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日本松山芭蕾舞團的一段視頻再次傳遍中國網友的朋友圈。
「我們愛中國!」
在這段視頻中,日本松山芭蕾舞團清水哲太郎團長飽含激情地大聲說道:
數千年以來,中國教給日本無數寶貴的經驗和智慧。
人類最痛苦的時刻恰恰是最珍貴的瞬間,因為此時人類會喚醒無窮的力量。
不氣餒,不鬆懈,不畏懼,不放棄,百折不撓,勇往直前,與抗擊的敵人做頑強的鬥爭,必將迎來最後的勝利!
之後,日本松山芭蕾舞團演員們齊唱中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還高喊:「我們愛中國!武漢加油!中國加油!人類加油!」演員們以獨特的方式為中國和武漢加油打氣,希望中國早日戰勝疫情。
用中國流行的方式為中國加油!
據曾經陪同松山芭蕾舞團巡演的李昀介紹,武漢疫情的消息傳到日本後,清水哲太郎非常著急,以舞團的名義去中國大使館捐了一批消毒水和口罩,之後又覺得還應該在精神上以某種方式為中國和武漢鼓勁加油。當他聽說視頻的方式在中國特別流行,便策劃安排全團演員錄製了這個視頻。
視頻中聽得出清水哲太郎的嗓音有些嘶啞,畢竟,他已是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了。多年來,他和松山芭蕾舞團為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日本松山芭蕾舞團是世界上第一個將中國電影《白毛女》改編成芭蕾作品的藝術團體,1958年該團首次訪華演出即引起轟動,從此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
△日本芭蕾舞團力挺中國?
看完這段故事就明白了
松山芭蕾舞團「邂逅」《白毛女》
20世紀50年代初,在冷戰背景下中日關係無法實現正常化。但兩國人民之間渴望交流與友好。
1952年,周總理通過日本自民黨議員帆足計等三人組成的日本貿易代表團,向日中友協贈送了王濱、水華導演的電影《白毛女》的膠片。1950年10月成立的日本民間友好團體日本中國友好協會複製了多部拷貝,在日本各地巡迴上映,引起巨大反響。到1955年6月,共有200萬日本觀眾觀看了這部電影。日本進步文藝團體松山芭蕾舞團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邂逅《白毛女》的。
△中國電影《白毛女》在日本首映時的海報
1948年,清水正夫和他的妻子芭蕾舞者松山樹子創建了日本松山芭蕾舞團,他們二人被白毛女的悲慘命運及其不屈精神所深深地震撼,感動得流下了眼淚。聯繫到戰爭期間及戰後日本婦女的悲慘命運與卑微地位,從亞洲女性解放的大視角出發,兩人萌生了將中國電影《白毛女》改編為芭蕾舞劇的想法,希望藉此讓更多的日本婦女勇敢站起來,與不公的命運做鬥爭,並加深對中國人民的了解。
改編過程中,為了更完整地詮釋《白毛女》的內涵,兩人幾乎看遍了所有與白毛女有關的素材,進行了各種努力和嘗試。1953年底,他們收到了時任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田漢先生的信,信中附有歌劇版《白毛女》的劇本、樂譜以及舞臺劇照。1954年日本東京未來出版社出版了島田政雄等人翻譯的《白毛女》歌劇劇本,這些材料對芭蕾舞劇《白毛女》的創作起到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
△《白毛女》劇本
經過不懈的努力,1955年,芭蕾舞劇《白毛女》終於完成,東京首演令無數日本觀眾感動落淚。
△第一代芭蕾舞「喜兒」——松山樹子演出劇照
3年後的1958年,儘管當時中日兩國尚未恢復邦交,但在周恩來總理的邀請下,松山芭蕾舞團頂住種種壓力,攜芭蕾舞劇《白毛女》首次登上了中國舞臺,主演松山樹子也由此進入中國觀眾的視野。
△1958年,松山芭蕾舞團在周恩來總理的誠邀下頂住種種壓力,實現首次訪華
△松山芭蕾舞團《白毛女》訪華公演請柬圖案
《白毛女》見證中日「芭蕾外交」
松山芭蕾舞團一直將《白毛女》作為該團的重要劇目,已十餘次來華訪問演出,譜寫了一段中日「芭蕾外交」的歷史佳話。
1955年,在赫爾辛基舉行的世界和平大會上,松山樹子見到中國代表團團長郭沫若,從此松山芭蕾舞團與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
△1955年,郭沫若和松山樹子在赫爾辛基
△日本松山芭蕾舞團1958年3月12日在北京表演《白毛女》,「喜兒」由松山樹子飾演1958年,芭蕾舞劇《白毛女》在華首演,觀眾徹夜排隊買票,座無虛席。然而就在他們回到日本之後的第二天,5月2日發生了日本暴徒闖入中國展覽會會場撕毀五星紅旗的「長崎國旗事件」。中日民間交流一度受挫。
1964年,中日民間貿易組織從中斡旋,兩國開始交換記者。這年9月,松山芭蕾舞團第二次大規模訪華演出。在首都劇場演出的芭蕾舞劇《祗園祭》,周恩來三次觀看演出。
同年11月,在人民大會堂三樓小禮堂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國家領導人演出該劇,再受好評。此時,上海舞蹈學校芭蕾舞劇《白毛女》的創作排練已經接近尾聲,並於1965年上演。
1966年9月,松山芭蕾舞團包括清水哲太郎在內的19名團員組成「日本青年交流團」,和中國青年在中山公園露天劇場參加「青年大聯歡」。當時,清水哲太郎在北京語言學院學習,回憶起當時的情形:「對身邊的中國人滿懷熱情改造世界,改造自我,尋求自我解放的精神狀態深深充滿敬意。」
1971年9月開始,松山芭蕾舞團進行了為期兩個半月的訪華演出。這時森下洋子接替松山樹子,成為第二代「喜兒」,國慶節這天兩人在北京中山公園主演了第二版《白毛女》。
△1971年國慶節,松山芭蕾舞團在北京中山公園表演《白毛女》
10月3日,新版《白毛女》在天橋劇場上演,10月15日,周恩來總理陪同柬埔寨國王西哈努克觀看松山芭蕾舞團演出。10天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18日,日本松山芭蕾舞團部分成員在北京遊覽長城
△日本刊物1972年1月號對當時的訪華盛況進行了長達6頁的採訪報導,講述了該團成員與中國上海舞蹈學校6名芭蕾舞演員、中日兩國藝術家結下深厚友誼等的歷史佳話。
1972年,孫平化為團長的上海芭蕾舞團訪日,在日生劇場上演中國芭蕾舞劇《白毛女》,中日芭蕾舞藝術家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同年秋,中日實現邦交正常化。
△1972年,以孫平化為團長的上海芭蕾舞團訪日
△中國芭蕾舞《白毛女》「喜兒」扮演者茅惠芳與日方演職人員
60多年來,松山芭蕾舞團曾先後受到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會見,也多次見證了中國與日本、中國與世界互動的歷史瞬間。
△1964年,毛澤東接見清水正夫和松山樹子
△1992年,江澤民與松山芭蕾舞團演職人員合影
2008年5月8日,胡錦濤在東京親切看望日本友人松山芭蕾舞團名譽團長清水正夫和夫人松山樹子,並親切接見松山芭蕾舞團團員。
△2009年,習近平與松山芭蕾舞團團員合影
進入新世紀,松山芭蕾舞團仍心繫中國。2008年5月12日,中國汶川大地震發生後,87歲的清水正夫拄著拐杖,率領全體團員70餘人來到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悼念遇難者,並向地震災區捐款。
周恩來與「白毛女」們的故事
松山芭蕾舞團的《白毛女》和中國的交流歷程中,起到重要推動作用的人物之一便是周恩來總理。
周總理和「白毛女」的故事始於1955年。那年7月,松山芭蕾舞團訪華,周總理在北京飯店西樓國慶招待晚宴上「搭橋牽線」,介紹了歌劇《白毛女》主演王昆、電影《白毛女》主演田華與松山樹子結識。周總理親切地對松山樹子說:「下次帶著《白毛女》大家一起來」。他還風趣地說:「你們三個『白毛女』不能分開」。
△1955年,周總理和三位「白毛女」(從左到右:王昆、松山樹子、田華)合影
此後,周總理多次觀看芭蕾舞劇《白毛女》的演出。1971年,他還向舞團贈送了一整套《白毛女》的服裝道具,這套衣服被精心收藏至今。
周總理的人格魅力、周恩來夫婦的深情厚誼深深地銘刻在森下洋子心中。多年來她一直希望在還跳得動的時候,有機會穿著1971年周恩來總理贈送的演出服演繹喜兒。
△2017年5月19日,日本松山芭蕾舞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演出《白毛女》。該團團長、第二代白毛女扮演者——森下洋子在劇中飾演「喜兒」。為紀念中日恢復邦交正常化45周年,2017年5月19日,日本松山芭蕾舞團在人民大會堂演出《白毛女》,這是1958年他們首次訪華後,第15次來中國演出。
此次演出,森下洋子也實現了一個夙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穿著當年周總理贈送的演出服傾情獻藝。
5月23日晚,他們在上海大劇院再次上演該劇。謝幕時,全體演員在舞臺上唱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並向觀眾席久久鞠躬,齊聲說:「謝謝中國!」
△2017年5月23日晚,松山芭蕾舞團在上海大劇院演出《白毛女》
△演出結束時,喜兒的扮演者森下洋子向觀眾謝幕
△謝幕時,第一代中國「白毛女」的扮演者石鐘琴上臺向森下洋子獻花
當晚在上海大劇院舞臺上扮演喜兒的是當時已68歲高齡的日本芭蕾舞演員森下洋子,是松山芭蕾舞團第二代白毛女扮演者,1971年就曾在松山芭蕾舞團的訪華演出中出演喜兒。
△為了這次演出,森下洋子和青年演員們夜以繼日地排練《白毛女》
清水哲太郎和森下洋子在結束了北京的公演後,還率團專程趕赴周恩來總理的故鄉江蘇淮安參觀訪問,並與國內藝術家和南京小紅花藝術團交流,緬懷他們尊敬與愛戴的周總理。
在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面前,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很多國家民眾都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近日,一幅反映來自日本捐贈物資的圖片在社交媒體上刷屏,因為在那批物資的包裝箱上寫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八個漢字。中日兩國同處漢字文化圈,日本民眾用這寥寥數語傳遞了別樣的溫情和感動。(【相關鍵接】:日本在援助中國物資上寫下了好美的詩,96歲這位日本前首相發視頻寫了好美的字)
這八個漢字的背後,有著一段近1300年前中日友好交往的歷史佳話。當時,正是因為被這樣的話語所打動,在兩國都享有盛名的鑑真和尚決定東渡赴日傳法,前後6次。世易時移,今天日本民眾的善舉為這八個漢字賦予了新的含義。中日一衣帶水,人員往來頻繁,利益深度交融,同時在自然災害、重大傳染性疾病等各種風險挑戰面前休戚與共。中日兩國共同經歷的這些災難和疫情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兩國人民長期以來守望相助的鄰裡之道。
中國人民仍然記得,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日本各界踴躍伸出援手,日本救援隊和醫療隊在四川地震災區救死扶傷。日本朋友也經常提起,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後,中國政府、民間各界以及旅日華僑華人、在日中資企業和留學生紛紛行動起來,為日本救災捐款捐物,提供慰問和支援。如今,這種感同身受、患難與共的情誼再次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得到體現。
日本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公明黨幹事長齊藤鐵夫、外相茂木敏充、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等黨政要人,在不同場合對中國政府和人民在習近平主席領導下防控疫情的有力舉措表示敬意,認為在中國發生的疫情如同自家親戚和鄰居生病,日方願向中方提供全方位支持幫助。
日本政府緊急調撥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疫區緊缺的物資裝備,通過包機運往武漢。東京、大分、熊本等日本地方政府不惜動用應急儲備,及時向中方捐助急需物資。日本企業紛紛慷慨解囊,友好團體和普通民眾踴躍獻愛心,對中國人民抗擊疫情提供寶貴支持和無私援助。前兩天,一位14歲日本女孩在初春寒風中身著紅色旗袍為中國抗擊疫情募捐,她的身影再次溫暖了我們的心。
日本是迄今中國以外確診新冠肺炎病例最多的國家,在自身也面臨新冠肺炎防控壓力的情況下,日方能夠出於人道主義精神向中方雪中送炭。日本政府官員和一些學校還提醒民眾和學生不要帶著惡意去談論中國武漢,這種跨越國界的情誼難能可貴,也得到了中國民眾的誠摯感謝。
各國共處一個世界,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前命運緊密相連,沒有誰能獨善其身。當前疫情防控處於關鍵階段,中國政府和人民正全力以赴抗擊疫情,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戰勝疫情。中日雙方可發揮各自優勢,繼續加強信息、政策溝通和技術交流,就新冠肺炎防治開展合作,攜手防控疫情,維護兩國和世界衛生安全,這也正是新時代中日關係的應有之義。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仍在繼續。衷心希望,雙方在攜手抗擊疫情過程中的正面互動成為推動中日關係進一步改善發展的新動能,成為增進兩國人民友好感情的新紐帶,也期待兩國能夠以此為契機攜手前行,為促進兩國和世界人民健康福祉共同作出努力。
在東方網官方微信號後臺
輸入「疫情」
或點擊菜單欄中的「抗擊疫情」
即時查詢疫情最新最權威消息!
輸入「活動軌跡」
查詢上海確診病例涉及區域和場所情況
關於上海目前的疫情防控工作
你有什麼想要了解的?
歡迎在東方網官方微信號後臺留言
東東將在每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
為你傳達!
來源:東方網綜合央視新聞、新華網、解放日報、人民日報等
編輯:ivy、小能手
審稿:魯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