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為什麼不能在中國大爆?因為兩國人民臉相近、性相遠

2021-01-07 影視獨舌

本周有兩部日本引進片同時上映——《鎌倉物語》和《念念手紀》。

《鎌倉物語》由執導過內地觀眾比較熟悉的《哆啦A夢:伴我同行》和《寄生獸》的山崎貴導演,有堺雅人、堤真一、安藤櫻、橋爪功等華麗的全明星陣容,甚至還拉來了三浦友和。

電影改編自漫畫原作,講述了住在鎌倉的推理作家一色正和(堺雅人飾),來到黃泉之國尋找妻子亞紀子(高畑充希飾),並最終重返人間的故事。電影中充滿了幽靈、妖精、魔怪等非人類,被稱為日版《尋夢環遊記》,儘管風格相異,但同樣指向愛的主題。

《念念手紀》去年已在日本上映,是當年日本本土電影票房第四的作品(34億日元)。儘管它的原名《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改編自同名小說)略顯重口味,但其實卻是部小清新純愛片。

近年來內地引進的日本電影

從昨天的開局來看,這兩部電影延續了日本真人電影在中國內地一貫票房不佳的趨勢。要知道,《小偷家族》眼看破億卻沒破,讓不少影迷揪了心。

儘管如此,《小偷家族》還是擠進了引進內地的日本電影票房排行榜前十。

在內地上映的日本電影票房排行榜(票房數據來源貓眼專業版,下同)

如上表所示,在內地上映的日本電影票房排行榜前十中,有八部是動畫電影,兩部是真人電影,其中《銀魂真人版》也是根據知名動漫《銀魂》改編,國內大量的動漫粉絲依舊是觀影主力。

而截至目前,2018年的前9個半月,內地已經引進了11部日本電影:

2017年全年,內地共引進9部日本電影:

2016年是日本引進片「大躍進」之年,一共引進了11部,有2部是真人電影——《墊底辣妹》和《寄生獸》。其餘都是動畫電影,分別為《火影忍者劇場版:博人傳》、《聖鬥士星矢:聖域傳說》、《櫻桃小丸子:來自義大利的少年》、《哆啦A夢:新·大雄的日本誕生》、《龍珠Z:復活的弗利薩》、《蠟筆小新:夢境世界大突擊》、《航海王之黃金城》、《名偵探柯南:純黑的噩夢》。這一年新海誠執導的《你的名字。》以5.76億的成績創造了日本電影在內地的票房記錄。這一年,也是中國的批片/買斷片的市場進入單片破億元的時代。

2006年至2015年,是中日10年的寒冬期(由於釣魚島問題),這10年間僅有17部日本電影在中國上映。2013年和2014年,內地沒有引進日本電影。2015年中日關係破冰,當年引進的《哆啦A夢:伴我同行》是一次日本引進片的票房突破。

而從2011年改編自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的同名電影引進國內卻票房慘敗,到時隔5年後《墊底辣妹》登陸中國院線收穫3745萬,再到《小偷家族》創造的9656萬記錄,日本真人電影在中國內地的票房,好像就沒怎麼成功過。

日本真人電影為什麼在中國接納度不高?

討論這個問題,首先要廓清三個問題。第一,動畫和漫改電影風險低,所以引進數量佔優。從2015年《哆啦A夢:伴我同行》5.3億票房的甜頭開始,中國院線引進的日本電影,基本以動畫電影和漫改真人版電影為主,因考慮到粉絲/受眾基礎,能給收益帶來一層重要保證。對中國的年輕觀眾而言,日本動漫的影響力其實超越了好萊塢電影,而且每一代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經典動漫作品,經典的動漫IP可用死忠粉打情懷牌,也可以老少皆宜合家歡。第二,對引進外片的中國操盤公司來說,真人電影和動畫/漫改電影,在性價比上,差別不大,且與好萊塢大片相比,性價比都很高。通常的日本進口電影的版權費在500萬左右(3000萬即可回收成本),前年大熱的《你的名字。》版權費據傳只有1900萬。

《追捕》

第三,歷史沉痾。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雖有《追捕》、《望鄉》、《人證》等經典佳作在中國火爆,但日本的真人電影在中國經歷了太長時間的空窗期,內地有著受眾年齡的斷層,核心的年輕觀眾普遍傾向於動畫和漫改電影。但其實,這裡還有一個基本的前提,動畫和漫改電影在日本本土本就佔據主流,真人電影、原創真人電影本就式微。日本動漫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漫畫帶動動畫電影發展是日本電影發展的一個特色。動畫電影就是日本最能夠與好萊塢抗衡並取勝的本土類型電影。

《懸崖上的金魚姬》

所以,宮崎駿的《幽靈公主》在1997年上映時,能戰勝《鐵達尼號》,成為日本本土票房冠軍;《哈爾的移動城堡》和2008年的日本本土票房冠軍《懸崖上的金魚姬》的票房,也都能超過《阿凡達》。大家都知道,《你的名字。》在中國創造了票房紀錄。但其實,這部電影創日本電影史上海外票房收入之最,在很多國家都賣得很好,中國的5.75億人民幣,佔據的是該片海外票房的30%。2015年是日本電影產業發展走到變革的節點——二次元文化對電影產業的深度改造,票房前20位影片有17部與二次元有關。2016年,日本本土票房收入前十位的本土電影幾乎全部與二次元有關。

《你的名字。》、《名偵探柯南:純黑的惡夢》、《妖怪手錶劇場版:閻魔大王與五個故事喵》、《海賊王之黃金城》、《哆啦A夢:新·大雄的日本誕生》、《少女與戰車》(劇場版)、《在這世界的角落》(劇場版)等7部作品均為動畫電影,而《信長協奏曲》、《暗殺教室:畢業篇》、《橘色奇蹟》也都是根據漫畫改編的真人電影。剩餘的一部《新哥斯拉》,從廣義上講,也屬於二次元的範疇。2017年,日本電影市場上,除劇場版和漫改電影外,上映的真人電影很難拿到理想的票房成績。

從投資製作層面而言,日本電影製作方(「製作委員會」)也更傾向於風險低、回報周期短的知名作品改編電影創作。

日本電影整體為什麼不能在中國大爆?

文化積澱、產業現狀、投資製作的保守心理,可能還無法完全解釋很多人心中的一個疑問——動畫電影也好,真人電影也好,引進了那麼多,日本電影為何不能在中國大爆特爆?

我認為,印度電影在中國的火爆,日本電影是無法做到的。

從國民性而言,印度電影比韓國電影、日本電影、伊朗電影更契合中國。

《摔跤吧!爸爸》

與韓國電影、伊朗電影相比,印度電影的批判性,一直是被高估的。

因為,內地引進的印度電影,在本質上更接近於好萊塢。

話又說回來,曾經《我不是藥神》的大爆,有一種評價的確很正確,《藥神》走的就是印度電影的路線。所以,它給我們的觀影體驗也如是。

而從文化、電影本體、觀感上看,日本電影普遍緩慢的敘事節奏、或喪或哀或悲的心緒,都不契合目前中國觀眾的心理,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因此,從商業片的敘事節奏和整個電影產業的布局來看,日本電影並不是個強勁的對手。

《碟中諜6》

對手一直是好萊塢。

不過,從《碟中諜6》的表現來看,好萊塢電影動輒十億、二十億的奇蹟,可能也再難複製了。儘管影視行業面臨嚴冬期,但最有活力的還是中國電影自己啊。

【文/洛神】

相關焦點

  • 「性相近,習相遠」,不同的生活習慣很難讓兩個相愛的人在一起嗎
    他們都清醒地認識到,長期穩定的生活是需要兩個人的習性相近的,而習性相遠只會讓一方包容或者隱忍,或者雙方都變得不客氣。所以相同的性情往往使兩個人產生了愛慕和吸引,而相同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卻是兩個人不分開的保證。小文和小凱在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上的不同註定了他們只能以分手告終。
  • 抗美援朝:為什麼起名中國人民志願軍而不叫解放軍,這裡大有學問
    韓戰是二戰結束以來第一場大規模的局部戰爭,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場出國作戰,這場讓中國軍隊名揚天下。 這場戰爭起主導作用的是中美兩國,但是雙方的軍隊的稱謂卻不是美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而是聯合國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什麼會這樣呢這裡面大有學問。
  • 那個電影《紫日》中的日本姑娘,今天仍是許多中國觀眾的好朋友
    ,但是我國人民一直抱著和平寬容的態度對待著現在的日本人民,希望大家共同生活在一個和平的環境下。曾經就有一個日本姑娘來到中國,受到了中國人民的喜愛,並且還在中國有不錯的發展,她就是前田知惠。前田知惠屬於標準的日本動漫女生,長著一張非常可愛的臉,愛笑的眼睛,像一個需要人保護的小朋友一樣,任何人見到她都會有想保護她的衝動。因為前田知惠的長相十分可愛乖巧,所以同學們都很喜歡她。
  • 為什麼保守的日本人會性開放
    大家印象中,很多普通的日本人偏保守,很多都彬彬有禮,喜歡說對不起或者抱歉,因為怕給別人添麻煩,但是偏偏在性方面在東亞首屈一指,開放的很。明明受中國幾千年的影響,學習了很多思想,文字和制度,為什麼在中國談性色變,在日本卻如此開放?
  • 韓星李泰蘭:韓國人也愛甄嬛,兩國文化相近(圖)
    韓星李泰蘭:韓國人也愛甄嬛,兩國文化相近(圖) 早年因《摩登家庭》為中國觀眾所熟知、2009年更是因《傳聞中的七公主》徹底走紅的韓國女星李泰蘭,此番在劇中扮演中國古代美女。她透露,雖然劇中被兩個男人愛著,不過卻是個悲情角色,特別多哭戲。李泰蘭說自己現在恨嫁,全身心做好結婚生子的準備,就等生命中的男主角出現了。
  • 《人民中國》對日文化外宣的創新探索
    70年代,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和中日友好條約籤訂的大背景下,《人民中國》積極報導中日關係,成為日本公眾了解中國的重要品牌期刊。80年代,大批日本公眾來華訪問,文化報導在《人民中國》中的比重進一步加大,內容更加豐富。回顧《人民中國》在20世紀60年代和80年代初的兩個發展高峰,中國文化要素在針對日本的精準傳播中發揮了關鍵作用。90年代,《人民中國》在以往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固化了文化報導風格。
  • 中國高鐵助推中國印尼兩國友誼
    與此同時,這也是境外首條採用中國高鐵技術標準合作建設和管理的高鐵,對中印兩國來說均意義重大。而距離雅萬高鐵5號隧道貫通,也才剛剛過去一個月,短短一個月時間裡,雅萬高鐵項目迎來兩大突破,足以證明中國基建速度。眾所周知,中國鐵路早已經是中國國際建交的優質名片,推動鐵路發展,開發高鐵領域也是我國長久以來的目標和夢想。
  • 日本網友評價:中日兩國電影海報實力差距,中國風海報讓他們驚豔
    而這也讓日本網友對中國的海報產生了興趣,他們在仔細了對比了中日兩國的電影海報,終於明白了兩者實力的差距。起因是一位日本網友拿出來三張中國的電影海報,這三張分別是《X-戰警》,《龍貓》和《哥斯拉2怪獸之王》的宣傳海報。並將《X-戰警》的日本版電影海報拿出來進行對比,並感嘆中國版電影海報和日本版電影海報的質量差距好大啊。之後就引起了日本網友們的熱烈討論。
  • 日韓兩國因為宋仲基出演的這部電影,關係徹底搞僵了
    正如導演郭柯所說的那樣:電影可以構思、設計,但生活永遠是無法想像的。歷史永遠不可能被遺忘。小編這次為大家安利的電影,是韓國拍攝,上映於2017年7月26日,改編自一段鮮有人知,卻血淋淋地真實發生過,不容被遺忘的歷史。因為這部電影的上映,日本明確表示,日韓關係將因此受到嚴重影響。
  • 日本網友怒了,火藥味升級兩國人民「開戰」!
    最近,除了美國一直在國際上爭惹是非之外,日韓兩國最近也是不太安寧。這不,在前兩天日本就還專門召開了一起新聞發布會,用來控訴韓國的行為。日本一方公然喊話韓國,稱若是該事件情況屬實,那麼日韓兩國關係就受到嚴重的影響。更是有不少日本網友在網上劇烈的聲討韓國,呼籲政府對其進行制裁。
  • 深受中日兩國人民喜愛的福原愛,原來被這麼多遊戲廠商盯上過
    這一年,深受中日兩國人民喜愛的福原愛,宣布離開她熟悉的桌球臺。討人喜歡的愛醬除了有精彩的職業生涯,想不到在遊戲裡還有不為人知的一面。很多資深粉絲可能都沒見過吧。愛醬的廣告是什麼?前幾天,在《紅白機N合1 淘金者》的視頻中,有很多觀眾對其中的一段畫面非常關心。
  • 靳飛:民間交流是中日兩國間的變壓器
    周恩來總理為化解阻礙中日兩國邦交正常化的堅冰,發展了人民外交的戰略思想,以文化交流和貿易互惠為先導,增進兩國人民的友誼和了解,逐步達到恢復邦交的目的。1956年中國京劇代表團訪日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行的。梅蘭芳先生帶團抵達日本後,得到了日本各界熱烈的歡迎。前首相片山哲致詞時激動地說:「感謝中國人民向日本人民伸出了友誼之手!」
  • 威武我大天朝人民為日本創造出新的詞彙------「爆買い」
    本期精彩導讀1.威武我大天朝人民為日本創造出新的詞彙
  • 這個唱中國國歌、高喊「中國加油」的日本芭蕾舞團,與中國的淵源竟這麼深……
    但兩國人民之間渴望交流與友好。1952年,周總理通過日本自民黨議員帆足計等三人組成的日本貿易代表團,向日中友協贈送了王濱、水華導演的電影《白毛女》的膠片。1950年10月成立的日本民間友好團體日本中國友好協會複製了多部拷貝,在日本各地巡迴上映,引起巨大反響。到1955年6月,共有200萬日本觀眾觀看了這部電影。日本進步文藝團體松山芭蕾舞團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邂逅《白毛女》的。
  • 《海獸之子》差強人意,日本動畫電影為什麼攻不下中國市場
    後吉卜力時代日本動畫電影的引進風險《海獸之子》引發的討論遠不止於單部影片的票房口碑。有行業媒體認為,「某種程度上它也是當今面臨危機的日本動漫產業,在立足於傳統的同時,試圖尋找突破的表現。」五年前中國企業赴日進行「IP 爆買」的現象,如今已一去不返。
  • 廣州人民致日本友人的一封信:一衣帶水,千裡嬋娟
    你們所遭受的一切,正與我們所遭受的一樣,我們感同身受,因為這基於中日兩國兩千年交往所結下的深刻情誼。回溯歷史,正可謂:唐風和月碧海蒼梧一衣帶水千裡嬋娟歷史上,遣唐使晁衡阿倍仲麻呂和詩人李白、王維結下不朽的情誼,他們所吟誦的和歌漢詩至今依然打動著無數中日人民的情感。
  • 大比拼 中國校花和日本、韓國校花有什麼區別?看完你會驚呆
    如果校花評選還是來自海外的,那討論就更加熱烈了,例如一年一度的日本校花評選。廣大網友的意(tu)見(cao)都能寫一本段子集了。那麼中國校花與日、韓兩國的校花究竟有什麼不同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探討一下吧。臺灣對於校花評選這種東西向來是樂此不疲,還專門出了不少綜藝來評選臺灣校花。說起臺灣校花的特點,則是以偶像路線為主。
  • 大影節日本電影周開幕 將展映十部經典青春電影
    大影節日本電影周開幕 將展映十部經典青春電影     電影網訊(圖文/楊雅如) 第19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日本電影周4月16日在北師大開幕,當天北京日本文化交流中心主任杉田松太郎
  • 日本最受歡迎的中國電影,第一名實在是出乎意料
    「中國文化在日本」是這幾年一些民間學者經常說到的話,雖然這一句話被不少的人駁斥過了,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在古代尤其是唐朝時期,日本的文化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古都京都都是仿照當年的長安城修建的。至今日本的一些傳統文化中還能看見一些中國古典文化的影子。現在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中日兩國文化交流也越來越頻繁起來,不少的中國電影在國內的口碑一般,在日本反而有著不錯的票房成績。
  • 為什麼日本明星很少像韓星那樣來中國撈金?
    在娛樂圈中,不時會有韓國藝人到中國撈金,然而,相比於韓國明星,卻很少有日本明星來中國撈金,這是什麼原因?有不少網友認為,日本明星之所以很少來中國撈金,主要是因為他們在日本國內就很容易獲得超高的收入,所以根本沒有必要到中國來撈金,可事實真的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