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Rickzhang
編輯 | 蛋總
出品 | 子彈財經
2020年,長視頻平臺到底活得怎麼樣?媒體眾說紛紜,看衰者一片。
12月初,某知名自媒體甚至用了《十年1000億人民幣,燒出了三家電視臺》這樣的標題,來概括長視頻的發展,媒體的普遍態度可見一斑。
相對於不斷試錯的優酷和一直傳言想把自己賣掉的愛奇藝,騰訊視頻其實是一個「不顯山不露水」,卻已經找到了發展道路的長視頻平臺。
12月19日,騰訊視頻宣布今年試行的長視頻內容分帳平臺取得成功,明年將對此加大力度推出更多的品類和扶持。「綜合視頻平臺是騰訊視頻的未來發展方向。」騰訊視頻副總裁王娟說道。
據了解,騰訊視頻VIP開放平臺搭建後,已覆蓋了網絡電影、網絡劇、紀錄片、動漫和知識付費等品類,正在不斷完善長視頻的生態體系。
人們不禁要問,在長視頻平臺普遍「投入大於收入」的背景下,騰訊視頻開始開放自己的VIP系統,還將原本就不是很寬裕的會員收入與視頻內容製作方共享,這樣的戰略轉型到底為了什麼?
1、分享收入的騰訊視頻
2020年,騰訊視頻跟其他平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4月份上線了騰訊視頻VIP開放平臺。
在其他幾家還在為自製劇和綜藝節目的籌備資金而奔走時,騰訊視頻已經走到了「開放收入,吸引第三方公司進場來製作內容」的階段。
相關報導顯示,這次開發對長視頻行業來說是一次「徹底的革命」,騰訊視頻以分帳生態建設為合作方打通了「從內容到用戶的通路」,把內容創作者、平臺和用戶這三方進行了「有機結合」。
數據顯示,在建立了「長視頻分帳生態」後,騰訊視頻2020年TOP10累計分帳金額為2.75億元,而愛奇藝、優酷的分帳金額則分別為2.6億元、1.8億元。
由於這些新型的製作方的加入,使得騰訊視頻內容進一步多元化,用戶的訂閱數量也隨之上升。三季報顯示,騰訊視頻的訂閱用戶數超過1.2億,同比增長20%。
雖然季報並沒有顯示騰訊視頻的收入,但2019年財報裡騰訊視頻的虧損不到30億,是三大長視頻平臺中最少的,收入提升超過21%,也是騰訊所有業務中發展速度最快的。
也正是因為騰訊視頻目前的多元化和VIP收入分享平臺的存在,使得騰訊視頻會員的月活數量和絕對比例,在長視頻大平臺中也名列前茅。
艾媒諮詢的數據顯示,2020年6月騰訊視頻月活躍用戶數為3.85億人,位居第一;優酷視頻月活躍用戶數為3.81億人,位居第二。
雖然愛奇藝被稱作「中國的奈飛」,且正通過提升會員價來獲取新的收益,但在月活用戶付費率上,騰訊視頻擁有23.6%的付費率,遠高於愛奇藝的近20%。
這表明在精選合作夥伴的基礎之上開放自己的內容分成平臺,為騰訊視頻搭建了一個拓展新的會員和用戶群體的機會。
不同選題的作品,有不同的用戶,而這些深耕單一題材市場的MCN,對於相關用戶的喜好和需求把握也是很到位,所以開放平臺之後,騰訊視頻等於邀請了行業內知名的企業為其單獨定製內容。
這一點很重要,也是騰訊視頻有底氣進一步加大長視頻分成機制應用的原因。
2、騰訊最核心的輸出端
「子彈財經」觀察發現,在吸引用戶掏會員費的同時,騰訊視頻並不是一個依靠會員收入來經營的平臺。
嚴格說起來,騰訊視頻最核心的競爭力或許並不是服務用戶,而是服務好自己集團在內的廣告客戶。騰訊最新的三季報顯示,第三季度騰訊網絡廣告的收入達到213.51億,在絕對數量和佔比中都名列騰訊主要收入的第四位。
而在騰訊中收入排前三的分別是網路遊戲、金融服務和社交收入。而社交收入大部分來自於控股的虎牙鬥魚等直播平臺,因此真正算得上騰訊業務的核心收入之一,就是廣告。
由於騰訊集團一般會把下屬公司的廣告收集到集團來處理,這使得騰訊視頻實際上接觸到的廣告客戶,都是由集團廣告部來對接的。
因此,若說騰訊視頻是騰訊整個集團廣告最重要的出口或輸出端,並不為過。
據「子彈財經」了解,騰訊視頻之所以會成為集團廣告業務的核心輸出端,主要是因為在騰訊廣告部門看來,現在一些企業的數位化營銷,可以拆成三個最核心的工作——觸達提效、交易溝通和在網際網路底層建立虛擬營業點,而騰訊視頻既可以完成「觸達提效」的工作,又能在交易溝通中提供新形式的產品。
所謂「觸達提效」,就是將企業想通過數位化營銷傳達的內容,利用各種方式觸達到潛在的客戶群,並在這個過程中提升企業營銷的效率。而「交易溝通」就是在企業的品牌和需求讓用戶理解的基礎上,在用戶和企業之間建立起流暢的溝通橋梁,幫助企業實現「讓用戶從產生興趣到最終成交」的過程。
據「子彈財經」獲悉,針對企業在數位化營銷中的痛點,騰訊廣告部門做了重點的研究工作,最終是為了實現客戶在數位化營銷中的效果。
當然,這其中也有許多不好解決的難題。
比如,在「觸達提效」中如何選擇並尋找到企業潛在用戶,並進行有效的廣告觸達與同化,這是所有企業在騰訊做廣告投放時都要了解和解決的重點問題。
而由於騰訊視頻擁有「對客戶分類」以及「對用戶收視習慣獲取和分析」的基礎,因而在2020年成為騰訊廣告體系最重要的輸出端。
在「子彈財經」看來,用戶在騰訊視頻中已收看的視頻內容、關注的演員及劇情等都可以被詳細分析,並通過這些分析的數據建立模型,從而讓客戶投放的產品廣告與騰訊視頻的觀眾做對接,最終利用廣告的內容引發觀眾的興趣,完成「種草-拔草」的過程。
回看2020年,被炒上微博熱搜的「開心鼠英語」,就是騰訊藉助年內大劇《三十而已》達成的一次成功的體系化數字營銷案例。在大數據中臺的幫助下,騰訊視頻以創意廣告和貼片廣告等一系列組合拳進行推廣,使開心鼠英語的曝光量和知名度上升很快,截至目前,新浪微博#啟蒙英語就上騰訊開心鼠#閱讀數已突破880萬。
據不完全統計,騰訊視頻今年所有的自製劇和自製節目中,都已內嵌騰訊廣告整體設計的客戶廣告。而這樣的體系化的優勢,雖然產生了1+1>2的效果,但對於騰訊視頻的收益本身的組成來說,存在著不小的隱患。
3、「一切為了廣告」的隱患
美國知名財經媒體Business Times在報導騰訊2020年中報時曾表示,「騰訊視頻並沒有獨立性,因為這個平臺更像騰訊廣告的一個重要載體而已」。
從這個角度上看,依託騰訊的整體優勢,若要進行核算的話,騰訊視頻早已獲得了盈利。畢竟絕大多數騰訊廣告部門的收入,不可能再細分拆到視頻的領域,因為騰訊視頻不是一家上市公司,而只是騰訊控股的一部分。
但秉持著「一切為了廣告」的原則而安排的節目和自製劇,會出現「為了追求收視率而設計內容」的情況。
只有收視率增加才可能有廣告價值,而只有廣告價值的節目和自製劇才會被整個集團的廣告部門看中,進而打包形成產品。
但過分追求收視率,就會忽視很多其他的情況,比如人文道德等因素的制約,從而發生問題。芒果衛視和其他電視臺也曾犯過這樣的錯誤,片面追求收視率而導致內容的質量下滑或過度娛樂化等。
未來,騰訊視頻要如何拿捏好「優質內容」與「廣告宣傳」之間的平衡度?這是業內對其最大的疑問。
現在看來,2021年騰訊視頻將加大建立開放平臺,想把整個騰訊視頻建立成一個開放的第三方視頻播出、分成和銷售推廣的平臺,這背後凸顯了騰訊希望收視率出現「階梯式暴增」,而這樣的設計和目標就是為騰訊廣告的播出準備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與其希望騰訊視頻在2021年實現盈利,倒不如希望它能協調好收視率、廣告內容與節目內容的平衡關係。畢竟,總不能為了容納更多的廣告,而讓觀眾看一個「在廣告中挑視頻內容」的綜藝節目或者自製劇吧?
而這種荒謬的現象,並非不可能發生,歷史確實是一面鏡子。
*文中題圖來自:攝圖網,基於VRF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