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間情為何物:千古多情,莫過於元好問的這首《雁丘詞》

2021-01-17 聊史補丁

公元1190年,他出生在山西秀容一個世代書香的官宦世家(相傳他的祖先原為北魏皇室鮮卑族拓跋氏)。自此,兵荒馬亂的金元之際誕生了一位當時屈指可數的文壇大師,他就是元好問。元好問從小就展示出他聰穎過人的一面,7歲能賦詩,14歲師從郝天挺,歷時6載而學有所成。

故事始於那一年。他16歲,恰是束髮之際,正是「陌上誰家少年,足風流」的年紀。為求功名,他參加了當年在并州的科舉考試,開啟他人生中應試之旅。而恰恰是在前往并州的路上,他遇到了一件令人稱奇的事,並激起了他少年情愫,寫下了《摸魚兒·雁丘詞》,也許他壓根兒就沒想到,他的這首詞能與宋詞媲美花5分鐘時間,即可了解宋詞的「前世今生」,流芳千古,成為不朽的名篇。

在這首的前面有一則小序,通過這段小序,我們就能知道元好問創作這首詞的背景了。

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壘石為識,號曰「雁丘」。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原來在元好問16歲那年前往并州的途中,他偶遇一位捕雁的老者。老者告訴他一件奇怪的事情:他在早晨用網捕捉到了一隻大雁,然後殺了這隻大雁。而另外一隻從網中掙脫的大雁悲鳴,盤桓不去,最後竟然撞擊地面而死去。或許是大雁的痴情深深打動了元好問,於是他買下了這對大雁,並將它們合葬於千百年來流淌不已的汾河之上,並給這一方小小的墳地起名為「雁丘」。與元好問同行的人大多紛紛為這件事賦詩,自然他也不例外,寫下了《雁丘詞》。只是當時不協音律,後又進行了修改定稿。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或許在尚未經歷愛情的元好問看來,大雁的痴情絕對不遜於人世間的愛情,心中的那種悲苦、那種感傷,怎能不有所抒發呢?於是,他想發問,他一直不解這世間的「情」究竟是什麼,有誰能告訴他?為什麼「情」這東西能讓兩隻雁做到生死與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我們一起飛過了天南地北,我一直陪在你的身邊,未曾遠離。多少個寒來暑往,我們年年如此,我們比翼雙飛,世上沒有什麼能將我們分開。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我們在一起時是多麼的快樂,形影相隨。但真正到了離別的時候,才知道那分離的痛徹心扉。我們的愛也和那世間的情愛相似,或許我們比那世間的兒女更加相愛吧!

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但你還是走了,雖然未曾想過是以這樣的方式。那些我們一起朝朝暮暮的情景已經不再有了,看著渺茫的天際,前路漫漫,每年要飛越千山萬水,晨風暮雪。而今只留下了我孤零零獨自一個,即使苟活在世上,那又有什麼意義呢?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這汾水一帶啊,曾是當年漢武帝遊樂之地,那時笙簫齊奏、棹歌四起,場面何其壯觀,何等的繁華熱鬧啊!而今卻只剩下這荒煙枯草,蕭索一片。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武帝已死,就算招魂又有何用?縱山女暗自悲啼,卻也枉然,死去的是不會再回來的。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雙雁生死相許的這份情深義重,恐怕上天看了也會心生嫉妒。這殉情的雙雁定不會象那黃鶯、燕子之類,死後只能化為一抔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它們的愛情故事會千古流傳、與世長存。多年以後,定會有墨客騷人狂歌縱酒,尋訪這雁丘的所在之地,前來祭奠這對相愛的伴侶。

多情、感性的元好問,於如此年齡,逢著如此動情之事,寫下了如此動人的文字,多少人為之動容,為之潸然淚下。我們應該感謝那一天、那一事、那一人。要不是有這些,我們或許就看不到如此動人的一首詞,或許就少了「千山暮雪、萬裡層雲」這樣富有意境的詞語,或許就少了「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這樣動人的千古名句

相關焦點

  • 元好問: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這是金庸先生筆下的一個情節。這個情節在我心裡停留了很久很久,不管赤練仙子李莫愁有多狠毒,但她出場的那一剎那,她與那句「問世間情為何物」,曾一同驚豔了我。《神鵰俠侶》這本盪氣迴腸的英雄小說也在這句詩下向我們娓娓道來。「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生死相許。」這是金末元初詩人元好問《摸魚兒 · 雁丘詞》裡的一句詩。寫這句詩時元好問才16歲。
  • 千古絕唱《雁丘詞》舞劇全新演繹 |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尤其是她的「主題曲」: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兒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通過李莫愁,《神鵰俠侶》使元好問這首《摸魚兒·雁丘詞》家喻戶曉。
  • 問世間情為何物 當年「雁丘」今何在?
    情急之下,想起了當時正在看的一部小說《神鵰俠侶》,又聯想起「問世間情為何物」,紅著臉說「我給大家講個故事吧,講講雁丘的來源。」一片噗嗤和噓聲中,我開始了「表演」:金庸《神鵰俠侶》有個情節,郭靖養了兩隻雕,在一場打鬥中一隻雕受傷而死,另外一隻不願獨活,墜地自殺殉情。你們想知道金庸這段情節設置的來源和典故是什麼嗎?
  • 生於亂世,一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盡人皆知,一代名家元好問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這句流傳度極廣的語句出自宋金時代名家元好問筆下的《雁丘詞》。元好問是宋金時期著名文人,文學史上為了斷代方便,把他歸入金代詩人的行列。元好問出生於金章宗明昌元年,金章宗是金國的第六位皇帝,這位皇帝欽慕中原文化,好讀詩書,在他的統治下文人的生活相對寬鬆一些。元好問的父親是當時著名文人,他自幼在父親的薰陶下學寫詩文。傳說,元好問七歲就能寫詩,有「神童」的美譽。元好問25歲那年,蒙古大軍攻打金國,直取燕都,元好問為了躲避戰火開始了漂泊的生活。元好問曾經數次參加科舉考試,但是屢試不第。
  • 朱梅馥和傅雷:問世間情為何物?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生死相許。」很多人第一次聽到這句詞,是在歌詞中,並且多了一個「人」字。這首歌便是根據瓊瑤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梅花三弄》的主題曲,歌詞感人,歌曲旋律優美,讓人心醉神迷。也有人是在看根據金庸小說《神鵰俠侶》改編的電視劇中,女魔頭李莫愁痴戀陸展元,為情所困,走火入魔,不時吟誦這句話。加上一個「人」字,更順口,以至於不少人以為這就是原句。
  • 問世間、情是何物——元好問的兩首《摸魚兒》
    在金庸的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中,李莫愁時常吟誦著「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這樣兩句詞。這兩句詞的作者是元好問,題目是《摸魚兒·雁丘詞》,全詞如下: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 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許
    初識這句話,大概是在看《神鵰俠侶》的時候吧,其中有一個叫莫愁的女子,一位美貌而又略帶憂傷的女子。她痴痴的追求自己的愛情,卻又為情所傷,最後在情花烈焰中死去――自始至終,她總是在叨念著這樣一句話: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那時年齡尚小,十一二歲的樣子,懵懵懂懂,安識人間情味?
  • 元好問:曾問這世間情為何物,卻心懷大義,不曾風流
    我們可能連名字都沒聽過,但是他們的某句詩詞我們已經爛熟於心讀過《神鵰俠侶》的人應該都記得李莫愁口中那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並填了這首《摸魚兒·雁丘詞》: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 【金】元好問《摸魚兒·問蓮根》
    上一次我們解讀了元好問的千古名作《摸魚兒·問世間情為何物》,今天我們要品讀的同樣是元好問的一首《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其實這兩首詞一直被後人認為是元好問為數不多的情詞作品之中的姊妹篇。詞曰:      問蓮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為誰苦?雙花脈脈嬌相向,只是舊家兒女。
  • 除了「問世間情為何物」,或許我們更應該讀讀元好問的其他詩詞!
    看過金庸先生的小說或者電視劇《神鵰俠侶》的,可能都對其中的女魔頭赤練仙子李莫愁印象深刻,她在出場的時候,總是哀怨的念著一句詩: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託李莫愁的福,這首詩在普通讀者或觀眾心中的知名度非常之高,寫這首詩的元好問,也因此獲得了一波小小的流量。
  • 「恨人間情是何物」與「問世間情為何物」
    金代著名文學家元好問寫過一首詞叫《摸魚兒》,這首詞被著名作家金庸引用到了《神鵰俠侶》之中,從而達到街知巷聞的程度。金庸引用的版本是「問世間情為何物」,其實這首詞的第一句還有另外一個版本,「恨人間情是何物」。這兩個版本到底哪個更接近元好問的原作,一直以來都沒有統一的答案。
  • 問世間,情為何物?
    這支舞表現了什麼?表現了在一個也許是寒冷的牧區的冬天,一個孤獨的老人,在蒙古包裡回憶他年輕時候的戀人。就這個?就這個。這個點特別好,為什麼?因為這切入的是人性。我們傳統晚會蒙古族舞蹈是什麼呢?頂碗、筷子、盛裝,有問題嗎?沒問題,但在蒙古族,或者說在人類的族群的表情和心情中那只是一個維度,那只是一個層面。
  •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是什麼意思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沒有投入地愛一次有點白活了戴浩然 2020年12月20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出自金元時期元好問手筆,意思是「我想問一下這世間所謂的男歡女愛之情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什麼弄得痴男怨女以命相搏?」後來這句話被譜成瓊瑤寫的《梅花三弄》電視劇主題歌,悲情王子姜育恆唱得撕心裂肺,聲嘶力竭,裡面分成《梅花烙》、《水雲間》、《鬼丈夫》三部,男男女女在裡面各種要死要活的。男歡女愛之情是一個千古難題,總是與欲緊密關聯。
  • 元好問的一首《邁陂塘.雁丘詞》,賺足了痴情人的眼淚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問世間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每次聽姜育恆這首《梅花三弄》都會被那句盪氣迴腸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而打動。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這就是最有力的回答——至情至聖生死不渝。
  •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這句千古名句的背後故事,令人感動
    華夏這片大地上曾經孕育出了無數的文人騷客,他們創作出了無數的作品,在這繁多的文學作品之中,詩詞的生命力顯得尤為蓬勃,一些詩詞即使經過時間的洗禮,依舊沒有被人忘卻,一直被後人傳誦,給後人以感動。不過有些詩詞名句雖然流傳廣泛,很多人也是能加以背誦,但是卻不知道這些詩詞佳句的背後故事。
  • 「詩之篇3」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大家會說,原句應該是「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是的,今天就來談談這個以訛傳訛,被廣泛錯用和誤用的詩詞名句。△《雁丘詞》泰和五年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
  • 問世間情為何物最初寫的是螞蟻莊園[多圖]
    螞蟻莊園問世間情為何物更開始是什麼意思?今天的問題就是「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最初寫的是」,了解這兩句詞的含義,這樣大家就能找到正確答案,遊戲鳥小編會在下方的攻略中,為大家帶來最新答案。問題: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最初寫的是?
  • 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許
    今夜,一曲《問世間情為何物》令我心緒難平,情思碎滿了一地。 往事如煙,明明已逝去多年,此刻,卻如數歸來,一幕幕,一幕幕,恍如昨天。兒時的我被李莫愁一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深深地觸到了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
  • 「一代文宗」元好問10句名言,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元好問(1190---1257年)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著名文學家和歷史學家。被宗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1. 能吏尋常見,公廉第一難。出自金·元好問《元遺山集》。有才能的官吏是十分常見的,但是能租到哦公正廉明,就十分困難了。2.
  • 舞這首《雁丘詞》,感受動人心弦的愛情故事
    元代學者元好問(1190-1257)在其《摸魚兒·雁丘詞》序中寫道:泰和五年乙丑歲(公元1205年)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為識,號曰雁邱,並作《雁丘詞》。「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