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姐說·戲】:李三娘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2021-03-04 小臻藝苑

大家好,歡迎關注【三姐說·戲】。

本期為戲說首期,大家先欣賞二句好曲,猜猜講的內容。沒錯,這是範澤華老師的經典唱聲,潮劇折子戲《井邊會》中的片段。《井邊會》講的是:沛縣沙陀村李三娘,及笄之年招贅劉知遠。她家哥嫂心腸狠毒,為佔家財逼走劉知遠。李三娘在磨房產子無人過問,只能自己咬斷嬰兒臍帶。後怕兄嫂殘害嬰兒,託竇公送嬰兒太原尋父。母子一別十六年,這一天,小白兔把兒子引到井邊來了~~

在這齣折子戲中,總共提及了8個人物,其中直接出場的人物有:李三娘、劉咬臍及隨從老王九成;還有未出場的隱形人物:劉知遠、竇公和兄嫂李洪夫妻。

傳統的戲曲動人之處,在於每一處的精緻,從作品的創作、編導到表演。

《井邊會》節選自移植劇目《白兔記》。《白兔記》又稱《劉知遠白兔記》,是元代南戲作品,永嘉書會才人編撰。《白兔記》和《荊釵記》、《殺狗記》和《拜月亭記》並稱【四大南戲】。

《井邊會》中提到的「沙陀」原名「處月」,屬於少數民族,為西突厥別部,以【朱邪】為姓。唐朝時因沙陀酋長【朱邪赤心】平叛有功,朝廷賜國姓為「李」。

劉知遠是五代時期,後漢的開國皇帝,他從一個身份低微的奴隸而登上帝位,傳奇經歷為民間所津津樂道。

一隻小白兔,引來一場《井邊會》,一幅血書,書寫了十六年的苦難:「別郞容易見郎難,遙望關河煙水寒;數盡飛鴻書不至,井臺積淚待君看。」

許多名家精彩演繹過李三娘,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範澤華和姚璇秋兩位老師的版本。

範澤華演繹的李三娘,更加柔弱一些,她聲音中的些許暗啞,自然而然有歲月的滄桑,唱工也更加細膩一些,唱出了寒風中衣衫單薄的顫抖,也讓人從中感受到,村婦在遇見「官宣」時應有的驚恐,訴說十六年的思念也更悽楚婉轉一些。

姚璇秋飾演的李三娘,演唱風格沒有怯弱的成分,悲苦感不是十分強烈,但卻多了一點性格的堅毅和勇敢;呈現在眼前的李三娘,因為經歷了十六年的歲月苦難,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在機會面前就要爭取,所以對「官家」少年凝眸,所以忍痛咬指寫書,為的是不放過」詢夫尋子「的一線希望。

姚璇秋&陳瑜:血書一幅訴苦冤

論藝術表演,折子戲《井邊會》的劇情和名家的演繹都精彩動人,劇中正反面人物的形象也十分鮮明。

三姐喜歡看戲,偶爾也「雞蛋裡挑骨頭」,總覺得戲裡的倫理道德與現實觀點,諸多有失偏頗。

劇中表現李三娘是「情深義重,堅貞不屈」,但按劇情剖析,有可能她是這樣的:

一、心理畸形 

李三娘罵哥嫂「為佔家財起禍殃」不合情理,因為唐代繼承法規定,僅「戶絕女」才有繼續權。

《唐律疏議》中有「諸戶絕財產,盡給在室女」的規定,意思是「一戶之內沒有子嗣,僅有在家未出嫁的女兒的,財產全部給未出嫁的女兒」。科普:「戶絕」是指家主死亡時,除了女兒沒有其他兒子;「在室女」則是指在娘家未出嫁的女兒。

《白兔記》時的沙陀村已經姓「李」,歷史階段應該是五代後梁至後唐之間,繼承法基本延續唐朝法規。

李三娘不屬於「戶絕」和「在室女」,本來就沒有繼續權,所以她的哥嫂根本不需要跟她爭什麼家產。

二、生性懶惰

她終日啼哭,叫苦連天,只能說她不勤快。

封建社會的農婦,擔水挨磨是份內工作;她「日間挑水三百擔」是戲劇用詞,誇大而己。算一下汲水時間:桶下井到水入桶,至少10分鐘,一天24小時,一小時60分鐘,也只能汲144擔水,一個白天12小時,怎麼汲的300擔?

三、人品不好

不感激兄嫂養了她十六年。

試想一下,在兵荒馬亂的五代十國年代,一個無依無靠的婦道人家,要存活下去絕非易事?

這樣說來,新編潮劇《劉咬臍登基》,說李三娘團圓之後,「虐待嶽氏,殘害兒子」,也就可以合情合理了。

三、沒有顏值

完全有可能因為生得醜陋,及笄的李三娘嫁不出去,李太公只能替她招贅了流浪漢劉知遠,為了面子好看,就說他「有帝王異相」,日後必定成材。劉知遠多年渺無音訊,李三娘不「改嫁」,或許也是沒有好人家青睞;據考證,當時時風並不推崇「從一而終」,而且她在新編戲劇中,劉知遠死後不久,於宮闈之內養了一群小白臉淫樂,也側面反映她沒有「堅貞志不改」的德行。

四、心計極強

她井邊與劉咬臍初次相遇,即暗窺明看,對號入座,「凝眸」認子。聲淚皆下,控訴兄嫂罪惡,博取同情心。「拋兒下池」情節跟狠毒可能無關,也許嬰兒不是「活」的,而是「假死」(休克)狀態。咬了臍的嬰兒,失血過多暫時性休克,被誤會己「死」拋入魚池,北方天冷,池面有浮冰託而不沉,為竇公所撈救。記得昔年潮汕地區的農村溪池中,也常有嬰兒浮屍,名曰「死囝仔」,舊俗死嬰是沒有收棺入土資格的,多拋屍江河或荒山野嶺,同理。

五、意志超常

為訴苦冤咬指寫血書,初看並沒有什麼,細想之下有點恐怖:寫一封數十字的血書,需要的血豈止咬一次指就夠?這樣的重複且持續的錐心巨痛,豈是常人可以做到?當然戲中可以說明李三娘並非善類的情節,還有多多,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
【李三娘】其人其事,坊間流傳的多是在《井邊會》一類戲劇中而已。後漢史上有載劉知遠的皇后姓李,如果對號入座應該就是她,評價倒是褒揚有加:「後晉開運四年(947年)劉知遠看準時機,在太原稱帝,建立了後漢政權,棄開運年號,而延用石敬瑭的年號,稱天福十二年 。六月劉知遠進入開封並建都,改名為暠,改國號為漢,改天福十三年為乾佑元年,蠲免賦稅,大赦天下,稱帝。 劉知遠果斷採納了皇后李氏的建議,一改過去靠括民財犒軍的慣例,而是拿出宮中所有財物賞賜將士,果然深得人心。」

好了,【李三娘】這個人物,是好是壞,斯人己逝,三姐只作假設,不作蓋棺定論。諸君如喜歡討論更多,可自行於茶餘飯後繼續交流。

【三姐說·戲】,「戲說」成份肯定多,但選材自非空穴來風,均花了一定時間和心思,查閱了相當的資料作為依憑的。當然水平有限,難免疏漏,若有喜歡爭鳴,也是歡迎的,惟希望就事論事,勿涉題外話題,更不允許人身攻擊,請配合理解和支持。

好,本期【三姐說·戲】就暫告一段落,下期講李三娘之兄【李洪】,歡迎繼續關注。

再次感謝大家對【小臻藝苑】的支持。

你請咖啡嗎?我喜歡卡布其諾~~

相關焦點

  • ​李三娘60年錄音排行榜
    》,根據寶文堂書店《<白兔記>簡注》所載,該戲共三十三出。20世紀上半葉,有關李三娘的劇目灌錄的唱片有老寶順興班《李三娘井邊自嘆》《冒雪汲水遇兒》《劉將軍打兔會母》,老梅正興班《劉咬臍認母》等。
  • 歲月遺影|《李三娘·井邊會》
    其嫂狠惡,欲將咬臍拋下魚池,被老僕人竇公所救,李三娘怕兄嫂再次尋隙生非,託竇公送子於太原。劉智遠已入贅嶽府,竇公的善意感動了賢惠的嶽秀英,她自願承擔養子義務。劉智遠急遣人帶銀信至沙陀村接回李三娘,誰料書信誤入其嫂手裡,並偽稱三娘產子失調,以致身亡,知遠聞報哭慟不已。
  • 她是《白兔記》裡的李三娘,深受軍民愛戴,有人卻說她是亡國元兇
    戲中的描寫充滿了民間喜樂色彩。他說的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和皇后李氏的故事。戲中說,劉知遠原本是個流浪漢,在李財主家打工,李財主看出劉知遠不同流俗,於是把女兒李三娘嫁給他。後來劉知遠外出從軍。
  • 李三娘:後漢高祖劉知遠皇后,她的真實人生,比小說還要傳奇!
    就如本文主人公李三娘,好多愛聽戲的都聽過「李三娘哭倒磨坊門」。這是因為劉知遠與李三娘的愛情故事,曾被元人劉唐卿改編成《劉知遠白兔記》。隨著此劇在全國各地的上演,李三娘成了家喻戶曉的知名人物,流傳至今。那天,他手下一個小兄弟,樂顛顛回來向他報告,說打聽清楚了,你那天看見的那個天仙大美女,名字叫李三娘,家就住在離這50裡地的扒村李家寨。由於他父親太挑剔了,所以到現在還沒有婆家。劉知遠一聽這話,跟打了雞血似的,興奮得不得了。他也忘了掂量掂量自己,準備了幾樣禮品,就去李家給自己求親去了。
  • 我的三姐
    記得三姐在我們組(和平八隊)讀書,我整天跟著她,應該是她背著我上學。    三姐讀書,我在教室裡外爬,大多時候從教室(一個米麵加工廠)後門爬進爬出。    或許是我打擾了三姐讀書,三姐的成績不算太好。    現在回憶起來,我三姐除了上學,哄弟弟,還有很多事要做,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打豬草。
  • 我的三姐(一)
    所以,我願意,從現在起開始用心記錄,記下我生命中最最珍貴的每個人和我之間的點點滴滴。圖片來源於網絡毫不誇張的說,三姐是我由始以來認識的人中性格最為溫柔謙和的一個。自我記事起,深深烙在心裡的就是三姐無論做什麼事總是會時時刻刻事無巨細的都在為別人考慮的處事為人風格。三姐僅大我六歲,所以我對小時候的三姐沒有太多深刻的記憶。
  • 我的三姐(四)——三姐在天津時,娘去世了……
    由此我們確實感受到這位未來的三姐夫,人真的很好,性格好,脾氣好,還總愛開玩笑。三姐在天津很少往家寫信,所以這一切當時她並不知道。圖片來源於網絡16、今生永遠的遺憾與傷痛秋天,9月份,我讀高一。第一周,軍訓結束。周末回家前的晚上我做了一個關於娘的夢,夢裡我痛哭不止,直到醒來。騎車返回家裡,路上鄰居對我說:「你怎麼才回來。」
  • 三姐一家
    我的老公有五個姐姐和一個雙胞胎哥哥,關於這個哥哥,或者說他們倆之間的趣事 要說其中不一般的應該就數三姐家了。就這幾個姐姐來說,要數三姐的性格尤為熱情、開朗些。而三姐的老公——三姐夫在男人當中,也是更為腦子靈活的那一類。 記得早些年,三姐夫就不僅僅是以務農為生。除了想法倒騰棉花賺錢,或者在城市裡跑跑三輪車,就這一點說來真有點像現在的熱播劇,大江大河裡邊的小楊巡。
  • 民間故事:三姐代嫁
    三姐更加不喜歡阿桃,還逼著父母把阿桃趕出去,說只要阿桃還在家,她就會永遠嫁不出去。阿桃也知道是自己壞了三姐的好事,含著眼淚搬到了山腳下,一個人住在了一個破草棚裡。就這樣三姐還是恨阿桃不已,過年都不許阿桃回家吃年夜飯,一見到阿桃就又打又罵。這天,阿桃從山上摘了一些野果子回來,看到門前坐著一個六七歲的不認識的小男孩,覺得很奇怪。
  • 三姐的少女時代(又名:昨夜星辰)
    有的人天生就不排斥中藥,再難喝的藥他們都不怕苦,甚至不需要喝完後用清水漱漱喉嚨,用紅糖潤潤嗓子。老人們說不怕喝中藥的人,生活遇到再多的磨難都不會覺得苦。三姐小時候體力過人,十三五歲的年紀就能幹一個壯年男子幹的活,有個鄰居孩子比三姐長几歲,故意去老媽那告狀,說學校老師批評她了,三姐二話不說抓起那男孩領口一頓暴揍,此後那男孩每次見著三姐都繞道走。
  • 【風語紅樓289】三姐的淫蕩
    第六十五回,尤二姐嫁了賈璉,又想著給三姐找個依靠。於是賈璉過來,當著賈珍的面和三姐說:「你過來,陪小叔子一杯。」賈璉自稱是尤三姐的小叔子,其實就是要三姐嫁賈珍的意思。賈珍的反應是:賈珍笑著說:「老二,到底是你,哥哥必要吃幹這鍾。」說著,一揚脖。很顯然,賈珍是十分樂意的。於是,這兩個齷齪的男人,就想著這樣決定三姐的命運。
  • 三姐告訴我:傷心的人,無非是愛錯了這三種人,要及時止損
    今年40出頭的三姐,依然是孑然一身,在此之前,她經歷過幾段轟轟烈烈的愛情,可是最後,都無疾而終。三姐摸了摸我的頭,感慨地說:做人啊,千萬不能愛錯了這三種人,否則,免不了傷心啊。那麼三姐所說的這三種人,到底是哪些呢?
  • 和我一起來雲南開民宿的三姐
    三姐爽快的答應了。這是我回去最充分的理由!我媳婦一直擔心:你說三姐也是一大家子人,萬一你們去了不掙錢,怎麼給姐夫交代!我心裡其實也沒底,但是三姐一直篤定的開導我:掙不掙錢不要緊,甚不甚能見見世面! 接著就開始描述這裡的天氣,描述路邊的花朵的顏色,描述中午吃過的烤魚,見到一個穿民族服裝的雲南人。。。。。直到我們準備發車的時候,才急急忙忙的收線。剛來的這幾天,因為同行的還有幾位我北方的朋友,每天我們會開車去附近的村寨轉轉,我們幾個人說著熟悉的方言,講著彼此人生中的那些不堪和遭遇,也沒覺得有什麼陌生或者異地的感覺。
  • 講一個童養媳的故事,她是我的三姐
    我父母與福珍子私下談話,福珍子說:我家只有一個寶貝兒子,你家寶寶比我兒子小二歲以後做我家兒媳婦真是天生一對,地下一雙。初七我父母不放心又要母子三圩福珍子家,與他們說:寶寶小你們要多照應,也說了三姐去溧陽上學的事,福珍子兩口子都全答應下來。初八福珍子全家和三姐離開了父母及親人去溧陽城生活了八年,三姐在溧陽城過了八年的童養媳生活。剛到城裡生活上比在家裡吃好多了,三姐幫著福珍子做些家務事。
  • 聽【海的女兒誦讀】我的三姐 作者/王志紅
    我的三姐作者/王志紅誦讀/海的女兒每逢冬天,尤其是雪花飄落的時候,我的心中總有一股傷感。因為這個季節,這樣的雪天,是我的三姐離開我的時候。有人說,情到極致的東西,不要輕易碰,碰碎了,拾不起來。我對三姐的情份,便是世界無它的極致。三姐離開我三十一年了,對她的思念,在我的心頭,在我的筆尖。今天,我打開封塵在我心中對三姐的姐妹情懷,重溫我心上的傷痛,靜靜寫下這篇—我的三姐。三姐大我五歲,身材羸弱,從小她的身體就不好,本該被人呵護,可她卻充滿巨大能量和熱情,用她瘦小的身軀為我和父親遮擋生活的風雨,無微不至的照顧著我和父親的生活。
  • 《東北往事》八大美女:三姐第二,高歡第四,第一實至名歸
    《東北往事之黑道風雲20年》是一部特男人的影視劇,它的內容短小精悍,讓人看後直呼過癮,裡面雖說對女人的著墨不多,但每個女人的出現都非常應景緊湊。第二美:三姐三姐是《東北往事》裡的熟女代表,她雖然有老公,可她的一顰一笑都令人難忘,開玩笑也能放得開,真的是極品,否則連小北京都愛得不要不要的。第一美:毛琴毛琴的長相、身材堪稱是《東北往事》裡的一絕,她絕對是屬於褒姒、妲己之類的角色,讓人看一眼就終生難忘的那種,可以說是驚豔了時光,名列第一,實至名歸!
  • 林小宅三姐,平民版奚夢瑤帶球嫁豪門,出身低是如何玩轉上流社會
    林小宅的原生家庭,完全屬於一個典型的潮汕家族,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她上面有三個姐姐,她排行老四,之後最後才生下了她弟弟,一家子五個孩子,這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家裡是有多少金山銀山!四個女兒裡面,屬排行第三的三姐,顏值是最高的,不管怎麼說,各有千秋,但是三姐的長相是四姐妹裡面看起來最舒服洋氣的!
  • 臺灣三姐和她的英國老公:第一次在上海過年,有點忙!
    在上海金山工業區,說起「臺灣三姐」幾乎無人不知。5年前,來自臺灣高雄的她,在園區開出第一家餐飲店——臺灣三姐牛肉麵,很快便紅火起來,高峰時一個中午就要接待兩三百人,有的食客甚至特地從其他街鎮趕過來品嘗。臺灣三姐名叫方櫻花,今年是她和英國老公大衛第一次留在滬郊過年。
  • 臺灣三姐和她的英國老公:第一次在園區過年,有點忙!
    5年前,來自臺灣高雄的她,在園區開出第一家餐飲店——臺灣三姐牛肉麵,很快便紅火起來,高峰時一個中午就要接待兩三百人,有的食客甚至特地從其他街鎮趕過來品嘗。臺灣三姐名叫方櫻花,今年是她和英國老公大衛第一次留在滬郊過年。
  • 婚姻是女人的二次投胎,一旦選錯勞累一世,痛苦一生—記三姐
    一直到現在,大姐都是悔恨不已,說是當年給三姐介紹的前面大王莊的那個男人,長得高大帥氣,人也勤快,人家現在過得可好了,好有錢,對媳婦也疼愛,但是當年父親嫌棄人家窮,不同意這門婚事,要是老三當年嫁給那個男人可就是享了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