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日,一部名為《紅十字——女人們的入伍通知單》(《レッドクロス~女たちの赤紙~》)的日本「抗戰劇」走紅了朋友圈。無論是「日方拍攝」還是「抗戰劇」,這些字眼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日子裡都顯得分外扎眼。
視頻:《紅十字——女人們的入伍通知單》,時長1分53秒
TBS60周年臺慶巨作:《紅十字——女人們的入伍通知單》
《紅十字——女人們的入伍通知單》講述了一位日本年輕女性參加紅十字會,作為戰地護士團的成員之一來到中國東北、救死扶傷的故事。女護士歷經了理想的幻滅和重塑,最終從一位平凡的日本陸軍醫院醫生,成長為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
正如一些影評家說的那樣:「該劇,穿插了親人之愛、朋友之愛以及跨越敵我雙方的人性之愛,更有描繪戰爭的無情與殘酷。」
在天野希代看來,她理想中的人生目標是成為像南丁格爾那樣的紅十字護士。
然而來自日本陸軍的一紙紅信打亂了少女的生活。隨即她不得不離開家鄉來到千裡之外的中國東北加入戰地生活。
戰爭的慘烈現實無情地摧毀了少女時期埋下的人生理想。直到希代遇到解放東北的共產黨才燃起了重新做護士的信心。
最後希代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日本,並在戰俘營裡偶遇了自己失散多年的兒子。經歷了慘烈的戰爭,一家人最終又重新走到了一起。
這部TBS60周年臺慶的戰爭劇突破了以往日本戰爭片的桎梏,第一次嘗試直面整個戰爭,並選取個人視角來呈現戰爭的無情與人性的偉大。
臺慶劇對於TBS而言,意味著完美劇本、精品團隊、大咖演員,是一切高質量資源施展的平臺。而TBS選用二戰題材作為臺慶劇,而且敘事腳本和立場可以稱之為「顛覆」,因此引發熱議。
「屢用不爽」的「神風特攻隊」:《與妻共飛的特攻兵》
除了抗戰電視劇,抗戰題材的電影也在日本籌拍。其中,名為《與妻共飛的特攻兵》的電影改編自真實的歷史。1945年8月19日在日本天皇玉音放送四天之後,特工隊員和妻子同乘一架戰機踏上了不歸之路。此後日本作家豐田正義反覆採訪取材,將這段不為人知的秘史寫成了報告文學並搬上了熒幕。
故事同樣也發生在當時的中國東北,擔任關東軍少尉的節夫是關東軍第五練習飛行隊的成員。這一年裡,妻子房子不遠萬裡來到戰火紛飛的中國與丈夫團聚。
然而隨著日本在中國戰場上的節節敗退兩人的生活被完全打亂。在一片「本土決戰」、「一億玉碎」的瘋狂口號中,節夫被安排成為神風特工隊的一員。
不願離開丈夫的房子最終選擇跳上單程的戰鬥機,與丈夫一起消失在了天際。
實際上,神風特工隊幾乎已經成為很多日本戰爭片的代名詞。在神風特工隊身上很多日本輿論仿佛找到了一個「戰爭受害者」的宣洩口。但是,必須明確的是,近年來很多日本影視作品在強調「戰爭受害者」的同時,似乎忘記了日本首先是一個「戰爭加害者」。
翻拍老電影:《日本最長的一日》
即便戰爭已經過去70年,很多日本電影人依然無法直面殘酷的戰爭歷史。因此他們中有些人選擇翻拍老電影來緩解這種想說而不能說的尷尬局面。
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日子裡重新翻拍《日本のいちばん長い日》(日本最長的一天)這部電影表明了日本電影人躊躇的態度。一方面希望痛斥戰爭,另一方面又擔心國內不斷右傾的輿論,因此只能圍繞「經典」做文章。
《日本最長的一天》本身是一部宏大的敘事電影。1945年8月9日上午,當時的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召開會議商議日本未來的道路。
主戰派和主和派之間就是否向盟軍投降展開了激烈的鬥爭。一些年輕軍官甚至不惜試圖用武力試圖改變整個會議的進程。然而這一切並不能阻擋日本走向戰敗的步伐。
最終在美國原子彈的襲擊以及蘇聯陳兵百萬的雙重壓力下,天皇和內閣不得不最終放棄抵抗,向同盟國投降。
8月15日,日本籤署投降協議,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悲劇終於結束了。這場悲劇奪走了5500萬士兵和平民的生命,耗費了不可估量的物質財富。戰爭經歷了六年後,槍炮聲終於停止。
《日本最長的一日》是日本二戰電影史上的宏圖巨作,導演選擇這一經典劇目操刀除了向前輩致敬以外,更多的是希望通過這部電影隱射當下日本政壇暗流湧動的現狀。
戰爭下的平凡人視角:《日本的天空下》
從宏觀俯瞰當時的日本社會你只能得到一副模糊朦朧的「浮世繪」,當你拉近鏡頭聚焦到每一個鮮活個體的時候你會意識到生命的無常。而《日本的天空下》正是這一部這樣的電影,它帶你直擊戰爭背景下一個個平凡的生命。
你在最美好的時代遇到了什麼?片中的女主角淡淡地告訴我們她最美好的年華獻給了從未間斷的大空襲。
日本投降前夕,正值待嫁年齡的裡子終日在殘破的東京小巷裡瑟瑟發抖,那時日本的天空被死神一般的美軍轟炸機佔領著。而唯一給裡子帶來慰藉的是鄰屋住的有婦之夫市毛。
刺破生活的平庸表象,我們看到的是人性的顛沛。在日本戰前戰後那段過渡時期內,個人的情感和命運被推到了時代的最前端。日本電影人通過一對男女的情愛糾葛讓觀眾可以通過一個全新的角度去遙望那個已經久遠的年代裡灰濛濛的天空。
面對高密度戰爭題材作品 中日兩國都怎麼看?日本本土如何評價「抗戰劇」?
今年面對日本國內頻繁上映的戰爭類影視作品,日本網友的態度較為積極。
Twitter網友yukayokokawa發推表示:看了《紅十字——女人們的入伍通知單》,我其實有很多想法想寫下來。對於向我們這樣單純的、從未經歷過戰爭的日本年輕人而言,這部作品給予了我很多值得深思的見解。總之,這兩天我沒有白費時間,作品很成功!
網友Ibaraki8008是松島菜菜子的粉絲,他覺得關於戰爭記憶的電視劇,這是他目前看到最棒的一部。
而日本網友TokikoKato則感性許多,她在Twitter上如是寫道:看完《紅十字 女人們的入伍通知單》我哽咽不止。真心感謝這部電視劇讓我踏入了歷史的深處並從中窺探到人性之愛的力量。在絕望中保持希望,我祝願自己可以堅持下去。
「如果戰爭繼續,日本會怎樣?恐怕將沒有今天的日本,也將沒有今天的自己。發動戰爭何其容易而停戰卻舉步維艱。」《日本最長一日》帶給網友ujuzic深深地震撼。
事實上今年除了日本網友發聲,很多電影人也通過各種渠道表達了自己反對戰爭、祈望和平的想法。
日本知名電影評論家木下昌明在個人網頁中就撰文表示:戰爭攪亂了普羅大眾的「愛」,在極端複雜的戰爭年代裡,男女之間的情感也隨著被綁上了戰車,成為了國家機器的犧牲品。這是何其悲哀的事情。
而《日本最長一日》的導演原田真人乾脆表示,建議最近急於通過新安保條例試圖修改憲法的安倍首相也看看這部電影,好好反省一下自己近期玩火的行為。
「朝日新聞」在《日本的天空下》公映之後就發表了評論文章。在「朝日新聞」看來這部電影通過生動的個體視角呈現了東京大空襲的慘烈與戰爭的無情。
真煽情?真反思?中國輿論怎麼說
關於最近在中國熱議的《紅十字——女人們的入伍通知單》很多中國網友也談到了自己的觀點。
中國網友普遍的感受是類似《紅十字——女人們的入伍通知單》這樣的2015年戰爭作品並非是完完全全的反思戰爭的影視作品。不過相較於以往在歷史觀周圍打轉轉的風格,2015年的諸多作品都開始嘗試從正面直接描寫戰爭。從這一點來看突破了以往日本此類影視作品的局限性。
不過也有知乎網友尖銳地指出:《紅十字——女人們的入伍通知單》雖然煽情、雖然一改過往日本此類影視作品的風格,但歸根結底它只不過是一部製作精良的日本主旋律電視劇。雖然導演嘗試直面戰爭,但對於深入的反思依舊避而不談。
對於以《紅十字——女人們的入伍通知單》為首的一眾日本15年戰爭題材影視作品,國內媒體也是褒貶不一。
一貫對日立場強硬的《環球時報》也一改往日的批判姿態,指出這部作品與以往的同類型作品不同,出現了反思戰爭罪行的地方,是對以往日本同類影視作品的一個突破。
而隨即《人民網》的微博也同時轉發了這條消息。對日本影人的作品持相對肯定的態度。
不過國內也有媒體表示質疑,《澎湃新聞》的文章指出:日本拍攝這樣類似的「抗戰劇」並非沒有先例,一個影視作品也不能代表日本主流社會的觀點轉型。況且縱然有類似松島菜菜子、西島秀俊這樣的一線明星加持,這部作品在日本反響也不過平平、收視率一般,更多的觀點和呼聲其實是在中國語境下被賦予的。
總之不論如何,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2015年,日本電影人也為反思戰爭交出了屬於自己的答卷。且不論反思是否徹底也暫且不說是否將形成一種長期趨勢,總之我們在今年確實看到了日本影視作品的進步與轉向。而這本身就值得欣慰。
====================
本文系《全媒派》獨家編輯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注微信公眾帳號「全媒派」(ID:qq_qmp),閱讀更多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