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鵰俠侶》中李莫愁的前後對比
在人們心中,無論之後拍過多少版本的《神鵰俠侶》,都無法與古天樂、李若彤演繹的這一版相提並論。除去男女主角的光環,其中古墓派傳人,小龍女的師姐,人稱「赤煉仙子」的李莫愁,作為一個「壞人」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她的「主題曲」:
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兒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通過李莫愁,《神鵰俠侶》使元好問這首《摸魚兒·雁丘詞》家喻戶曉。
劇中李莫愁念的,僅是這首詞的上闕,它的下闕卻鮮為人知:
橫汾路,寂寞當年蕭鼓。
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為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如果說「摸魚兒」是它的詞牌,那麼「雁丘詞」的說法恐怕便出自最後一句「來訪雁丘處」。要說最能代表忠貞愛情的鳥兒,非大雁莫屬。
恐怕你不知道,金代著名詩人元好問作這首詞時,年僅16歲。那一年,他離家趕考,途中遇到一個捕雁者,手裡提著兩隻死雁。這位捕雁的人告訴元好問,他剛才遇到的一件奇事:早上,他用羅網捕到了一雌一雄兩隻雁,雄雁拼命掙脫了出去,他就把網住的這隻雌雁殺了。沒想到,脫網的雄雁卻怎麼也不肯飛走,在空中不停的盤旋,悲鳴。最後,竟一頭從空中疾衝下來,投地而死。元好問聽後,感慨萬千,遂將兩隻死雁買下,雙雙合葬於汾河之畔,堆起石頭作為標誌,稱之為「雁丘」。於是,這首《摸魚兒·雁丘詞》便應運而出。
舞劇《雁丘詞》是以金代著名詩人元好問的千古名作《摸魚兒·雁丘詞》為靈感創作而成的一部現代舞風格的舞劇。
在表演風格上,以現代舞為基礎,同時融入了眾多山西傳統文化元素,特別是在舞劇的後半段,在音樂中加入了山西傳統戲曲——晉劇,以晉劇那唯美悠揚的獨特唱法,為「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這一愛情主題作出了最佳註腳。此外,本劇還大量使用了投影技術,以水墨畫風格的投影視效來實現背景講述、舞臺遷換並推動故事情節的向前發展。
現代,汾河岸邊,高樓林立,遊人如織,一對對青年男女享受著美好時光。突然時間驟倒,在時光老人的推動下,時光倒流回到了一千年前。這時的汾河,正處在宋金戰爭爆發的前夕。
汾河岸邊的一個小村莊裡,燕兒與父親相依為命。父親打獵歸來,將一顆未孵化的雁蛋交給燕兒。小生命破殼而出,漸漸成長為一隻雌雁。
春天的汾河岸邊生機盎然,草長燕飛。雁兒期盼的戀人——李唐回來了,雌雁也帶回來了一隻雄雁。在兩隻大雁的陪伴下,燕兒與李唐享受著愛情的歡愉。
村莊的寧靜被打破了,戰爭爆發了。處在戰爭前線的小村莊裡,李唐和男人們紛紛從軍,保衛家園,抵禦金兵。不久,金兵南下。金國將軍完顏律率兵將燕兒擄掠至金國雲中城。雙雁也一路尾隨而至。
雲中城,完顏律覬覦燕兒美貌,威逼不成,將她幽禁在府內。燕兒隨雙雁傳言李唐遙寄思念,萬裡層雲,千山暮雪……
12月2-3日,將為大家帶來舞劇《雁丘詞》的是太原舞蹈團,聽舞團名字你可能有點陌生,但舞劇《千手觀音》你一定聽說過。當年你是否也曾被那美輪美奐的場景所震撼?沒錯,就是這個團。
太原舞蹈團成立於2009年,是太原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專業舞蹈院團。該團特別聘請著名編導張繼鋼先生擔任終身首席藝術指導。太原舞蹈團成立伊始,制定了「立足太原、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發展目標,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打造擁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品牌。迄今為止,太原舞蹈團創作的舞劇《千手觀音》和現代舞劇《雁丘詞》已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的影響力,並多次受邀赴海外進行交流訪問。2015年,舞劇《千手觀音》更是被列為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並於2016年赴馬來西亞進行巡演。這是2016年度,我國在東協地區唯一的「一帶一路」舞臺藝術作品,得到了文化部、山西省,特別是太原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太原舞蹈團已成為國內最具活力的專業舞蹈院團。
太原舞蹈團原創舞劇《雁丘詞》
演出地點:國家大劇院·戲劇場
演出時間:2017.12.02 - 2017.12.03 19:30
主創
舞劇編導:鄧肯·麥克法蘭
中方導演:黃建新
舞劇編劇:喻榮軍
舞劇作曲:安迪·考頓
舞劇舞美設計:克里斯多福·賈爾斯
舞劇投影設計:Mr.Beam
舞劇服裝設計:蘇珊·威爾明頓
舞劇燈光設計:陳焯華
舞劇化妝造型:任小秋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與《雁丘詞》有關的更多精彩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