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致美的追求 日本的匠人文化

2021-03-01 日本通

關於日本的匠人文化,我們很多人並不熟悉,只是從各種動畫片、電視劇裡得到一點零星的印象。我們經常從日本影視作品中聽到類似這樣的臺詞:「我要做全日本最好吃的拉麵」、「我要治好全日本的跌打傷」、「和果子的製作需要傾盡全力、全神貫注哦」……我們驚訝於日本人對於各種在我們看來微不足道的細節的執著追求,而這正是日本各行各業從業者的道和驕傲。


日劇《料理仙姬》中,做味增,黃豆要一顆一顆的挑選

在日本,從受人尊敬的藝術家到普通的拉麵師傅,雖然「外殼」不同,但核心氣質卻是一樣的,他們都是匠人,「匠人」在日文中寫成「職人」,作為匠人最典型的氣質是對自己的手藝擁有一種近於自負的自尊心,並為此不厭其煩,不惜代價,但求做到精益求精,完美,再完美,這就是他們的匠人精神。


日本的制陶匠人

從江戶時代起,日本匠人中就已經形成了傳統的匠人文化。匠人們擁有極強的自尊心。對於他們,工作做得好壞,和自己的人格榮辱直接相關。正因如此,他們對自己的工作極度認真。對於如何使手藝達到熟練精巧,他們有著超乎尋常甚至可以說近於神經質的藝術般的追求。他們對自己每一個產品、作品都力求盡善盡美,並以自己的優秀作品而自豪和驕傲。對自己的工作不負責任,任憑質量不好的產品流通到市面上,會被看成是匠人之恥。


舊時日本老匠人

匠人文化的本質,一是敬業,一是認真。這之上,更重要的是匠人文化被全社會所接受和發揚。而日本人正是做到了這一點,將匠人精神化入了他們的骨髓之中,才實現了二戰後的迅速復興。不同於今天,在戰後相當一段時間,「MADE IN JAPAN」就是物廉質劣的代名詞。而在戰爭中幾乎輸掉一切的日本,要實現復興,完成經濟立國的目標,把「MADE IN JAPAN」打造成精品的代名詞成了必要的前提。


日本人間國寶室瀬和美的漆器作品

1955年,日本建立了「人間國寶」認定製度。政府在全國不定期的選拔認定「人間國寶」,將那些大師級的藝人、工匠,經嚴格遴選確認後由國家保護起來,並予以雄厚資金的投入,以防止手藝的流失。正是由於這個獨特的「人間國寶」認證制度,戰後日本的工業產品夠迅速從價廉質劣轉變為價廉物美。人間國寶的技藝很好地融合到社會大生產當中,順利轉化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強大生產力,釋放出來的不僅是日益積累的物質財富,更是全世界都欽羨的文化底蘊的提升。


介紹「人間國寶」的雜誌

實際上日本人的「匠人氣質」,是從童年時代就開始被培養的。例如,日本小學生每天去上學,光是鞋子就得準備三雙:一雙出家門時穿的運動鞋、一雙進學校玄關時更換入室的白色布鞋、一雙在室內體操場上課的體操鞋。除了鞋子,還有配套的衣服:體育課使用的體操服和體操帽;遊泳課使用的遊泳套裝(包括遊泳帽、遊泳衣、潛水眼鏡、大浴巾等);繪畫課要用繪畫課專用的顏料套裝;裁縫課得用裁縫課專用的裁縫套盒;打掃廁所必須用專用的長雨靴……這種從小對日常用品的細分與歸類,培養出成人後對自身所從事的職業的講究。


日本幼稚園小朋友的三套行頭

例如說拉麵店,我們中國人開拉麵店,煮麵的師傅通常穿件破了洞的老頭衫就可以上陣煮麵了,但日本拉麵店的師傅卻不行。他們得穿上拉麵店定做的衣服,在頭上扎一條顯得極帥的頭巾,將煮拉麵的派頭和架勢準備好了,才滿臉虔誠地開始煮麵。拉麵煮好,還要一絲不苟地擺放上半片雞蛋、一枚海苔,然後再將若干枚叉燒肉精緻地在麵條上圍出「一朵花」。一碗拉麵端到客人面前時,那已經不叫「拉麵」,而叫「作品」了。


一家追求麵食文化熱潮的拉麵館——Azasu

在日本,手藝有高低,職業無貴賤。無論你是拉麵店師傅還是世界級設計師,大家都是「匠人」。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作品」不斷錘鍊,追求更高的技藝和更完美的呈現。正是日本全體上下這種精益求精的追求,燃起了日本獨特的「匠人魂」,凝聚起整個民族的創造力,鑄就了今天享譽世界的「MADE IN JAPAN」。


日本通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大本營:www.517japan.com

微信號:ribentong-517japan

渣浪:@日本通微博

相關焦點

  • 日本匠人的匠人精神
    他們身上所體現出的正是我們當下推崇的——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不僅是日本社會走向繁榮的重要支撐,同時它也承載著一個民族的精神追求。 今天,且隨言吉君一起感受日本傳統手工藝文化的博大精深,領略日本匠人精神的核心思想。
  • 從「吃茶店」開始的日本咖啡,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到極致
    去日本旅行,有什麼東西是不容錯過的?櫻花、富士山、奈良的小鹿、札幌的雪……對於咖啡愛好者來說,最不能錯過的應該是到東京街頭琳琅滿目的「吃茶店」裡點一杯咖啡,感受日本咖啡獨特風味的同時,也體驗一把日本極致的「匠心」文化。
  • 談談日本的匠人精神
    日本文化很有意思,大學的時候看過一本解析日本文化的書,叫《菊與刀》——菊是溫婉的,刀是鋒利的,一剛一柔,兩種風格迥異的東西,正好代表了日本文化的多重性和日本人的矛盾性。這個國家可以一本正經地輸出性愛文化,也可以將「禪」和「道」發揚光大。
  • 一瞬間口感巔峰的體驗,只因為菜品背後那追求極致的日本匠人精神,日式精緻料理新店速遞
    一種追求極致的日本匠人精神一定會是其中的一點吧。「UMAYA」的餐盒,根據小姐姐介紹,都是老闆從日本慢慢淘到以後帶回雪梨的,實物看起來非常的精緻,有一種淡淡的金色反光,真的是從每個細節都透露著匠人的精神。
  • 美於形精於內:不可錯過的日本匠人之作
    提到霓虹國,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匠人」文化,「匠人」在日文中寫成「職人」。
  • 如何評價日本人的匠人精神?
    為何日本如此崇尚 「匠人精神」,日本又是如何引導青年一代發揚和繼承匠人精神的呢?蔣豐,著名媒體人,時事評論家。早年,蔣豐先生赴日留學,在日本定居30餘年。他知識淵博,對中日文化研究頗深,被稱為「評價日本第一人」。同時,他在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等多家電視臺的時政節目裡做嘉賓,就中日關係、社會發展等問題發表評論和看法。
  • 匠心:一生只磨剪刀的他,才是真正的美業匠人
    剪刀界的匠人精神  很多人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複的工作者,其實工匠有著更深遠的意思。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極致完美,它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精益求精。  對每一位髮型師來說,剪刀是最重要的工具,剪刀就是他們的「手」。每把剪刀就算是剛出廠的,也必須要經過專門的研磨才能用得順用得久。往往一把上千元的美發剪刀,磨不好就廢了。
  • 匠人魂:極致背後是一個巨大的世界
    我們的觀眾都很美,很High,很Hippa:—— ZENSOUL 臺上的兩個半小時,不單單是匠人魂的一場說唱Livehouse Show,還是傳遞「器物有魂魄,匠人自謙恭」這個信念的起點。只做一件事並做到極致。我們希望把滲透了匠人精神的音樂,呈現給更多真正熱愛Hippop的人。
  • 日本吐司店平凡中的極致雙贏
    逐漸地,日本誕生了很多位世界級職人冠軍和烘焙大師,同時匠人的工藝與自動化工業化緊密結合,構造了更加符合現代社會需求的烘焙生產體系與模式,日本麵包也成為了世界麵包界極有影響力的一大分支。如今,日本對吐司文化的追求越來越高級。許多吐司專營店極盡所能地研究製造上等美味的吐司。
  • 一周文化講座︱賈伯斯的日本廚師:匠人精神與日本料理
    枯藤老樹也是美。北京∣匠人精神與日本料理——《賈伯斯的廚師》圖書美食私享會時間:5月15日(周日)14:30-18:00地點:朝陽區麥子店西街39號富驛時尚酒店一層一元居酒屋嘉賓:止庵(作家)、史航日本料理的文化特色是什麼?如何理解日本的匠人精神?自從1985年開業以來,佐久間俊雄先生已經在矽谷經營了26年的壽司宴席料理店。雖然店面幾經變換,可17年來,總有一個人矢志不渝地追隨,那就是史蒂夫·賈伯斯。2011年,賈伯斯盛情邀請他進入蘋果公司,擔任亞洲美食中心總廚。《賈伯斯的廚師》通過一名壽司匠人與賈伯斯非同一般的關係,穿插了兩人交往過程中的種種花絮,從另一側面呈現出一個真實的賈伯斯。
  • 《刺青》:對美的極致追求,隱含著對受壓迫女性的悲憫
    1910年,谷崎潤一郎發表了處女作《刺青》,得到了永井荷風的稱讚,因此在日本文壇得以立足。谷崎潤一郎與永井荷風同樣作為唯美派作家,但二者給我的感覺卻截然不同。在對美的追求這一點上,谷崎潤一郎可以說是做到了極致。
  • 劉潤對話貓王CEO:一個極致的匠人是怎樣煉成的
    聽完曾德鈞的分享,我才深深體會到,什麼樣的人才叫做真正的匠人。曾德鈞,不僅是貓王收音機的創始人,還是中國「膽機之父」(電子管的音頻放大器)、貓王收音機的創始人、收音機國家標準制定組專家、國家智能音頻標準制定組組長、5次美國CES 創新大獎獲得者等等。
  • 一個詮釋了日本匠人精神的布包---一澤信三郎帆布
    日本匠人精神是日本製造業的靈魂,從明治維新以來,日本人就推崇「匠人文化」,「匠人精神」不僅是日本社會走向繁榮的重要支撐,
  • 這是一名在日本獲封「國寶級匠人」的中國大媽
    一行特殊的尋訪者,既有獨立設計師、攝影師、寫作者,也有企業的管理人員,前往日本尋訪匠人匠心。他們既走訪了那些傳承千年的傳統匠人,也走進現代化工廠,去感受新時代的匠人精神。《造物之美》是周華誠一部關於「慢」的作品,這趟日本匠人之旅讓他感動的關鍵詞是「持續」。今天,我們請你慢下來,一起來感受這份「造物之美」。
  • 若狹祐介&水口智貴 日本手作匠人的情感溫度
    日本手作匠人若狹祐介專攻陶器,生活在瀨戶內海的江田島,以藍色釉為主調的陶器,深受海洋色彩的啟示;水口智貴醉心於玻璃器物創作,其獨創的「銀熔變」玻璃器物,靈感來源於「天目盞」的黑釉瓷曜變斑紋,並增添了現代生活的輕靈舒適的當代生活氣息。
  • 《巧手神探》:綜藝節目創新背後的匠人精神,傳統與現代的融合
    「美哭!」完全看不出來它是由易拉罐製作而成。 有人曾說過「一件完美的作品需要靈性和故事,機器雕不出這麼微細的作品。」在機器工藝也在不斷進步的今天,手工的靈魂與美也無法被完全取代,它的傳承也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
  • 秋山利輝:匠人精神是機器人永遠無法取代的
    活動現場5月24日下午,由活字文化策劃、中信出版集團出版的《匠人精神II——追求極致的日式工作法》新書發布會在河南鄭州舉行。發布會上,到場嘉賓從秋山先生其人其書出發,論及匠人精神在日本和中國社會中的體現,並將其放在中國哲學脈絡中進行闡釋。日本知名工匠秋山利輝的首部著作《匠人精神——一流人才育成的30條法則》由活字文化引入大陸以來,已累計售出30餘萬冊。《匠人精神II——追求極致的日式工作法》是秋山先生最新著作,在《匠人精神》的基礎上進行了擴展和延伸。
  • 讀《日本的細節》有感:匠人精神
    日本人的日常儀態也跟中國不同,整體上看,街頭上的日本人,無論上班下班,普遍走路很快,直達目的地,很少東張西望,也很少盯人看。日本的制服文化也能直觀地區分不同職業的人群。日本司機,日本小店的服務人員閒下來沒事幹時,也極少會玩手機,一般都是靜靜地站著,很少說話。
  • 行家本色:極致變態的民族有著溫柔而強大的匠人
    日本,大和民族是一個將「變態」發揮到極致的民族,他們身上有著冷漠和溫柔的雙重屬性,總是令人又愛又恨。
  • 《了不起的匠人》再現匠心之美,優酷精耕有質感的微紀錄片
    收穫近4億的話題量,在全網垂直類文化節目中穩居前列,這部聚焦匠人文化、傳承匠人精神的微紀錄片就是《了不起的匠人》。《了不起的匠人》由優酷自製,鏡頭對準了20位亞洲匠人的手藝生活,用微紀錄的形式展現出精妙的20件器物以及大陸、香港、臺灣和日本等亞洲地區的人文風情。優酷此次與「知了!青年」聯合推出的《了不起的匠人》,基於"文化垂直內容+垂直粉絲",是打造網際網路精品內容的一次實踐。優酷堅持深挖垂直領域,在增大變現能力、加快變現速度的同時,也日益完善著垂直類網生內容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