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套廣告被罵不要臉,言論魔幻:羞於談性的教育,該如何拯救?

2021-01-18 媽媽充電

有這樣一則新聞,新聞的內容是電梯裡模仿保險套的廣告,引來小區業主集體的不滿,反對。但是從法律上來說,這則廣告沒有任何的不妥,甚至還會支持。

通過調查了解之後才發現,業主的反對的原因是擔心教壞小孩子,怕他們太早地接觸到這些內容,認為這些廣告很羞恥。這是赤裸裸的鄙視,對性教育的鄙視。

很多人認為這些廣告沒有任何用處,甚至低俗,更有甚至把保險套當作情趣用品,讓人從內心覺得很無語,也很無奈。最終這個事件也廣告方撤掉廣告而告終。可是父母們這樣的做法真的是在給孩子一個好的生活壞境,給孩子好的教育嗎?

保險套廣告被罵不要臉,言論魔幻:羞於談性的教育,該怎麼拯救?

實則不然,網上那麼多血淋淋的例子擺在我們眼前,為什麼我們的一部分家長會選擇視而不見呢?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真的有那麼難以啟齒,有那麼丟人嘛?答案是NO!難以啟齒是情有可原,但是丟人是絕不丟人的,相反這樣的教育還能夠幫助自己的孩子保護好自己。

有這樣一組讓人觸目驚心的數據:中國每年的人流超過1000多萬次,佔據世界前列排行第一。而導致這種情況的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對於孩子性教育的缺乏。他們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不知道怎麼處理這些事情,導致了自己發生危險。

而且通過這個數據我麼你可以看出,人流的女性年紀大部分都在24歲以下,這說明什麼問題,說明我國打胎正在低齡化。

究其根本不就是因為孩子性知識的缺失,不知道保護自己嗎?有的家長認為等孩子長大了以後再教育也來得及,可是這個世界會告訴你,你覺得孩子還小,噩夢並不會,等到孩子被傷害的時候就已經沒有返回的餘地了。

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在我們的性觀念裡,總是把生育當目的,把無知當純潔,把偏見當原則。在火車站也發生過讓人震撼的一幕,一個未成年的小女孩坐在大人身上玩手機,身後的男子把手伸進孩子的衣服裡猥褻了很長時間。

而這個孩子並沒有反抗,其實並不是孩子不知道反抗,而是孩子覺得這和平時的摸頭,抹臉沒有任何區別,就是正常的接觸,簡單一點就是孩子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正在被侮辱。可想而知這個孩子的性知識是有多麼的缺失,才會變成這樣,而這與我們的家長也脫不了關係。

這一件又一件生動形象又觸目驚現的案例,難道還不能引起家長們的重視嗎?我們的家長在這方面能做些什麼呢?

1、正視它

咱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正視性教育,性知識跟孩子們平常在學校課本上所學到的知識並沒有任何區別,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相反可能它的作用會比孩子們在課本上學的知識更加重要,因為他最起碼能夠保證孩子們對性有著正確的認知。所以我們的家長一定不能再對性有著不好的偏見,這種偏見當作原則,我們一定要正視它,重視他。

在生活中不要有意的去隔絕孩子這個話題之間的聯繫,不要刻意的迴避,有合適的時機,我們就應該做出正確的教育。

如果家長們自己都覺得很低俗,很難以啟齒,那麼孩子們的性知識應該從何而來呢?我想只能從血淋淋的現實中學到。如果到了這個時候,家長們可就追悔莫及了。

2、加強男孩的責任教育

家中有男孩子的家庭,你要給他普及這些知識,同時還要加強他們的責任教育,讓他們從小就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讓他們在發生這些事情做這些事情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能不能擔負起這個責任,而不要為了一時衝動去造成自己不能承擔的後果。這樣既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別人。

總結 :

而言之我國的兒童在性知識方面的缺失是非常普遍的,也是非常嚴重的,這也是導致我國的人工流產次數為什麼會位居世界第一的原因,這一幕幕的現實都告訴我們,對孩子們的性教育刻不容緩。把它提到正常的教育任務當中來。這樣能夠很好地保護他們。

相關焦點

  • 保險套廣告惹爭議、性教育教材被投訴、談性需求被噴!那些讓男孩女孩難以啟齒的話題!
    評論區某位槓精評論說「你們青年平臺能不能不要發這種不正能量的內容?」。還有你們能不能不要每天發廣告推送?話說廣告不是無處不在嗎?不想看廣告就不要用手機,不要出門,去大山裡過隱居生活!還有一個月就發幾條首推的課程廣告,有的還是我們合作單位互推的文案,你說我天天發?沒發的時候也沒見你有閱讀記錄啊?不想看就別看,你那麼手欠幹嘛要點開呢?
  • 深圳地鐵站保險套廣告被撤:失語的性教育如何破壁?
    在缺乏正規性教育的情況下,商業廣告提供了一種不太理想的性知識補充。從「喜鵲來了」的「三分鐘無痛人流」廣告裡,兒童對「生育」有了一個模糊的了解,長輩口中的「垃圾坡」論開始逐步瓦解。專治不孕不育症的廣告,則或多或少地塑造了一個觀念——與生育相關的性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然而,以營銷為目的的商業廣告,始終不是性教育的理想途徑,更甚者,它扭曲了受眾對性的認識。
  • 「爸爸,什麼是保險套?」如何跟孩子談性,這位父親的回答絕了!
    「爸爸,什麼是保險套?」孩子長大後,很有可能在家裡、電視上、超市裡,看到保險套。有些孩子會被包裝盒吸引,有些孩子會被陌生的商品名稱吸引,對裡面的東西很是好奇,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這位父親是這樣跟兒子解釋的:你見過爸爸如何把手機裡的文件,傳輸到電腦上吧?其實,爸爸並非每次要需要傳輸文件,有時候也是為了給手機充電。
  • 不要羞於談錢,掙錢是一種修為
    還要臉不?咋開始談錢了呢?寫文章的人怎麼能隨隨便便談錢呢?談錢還能保證文字品質麼?還有一個批評的更直接,說這一段時間毫不關心政治,只寫些雞零狗碎的事,決定要取關我。該詰問就詰問,該取關就取關。我又捂不了你的嘴,也摁不住你的手嘛。要想當網紅成明星,就得擁有網紅明星的氣度。要耐得住掌聲,還得忍得了罵聲才行。千萬別小看明星,明星有自我修養之道。
  • 《17.3》:父母還對青春期孩子羞於談性?這部影片適合性教育
    我們的父母可謂都是談」性「色變,對孩子提的性問題一般會含糊其詞的敷衍過去。到70-80後的我們成為家長後,開始略有重視,但大部分還僅限於孩子幼年時的性教育。我家也是,女兒小時候藉助一些優秀的繪本,比如《小威向前衝》、《乳房的故事》...
  • 1993年,我開了中國第一家「性用品」店,被罵慘了|百家故事
    「在我們懂事的時候,保險套是(單位)下發的,沒有說在商店裡面去賣的,更不要說去賣一些性用品呀什麼的。但是我看到有很多很多人是沒有單位的,不可能到單位去領這個保險套,他也沒有地方可拿了呀。」在一部外國電影中,文經風偶然看到一家寫著 「 SexShop 」 的商店。
  • 當「小蘿莉」遇到「保險套」……家長苦惱:「羞羞的問題」,該怎麼說?
    何女士說,她抬頭一看,發現銀幕上正播放某保險套的廣告,不知道該怎麼和女兒解釋,「我只能打了個馬虎眼。」  看完電影以後,何女士越想越覺得尷尬。她說,當時影院裡帶著孩子來看電影的家長很多,其中也有人覺得彆扭,輕聲說:「怎麼放這種廣告?」
  • 中國人自慰比例全球最高:我們無處安放的性需求
    前段時間看了CNN的一部紀錄片,叫《世界各地的性與愛》。其中一集來到了中國上海。從幾位中國女孩的生活,見證中國人性觀念的變革與固守。有一對正全裸著拍攝人體攝影的小情侶,被問及在陌生人面前裸露身體的感受。女方告訴主持人:「雖然有點害羞,但跟自己喜歡的人一起拍照非常開心。」而在人體模特布萊爾眼裡,人體本身就是一種藝術,沒什麼好羞恥的。
  • 「用保險套的女生,都很髒」
    坐在他身邊的一位女編輯,正跟人談著事兒,這位話多男,見縫插針地就加入了他們的討論:「什麼,用保險套?我跟你們講,用保險套的女人真的很噁心,太髒了。」不經大腦的話,再加上喝醉之後拔高的聲調,如他所願,他即刻成為了飯局的中心。飯桌上還有幾個其他女編輯,聽見這話,也不知要如何回應,但又不好立即起身離席,於是尷尬地夾菜,悶頭吃著。
  • 年度十佳電影,萬瑪才旦《氣球》大膽談性,一個保險套引發的衝突
    第二,就是保險套吹成的氣球。影片中,男主的孩子無意之間發現了藏在枕頭下面的保險套。可是他們不知這為何物,就將它當成了氣球吹了起來。可是這一吹不要緊,卻被父母發現,惹來痛罵,但是孩子們不以為然,更是又偷拿了幾次,甚至還用這樣的氣球和其她小朋友的玩具交換,更是直接導致了男主和其他孩子家長的衝突。這樣的衝突是觀念的衝突。
  • 青春期的女兒被男朋友索要「第一次」,父母該如何和孩子談「性」
    有的家長會說,我真的不好意思和孩子談性,要和孩子聊性,我不可能鼓勵孩子去做這些,其實這是對性教育的最大誤區。家庭中常見的誤區還有以下幾類:①、羞於啟齒(談性色變)。我們這一代父母沒有接受過正確的性教育,而且東方人對性的態度,總是比較保守,總是覺得不好放在檯面上來講。
  • 小學女廁貼提示牌,暖心行為被大家稱讚,父母不要再羞於告訴孩子
    現在孩子們的營養豐富,他們成熟得也快,有許多孩子五六年級就可能會遇到初潮的情況,然而許多父母卻沒有及時給孩子做過相關的教育,就容易讓孩子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手足無措,覺得害羞尷尬。父母不要總覺得這事難以啟口,總是藏著掖著,羞於告訴孩子,反而對孩子不利。
  • 姚晨大尺度談性被罵上熱搜:請給中國女孩當眾談性的自由
    在姚晨之前,也有許多藝人有過尺度相對較大的言論費玉清經常在綜藝節目上「開車」,有一次在某節目上,費玉清一臉正經地問小但是我們看到有人罵他嗎?沒有。沒有人覺得他很齷齪,反而讓人感覺他這個人幽默、玩的開、有趣,同時也因為這樣形象的轉變收穫了許多喜愛他的粉絲,費玉清也沒有因為說的話尺度較大而被所有網民推到風口浪尖之上或是強烈的抵制行為。
  • 今晚想和你談性說愛.
    這「性」和「愛」的魅力著實讓人難以抵擋啊。但認真的說,這部劇絕不是單純的「小黃片」,而是如同劇名一樣有著教育意義有內涵關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不可多得的一部劇在奧蒂斯的幫助下,他終於坦露了內心的糾結。而這部劇在大膽的談性的同時,卻不止於談性。它更讓我們看到了性的背後,少年們對來自家庭的壓力、對自我的認同、對戀人的溝通交流,對女性的尊重支持,以及對愛情衍生的「性行為」的認知。
  • "你收拾房子,我X你":岡本保險套被罵上熱搜,我看到了廣告業最噁心的一幕
    10月13日,傑士邦官微發布了一組營銷廣告圖,並且配上了宣傳標語:  「如何評價一個女生真正的嫁給了幸福?」而他們的圖片內容,卻是這個樣子的:廣告的內容,是通過鮑魚隨著時間越來越「開放」的形態,來隱喻「女生越來越「性」福」。
  • 一隻保險套引發的意外事件
    影片在上海點映時,有一位女觀眾非常感慨,因為電影裡的場景似曾相識:女性好友懷孕了,猶豫要不要生,她不知如何勸解。生育這件事的重大,影響的不只是女性個體,更是一整個家庭,「我沒有立場告訴她一個確定的結論」。《氣球》劇照迄今為止,萬瑪才旦所有的電影都是自編自導。在成為電影導演之前,他首先是個小說家。先寫了十年小說,才開始拍電影。
  • 姚晨大尺度談性被罵霸氣回懟:請給中國女孩當眾談性的自由
    「我想和你做愛」是許多人最初的要求,但這是國內第一次出現這樣的鏡頭,突出表現一個女人她對性的需求。就像今天,從一個女明星口中說出這麼露骨的言論,或者在電影之外說出這樣的話。 不光是《送我上青天》這部探索女性的電影,姚晨之前那麼多年拍戲所積攢下的口碑,都可能到此為止。
  • 曲婉婷發微博被罵 網友評論: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曲婉婷發微博被罵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我的歌聲裡》這首歌,相信大多數人是因為李代沫才知道這首歌的,當年的中國好聲音真是太火了,只可惜從這個節目中走出來的李代沫沒能把握住機會,選擇做一個"癮君子",自此星途盡毀,淪為一個路人。而今天我們要說的並不是他,而是這首歌的原唱曲婉婷。
  • 保險套也有大小 怎麼判斷自己到底適合多大的保險套
    選購合適的保險套很關鍵市面上的安全套種類很多,超薄的、螺紋的、香型的……包裝上還有大小號標註,這讓我在選擇時十分困惑。有時從超市裡買回家的安全套雖然昂貴,用起來並不舒服。請問,面對形形色色的安全套,該如何選擇?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性健康教育學者麥可·裡斯答:經常有男性抱怨戴安全套不舒服,其實主要原因就是沒有選對。
  • 向孩子們談「性」
    很少有人知道,在兒童性教育的課堂上,老師不只會給孩子們講生理健康,還會告訴他們,如何塑造平等和包容的價值觀、更好地處理人際關係,幫助他們樹立性別平等的觀念、提高自我保護的技能。「孩子對性、對身體探究的興趣是與生俱來的,所以性教育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早」,劉文利說,「我們可能找不到比性更合適的載體,來對孩子們進行價值觀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