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洪新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初識這句話,大概是在看《神鵰俠侶》的時候吧,其中有一個叫莫愁的女子,一位美貌而又略帶憂傷的女子。她痴痴的追求自己的愛情,卻又為情所傷,最後在情花烈焰中死去――自始至終,她總是在叨念著這樣一句話: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那時年齡尚小,十一二歲的樣子,懵懵懂懂,安識人間情味?潛意識中覺得那是很動情的一句話,因為可以從莫愁的表情中隱隱約約看出點什麼——她好像很凝重、很傷心的樣子。這也許就是最初的理解吧。
時光不居,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漸漸的懂得了世間的些許事。懵懂似乎變得越來越成熟了,也慢慢參悟了生活表象下的一些道理了。
讀高中時,才知曉這句話的出處。「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出自金、元之際著名文學家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一詞。茲錄於下:
【序】泰和五年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而識,號曰雁丘。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
太和五年,元好問去并州參加科舉考試,途中遇到一個獵人。這個獵人將一對在天空翱翔的大雁射下一隻,另一隻在空中盤旋哀鳴,確信伴侶已死,便也頭朝地撞死。
大雁的情誼深深打動了作者,於是便有了這首詞。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詞的開篇,作者開門見山,直接發問:問「世間」情是什麼?可見大雁殉情對作者的強烈震撼,使人產生強烈的感情共鳴。此問又把對大雁的感慨,廣義地推及世間萬物,情之極致,「生死相許」,這是何等的深情!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多少年雙棲雙飛,歷經「天南地北」;多少年相依為命,共度「幾回寒暑」,情深深意切切,從來也沒有什麼力量可以把它們分開。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在共同的生活中,有團聚的歡樂,也有離別的痛苦。可無論團聚還是離別,都會使情感進一步加深。恰如人間的一對對痴男怨女,團聚時柔情似水,離別時刻骨銘心。
「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如今,愛侶已逝。望天空,雲霧層層;看身下,白雪皚皚;想未來,形單影隻,再無愛侶牽手共度。今後,誰能在悽苦的寒夜,一同相偎相依?誰能在寂寞的漫漫長路,一起呢喃低語?與其孤獨苟活,不如一同離開這個冷漠的人世,西行路上也好一路相隨。
物猶如此,人何以堪?
後來讀到《孔雀東南飛》,潛意識中的這種思想似乎一下子被點燃了,並且燃成一團熾熱的火焰,難以平息。蘭芝與仲卿生不能相守,死而能相伴。他們毅然決然的為愛殉情,一個舉身赴了清池,一個自掛了東南枝。我情不自禁的為他們的命運而嘆惋,心情沉悶而抑鬱。多麼感人至深的故事,多麼忠貞的愛情――真是: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了。
梁祝的故事千古流傳,感乎人心者,不正是那忠貞不渝的愛情嗎?那種正視愛情磨難的坦然,那種跨越愛情鴻溝的意志,那種為愛而勇敢前行的執著,怎能不讓人震撼呢?
我明白了,杜麗娘為什麼會相思成疾而死,又因愛情還魂而生。生可以死,死而復生,死了都要愛!我明白了,為什麼羅密歐拔出匕首,毫不猶豫的刺向自己的胸膛。
一切都因為情,因為忠誠真摯的愛情。
《上邪》云: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這首漢樂府民歌,是一位痴情女子對愛人的熱烈表白,主人公呼天為誓,直率地表示了「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的願望,繼而從「與君絕」的角度,設想了三組奇特的自然變異,作為「與君絕」的條件:「山無陵,江水為竭」——山河消失了;「冬雷震震,夏雨雪」——四季顛倒了;「天地合」——再度回到混沌世界。這些深情奇想,把主人公至死不渝的愛情強調得無以復加。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世間的痴男怨女,每天都在上演著多少悲歡離合的故事!正是因為情,生活才更豐富,人生才更多彩,才不會成為繁華的沙漠、荒涼的戈壁。
然而,直教人生死相許的情,又怎一個男女間的愛情了得呢?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當你看到戰火中那勇往直前的身影時,你會驚嘆,是什麼讓他們奮不顧身,是什麼讓他們置生死於度外,我們說是一種情,一種愛國情。
當一位母親或父親把自己的器官無私的捐給自己的孩子時,我們會問,是什麼讓他們如此心甘情願無怨無悔,我們說是一種情,一種愛子情。
當面對無法迴避的危險,有人挺身而出振臂高呼「大家都退後,讓我來」時,我們會想,是什麼讓他們如此臨危不懼,我們說是一種情,一種愛友情。
…… ……
古往今來,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這樣的人物,他們為了祖國、家園、親人、朋友,甚至陌生人——毫不猶豫的獻出自己的生命,這都可以歸結為一個「情」字。
屈原自投汩羅江,不是以身殉國的壯舉嗎?嶽飛的「精忠報國」不是他愛國的心聲嗎?文天祥的「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不是凝結著對祖國的一片赤誠嗎?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不是愛國情感的寫照嗎?董存瑞、黃繼光、江雪琴、楊靖宇……哪一個不是因了崇高偉大的愛國情,肝膽相照、蹈死不顧呢?歷史長河中那洶湧奔騰的浪花,是他們不朽的精靈 。
感動中國的每一位人物,真正感動我們的也是一種情——―種對事業、他人、民族、家園、祖國的愛情!正是這種情,讓他們無怨無悔的付出,兢兢業業的奉獻,始終如一的堅守――鍾揚、黃文秀、杜富國、馬旭、王繼才、程開甲……大江東去,浪滔盡,千古風流人物。
問世間情為何物?
情為陽光,可以照亮生活的路!
情為雨露,可以滋潤乾涸的心!
情為春風,為人間帶來蓬勃生機!
情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因為,它直教人生死相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