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 Ocean Apart - Julie Delpy >
《愛在黎明破曉時》三部曲精準又真摯地捕捉了愛情在不同時期的樣貌,自上映後被許多影迷奉為永垂不朽的愛情經典。然而,卻很少人知道這一系列作品現實中的靈感來源,也許比電影本身更令人嘆息。
《愛在》三部曲從推出首部至最終章完結,耗時近20年,悉心刻畫出了愛情在不同時期的樣貌。其中,最扣人心弦的就屬電影裡浪漫又貼近現實的對白,以及男女主角漫步在歐洲城市中看見的美好風景。
然而,即使是能將臺詞倒背如流的忠實粉絲,或許也不曾注意到導演理察·林克萊特(Richard Linklater)在三部電影片尾不約而同提到的一個名字:Amy Lehrhaupt。
即使注意到這個細節,也遍尋不到這個名字的來源,就連男女主角都是到了2013年最後一部電影上映後,才從導演口中認識了這部作品背後的繆思女神,以及一段悽美至極的愛情故事。
甜 蜜 初 遇
1989年秋天,時年29歲的導演理察·林克萊特剛在紐約拍完他的第二部電影《都市浪人》,到費城探訪家人。他在一家玩具店遇見了20歲的Amy Lehrhaupt,相談甚歡的兩人一路從午夜聊到清晨,聊天內容和電影中Jesse與Céline一樣,關於藝術、科學和電影。
他們接吻了嗎?是的,他們有。那他們有發生關係嗎?林克萊特不願透露,只笑說希望能保留一點神秘的空間。
漸 行 漸 遠
與電影情節不同的是,林克萊特與Amy確實交換了電話號碼,試圖保持聯繫。然而,在通訊不便的年代,兩人終究不敵遠距離的難關,戀情無疾而終。
「所以在《愛在黎明破曉時》,我才會讓Jesse和Céline決定好好珍惜那一晚就好,對於分隔兩地的感情不抱期待。」
林克萊特後來結婚生子,再也沒有聽到關於Amy的任何消息。但他暗自想過也許她會來看《愛在黎明破曉時》。這個想法促成了第二部電影《愛在日落黃昏時》開頭,Céline出現在Jesse的籤書會上的場景。
無 緣 再 見
林克萊特接連兩部電影大獲成功,全球觀眾皆沉醉於電影中這對才子佳人那一晚短暫卻永生難忘的邂逅,以及相隔9年後久別重逢的再次悸動。而片尾依舊掛著Amy的名字,似乎暗示著林克萊特對她的念念不忘,還有對再次相見的期待。但現實中,Amy從未現身,也沒有給出任何回應。
直到2010年,Amy的友人出面,林克萊特才得知了真相 —— 1994年劇組開拍《愛在黎明破曉時》的幾周前,Amy在一場車禍中喪生,終其一生都不知道這世界上有一個人為了再次見到她,而拍了一系列電影。
林克萊特得知這個消息後非常悲痛,而飾演男主角Jesse的伊森·霍克(Ethan Hawke)也感到不勝唏噓,安慰他「如果你沒有遇見她,就不會拍攝這一系列精彩的電影,也不會遇到這一路上陪著你完成這些傑作的工作夥伴。 」
林克雷特再度回憶起這段往事時,是這麼說的:「我們永遠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在某些人的生命中蕩漾起什麼樣的波瀾。」
微博/頭條號:ChicMyGeek
< E N D >
See U Next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