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6月1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剛果(金)政府今天宣布剛果暴發第11輪伊波拉疫情,位於剛果(金)西北部的赤道省姆班達卡市附近,目前已有6名感染者,其中4人已死亡。世衛組織將繼續支持剛果(金)抗擊伊波拉疫情,並同時應對新冠肺炎和全球最大的麻疹疫情暴發。在2018年5月,赤道省的比科羅鎮就曾經暴發過該國第9次伊波拉疫情。而於2018年8月在該國東部爆發的第10次伊波拉疫情至今尚未結束。
伊波拉
央視曾播放的德國紀錄片《伊波拉之役》,記錄了暴發於2014年初的西非,造成數千人死亡!有人說過「人類對伊波拉病毒來說並不是很好的宿主,脆弱的人類病死的太快了 」,真的太可怕了!伊波拉病毒,生物安全等級為4級(愛滋病為3級,SARS為3級),伊波拉出血熱是當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熱。
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又譯作伊波拉病毒),是對一群屬於纖維病毒科伊波拉病毒屬下數種病毒的統稱,屬於十分罕見的病毒。這種病毒能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產生伊波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間,致死原因主要為中風、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發性器官衰竭。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剛果(金)(舊稱薩伊)的伊波拉河地區被發現,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伊波拉」由此而得名。
已確定伊波拉病毒分4個亞型,即伊波拉—薩伊型(EBO-Zaire)、伊波拉—蘇丹型(EBO-Sudan)、伊波拉—萊斯頓型(EBO-R)和伊波拉—象牙海岸型(EBO-CI)。不同亞型具有不同的特性,EBO-Z和EBO-S對人類和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致病性和致死率很高;EBO-R對人類不致病,對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具有致死性作用;EBO-CI對人類有明顯的致病性,但一般不致死,對黑猩猩的致死率很高。
現狀
剛果(金)正處於政府計劃宣布第10輪伊波拉疫情結束的倒計時階段。隆貢多表示,衛生部門未發現新的疫情與第10輪疫情之間有聯繫。
剛果(金)第10輪伊波拉疫情始於2018年8月,2019年7月世衛組織宣布剛果(金)伊波拉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截至今年5月25日,剛果(金)在第10輪疫情中累計報告確診病例3406例,死亡2243例。
帶來的影響
自1976年首次發現伊波拉以來,現在已是該國第 11 次爆發伊波拉疫情;從之前爆發的模式來看,剛果的病例被認為是完全獨立的。大概是因為伊波拉病毒太烈性了,宿主傳播不遠,因此對全世界其他地方應該不會有太大影響。不過世衛組織就需要更多的援助了,美國退出 WHO 還是挺有影響的。之前美國研發出來了伊波拉疫苗的水劑,已經在 19 年 12 月上市;中國研發出來了的伊波拉疫苗的乾粉劑,但是未走到上市這一步,這一次爆發可能會再一次推進疫苗的研發吧。
面對疫情,最不該的就是互相指責,全球應該攜手共進,戰勝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