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眾測
作者:XIAOBIGBIG
有些廢話:
現如今相信大家在給一些路人寫配置單的時候,應該不會選擇去搭配獨立顯卡吧,畢竟現在核顯性能真心還是蠻強大的,對付普通用戶來說基本不會有什麼問題,實際的使用場景可以是:前臺的辦公機、家庭的追劇播放機(HTPC),老闆的炒股機、小孩的線上學習機、搭配主力的備用機等等等,另外不需要獨顯也就意味著機箱體積可以做到足夠的小,有效節省到桌面的使用空間,亦可方便的外出攜帶使用,那麼這次的裝機作業搞的就是這麼一臺不需要顯卡的MINI ITX主機。
這臺機子算不上剛需,只不過剛好自己手頭有那麼一些閒置的配件,趕上迎廣剛剛發布了最新款MINI ITX機箱B1,衝著B1這新潮的外觀設計,索性搭一臺玩玩,權當擺著裝飾也挺好的,相比傳統機箱四四方方的刻板外觀,B1真心是很特別,也是迎廣一直在做的,各種奇奇怪怪的都有,不過這臺還算正常,蠻貼近現代家具裝飾品的那種感覺,對於一個普通的路人用戶來說,估計第一眼是不會認出來這是一臺電腦主機的。
B1的外觀設計,據說是迎廣設計師路過寺廟,眼見和尚手中的化齋盆,而得到的設計靈感,事實也是如此,這橢圓的造型及線條,有木有,真心就非常的像,除了是臺MINI ITX主機,也可以是一個盆制工藝品,充當家具裝飾品擺放也挺合適的,亦可充當手辦玩具的地臺,通過機箱內部的RGB燈光映襯出造型及氛圍,另外機箱附帶有直立支架,還可以立著擺放充當耳機支架使用,如果將它擺放到地板上,假扮成一臺掃地機器人,也是毫無違和感嘀。
具體的配置:
CPU:牙膏廠 8700不帶K
主板:華碩 ROG STRIX Z390-I
內存:金士頓 FURY DD4 RGB 燈條 8GX2
存儲:金士頓 A2000 500GB
散熱:喬思伯 HP400 下壓型散熱器
機箱:迎廣 B1 MINI ITX機箱
電源:機箱自帶200W金牌電源
搭配到的配件都是一些老面孔,對於這種MINI ITX主機,CPU給到8700這種規格應該算是到頂了,再上去的話,怕對是會對CPU散熱造成一定的壓力,體積限制所致,8700對應整合的核顯為HD630,足以應付日常的辦公及娛樂需求,即便是輕度的遊戲也問題不大的,比如LOL和CS GO這種類型的吧,其它則按需而定,能夠給到的性能差異,其實更多的只有CPU的選擇上。
配件介紹及裝機解析:
首先是開箱迎廣的B1,包裝採用的是環保牛皮紙質,排版非常的簡單,排版有INWIN的LOGO、MINI-ITX TOWER規格描述,輔助到機箱特點鮮明的形體圖案,裡頭組合有B1字樣的示意。
包裝背面則是機箱的具體規格及擴展兼容性列表,雖然是全英文給到,但基本都能理解得來,具體的內容信息大家看圖。
翻箱後,機箱本體包裹有黑色環保袋保護,附件包含有:電源連接線(內置電源)、立式擺放支架、裝機用到的螺絲及扎帶包,值得一提就是沒有說明書(省錢又環保),需要玩家通過掃描附帶卡片上的二維碼得到。
機箱本體為通體的黑色,比較特別及吸引眼球的就是那橢圓狀盆體的外觀設計了,主體大部分採用的是輕量化的ABS塑料材質,裸箱僅為1.9KG,頂部搭配有玻璃側透,方便玩家搭配RGB硬體展示。
盆面帶有凹凸有致的線條修飾,凹面光滑,凸面啞光的質感,感覺蠻是貼近和尚化齋盆的既視感,機箱的I/O部分,融入到線條當中,開機鍵為線條凸面的一小段,對應位置上的凹面則是指示燈部分,搭配有一個USB 3.0和一個耳機耳麥接口。
機身背面就是主板的I/O擋板的開孔位置,木有PCI卡槽,右側的是內置電源的排風孔及接入端,感覺這裡的整個截面做得有些大了,沒有延續到機身整體的設計感。
機身的兩側帶有散熱開孔,正面左側電源為電源的進風,右側則是系統的排風,盆面凹凸線條關係,開孔的地方為下凹面,觀感上蠻是和諧的。可以維持不錯的整體感。
機箱底部默認帶有4個支撐腳,表面做了鍍鉻(非金屬材質,依舊還是塑料),機身立式擺放的時候可拆卸,替換到附件中3M膠貼覆蓋。
卸下位置上的兩顆螺絲,這裡可支持安裝兩個2.5寸的HDD或SSD,且位置上帶有供電及數據連接的模塊,這裡只需安裝硬碟,而後主板安裝的位置上對應接入線材即可。
機箱採用上下蓋封合設計,通過機箱尾部的兩個卡扣固定,或許是考慮到裝機後下層的重量問題,還額外搭配了兩顆螺絲固定,另外螺絲孔採用了黃銅加固,增加反覆拆裝的耐用度。
卸下兩顆螺絲後,通過機身尾部兩側的兩個牙口(位置上標註有箭頭示意),用力的向上提拉,即可將機箱的上下層分離開來。
拆卸下來的機箱上蓋,內置的頂部玻璃貌似是固定鎖死的,並不支持拆卸下來。
上蓋左右兩側散熱孔特寫,開孔規模還是挺富足的。
為此內置電源一側進風的地方,搭配有防塵網,且採用的是模塊化的設計,可以很方便的拆卸下來,方便玩家日常清潔維護。
機身另一側搭配有一顆8CM的風扇排風,厚度為15MM,4PIN PWM接口,貌似最高轉速可達2200RPM,不過實測滿速聲音也還行。
分離後的整體內部結構,得益於機箱上下蓋的封合設計,給到安裝空間非常的富足,主板的螺絲孔同樣採用了黃銅加固,增加反覆折騰的耐用度。
相比迎廣之前同結構的熱門款蕭邦,B1標配到的是規格更為強大的200W金牌電源,單路12V輸出電流16A,功率192瓦,即便是主流平臺的頂級CPU也是沒有問題的。
或許是考慮帶有玻璃透側,給到的並不是那種花花綠綠線材,通體黑色且沒有包網,有點定製矽膠線的感覺,觀感上會比較的和諧統一,另外接口上也做了簡化,只給到了對應平臺必要的部分。
機箱背面的2.5寸硬碟位,已經預設好相關的連接線,合二為一的供電線及兩條SATA線,如果不需要用到,可直接收納隱藏在主板的底部。
因為機箱自帶電源,且不兼容獨立顯卡,所以這邊要準備的配件也就只有主板上面的,實際操作更多的是在箱外進行,後面套進箱子,固定螺絲及安插線材就OK了。
主板選用的是喜聞樂見的華碩ROG Z390I,CPU為不帶K的8700,機箱的電源為200W的金牌,所以理論上即便是9900K也還行?只是散熱頂不住而已。
因為並沒有什麼存儲方面的需求,所以這邊只搭配到一條M.2 SSD,選用的是金士頓A2000 500G,產品附贈有散熱模塊,TT家代工的,規模及做工看著真心還是蠻不錯的,只不過這東西並不適合在ITX平臺上,因為其散熱模塊採用的上下分離的設計。
盤體只有單面帶有元器件,表面帶有產品的銘牌規格貼標,使用的是SMI SM2263ENG主控,3D NAND TLC的快閃記憶體顆粒,支持NVME PCIE 3.0X4速度,主打耐用穩定性及性價比,定位於入門級用戶,給到有5年的質保時間。
考慮到散熱及靜音體驗吧,這邊並沒有搭配8700的原裝散熱器,而是選用了喬思伯的HP400,採用的是9015的風扇尺寸,4PIN PWM規格(轉速為800-3000RPM),比較喜人的還是輔助有4根導熱管,且做工也還不錯,相比原廠的散熱規模,肯定是會有著不少的提升。
另外喬思伯HP400也算是針對於這類機箱而設計的,整體的高度僅僅只有38mm,而B1機箱最高可支持到的是60mm高度的CPU散熱器,所以並不僅限於原廠散熱器使用,實際可選的還是蠻多的。
內存條搭配的是之前一臺機子留下來的金士頓HyperX FURY RGB燈條,造型和常規版本的FURY並沒有多大差別,區別的話也就是頂部與時俱進的加入的RGB燈帶的設計,對於可選到的RGB燈條,性價比還是蠻不錯的,支持各大主板廠商的燈光同步,本身也有配套的燈控軟體。
金士頓的產品銘牌並沒有給倒產品的性能規格參數,只是標註了具體的型號、電壓、序列號及周期,實際規格為3200HZ的頻率,時序CL16-18-18-36,電壓1.35V。
內存上機的效果,基本和散熱器的高度保持一致,在帶燈的條子裡頭算是矮個的那種,有光的同時,還有著不錯的兼容性。
主板安裝完成後,整臺機子的安裝進度,差不多就已經完成90%了,比較遺憾的就是沒有搭配到RGB燈光的散熱器,以後再填吧。
剩下10%,就是將主板放置到箱子上,固定好螺絲,安插好對應位置上的接口,這裡基本等同於裸機平臺,還沒有雜亂的線材。
電源線均採用的是單根的形式,非常便於塞入到主板旁邊的各個夾縫當中,很好的起到一個固定收納的整理效果,且長度也都會比較的合適。
機箱上下蓋封合的結構設計,真心大大的降低了裝機的難度,實際裝機過程估計只需要十分鐘左右吧,真心是個人裝過最快的一臺ITX機箱,當然它還不用安裝到顯卡,那麼配件介紹及裝機解析大概就這麼一些,下面是測試部分。
一點測試:
首先說下測試環境及主機的狀態,開空調恆溫27度,機箱封閉狀態下進行的,內存開啟了XMP,其餘的均為默認狀態下進行,這種平臺沒什麼看頭,這邊就喜聞樂見的MASTER LU跑分及挨打64的CPU FPU滿載的溫度給大家參考下吧。
MASTER LU的平臺配置詳情,綜合性能得分199959。
CPU滿載溫度表現,單烤FPU壓力測試,20分鐘左右,核心最高溫度為77,貌似還是蠻不錯的,只不過箱內的兩風扇轉速都上到了2000+的轉速,靜音體驗真心不咋滴,還好這般壓榨日常基本是不會出現滴。
最後沒有總結,大概就這樣吧,那麼以上就是這次迎廣B1 MINI ITX裝機體驗的全部內容,如上所述僅代表個人觀點,希望可以給大家做個參考吧,謝謝您的瀏覽,歡迎大家留言交流,希望可以那個點讚!收藏!關注!三連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