刻,她在出場的時候,總是哀怨的念著一句詩: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託李莫愁的福,這首詩在普通讀者或觀眾心中的知名度非常之高,寫這首詩的元好問,也因此獲得了一波小小的流量。
  • 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許
    今夜,一曲《問世間情為何物》令我心緒難平,情思碎滿了一地。 往事如煙,明明已逝去多年,此刻,卻如數歸來,一幕幕,一幕幕,恍如昨天。兒時的我被李莫愁一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深深地觸到了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
  • 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許
    初識這句話,大概是在看《神鵰俠侶》的時候吧,其中有一個叫莫愁的女子,一位美貌而又略帶憂傷的女子。她痴痴的追求自己的愛情,卻又為情所傷,最後在情花烈焰中死去――自始至終,她總是在叨念著這樣一句話: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那時年齡尚小,十一二歲的樣子,懵懵懂懂,安識人間情味?
  • 問世間情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許,有多少人在愛情裡被滋潤
    有一句話是,問世間情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許,有多少人在愛情裡被滋潤又有多少人輸在了一個情字,我在別人的故事裡看到了很多種的愛情,有的像民國才女張愛玲愛上了大自己14歲的漢奸胡蘭成在他們的愛情裡,他唯唯諾諾,卑微到塵土裡,但是依然被胡蘭成所背叛傷害到體無完膚,寫盡了一輩子愛情故事的張愛玲在自己的愛情裡卻栽了一個大跟頭
  • 朱梅馥和傅雷:問世間情為何物?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生死相許。」很多人第一次聽到這句詞,是在歌詞中,並且多了一個「人」字。這首歌便是根據瓊瑤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梅花三弄》的主題曲,歌詞感人,歌曲旋律優美,讓人心醉神迷。也有人是在看根據金庸小說《神鵰俠侶》改編的電視劇中,女魔頭李莫愁痴戀陸展元,為情所困,走火入魔,不時吟誦這句話。加上一個「人」字,更順口,以至於不少人以為這就是原句。
  • 問世間情為何物,真讓人生死相許麼
    情定餘生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人人死相許。情總是折磨人的東西,沒有不行,有了讓人心煩。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匆匆而來,匆匆而去。人這一生不為別的,為清風徐來,為情感奔走,為家庭負責,為自己負責。可人終歸是人,有七情六慾,有愛恨交織,世間由男女組成,情成了維繫人活著的根本。因為想念,所以心裡很苦,因為相愛,捨不得讓對方難過,因為深愛著一個人,所以每天心裡想著念著的都是他,因為太愛,不顧一切,全身心付出,卑微到塵埃裡。
  • 生於亂世,一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盡人皆知,一代名家元好問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這句流傳度極廣的語句出自宋金時代名家元好問筆下的《雁丘詞》。元好問是宋金時期著名文人,文學史上為了斷代方便,把他歸入金代詩人的行列。元好問出生於金章宗明昌元年,金章宗是金國的第六位皇帝,這位皇帝欽慕中原文化,好讀詩書,在他的統治下文人的生活相對寬鬆一些。元好問的父親是當時著名文人,他自幼在父親的薰陶下學寫詩文。傳說,元好問七歲就能寫詩,有「神童」的美譽。元好問25歲那年,蒙古大軍攻打金國,直取燕都,元好問為了躲避戰火開始了漂泊的生活。元好問曾經數次參加科舉考試,但是屢試不第。
  •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最初寫的是?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最初寫的是?這是螞蟻莊園2020年12月17日的題目。答案中有兩個選項,分別是大雁之情和鴛鴦之情。你們覺得,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句話,寫的是哪種動物的感情呢?下面逗逼小胖就為玩家帶來螞蟻莊園小課堂12.17最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是什麼意思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沒有投入地愛一次有點白活了戴浩然 2020年12月20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出自金元時期元好問手筆,意思是「我想問一下這世間所謂的男歡女愛之情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什麼弄得痴男怨女以命相搏?」後來這句話被譜成瓊瑤寫的《梅花三弄》電視劇主題歌,悲情王子姜育恆唱得撕心裂肺,聲嘶力竭,裡面分成《梅花烙》、《水雲間》、《鬼丈夫》三部,男男女女在裡面各種要死要活的。男歡女愛之情是一個千古難題,總是與欲緊密關聯。
  •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這句千古名句的背後故事,令人感動
    華夏這片大地上曾經孕育出了無數的文人騷客,他們創作出了無數的作品,在這繁多的文學作品之中,詩詞的生命力顯得尤為蓬勃,一些詩詞即使經過時間的洗禮,依舊沒有被人忘卻,一直被後人傳誦,給後人以感動。不過有些詩詞名句雖然流傳廣泛,很多人也是能加以背誦,但是卻不知道這些詩詞佳句的背後故事。
  • 思念情人愛戀話語句子,問世間情為何物
    思念情人愛戀話語句子,問世間情為何物  你就在那裡,不遠也不近。我就在那裡,不進也不退。
  • 「詩之篇3」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其實聰明又見多識廣的讀者看到標題就知道,標題引用的詩詞錯了。大家會說,原句應該是「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是的,今天就來談談這個以訛傳訛,被廣泛錯用和誤用的詩詞名句。《摸魚兒·雁丘詞》是金朝元好問為殉情的大雁所歌唱之詞,所以「直教人生死相許」加上「人」字就荒唐。鴛鴦同戲水,鶼鶼比翼飛。只聽說過鴛鴦和比翼鳥感情專一負責(現代科學認為鴛鴦名不副實),沒想到大雁也有如此之深情!海馬體深刻地影響著哺乳動物的記憶,也對哺乳動物的感情產生影響,比如大象的海馬體很大,情感也很豐富,大象會哭泣,死之前會有難以理解的行為。
  • 問世間情為何物 當年「雁丘」今何在?
    情急之下,想起了當時正在看的一部小說《神鵰俠侶》,又聯想起「問世間情為何物」,紅著臉說「我給大家講個故事吧,講講雁丘的來源。」一片噗嗤和噓聲中,我開始了「表演」:金庸《神鵰俠侶》有個情節,郭靖養了兩隻雕,在一場打鬥中一隻雕受傷而死,另外一隻不願獨活,墜地自殺殉情。你們想知道金庸這段情節設置的來源和典故是什麼嗎?
  •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文/六月牛(福建寧德)那夜你哭了那夜我也哭了躺在你的懷裡無言對視任你的淚水滴落進我的眼眸交融一起纏綿滑落 細碎所有言語在此刻全是多餘的哪怕是昔年海誓山盟只知一離去前世今生未了情債已清零不知是你送我一程情還是我送你一程情往後餘生又惦你一輩子 回眸若按因果前世未了情債今生已互不相欠為什麼在心裡依舊殘存你的影子問世間情為何物?
  • 「恨人間情是何物」與「問世間情為何物」
    金代著名文學家元好問寫過一首詞叫《摸魚兒》,這首詞被著名作家金庸引用到了《神鵰俠侶》之中,從而達到街知巷聞的程度。金庸引用的版本是「問世間情為何物」,其實這首詞的第一句還有另外一個版本,「恨人間情是何物」。這兩個版本到底哪個更接近元好問的原作,一直以來都沒有統一的答案。
  • 問世間、情為何物?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古人認為,情至極處,「生者不以死,死者不以生」。「生死相許」是對至情至愛的盛讚,真愛不因生而存在,不因死而消亡。就象那思春的少女坐在窗前,透過捲起的竹簾,在愁思中凝視時,一位英俊少年,白衣白馬,像是佛祖的轉世靈童,飄逸地而至眼前,臉上充滿了朝氣、流露著陽光般的微笑,少女從此愛上了他,因為相思而一病不起,帶著對夢中情人無限的渴望離開這無法再次相遇的人世。你可能說:這是虛構的太誇張了!還記得那首「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中的崔護嗎?
  • 問世間情為何物?
    問世間情為何物?這世界又有幾個人能夠解釋清楚。我想,愛情,應該就是心動的一種感覺吧;是一顆心遇見另一顆心的那種觸動;是一個人遇見另一個人後心中所蕩起的波瀾;是一個回眸,是一縷微笑,是一個悲劇。有人問需要積累多麼深厚的緣分,才能在茫茫人海中邂逅這樣一次心動的回眸。我想應該需要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或許才能夠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吧。紅塵萬丈,茫茫人海,能夠邂逅一段屬於自己的愛情,是人生中最難能可貴的事。我很慶幸,也感到自己是那麼的幸運,因為我在茫茫人海中遇見了那個讓我怦然心動的人,哪怕只是擦肩而過,匆匆一瞥,但我知道那是真正讓我怦然心動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