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拍的一部抗戰劇比國產神劇真實的多,但八路的形象不倫不類

2020-10-03 施文看文史

一、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照鏡子,而照鏡子本不是目的,我們的目的只是在鏡子中了解自己真實的形象,從而給自己以清晰的定位,正視自己。而「以史為鏡」同樣是為了讓我們在鏡子中了解到最真實的歷史。這就是唐太宗所說的「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但在近幾年來,螢屏上卻充斥著無數的歪曲史實的國產「抗日神劇」,這些神劇雖然使人看後過癮,但由於嚴重歪曲歷史,使得本來殘酷的抗戰變成了兒戲,實在應該為人所摒棄。當然在眾多的國產抗戰劇中也湧現出數部高質量的作品,如《亮劍》、《雪豹》、《我的團長我的團》等,這些作品不浮誇,較為真實的反映了抗戰,進而成為螢屏上久盛不衰的經典之作。但是大部分國產抗戰劇都擺脫不了神劇的本質。筆者總結這些神劇分為以下七種類型。

我爺爺九歲時被日本人殺害了


二、神劇的類型:

1、武俠高手型:這類神劇的主人公武功高強,飛簷走壁,高來高去陸地飛騰,舉手投足就可以殺死日本兵,「手撕小鬼子」;「一刀劈幾人」都不是問題,代表作有《抗日奇俠》、《燕雙鷹系列》等。

2、逆天暗器型:這類作品主人公往往無所不能,不管是吃的喝的無關物品他們一改裝就會成為威力無比的炸彈和暗器。代表作品有《女子炸彈小隊》、《敵後便衣隊傳奇》等。

包子雷、蔬菜雷


3、耍酷耍帥型:這類作品的主角在槍林彈雨中還不忘記擺各種造型,典型作品有《向著炮火前進》等。

4、穿越時空型:這類作品中,我們部隊的戰鬥力有橫掃全球之勢,現代化武器更是層出不窮,代表作有《孤島飛鷹》

5、違背常理型:主人公扔出的手雷、射出的子彈還能拐彎,隨便就能擊中敵人。代表作品有《戰旗》等。

6、重大漏洞型:這類作品的很多故事情節和臺詞的邏輯往往經不住推敲,看著像是在侮辱觀眾的智商,最典型的作品是主角說他爺爺在九歲時被鬼子殺死了。

石頭炸彈


7、詆毀友軍型:在這裡作品中,除了我軍是神勇無敵的,日軍像白痴一般,國軍也軟弱無能,總之除了我軍,其他都是突擊瓦犬耳。

這些神劇看起來讓人精神振奮,實際上卻嚴重傷害了觀眾了解那段殘酷戰爭歷史,回思勝利來之不易的思想感情;侮辱了為抗戰勝利前僕後繼倒下的革命先烈;更不利於正確價值觀和民族精神的培養;同時也給我國的國際形象帶來很負面的影響。

三、日本拍攝的抗戰劇,也比國產神劇真實:

在網際網路發達的今天中國人拍攝的抗日神劇早已漂洋過海傳到日本。日本人對於啼笑皆非,荒唐無稽的中國抗戰劇甚至已經司空見慣了。很多人認為日本的軍國主義殘餘很濃厚,但實際上日本國內的反戰派曾經拍了幾部抗戰劇,劇情內容反倒比國內的國產劇更加真實。2015年8月日本推出了一部抗戰劇名叫《紅十字——女人們的入伍通知單》。講述了一位反戰的日本女護士,跟隨抗日的中國軍隊救死扶傷的故事。作為一部反戰人士拍攝的電視劇,該劇是近年來極為罕見的日本直面侵略戰爭題材的電視劇。

該劇較為真實的反映了真實的戰爭歷史,劇中用大量篇幅講述日本右翼分子不承認侵華戰爭。用了相當多的比重講述日本關東軍的殘暴,講述戰爭下的老百姓飽受摧殘的生活。在當今日本國內右翼勢力極佔上風的日本,十分難能可貴。相比較中國的抗日神劇而言,該劇不浮誇,不站主觀立場,只是真實的講故事,也比國產抗日神劇質量好的太多。

紅十字——女人們的入伍通知單海報


當然,這部劇也有很明顯的局限性和硬傷。八路軍講著一口流利的日語,讓人感到不倫不類。不過從整體來看,它比國內的抗日神劇要用心的多。

四、結語:

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代扶風主人答》中寫道:「去時三十萬,獨自還長安。」很直觀的寫出了戰爭的殘酷。有至少3500 中國人死於抗戰,抗戰殘酷無比,只有正視抗戰的殘酷,才能真正做到以史為鏡。只有正視歷史,才能做到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也才能真正讓我們的後代銘記歷史,堅持和平,反對戰爭。

相關焦點

  • 日本也拍起了抗日劇,片中的八路形象讓人出乎意料,比國產劇真實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我們都知道現在抗日劇可以說是非常的收中老年人歡迎,中國也拍了一批又一批的抗日劇,其中有優秀作品例如《亮劍》,也有一些手撕鬼子的神劇。
  • 日本也拍「抗日劇」!比國產劇還真實,八路軍形象讓人出乎意料
    而讓人感到意外的是,日本也拍出了一部「抗日劇」,總體來說,在這部日劇當中也還原了一些日軍的所作所為,還有護士救人的一些場景。這部片子的名字就叫《紅十字~女人們的入伍通知單~》,那麼日本為什麼要拍這一部影片呢?原來這是部劇是給反法西斯戰爭70周年弄出來的紀念劇,這就已經註定了它從題材立意上面肯定是要偏向八路軍這一邊。
  • 日本也拍了部抗日劇,劇情卻比國產神劇還要真實,網友:難以接受
    中國迄今為止的抗日題材的電視劇數量極多,但很多質量參差不齊,不少抗戰劇甚至出現很多誇張、穿越、超乎常理的雷人場景,甚至還有「手撕鬼子」劇情的出現,簡直是侮辱觀眾,彎曲歷史。這些抗日神劇多把敵軍描繪得不堪一擊,而我軍英雄神勇無雙,有時僅憑少數人便能像「刷副本」「割草」一樣擊敗大量日軍,甚至出現諸多超乎常理的場面,完成讓人無法想像的任務,這不僅是對歷史的歪曲,更是對浴血捍衛家國的先烈們的不敬。作為一個中國人最不能忘記的就是抗日戰爭,至今我國人民對於日本的痛恨都是依舊存在的,但無論如何,電視劇翻拍歷史,一定要從客觀事實出發,不能憑空想像不切實際。
  • 一部日本拍的抗日神劇,比國產電視劇更真實,卻超出了國人的預期
    據悉,一部日本拍的抗日神劇,比國產電視劇更真實,卻完全超出了國人的預期。70周年的時候拍攝過一部叫做《紅十字,女人們的入伍通知》。日本這部自己導演的抗戰神劇是難得根據真實情況描述,如果這部電視劇違背了真實,相信一定會得到國際上的批評,到時候日本政府又要面臨指責了。
  • 追憶丨土八路說日本話
    這是因為在日本生活了一段時間,發現日語是一門非常難精煉的語言,它的發音,變格等微妙之處極多,如果不是真正的日本人很難說得天衣無縫。即便是在日本呆了十幾年的中國人,開口說話不用三句對面的日本人就會恭維起來——「您的日語說得好極了!」換句話就是說你講得再流利也聽得出你是外國人。要說德國人冒充美國兵我們信,阿登森林突破戰鬥他們的確這樣幹過。
  • 日本也拍了部抗日劇,片中的八路形象令人意外,網友:太真實
    在市場經濟浪潮的推動下,越來越多電視作品開始講述戰爭故事,發生在上世紀的抗日戰爭也成了導演編劇們最喜歡拍攝的題材。雖然這一發展趨勢確實能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醒人們不忘歷史,但遺憾的是,像《亮劍》、《我的團長我的團》這樣的良心劇作很少,更多的都是粗製濫造的「抗日神劇」。
  • 日本也拍了「抗日神劇」?劇中的八路軍形象意外,但比國產片真實
    近些年國內的抗戰劇飽受詬病,其中最大的槽點莫過於不真實的戰爭表述。像什麼包子藏雷、手撕鬼子、手雷炸飛機、子彈會拐彎等劇情,表面上是在突顯我們的英勇事跡卻是在侮辱我們的智商,甚至可以說是我們的歷史。真實的歷史並不是鬼子都是傻子,我們都是戰神。
  • 日本拍了一部「抗日劇」,比國產劇更真實,八路軍的形象讓人意外
    拿二戰來說,這是一場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德日兩國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德國在戰後對自己的侵略行為進行了反省,日本卻否認其侵略行為,甚至歪曲事實,不過,日本在一部影劇中還算認識到了自己犯下的錯誤。日本推出「抗日劇」後,日本人紛紛給予差評此前,日本推出了一部「抗日劇」——《紅十字~女人們的入伍通知單~》,這是日本反法西斯戰爭70周年的紀念劇,劇中講述了一名日本女護士隨軍在中國救死扶傷的故事
  • 領先國產神劇50年!用模型拍攝的日本戰爭片成《八佰》另類老師
    非但如此,戰後開始幾十年內日本一些曾參與戰爭的老兵也為電影提供了很大支持,他們甚至成為了特邀顧問,經常指出每個模型的細節應當如何修改,哪次戰鬥中哪艘艦艇的某個部位受到什麼樣的損害,或戰機空戰時不同槍炮的聲響區別如何以及不同彈藥命中同一種或不同飛機後的破壞效果如何。用看似不多的經費,拍出近乎後來大片的效果,這種成功也的確讓人始料未及。
  • 日本也拍抗日劇,裡面的八路軍是什麼形象?說出來你估計不信
    中國在這場戰爭中承受了巨大的磨難,無數優秀的英雄兒女埋骨青山,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中國人對日本的感覺一直特別差,即便是到今天也沒有改變。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目前影視行業較以前相比進步了不少,為了提醒國人牢記歷史抗戰題材的影視劇一直都比較火。然而比較可惜的是為了迎合市場,有些抗戰題材影視劇已經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失真現象。
  • 日本也拍起了抗日劇,片中的八路形象令人意外,網友:太真實了吧
    日本也曾針對這段歷史拍攝了一部「抗日劇」,其中,我國八路軍又是以怎樣的形象展現在大屏幕上呢?其實,網友們都認為拍得太真實了,劇中八路軍的形象也著實令人意外,因為日本並沒有對八路軍進行抹黑。
  • 《新亮劍》雷人情節:八路繳獲日軍150重炮?抗戰時可能都沒見過
    這部電視劇公然將抗戰題材包裝成「小鮮肉」風格,八路軍戰士成了油光粉面的「少爺兵」。劇情和道具更是在細節上禁不得推敲。 本篇只是挑出一個細節展開說說,那就是其中讓軍事愛好者非常難以忍受的劇情:日軍竟然把非常稀少的、八路甚至見都沒見過的150毫米榴彈炮送給了八路!
  • 土八路和老八路有何區別?同樣對抗侵華日軍,卻從頭到腳都不一樣
    現在拍戲講究真實,不知道抗戰劇的導演和編劇們注意到這件事的有多少?向上級的團長或營長反映希望增加一些武器和機槍時,上級的回答往往是:到偽軍和日本人那裡去領就對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全連組織起來趁夜襲擊了一個被日偽軍控制的縣城。從偽警備大隊部搞到了僅有的一挺輕機槍,還有長短槍60多支後,很快撤離。
  • 原版秀芹深入人心,真女八路長啥樣?
    距離2005年上映的《亮劍》已經過去15年了,這些年來各種抗日題材的電視劇層出不窮,但《亮劍》,仍然是大多數國人心中的國產抗戰劇巔峰。抗戰劇,拍出來最大的意義就是,不神話自己,不弱化敵人,在有限的劇情裡讓觀眾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先烈們的付出,而不是油頭粉面,在戰場尷尬的耍酷,同時《亮劍》在場景和道具上的還原的態度也讓每一位觀眾體會到了匠心,《亮劍》如此成功,自然也有人盯上了這一ID,前些年翻拍的《亮劍》較失水準難但也還可以接受。
  • 抗戰勝利75周年最值得觀看的8部國產抗日電影
    不過,我們今天在這裡只是從國產抗日電影的角度來銘記歷史,不忘使命!那麼,國產抗日題材的電影有哪些呢?影迷們都會說國產抗日電視劇倒是不少,比如《亮劍》和《雪豹》等,但這方面的電影卻屈指可數,把8月21日上映的《八佰》算在內,可能也沒有幾部。
  • 抗戰勝利75周年最值得觀看的8部國產抗日電影
    不過,我們今天在這裡只是從國產抗日電影的角度來銘記歷史,不忘使命!那麼,國產抗日題材的電影有哪些呢?影迷們都會說國產抗日電視劇倒是不少,比如《亮劍》和《雪豹》等,但這方面的電影卻屈指可數,把8月21日上映的《八佰》算在內,可能也沒有幾部。
  • 這10部國產的抗戰片,喜歡看戰爭片的,千萬不要錯過
    說到戰爭片,我們可能大部分第一想到的是像《美麗人生》、《辛德勒的名單》等這些經典的國外經典影片,其實我們國產的早期也拍出一些還不錯的抗戰電影,如《地道戰》、《紅河谷》等等反映了當年抗戰史實的經典電影。除了這些外,還有一些抗戰片也是非常不錯的,今天給大家盤點10部國產的抗戰片,喜歡的小夥伴可以先收藏喲。1、捍衛者沒有刻意的煽情,沒有激昂的口號,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質樸地拍了姚子青守衛上海寶山的七天,質樸中有真情。
  • 日本也拍攝了「抗日劇」,但劇中八路軍是這樣的,內容太過真實
    日本也拍攝了「抗日劇」,但劇中八路軍是這樣的,內容太過真實不過和我國的雷人抗日劇相比,日本其實也拍了一部抗日劇,並且比國產抗日劇更加的真實,這部抗日劇就是《紅十字:女人們的入伍通知單》,一部圍繞抗戰展開的抗日劇。
  • 盤點國產神劇之嘿!小面,網友:一部紀錄片缺少有畫面感的片段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國產神劇之嘿!小面,網友:一部紀錄片缺少有畫面感的片段,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這一部電影的簡介和部分網友的評論吧。嘿!小面劇情簡介:在重慶,很多人的一天是從一碗麵條開始的。街頭巷尾隨處可見小麵館,為什麼不拍一部關於重慶小面的紀錄片呢?   曾磊向《舌尖上的中國》的編導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誰知,央視編導也是個來自重慶的小面迷,兩人一拍即合。《嘿!小面》就這樣被提上了拍攝議程。 熱門短評:美食紀錄片不是給幾個口碑不錯的店點兒鏡頭,拉幾個貌似美食評論家的人和路人表達幾句,再穿插一首隻有歌詞與主題相關的爛歌就夠的!
  • 《八佰》:一部嚴肅的抗戰電影?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物?
    這是真實的歷史背景。400多名被蔣介石放棄了的國民黨士兵,為了守住四行倉庫,喬裝成800人,與日本侵略者展開輸死戰鬥,轟轟烈烈的英雄主義就此誕生。當然,為了照顧到國內民眾對抗戰的接受能力,導演有意無意隱去了這些戰士的國民黨軍身份,於是,我們所看到的就成了400戰士與日本侵略者展開殊死搏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