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人養活了香港樂壇」霧霾下的港樂大師

2020-08-26 世界通病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帶著娛樂產業迅速發展

環球(寶麗金、新藝寶),華納,滾石,索尼的進駐還有本土的英皇,唱片產業可謂是百家爭鳴,這幾家公司包攬了我們所熟知的歌星,張學友、張國榮、王傑、陳百強、beyond等等,其中以寶麗金最為輝煌

在之前香港樂壇還以許冠傑,黃沾等為主導的俠義江湖風和市《半斤八兩》《笑傲江湖》《男兒當自強》等等

後來,日本流行樂的蓬勃發展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流行作品這幾大公司旗下也有很多優秀的歌手,於是,當時的香港樂壇掀起了一股翻唱熱潮

其中,谷村新司,玉置浩二、中島美雪、山口百惠的歌尤為火爆

香港十大勁歌金曲和各大音樂榜單常被翻唱歌曲霸榜,從而群眾出現呼聲

——「日本養活了香港樂壇」

但卻在這樣的陰霾下

誕生了這幾位港樂大師

1、雷頌德(Mark)

在90年代中末,雷頌德已經在為郭富城,陳慧琳的新專輯當音樂監製,並包攬大部分詞曲,隨後還有給黎明當監製。在那時候相對保守的作曲風格下,他在陳慧琳的新專輯融入了電音,創作出當時的熱單《失憶周末(粵)/不如跳舞(國)》《花花宇宙》

2000年以後,當時的楊千嬅、古巨基、側田、衛蘭等「後浪來襲」

2001年,為楊千嬅 Miriam 這張神專輯製作兩首歌曲

Miriam

《野孩子》《可惜我是水瓶座》

其中《可惜我是水瓶座》收穫香港十大中文歌曲獎和香港十大勁歌金曲獎

2004年,繼續執掌楊千嬅新專電光幻影

電光幻影

專輯裡面的《小城大事》《處處吻》不僅將楊千嬅推上職業巔峰,還令雷頌德在翻唱熱潮褪去前期獲得最佳作曲獎

後期,以一貫的製作品質捧紅了側田,衛蘭當時的雷頌德這個名號就成了大眾心目中質量的保證

2.郭偉亮(Eric Kwok)

Eric Kwok

在90年代末,留學回歸的郭與朋友組建樂隊,並籤約EEI

同年,為黎明創作歌曲《假如今晚你在我家》,開啟了他的創作生涯

在他的創作生涯必須提到一個歌手,陳奕迅

在1999年,為陳奕迅創作的《幸福摩天輪》為陳奕迅收穫不少人氣,雖說陳奕迅一曲成名靠的是陳小霞製作的《十年》,但是多年來郭給陳奕迅創作好歌可謂是品質至上

為陳奕迅創作的《夕陽無限好》《落花流水》《十面埋伏》《最佳損友》等歌曲為陳奕迅在香港樂壇甚至是華語樂壇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15年為其創作的《無條件》也是經典之作

08年,《喜帖街》一曲把默默無聞的謝安琪搬到了大眾的視線,此歌也使謝安琪在港樂低迷的環境下,橫掃各大獎項

很多人說,陳奕迅靠的是林夕,黃偉文;但是我認為郭偉亮的曲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這樣的大師不能被遺忘

3.伍樂城

伍樂城

在製作領域,雷頌德是偏向於歌曲製作,郭偉亮是半歌曲半電影配樂,那伍樂城就是偏向於電影配樂,但不影響他的歌曲製作在香港樂壇的地位

跟前面兩位相似的地方是他為大部分的香港藝人創作過歌曲

不同的是他的成就大多是電影配樂,但也確實是港樂大師

他的歌曲必須聯繫到一個組合,twins(鍾欣桐/蔡卓妍)

twins

期間,伍為該組合作曲/製作70多首歌曲

其中,《下一站天后》《戀愛大過天》《風箏與風》《我們的紀念冊》唱到紅遍天;你還記得零幾年經過修手機或者賣衣服的商場聽到的歌嗎?肯定有其中的一首

同時,還有我們熟悉的山雞哥陳小春《亂世巨星》,麥浚龍《耿耿於懷》,還有電影《無間道》同名歌曲《無間道》,陳冠希《你快樂嗎》,吳雨霏《我傻女》

說散就散

還有被袁婭維唱火的《說散就散》,也是出自這位大師之手,原唱JC陳泳彤

當然,還有很多的優秀的作曲家,例如陳輝陽,陳光榮,方大同,李峻一,黃家駒這樣的港樂大師。而且港樂也不能沒有林夕,黃偉文這樣的神級詞人

在被翻唱日本歌曲所鑄造出來的輝煌的香港樂壇,以上這些大師在這種環境下創作出屬於國人屬於粵語文化的作品,把掙扎在輝煌邊緣的香港樂壇緊緊拉住

可是,2020後,又能有誰把這搖搖欲墜的樂壇給扶穩呢?

相關焦點

  • 憑什麼說這個日本音樂教父,養活了香港樂壇30年?
    20世紀80年代,香港音樂進入了最好的時期。陳百強,陳慧嫻,譚詠麟,張學友,李克勤......這些現在聽來耳熟能詳的名字,在當時的香港樂壇嶄露頭角,開闢了一片天地。在當時的大陸,人們的耳朵已經被這些人的音樂攻佔,口裡也開始哼起《月半彎》,《酒紅色的心》,《冷風中》......
  • 日本養活了半個香港歌壇,這話說夠了嗎?
    日本養活了大半個香港歌壇。」這些人的語氣裡,滿滿的都是驕傲,仿佛剛剛透漏給你的,是了不得的國家機密。前些年,高曉松老師聊到四大天王時代的香港流行歌曲時,就說:全是填詞,就是填日本歌。而「中島美雪、玉置浩二養活半個香港樂壇」的說法,更是讓昔日的美麗煙花也蒙上了灰。果然是一點美好的想像也不給人留。但事實並非如此。
  • ​日本養活了半個香港歌壇,這話說夠了嗎?
    愛聊港樂的人,一定會有這樣的經歷:聊著聊著,就會有好為人師的人,雙眼放光,迫不及待地告訴你:「你知道嗎?日本養活了大半個香港歌壇。」這些人的語氣裡,滿滿的都是驕傲,仿佛剛剛透漏給你的,是了不得的國家機密。前些年,高曉松老師聊到四大天王時代的香港流行歌曲時,就說:全是填詞,就是填日本歌。
  • 港樂缺少原創?香港一批新生代唱作人用實力說話
    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個說法: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島美雪、玉置浩二等日本歌手養活半個華語樂壇。那時候的港臺歌手,很多靠翻唱日本歌曲而走紅,因此得來這個說法。那麼問題來了:香港樂壇真的是靠翻唱而缺少原創作品嗎?
  • 這個「讓天王成為天王」的男人,曾「養活」半個香港樂壇
    有不少樂迷曾開玩笑地說,「玉置浩二養活了八九十年代的半個香港樂壇」,這話其實也不為過。在80年代中期,日本音樂人的優秀作品由於其成熟的音樂工業標準、優美的旋律、適合亞洲人的審美情趣,被重新填上中文歌詞演唱後迅速流行,這也是商業機制下流行音樂的一種生存方式,而被最多男歌手翻唱的日本創作音樂人,玉置浩二必定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
  • 陳輝陽|在時過境遷的香港樂壇,他是如何成為港樂大師的?
    《失戀太少》對於現今粵語歌市場逐漸低迷的狀態,實在是令人惋惜,要說到粵語歌,無可否認的是無論是過去張國榮哥哥的年代還是現今,香港樂壇還依然存在著很多音樂才子、才女。有關注香港樂壇的你其實會發現很多事情並沒有時日如飛而遠去,那些音樂創作人和歌者不僅在努力傳承香港樂壇八九十年代的輝煌,還正在發掘和創造出更多不分遠近 世代流行的粵語金曲。過去香港樂壇有才子黃沾,顧嘉輝、胡立偉等資歷作曲家,當他們隱退眾人認為香港樂壇再無如此經典後,卻又出現了一個又一個的令人折服的音樂才人。當今香港樂壇有一個神話創作組合,或許我這樣說你們還不能在腦中找出些許記憶。
  • 張國榮恩師、殿堂級音樂人黎小田去世:香港樂壇尚欠你一尊金針獎
    12月1日,據香港《頭條日報》等媒體報導,香港著名音樂人黎小田因病於當日早晨7時55分去世,享年73歲。黎小田作為香港樂壇大師級的音樂人,為港樂的繁榮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縱橫樂壇半個多世紀,一直默默耕耘在幕後,取得了巨大的音樂成就,他可能是香港樂壇繼顧嘉輝之後最卓越的音樂大師了。(連結: 總是說羅大佑、李宗盛,為何這位香港音樂教父卻少人提起?)黎小田60年代入行,任樂團領班。1973年奪得香港無線電視第一屆「作曲邀請賽」季軍,正式開始他的創作生涯。
  • 中島美雪養活了大半華語樂壇?YAMAHA版權正式上線酷狗
    近日,酷狗音樂與日本Yamaha Music Entertainment(山葉音樂)達成戰略合作,這個擁有中島美雪以及熊木杏裡等日本大牌歌手版權的老牌音樂廠牌,將攜旗下2899首音樂作品入駐酷狗,並於6月26日獨家上線酷狗音樂。
  • 港樂十大填詞人 林夕只能屈居第三,黃霑第一實至名歸
    梁美薇|香港樂壇少有的女性製作人之一,也是郭富城御用的作詞人。 代表作:《幾許風雨》《不再猶豫》《一起走過的日子》《封鎖我一生》。潘源良|香港著名填詞人。八十年代中期在香港填詞界嶄露頭角,經歷了粵語歌的黃金時代。 代表作:《愛與痛的邊緣》《遙遠的她》《風雨故人來》《誰明浪子心》。周耀輝|曾為達明一派、黃耀明、薛凱琪、麥浚龍、盧巧音等歌手寫下不少歌詞。
  • 華語樂壇靠日本人養活?這些經典歌曲都是翻唱!
    翻唱歌曲列表2除了上述提到的這些,還有大量的華語歌曲翻唱自日本,篇幅有限不再贅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搜一搜。可以看出,被華人翻唱最多歌曲的日本明星為中島美雪。根據統計,中島美雪約有70首作品被改編為一百多首華語歌曲,其中以香港和臺灣翻唱最多。從70年代至今,中島美雪幾乎每張專輯都有歌曲都被華人地區歌手所重新填詞與翻唱。
  • 日本國寶級歌星中島美雪,真的是她養活大半個華語樂壇?
    中島美雪是日本國寶級的歌星,為何總說她是養活了大半個華語樂壇的人呢?其實這種說法有道理也沒道理,有道理的是,我們確實看到了很多非常經典的老歌都是翻唱於她創作的歌曲。從某個角度來說,中島美雪的歌確實對華語樂壇貢獻了很多,很多歌手依靠翻唱她的歌曲而走紅,甚至有些翻唱的歌曲成為其代表作品,不得不說翻唱歌曲所帶來的收穫是強大的。不過,縱觀整個華語樂壇,在90年代左右翻唱日本歌曲曾達到了一個頂峰時期。
  • 香港樂壇之死
    第二天的港娛圈社交網絡,為此刷了一整天的屏。很多人為此憤憤不平,為什麼一個自己一無所知的歌手能拿下這個分量不輕的獎?是不是山中無老虎,猴子充大王,選不出誰了?看來,繼香港電影之後,香港樂壇已死的鐵證,是板上釘釘了。
  • 港樂 | 或許我並沒有「死」
    「用心聽音樂的人太少,也就沒人願意去做用心的音樂,然而我們卻故作清醒地感嘆道:』港樂已死。『死去的不是港樂,也不是華語音樂,而是聽者的心。」談起廣東人的童年記憶,絕對繞不開港樂,而這也少不了廣東老爸們的功勞。
  • 港樂謝幕,誰還在聽粵語歌?
    大家在獅子山下相遇港樂沒有終點,起點卻很明確——據黃霑求學港大的博士論文所寫,粵語流行曲開始於1974年。那一年,無線電視臺出品了一部名為《啼笑因緣》的年代劇,隨著電視劇的熱播,由顧嘉輝作曲的同名主題曲也成了街頭巷尾競相傳唱的「流行歌」。這首歌,用美國流行的AABA曲式為後期港樂定了調。
  • 一個中島美雪養活半個華語流行樂壇?
    1992年,《容易受傷的女人》紅遍香港,王菲在各大音樂頒獎禮中獲獎無數,就此躍入香港一線女歌手的行列。這首歌的原版歌曲《口紅》,同樣是中島美雪作詞、作曲並演唱的。出自中島美雪手筆的,還有範瑋琪這首旋律激昂,引發無數聽眾共鳴的《最初的夢想》,這首歌曲關乎勇氣,也關乎每個人的夢想。
  • 金針獎相當於香港樂壇的終身成就獎,是香港樂壇最高獎項
    金針獎在香港樂壇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是所有香港音樂人夢寐以求的目標,相當於香港樂壇的終身成就獎,非常難拿,舉兩個例子你就知道。黎小田,一代港樂大師,《萬裡長城永不倒》就是他的經典作品,是香港樂壇殿堂級的音樂人,可是,他沒有拿到金針獎就已經遺憾離世!
  • 紅館:見證了港樂的輝煌與沒落。巨星俱往矣時,港樂接班人何在?
    這是港樂最好的的時代,時至今日依然令人神往。生在那個年代的歌迷是幸福的,因為他們跟紅館一樣,都是港樂輝煌時的親身見證者。苦苦支撐著香港樂壇,真正能掀翻整個紅館的還是那批老將。樂壇前浪雖然沒有被後浪取代,卻終敵不過時間和意外。
  • 港樂
    感覺香港樂壇的音樂人真的把音樂——哪怕是通俗的流行歌曲也是——當做藝術來做的。
  • 黃家駒為什麼在最火的時候去日本?因為他們在香港走不下去了!
    ,很多人可能會不理解,為什麼beyond樂隊會在大火之時離開香港,前往陌生的日本呢?關於這個眾說紛紜,有人說他們是想要走向國際,有人說他們是在香港混不下去了。對,他們在香港的確「混」不下去了,因為香港樂壇容不下他們,他們出走日本也有些許的無奈。香港樂壇為什麼容不下beyond?beyond樂隊遠走日本的原因很簡單,香港已經沒有他們的市場了。
  • 港樂黃金時代落幕:你現在還唱粵語歌嗎?
    大家在獅子山下相遇港樂沒有終點,起點卻很明確——據黃霑求學港大的博士論文所寫,粵語流行曲開始於1974年。從獅子山眺望香港。直到轉投華星唱片後,才憑藉一曲《風繼續吹》漂亮翻身,以能在紅館連開12場演唱會的人氣,打破了譚校長制霸樂壇的局面。以翻唱日本歌為主的八十年代,是張國榮、譚詠麟、陳百強和梅豔芳四分天下,而譚張爭霸衍生的不和花邊,也成就了古早期難得一見的飯圈互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