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胡楊林》解說詞

2021-02-11 漫漫絲路花語

       最後的胡楊林(上)

      亞歐大陸的中央地帶,有一片黃色的荒原——塔裡木盆地。盆地內百分之六十的土地被塔克拉瑪幹沙漠佔據。這是地球上最荒涼的角落之一。      

      胡楊孤獨地在沙丘間守望,這是我們在這裡能夠見到的唯一的高大喬木。它為什麼會選擇塔裡木盆地作為自己的生存之地,又是什麼時候來到這裡的呢?

      33萬平方公裡的塔克拉瑪幹,是中國最大的沙漠,自古以來,人們都說這個龐然大物進得去,出不來,是生命無法涉足的地方。沙漠中到底有多少秘密呢?  

      周興佳是專門研究沙漠的學者,曾經多次徒步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在他眼裡,地球表面寫著它的履歷,那些蛛絲馬跡會告訴我們鮮為人知的秘密。  

      塔克拉瑪幹沙漠中,有一座紅色的山,名為瑪扎塔格,瑪扎塔格是維吾爾語,意為「墳墓山」。  

      馬扎塔格風化的巖層中,竟然夾雜著海灘生物的化石。  

      但化石大多零散破碎,很難找到完整的個體。  

      海洋生物的化石怎麼會在沙漠中出現呢?  

      地質工作者用碳14測定化石的年齡,證實這裡是距今2800萬年前地中海的海灘。  

      漫長的地質運動將沉睡的海底抬升成山脈,紅色證明從那時開始就經歷過漫長的炎熱。而破碎的貝殼訴說著它們生命最後的時刻。  

      地質學通過地層分析得出 ,在長達幾億年的時間裡,塔裡木盆地曾經6次遭遇海侵,瑪扎塔格是最後一次海侵留下的痕跡。而海水退去時的驚濤駭浪也很可能帶來過巨大的災難。  

      今天在瑪扎塔格山下,沙漠佔據了海的領地。胡楊站在山腳下,好像仍在傾聽地中海的濤聲。2800萬年之後,眼前的世界已經完全是另外一種樣子。  

      自從海水遠離,這裡就變成了地球上離海洋最遠的地方,從新疆首府烏魯木齊出發,向西要越過6900公裡的大陸才能到達大西洋,東距太平洋2500公裡,南距印度洋2200公裡,北距北冰洋3400公裡。來自海洋的溼潤空氣到這裡已經微乎其微,這是最名副其實的內陸。  

      塔裡木盆地被平均海拔高度超過4000米的高山環抱,天山山脈、崑崙山脈足以把任何溼潤的氣息阻擋在盆地以外。  

      從山區到盆地內部,不同類型的荒漠構成了塔裡木盆地,這是一個令生命望而生畏的世界。  

      塔裡木盆地年均降雨量40毫米左右,塔克拉瑪幹沙漠內部不到30毫米,年蒸發量卻接近降雨量的100倍,空氣極度乾燥,因此,有人把這裡稱作「世界幹極」。  

      這也是地球上植被最稀少的地區,乾旱是這裡永恆的主題。  

      但是,仍然有生命在這絕地中生活。  

      雨對於沙漠中的生命來說,實在不值得期待。胡楊已經習慣,烏雲和零星的雨滴之後,往往是一場風暴。  

      在極度的乾旱和晝夜溫差的作用下,沙子的顆粒又細又小,有人把這種沙子稱作面沙,它們無孔不入,會迅速佔據腳下的土地。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但是它的流沙面積是世界最大,沙子的流動性也是最強的。一米高的沙丘,一年可以移動十幾米的距離,可是,越來越多的沙子是從哪裡來的呢?  

      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內部,每當風暴過後,沙漠的面貌就會改變。這些看起來像一座座倒塌的建築的土臺,讓人懷疑這裡也許是一座被沙漠掩埋的古城。  

      但這確實不是古城。  

     地理學家用雅丹來稱呼這種荒漠地區的獨特地貌。這些雅丹是怎麼形成的呢?  

      透過沙丘的阻隔,可以分辨出一條大河殘存的身軀。雅丹是維吾爾語,陡崖的意思,當年隨著一次次洪水沉積下來厚厚的泥土,河水走後,風把它雕刻成今天的模樣。它平展的頂部是原來的河底,而它像陡崖一樣的側面,則是風的傑作。  

      在這場漫長的風和水的爭奪中,水終於節節敗退。但是水帶來的物質,卻成了沙漠新的組成部分。  

      塔克拉瑪幹沙漠乾熱的風正在把曾經的河床雕蝕成雅丹地貌,再把雅丹地貌變成流沙。曾經的河泥正在被粉碎成細塵,飄上天空,飛向遠方。  

      儘管研究人員在沙漠中找到了距今15萬年的沙子,但是塔克拉瑪幹沙漠真正形成今天的面貌只有3000年的時間。而且,它仍在不斷地成長。  

      如果說,胡楊的祖先曾經是海邊的居民,那麼,在沙漠形成之前,它已經在這裡生活,而那時它應該是適應溫暖溼潤氣候的物種。  

      有研究者認為,聖經中懸掛豎琴的那棵柳樹就是胡楊。1801年,一位植物學家在幼發拉底河岸邊發現了一種樹,身上長著楊樹和柳樹的兩種葉子。  

      它被命名為幼發拉底楊,從這一天起,人類第一次用科學的方法認識它。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也記載過這種樹,說明幼發拉底楊曾經是一種很常見的樹種。  

      地質學家根據發現的幼發拉底楊化石判斷,它有300萬年到600萬年的歷史,是第三紀古地中海時期的孑遺樹種。  

      在幼發拉底楊身上,依然保留著地中海植物的遺傳,在漫長的乾旱過程中,在生和死的搏鬥中,它漸漸發展出適應中亞內陸環境的特性。  

       幼發拉底楊在地中海沿岸和中亞、西亞地區生長,在中國,它們被叫做胡楊。世界上超過60%的胡楊在中國的荒漠中生活,其中90%以上聚集在塔裡木盆地。

      6月,盆地四周的高山冰消雪化,一年一度的洪水是高山饋贈給塔裡木盆地的禮物,條條小河在沙漠中匯成塔裡木河水系,那是沙漠唯一的生命之源。  

       冰雪融水沿著河流湧向盆地內部,河水所到之處,養育出以胡楊林為主體的片片綠洲。綠洲就像一顆顆綠色的明珠,被河流串成項鍊,環繞在沙漠周圍。幾乎所有的生命都在這些綠島上生存,胡楊林是沙漠中唯一的家園。    

      在沙漠和綠洲交界的地帶,水和風在爭奪著領地。  

      有水的地方,風就會暫時停息,沙漠也會停下前進的腳步。  

      然而水的邊界就是綠洲的邊界,是生命難以涉足的邊界。一旦被河水遺棄,沙漠就會迅速擴張,至今,塔克拉瑪幹沙漠仍然在成長中。  

      人們發現,胡楊在河流的兩岸形成走廊形的天然林帶。這一生活習性說明它和它的祖先一樣,與水保持著密切的關係。根據這一特點,人們把它定義成荒漠河岸樹種。  

      可是,在茫茫的沙漠深處,人們仍然能找到胡楊的蹤跡。  

      在沙漠中的窪地,人們也找到了水的蹤跡。  

      但是,胡楊和水並不在一起。  

      周興佳推測,在更久遠的時代,來自四周高山的水系應該大部分都能到達盆地中心,因此隨著河流的足跡,古代人生活的綠洲也在今天的沙漠腹地。   

      隨著乾旱的腳步,河流逐漸縮短,人類跟著河流退出沙漠,而廢棄的河流,正在成為新的沙源地。  

      這滿目黃沙在什麼時候還是一片溼地呢,地質工作者對這些貝殼做了碳14測定,它們生活的水塘距今2000多年,乾燥的空氣讓它們保存著最初的樣子。2000年鬥轉星移,水邊的綠洲早已消失了蹤跡。  

      奇怪的是,在沒有絲毫水的痕跡的沙漠腹地,胡楊仍然活著。如果說胡楊依水而生,水離開這裡的時間,一定不會比這些胡楊年代更久遠。是什麼原因讓河流一去不返,河水又去了哪裡呢?  

       周興佳認為,這些胡楊是塔裡木河最後的胡楊樹。他為我們描述了在逝去的一段歲月這片土地的變遷。  

      在某些年代,塔裡木河的豐水期,條條支流都漲滿了水。水溢出河床,在這個低洼的地方形成一個小湖。小湖邊,飛來的種子發了芽。  

       後來,河水改道,再也沒有回來,大片的樹在乾渴中死去。  

      小湖的存水卻足以支撐這幾棵小樹長大,直到它的根夠到地下水。  

      在這場風和水的爭奪中,水永遠離開了這裡。  

      沙漠迅速覆蓋了一切,但這幾棵胡楊還能夠站在這裡,講述過去的故事。  

      這裡距離現在的塔裡木河130公裡,即使是在幾百年前,塔裡木河真的有巨大的能量,能夠衝過重重沙山來到這裡嗎?  

      從沙漠腹地向塔裡木河出發,有一些胡楊成條帶狀分布,是否就是河流改道的證據呢?  

      這是一條曾經的河道。胡楊站在河流兩岸,河床卻已經堆起了流沙。從塔裡木河向南,研究人員找到了7條這樣的古河道,幾乎跨越了半個沙漠。河水早已遠離,但是生命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在沙漠中生存。  

      德國格拉夫瓦爾德大學的祖科夫教授由於致力於研究中亞的環境,獲得了選擇性諾貝爾獎。對中國新疆地區淡水資源的迅速消失,他表示深深的擔憂。  

      在中國新疆境內,曾經面積巨大的羅布泊、臺特瑪湖、艾丁湖都已經不再有水,如今,只有博斯騰湖是整個中亞地區唯一的淡水生態系統。  

      這裡的居民逐水而居,在胡楊林中留下廢棄的村莊。當他們離開家園時,也許他們仍然沒有意識到,如果胡楊林不再能夠保護這片土地,他們將面臨怎樣的命運。

      20世紀70年代,塔裡木盆地眾水匯集之地羅布泊乾涸以後,塔裡木河一節一節地縮短,曾經全長2400公裡的總長度已經減少了三分之一。在這場風和水的爭奪中,人口的迅速增長和耕地面積的增加,使人類成了風的幫兇。  

      塔裡木河下遊,曾經有著密如蛛網的河汊湖沼。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這裡的環境發生了劇烈的變化。  

      更加令人擔憂的是,全球氣候變暖變幹,使盆地四周的高山雪線上升,冰川正在縮小。  

      而流域內湖泊和支流消失後,綠洲成為孤島,沙漠加快了擴張的腳步。  

      米蘭,是塔克拉瑪幹沙漠東南角的一片古代綠洲。配小幅位置圖,透明疊於畫面上。從漢朝到唐朝,它一直是絲綢之路南道上的重要驛站。如今,這裡是阿爾金山腳下一眼望不到邊的礫漠。  

      在廢棄的米蘭城中,仍然可以找到胡楊的殘骸。地上殘留的樹皮告訴我們,巨大的胡楊曾經在這裡撐起綠蔭。  

      周興佳認為,米蘭並非被沙漠掩埋,而是由於河水改道之後,經過風蝕變成了今天的樣子。綠洲早已不見蹤影,風正在把城堡削平。在這片荒漠上,只要水離開,生命就會隨之消失,風立即佔領了這一方土地。  

      古代綠洲留下了證據,厚厚的泥土層經過多年的風蝕仍然顯露著曾經的輝煌。據史料記載,這個公元前2世紀已經存在的城市,直到公元9世紀,還有人駐守。而13世紀的馬可波羅行記也提到了這個地方。  

      綠洲是脆弱的,當年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怎麼也不會想到,那茂密的胡楊林,整齊的農田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正在消失的米蘭古堡就像一面鏡子,折射著今天的繁華。今天的我們,也許仍然和2000年前的古人一樣,對自然向我們發出的信號無動於衷。  

       塔裡木盆地的胡楊林,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後的一片胡楊林。  

       曾經生活在叢林中的人們,如今,越來越多地暴露在風沙中。  

       胡楊,見證了億萬年間的海陸變遷,又度過了冰川時代,如今,它正在面對新的災難。缺水正在使大片的胡楊林走向衰敗,它們的後代卻難以成長,而胡楊林的未來就是這片土地的未來。

      

      最後的胡楊林(中)

     塔裡木河是一條季節河,現在,冰封的冬天已經過去,它即將迎來最乾旱的季節。在一年一度洪水到來之前,河道裡的水就是荒漠上所有生命賴以生存的唯一的源泉。    

      胡楊感覺到天氣開始轉暖,又一個春天來了。  

      剛剛甦醒的胡楊要抓緊時間開花。只有盡最大努力孕育儘可能多的種子,才能贏得更多的繁衍機會。  

      樹下十公分深的泥土中,一種小生命聽到了胡楊體內細微的萌動,它們也要抓緊時間。  

      雄尺蠖在陽光下展開翅膀,準備去尋找生命的另一半。  

      雌尺蠖沒有翅膀,它一出土,就憑著記憶向樹的方向爬去,雌尺蠖必須一刻不停地爬上樹梢,在那裡等待雄尺蠖的到來。它們將在胡楊的樹梢上交配、產卵,等到一個月後,小尺蠖一出生,就可以吃上鮮嫩的樹葉。  

      春天,胡楊林還沒有發芽,一場災難就在等待它。  

      在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這顆孤獨的胡楊也綻開了花蕾,這是一棵雌樹,在它的周圍沒有任何夥伴。它在等待,風為它帶來雄樹的花粉。現在,她把積累了一個冬天的水分和能量都集中在花朵上,每一朵花都是生命的希望。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地球上最荒涼的地方之一。極端乾旱的氣候和巨大的晝夜溫差,使它的沙子極其細小。這些細小的沙子在風的雕塑下呈現出溫柔的曲線,對於生命來說卻是殘酷的殺手。

      從面積上看,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世界第六大沙漠,第二大流動性沙漠。但它的流沙面積卻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動性也最強,因此,沙漠內部很難看到天然植被。  

      現在,空氣正在一點點變暖,躍躍欲試的沙子正在等待風季的到來。  

      胡楊也在等待風的來臨。  

      雄花乾燥而輕盈,花粉很容易隨風飄走;  

      雌花滋潤而富有粘性,會讓隨風而來的花粉停留。胡楊的花期很短,荒漠乾燥的空氣會讓它的花很快枯萎。在這片廣大的荒漠上,只有風可以充當愛情的使者,在開花的季節,把希望載向遠方。  

      溫度的回升終於帶來一些風的流動,胡楊雄樹的花粉隨風起程,去尋找開花的雌樹。  

      在風沙中,雌樹終於捕捉到生命的氣息,越過綠洲和沙漠的花粉終於來到她的懷抱。  

      當荒原剛剛甦醒,準備迎接春天的時候,胡楊已經孕育了新的生命。  

      胡楊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匆匆飄落。因為,它要把枝頭的舞臺留給新發的樹葉。  

      沙漠邊緣的綠洲上,農民們開始準備耕作。牧羊人則要把自己的羊群趕到遠離農田的地方。  

      這是塔裡木河下遊,胡楊林就像沙漠中的綠島,是人和動物唯一的棲身之地。在漫長的歲月中,胡楊追逐著河水,人們追逐著胡楊林,在沙漠中繁衍生息。  

      忙碌的春天突然停住腳步,突如其來的一場沙塵暴帶來罕見的降雪,沙塵阻隔了陽光,空氣變成怪異的紅色,冬天捲土重來。在這裡居住的人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天氣,這一個不尋常的春天似乎預示著即將到來的一年是不同尋常的一年。老人們說,這場雪會推遲洪水的到來,乾旱的季節要比往年更長。  

      現在,胡楊的葉芽在冰雪中膨脹,它們在醞釀著,讓一片片新綠在陽光中綻開,葉子會製造營養,讓沉睡了一個冬天的生命強壯起來。  

      塔克拉瑪幹沙漠內部也下了雪,這是難得一見的景色。雪給沙漠帶來溼潤的空氣,這個春天,由於這場雪,風也暫時停住了腳步。  

      雪後,早已準備好的葉芽迅速佔滿枝頭。早春出生的樹葉柔軟細嫩,它們開始暢快地呼吸。這是一年中最適合生長的時候。   

      但是,尺蠖的幼蟲也同時出生了,它們也要用胡楊的葉子壯大自己的生命。誰能搶到更多的樹葉,就意味著更多活下去的機會。  

      幼蟲每天的任務就是不停地吃,不停地長大。成千上萬的小蟲在胡楊林裡演奏著進行曲。  

      越是乾旱,就會有越多的尺蠖。  

      風一天比一天更具規模。夏天就要來了。  

      在一場接一場持續不斷的風中,胡楊的葉子終於再次掛上枝頭,重新開始生命的旅程。新的葉子一出生,就要接受風沙的洗禮。  

      胡楊重新披上綠妝,這時已經是五月下旬,它要抓緊時間生長,讓生命變得更強壯。  

      胡楊的身上同時長著柳樹和楊樹的葉子,所以它還有一個名字叫異葉楊。  

      幼年胡楊的葉子是細細的條形葉,隨著年齡增加,葉片逐漸變寬。大樹的低處仍然是條形葉,頭頂是寬闊的掌形葉。每一棵樹的葉片分布規律都有個體的差異,有時,一棵樹上就有寬窄不一的很多種形狀。胡楊依據什麼來選擇葉子的形狀呢? 

      除了遺傳原因之外,漫長的乾旱,讓胡楊學會了節約水分。細小的條形葉是為減少水分消耗而生的,而掌形葉則負責儘可能多地進行光合作用,製造生命的能量。長在低處的條形葉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  

      細細的條形葉同時也是為減少風沙的打擊而設計的。千百萬年的風沙讓胡楊學會了生存。  

     沙漠的春天很短,幾場風之後,天氣迅速熱了起來。荒原上的植物爭先恐後地開花,一定要在這個夏天把自己的種子傳播得更遠。螞蟻無處不在,為了家庭,它們辛勤地工作;新疆鬣蜥也在準備迎接繁殖的季節。  

     在逐漸炎熱的過程中,胡楊葉子的表面開始發生變化。角質層漸漸變厚,像一層蠟質包裹著,它要防止每一滴不必要的水分損失。    

     塔克拉瑪幹沙漠夏季氣溫的最高值是攝氏43度,而地表溫度則可以達到接近攝氏80度。  

     為了不被高溫傷害,胡楊葉面的蒸騰如同動物的喘息,強烈的蒸騰可以降低體溫,但卻會流失大量的水分。  

      午後兩點到四點,一天中最熱的時候,鬣蜥也躲進樹洞裡。  

      胡楊無處躲藏,它不得不低垂著葉子,停止生命活動。短暫的休眠無法阻止體溫的升高,卻可以降低水分的消耗,這是它唯一的辦法。  

      從2800萬年前海水離開這裡的那一刻起,胡楊默默承受著,它讓自己把消耗減到最低,而對生命的渴望支撐它度過沙漠中的每一天。  

      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當大氣相對溼度低於20%時,胡楊的氣孔阻力會增大,以防止在乾燥的氣候中失水過多。  

     隨著太陽西斜,氣溫迅速降了下來。胡楊卻不能休息。在溫差的作用下,沙子中會有一些冷凝水,胡楊要用自己的根把它們一點一滴地收集起來。胡楊主要依靠地下水生活,但沙漠裡每一滴水都有可能決定生還是死。  

      而且,它的種子就要成熟了。  

      從開花到現在,150天過去了。胡楊種子掛滿枝頭,正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在所有的楊樹中,胡楊的花果期是最長的,就是因為它要等待,一年一度洪水到來。  

       胡楊的種子只有找到水,才會有生存的機會。     

      每一棵雌樹可以孕育上億顆種子,這是她對抗乾旱環境的策略之一。     

     胡楊的種子極其微小,只有萬分之一克的重量,這小小的種子,將長成荒漠中最高大的樹。     

     種子身上長滿白色的絨毛,不但可以幫助它在空中飛行,更能幫助它們抓住潮溼的土地。  

      洪水還沒有來,最早成熟的種子已經迫不及待地起飛了。  

      種子終於可以自由飛翔,這是胡楊一生中唯一能夠離開土地的時間。它第一次從空中俯瞰祖先生活過的土地,那條讓它生根發芽的大河在哪裡呢?   

      種子找到了一個河床,也許它的基因告訴它這裡曾經有一條大河或者湖泊。但它千裡迢迢來到這裡,只有裸露的雅丹。河床上無數細密的小貝殼,證明這條河是迅速消失的。無奈,它只有再次開始旅行。  

     種子必須儘快找到落腳的地方。乾熱的風使它們的生命力每一天都在下降,超過一個月,任何努力都是徒勞的,那時,每100顆種子中只有1顆能夠發芽。  

      洪水還沒有來,這些先飛的種子還不知道,也許,它們永遠沒有機會長成一棵樹了。  

      夏天的熱量積累著,盆地周圍的冰川陸續融化,冰雪變成河流,向沙漠奔去。  

     到中遊以後,沙漠上幾乎沒有落差,塔裡木河憑著巨大的能量緩緩向前。沙漠不能形成固定的河床,在漫長的歲月中,由於水量巨大,塔裡木河在沙漠上橫衝直撞,被稱為脫韁的野馬。現在,在洪水高峰期,水還能溢滿河床,但它已經無力四處奔流。  

      在這個季節,整個盆地到處都有胡楊的種子在飄蕩。那些幸運的種子終於發現了沙漠中的大河。  

      種子飄到河裡,乾燥的身體在6秒鐘之內就吸飽了水。  

     當中午水溫升高時,它們已經在水裡悄悄地發芽。  

      它的絨毛仍然在幫助它,要麼直接上岸,抓住泥土,要麼就抓住落葉或浮木,在落潮時停在岸上。每一棵胡楊的上億顆種子中,總會有幸運兒停在沙灘上,趁著夜色迅速向下生長。它們必須用最大的力氣紮根,如果根不夠長,一切努力將化為烏有。   

       洪峰過後,洪水放慢了腳步,岸邊的土地淤積了一層泥沙。荒漠上很多植物的種子在這裡找到了生根的土壤。溫暖而潮溼的沙灘,是胡楊的搖籃。  

     在密密麻麻的小苗中,胡楊的小苗是最小的,它用盡所有力氣向下生長,根系很快就超過了身體的幾十倍。只有足夠強大的根系,才能讓它長成參天大樹。  

      塔裡木河彎彎曲曲地在沙漠上流過,在它的每一個轉彎處,凹岸形成斷層,凸岸形成河漫灘,那是胡楊種子生長的地方。在漫長的歲月中,胡楊就是這樣繁衍後代,在沙漠上創造新的綠洲。  

     在每年新出現的土地上,一代代小苗呈階梯狀排列生長,研究人員在測量小樹的年齡,他們想知道,是不是每年都會有新的胡楊出生。  

      德國格拉夫瓦爾德大學和中國新疆大學合作,研究塔裡木河流域的胡楊林生態系統。尼爾斯博士和他的助手在塔裡木河邊工作了三年,胡楊林自然狀態下的生息繁衍深深地吸引著這個在海洋性氣候中長大的年輕人。  

      在塔裡木河兩岸,他們對水文、土壤、植被狀況進行詳細的調查,發現了一個令人費解的現實。胡楊林每年都會播撒大量的種子,塔裡木河每年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洪水,但是,那些呈階梯狀分布的幼苗卻不是每年都會發生。20年前,中國的老一輩科學家就曾經發現了這個問題。是什麼因素在制約胡楊的繁殖呢?    

       在排除了溫度、風沙、鹽鹼度等因素的影響之後,他們發現,在洪水很少的年份,胡楊的生長明顯受到抑制。小苗缺失的事件也正是發生在缺水的時候。20年前,老一輩科學家曾經計算出了一個河水流量的極限數字,在這個地帶,河水流量必須達到819立方,才會有胡楊的幼苗出生。  

     水量大,河漫灘就會更寬,就會有更多小苗長大。如果低於這個數字,沒有河漫灘的形成,胡楊種子即使發了芽,也沒有成長的搖籃。如今,狹窄的河漫灘,又能夠成為多少胡楊長大的樂園呢?  

     在這條廢棄的河灘上,研究人員找到了去年發芽的小苗,洪峰已經過去,它們仍在等待水的到來。  

      上一個洪水季節,這些種子碰巧來到這裡,這裡偶然停留的水讓它們停住腳步,生根發芽。但是,周圍是正在長大的沙丘,從沙丘間大樹的年齡估算,起碼幾十年以來,這裡從沒有小苗成活,這些小苗能夠幸運地長大嗎?  

      這是一個殘酷的現實,那些遠離河流的小苗,根系還不發達,但是它們得不到地下水的補充。如果沒有奇蹟發生,它們的命運就是因為斷水而夭折。  

     沙漠上,一年到頭都可以看到不知是誰的種子在飛。它們不知疲倦地漂泊,尋找生命的依託。  

     這些種子被幾粒沙糾纏,徒勞地在沙漠上劃著同心圓。  

      它們不知道,它們早已失去了長成樹的機會。  

     越來越多的種子即將面對這樣的未來。

      最後的胡楊林(下)

     傳說胡楊生而千年不死,死後千年不倒,倒後千年不朽。自然生長的胡楊到底可以存活多少年呢?  

      這是沙漠邊緣一片衰敗的胡楊林,大地已經失去生機。 但是,人們發現了奇蹟。這棵已經死去多年的樹,它的樹冠早已坍塌跌落,剩下一截腐朽的樹樁立在乾枯的土地上。但是,在它根部的樹皮上,卻發出了一叢新綠。  

      這棵樹看似就要被風吹倒。從它軀幹上巨大的裂縫可以看見,它的內部沒有堅硬的木質,而是像白蟻蛀過一樣空虛腐爛。但是,它仍然活著。  

      在樹幹上鑽取樹芯是獲得年輪的基本方法。這種方法不會影響樹木生長,是研究人員取得基礎數據的常用手段。但胡楊的年輪卻無法作為判斷樹齡的依據。  

       胡楊樹的中心為什麼會是空的呢?一次偶然的發現揭開了它的秘密。  

      在胡楊體內,儲存了大量的水分,以至於它的樹幹中間由於儲存水而變得疏鬆。  

      這棵胡楊的中心已經徹底變成一個樹洞。  

      胡楊中空後如何解決水分的運輸呢?他們決定在樹幹上取一個截面,看個究竟。  

      胡楊在維吾爾語中,被稱為柴火,但是,當年砍伐留下的痕跡卻說明,並不是所有的胡楊都不能成材。  

      這是新疆輪臺縣境內的一棵大樹,胸徑四百七十公分,身高17米,這樣的大樹現在已經很少,它們存在於三十年前的記憶中。  

      王香保是在胡楊林中長大的護林員,在他的記憶中,三十年前,胡楊林曾經是木材產地。  

      胡楊是塔裡木盆地自然生長的唯一的喬木,自古以來,人們的房屋、器具都取材於胡楊,證明胡楊木是很耐用的木材。  

      這裡的居民至今仍在使用胡楊木製作面盆,這位工匠拿出一塊過去保存的胡楊木和專用工具。這種手藝將逐漸消失,除了工業產品會帶來更加方便的生活以外,現在的胡楊林資源已無力支持以往的生活方式。20世紀八十年代,塔裡木河流域的胡楊林被劃為自然保護區時,僅存的林地面積只相當於原有的面積38%。  

      自從被禁止砍伐,胡楊林的面積有所恢復,但是,大量的胡楊林處於衰敗的邊緣,矮小,病弱,扭曲,不能成材。  

      研究人員經過大量取證又發現,越是乾旱的地方,胡楊的中心越容易因儲存水分而發生腐爛。胡楊到底可以生存多少年,似乎變成了一個無法解開的謎題。從一粒萬分之一克的種子開始 ,胡楊的生命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可以千年不死。科學家經過大量調查,概括出胡楊的基本生長規律。  

      胡楊60到65年進入成熟期,100年左右就開始出現頂部的枯死,科學家認為,在水分條件好的地方,胡楊的壽命是100到400年。如今,生存環境的惡化正在威脅著胡楊種族的延續。  

      中國新疆大學和德國格拉夫瓦爾德大學合作,研究塔裡木河流域的胡楊林生態系統。三年來,尼爾斯博士對他所調查的區域已經非常熟悉,但是,在如此巨大的範圍內,新的疑問總是不斷地產生。  

      在茫茫沙漠深處,一棵胡楊樹站在高高的沙丘上,它的周圍沒有任何草木,只有一堆倒下的胡楊樹的殘枝。  

      當地人認為,那些無法解釋的幸運兒是因為得到了真主的格外寵愛,於是人們相信它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它的枝條上,飄揚的紅布條寄託著那些不知名的人們對生命的崇拜。  

      但是沒有人知道這棵樹在這裡生活了多少年。  

      如果根據塔克拉瑪幹沙漠每年大約沉積一公分沙子的速度計算,在它腳下堆起這麼巨大的沙丘起碼需要800年。  

      現在我們看到的主幹也許是被沙丘掩埋後殘存的樹冠。研究人員認為,胡楊的肢體在被掩埋後會承擔起根的作用,當水分不夠時,胡楊會放棄身體的一部分以保證生命的存活。我們可以猜測,在被沙埋的情況下,它有可能放棄原來的主幹而把一個充滿活力的枝條當成新的主幹,使生命得以延續。  

      這棵河道邊的胡楊遇到的情況恰恰相反。  

      它幾條巨大手臂的沒有向天空生長,反而扎到了泥土中。研究人員判斷,它本來是樹根的一部分,由於遭受洪水衝刷而露出地表,天長日久,它長出樹皮,變成了主幹的組成部分。  

      研究人員在野外再次找到了胡楊自我修復的例證,這棵樹由於外力發生傾斜,把自己從一棵大樹變成了幾棵小樹。主幹承擔起根的任務,而讓樹枝變成主幹,藉助這條根向上生長。  

      讓他們感到奇怪的是,胡楊的根並沒有像人們想像的那樣,向垂直方向發展,並且扎得很深,而是向水平方向延伸得很遠。那麼胡楊賴以生存的水源在哪裡呢?  

      在一條水渠的橫截面上,他們找到了胡楊的根。在離水不遠的地方,胡楊的水平根直接向河流尋找水源。但是這還不足以下結論。  

      研究人員在觀察水平根時,又有一個意外的發現。  

      在水平根上,他們找到了剛剛萌發的幼苗,證明胡楊的水平根有無性繁殖的能力。而且,根櫱的胡楊沒有自己的垂直根系,可以依靠母樹的根系長大,這說明,缺水或許將不會影響胡楊的這種繁殖方式。  

      他們找到了更多的證據,環繞在胡楊四周的根櫱苗完全可以依靠母樹的根系長大,在有些地方,一片胡楊其實就是一棵植株。如果可以依靠水平根繁殖,那麼胡楊缺少後代的危機是不是可以得到解決呢?  

      如果可以這樣繁殖下去,從一粒種子開始,一棵胡楊的壽命將無法計算,一套發達的根系將有可能繁衍出一片樹林。         

      那棵死而復生的胡楊,一定是因為它的後代或者祖先在不遠的地方仍然活著,於是根系仍然維持著水分的流通。在某一個奇妙的時刻,沉睡已久的生命復甦了。也許,這些幼枝又會演繹一次生命的輪迴。    

      然而,他們又發現一個問題,和種子發芽的胡楊比起來,根櫱的胡楊由於沒有自己的垂直根系,生命力很弱。研究人員擔心,如此下去,物種會發生退化。就像當初發現這一物種的幼發拉底河流域一樣,那裡的胡楊已經蛻化成灌木。  

      在胡楊樹上,有一種白色的結晶,這種物質和當地人生活關係密切,這是一種什麼物質呢?

      塔裡木盆地,最高蒸發量超過3000毫米,是降雨量的100倍,劇烈的蒸發使土壤中的鹽鹼度不斷上升。

      為了度過乾旱季節,胡楊需要儲存大量的水分,它不得不把又苦又鹹的鹽鹼水不斷地吸入身體。水分被烈日蒸發,鹽鹼不可避免地遍及它全身各個細胞。  

      儘管每一滴水都得來不易,它卻不得不把足以致命的鹽鹼排出體外。在胡楊的傷口上,褐紅色的液體流淌出來,就是人們常說的胡楊淚。  

      胡楊淚經過不斷的蒸發,變成了白色的結晶,自古以來,當地居民就會隨手取來這種結晶當作製作麵食的中和劑。研究人員進行化學分析得出,胡楊淚結晶的含鹼量達到70%,主要成分是蘇打。  

      胡楊忍耐鹽鹼的痛苦也換來了益處,體內的高鹽鹼度提高了它的吸水能力,它可以迫使周圍的水源源不斷地向樹梢前進。不同於一般楊樹的是,胡楊的根會把水中的鹽鹼進行初步的過濾,降低了鹽鹼的毒害。  

      胡楊體內積累了大量鹽分,據計算,1公頃土地一年中會有112.5-225公斤鹽由落葉帶到上層的土壤中。如果沒有大量的洪水衝淹,土地的鹽鹼化會日漸加重,胡楊林也會走向衰敗。  

      塔裡木河流域的胡楊林,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後的一片仍然保持著原始面貌的胡楊林,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他們希望在這裡建立一個世界級的自然保護區。  

      沙漠中的生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會在機會來臨時最大程度地利用機會壯大自己的生命,而平時則最大程度地減少消耗。  

      胡楊在幼年時就已學會這一點。  

      在它長大的漫長歲月中,每時每刻都面臨生和死的考驗。  

      為了活下去,放棄是它必須的選擇。  

      為什麼成年以後的胡楊會長成奇怪的形狀?  

      在一次次饑荒中,為了保全生命,它必須放棄生命的一部分。  

      它們越來越稀疏,越來越扭曲,這種猙獰和扭曲使它看起來更加滄桑。那是歲月的痕跡。  

      在河水一去不返的地方,大片的胡楊死去了。它們的樹皮已經被曠野的風剝去,露出赤裸的身軀。就象是硝煙未散的古戰場,它們的骸骨栩栩如生。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年蒸發量超過3000毫米,降水量卻只有30多毫米,正是這種乾熱的氣候,使死去的胡楊可以不朽。

      不知過了多少年,有些胡楊再也支撐不住了。    

      但它仍然阻擋著風沙。直到太陽把它烤成灰燼,風把它吹成碎片,沙子把它掩埋。  

       到那時,胡楊才完成了它的一生。

      10月,一年中最好的季節來臨,風已經退回了蒙古高原,沙漠中,沙子不再飛舞。胡楊在洪水季節喝飽了水,秋天就會變成金黃色。牧民要讓羊群積累足夠的脂肪,以度過即將到來的寒冬。  

      農民們開始收穫一年的勞動成果,這些被沙漠包圍的胡楊林中的小塊土地,帶給他們豐收的喜悅。只有在這個季節,是整個荒原最快樂的時光。  

      經過中外專家多方呼籲,國家投資107億元人民幣用來恢復塔裡木河流域受損的生態環境,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了塔裡木河流域50年來發展農業產生取得的經濟效益的總和。  

      這個冬天,胡楊林被晨霜染成白色,氣象學家分析,由於人類活動的增加,使局部小氣候發生了變化,空氣溼度上升帶來了這種現象。但是,胡楊最需要的是河流。人們希望冬天和從前一樣冷,那樣,冰川會積累更多的冰雪,那是未來的日子唯一的水源。

 

註:來源自同名紀錄片,為影視寫作參閱學習之用。未經原文作者同意,禁止轉發或用於其他用途。

相關焦點

  • 獨家:<香水有毒>胡楊林與臺音樂人江建民昨領證
    搜狐娛樂採訪了胡楊林經紀人,對方承認兩人確實已於昨日(3月15日)在武漢領證,「領完證,他們還趕回了宜昌老家見胡楊林的父母」。據其透露,胡楊林與江建民因2005年合作《香水有毒》結緣,在2013年從朋友變成情侶,婚後他們將定居北京繼續做音樂。  江建民是臺灣著名編曲人、吉他手、音樂製作人,也是齊秦「虹」樂隊第一代吉他手,有「亞洲第一吉他手」的稱號,經他手打造出的大牌明星不計其數。
  • 《笨小孩》作曲者江建民病危 愛妻胡楊林發文祈福
    11月11日,音樂人江建民太太胡楊林在微博髮長文,透露江建民突發「主動脈夾層血管破裂」目前正在醫院ICU搶救。  胡楊林在長文中寫道:「從11月5號那晚拿到你的病危通知書,直到現在,139個小時過去了,在這139個小時裡,我切實地體會到,和自己的愛人幾近生離死別,是怎樣一種絕望和悲慟。」  胡楊林還表示除了最為親近的幾個閨蜜,她不敢讓父母知情,害怕年邁的雙親受不了這般的刺激。自己強打精神,獨自承受這突如其來的苦痛。
  • 一生必去| 額濟納旗胡楊林太絕了!
    想看到最美的胡楊林要有緣份,來得太早沒有絢麗的金黃,來的太晚又已被風霜打落。這次我們去的是 #額濟納胡楊林旅遊區[地點]#交通攻略:額濟納旗 (天氣原因航空不穩定),且航班比較少,大家可先到鄰近城市酒泉/銀川/張掖等(航班穩定),然後自駕前往。。門票:一日票240元/人,含區間車。 景區共分八道橋,每道橋的景色大不相同。
  • 張藝謀與胡楊林:美景造《英雄》
    這部電影中最吸引人的便是張曼玉和章子怡在胡楊林裡進行決鬥的那個片段,一陣陣朔風捲起漫天黃葉在空中飛舞,兩名絕世女劍客就這樣身著一襲紅衣在金黃的胡楊林裡展開廝殺,這唯美的畫面讓人沉浸在其中,久久不能忘懷。
  • 美如「畫卷」的胡楊林,曾是我國美麗森林公園之一,現在怎樣了?
    作為非常有特色的胡楊林,每年都有許多的遊客會去打卡拍照,其象徵著頑強不屈的生命力,在大漠上頑強的屹立著,從盎然的綠色到耀眼的金色,充滿了迷人的魅力。喀濟納每年都會吸引眾多的遊人前去遊玩,本篇就來給大家講一下喀濟納,這裡的胡楊林的總面積非常的啊,風景更是非常的壯觀,有一個很少有遊客會去的地方,那就是位於新疆輪臺的胡楊林森林公園。最重要的是,由於南北方氣候的差異性,每一年的十月下到十一月初的時候,就是這裡最適合的觀賞時期,可以避免高峰期出行。
  • 《春天的胡楊林》閱讀練習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綿陽市中考題)
    春天的胡楊林巴圖爾春天就像一匹活蹦亂跳的小馬駒,踏著歡快的腳步一路狂奔而來。呢喃的燕子和鑽出地面的小草,喚醒了沉睡的大地,萬物開始甦醒,冰雪消融,溪水潺潺……羊在胡楊林裡低著頭吃著草,牧羊人買買提把那件老羊皮皮襖往地上一鋪,就躺在沙丘上曬太陽。
  • 走進胡楊林 作者|蔣立新 誦讀|王曉添
    走進胡楊林 作者|蔣立新誦讀|王曉添配樂、攝影|於楊配樂朗誦(走進胡楊林).mp313:51來自安徽教育胡楊頑強的生存毅力令人折服,胡楊博大的胸懷令人敬仰,胡楊林特有的壯美令人讚嘆。稀稀落落的胡楊林形成巨大的彎月,拱衛著大漠,同樣望不到邊。令人一絲欣慰的是,這裡並不完全是生命的禁區,這裡有綠色,有綠色就有生命存在。行走在胡楊林中,林中寂靜得只能聽見自己的喘氣聲和腳踏在枯葉沙土上所發出的低低的嘈雜聲。胡楊樹上秋日的金黃遮天蔽日。我的眼光突然落在了近處那些胡楊軀幹上的疤痕,它們就像一隻隻眼睛在審視著我。
  • 敦煌大漠胡楊林刷屏
    敦煌大漠胡楊林刷屏 2020-10-10 17: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輝煌中國》第六集解說詞:開放中國
    【解說詞】   在場的近400人,主要是駐華高級外交官和國際組織駐華代表。   【字幕】2015年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   【解說詞】   類似這樣的中國經驗分享,每次都是聽者雲集。   【解說詞】   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順風車」,好的理念同樣也要與世界分享。   【解說詞】   中國敞開懷抱擁抱世界的開放姿態,也正收穫來自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   【字幕】山東 青島港   【解說詞】   青島,中國北方海上貿易的重要門戶。
  • 2016額濟納胡楊林最新照片出爐,東方不敗驚豔開拍!
    額濟納胡楊林是中國三大胡楊林之一,從二道橋到八道橋,沿途可以欣賞輝煌的金色,捕捉胡楊林千姿百態的景象。金塔胡楊林位於甘肅省金塔縣城以西的潮湖林場,總面積達8萬畝,是一片人少景美的小眾胡楊林。 金塔胡楊林是額濟納旗原始胡揚林的一個林系。它經過春風的滋潤、夏雨的洗禮,當大漠曠野吹過一絲清涼的秋風時,胡楊林便在不知不覺中,由濃綠變為淺黃,繼而變成杏黃了。
  • 好久不見:還記得《香水有毒》原唱胡楊林嗎?這首歌也是她唱的?
    同樣的一首歌,原唱:擦掉一切陪你睡嶽雲鵬:脫掉一切…(嗶~)原唱能把自己唱哭6次嶽雲鵬能把觀眾唱到「yue」(bushi)#不愧是你小嶽嶽上面說的這首歌叫《香水有毒》,2005年風靡大街小巷的經典歌曲▼原唱胡楊林
  • 專題片《國家監察》第一集《 擘畫藍圖》解說詞全文
    【解說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形成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總體框架。  【解說詞】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改革。
  • 甘肅酒泉的一個縣,坐擁「西北最大」人工胡楊林,是旅遊必選之地
    在這個金秋9月的寶貴時間裡,「秋遊」是收穫6月疲勞身體的最佳報酬, 在大佬博的中國,適合秋天玩的地方數不勝數,但是必須經常盤點秋天的旅行精品地區,雖然很少,但是有幾個地方讓遊客滿意,今天我們推薦位於西北的甘肅小縣,這個縣擁有西北最大的人工胡楊林,是每年秋季巡迴演出的地方。
  • 這個冬天來金塔沙漠胡楊林,邂逅一場不一樣的冰雪奇緣
    胡楊林 是金塔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他們歷經風雨滄桑 卻仍然保持著原始風貌 他們頑強的生命力是一種精神的象徵 冬天來金塔旅遊的朋友們 一定要來看看這裡成片的胡楊林
  • 歌手胡楊林瀋陽商演 一襲紅衣唱響《香水有毒》引粉絲追捧
    本次胡楊林是受頂固全屋定製瀋陽店邀請出席活動的,當天下午3時胡楊林準時登臺亮相。活動期間胡楊林抽取大獎​向粉絲送福利。胡楊林與頂固全屋定製​領導合影留念。胡楊林在店內籤名留念​。胡楊林親切與媒體朋友​合影。
  • [收藏]央視紀錄片《世紀戰爭》之海灣戰爭(附解說詞)
    解說詞:最後,美軍開始緊急部署「愛國者」地空飛彈,美軍對外宣布,伊拉克發射的「飛毛腿」大多被「愛國者」攔截,因此「愛國者」地空飛彈還獲得了一個「飛毛腿剋星」的美譽。但是還有個美國國會總審計署最後認定的就是說,美國軍方一共是發射了158枚『愛國者』飛彈對伊拉克發射的88枚『飛毛腿』飛彈當中的47枚進行過直接攔截,美國國會總審計署通過各種分析,通過專家的研究,通過技術資料分析的話,認為『愛國者』直接攔住『飛毛腿』的只有4枚,直接命中的只有4枚。
  • 紀錄片《中國通史》解說詞大賞
    《中國通史》豆瓣評分看過的小夥伴一定對《中國通史》的解說詞印象深刻下面列舉二三,供大家品讀>解說詞一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雄偉壯觀的錦繡山河孕育著無限生機,誕生了一個偉大的國家——中國;這是一片廣袤的土地,悠久輝煌的古老文明,承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塑造出一個偉大的民族——中華民族。
  • 電視解說詞的作用,以專題紀錄片《水果傳》為例
    例如,《水果傳》第一集變身中,畫面:兩個人開車行駛在路上,解說詞:一早Vicent和Samuel,為了獵取製作巧克力的原料——可可,再次踏上旅程。這裡的解說詞就讓觀眾確定了畫面中兩個人開車是去尋找可可。 (2)敘事。
  • 一生必去|額濟納旗胡楊林太絕了!\n\n胡楊三千年的等待
    一生必去| 額濟納旗胡楊林太絕了! 胡楊三千年的等待,只為僅21天的相見。 想看到最美的胡楊林要有緣份,來得太早沒有絢麗的金黃,來的太晚又已被風霜打落。 .
  • 「自然之聲」——淺析紀錄片《我們誕生在中國》解說詞
    我們往往無法通過鏡頭去記錄這種傳統文化,而解說詞所提供的是畫面不能提供的非直觀價值,通過對畫面的補充說明去激發觀眾的聯想,更好地給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受。畫面的整合與銜接自然類紀錄片也是一種敘事的藝術術。在藏羚羊踏上歸途的畫面中,對於出現在畫面中的狼,解說詞巧妙地利用它根據主題進行整合,狼的出現和追逐羊群以及藏羚羊遷徙的畫面通過分段的解說詞串聯在一起,牽引出更深的畫面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