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館:見證了港樂的輝煌與沒落。巨星俱往矣時,港樂接班人何在?

2020-12-01 偽沉淪

1983年4月27日,紅磡體育館正式在香港這片土地上誕生。

恢宏的四面舞臺在等待它的主人,1萬2千5百個座位也在等待著觀眾。

同年5月5日,香港第一代歌神許冠傑成為第一個踏進紅館開唱的歌星。

這一天,對樂壇而言,對紅館而言,都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因為許冠傑的橫空出世,成功將粵語歌曲從市儈帶向了流行。

而後譚詠麟、張國榮在80年代爭霸,

四大天王在90年代壟斷所有頒獎典禮,

謝霆鋒抱著吉他,

鄭中基耍著無賴,

陳奕迅扮著浮誇。

港樂風靡兩岸三地,

在街頭巷尾傳唱著。

紅館也不再寂寞,一眾歌手,你方唱罷我登場,紛紛入主紅館。

因為對香港歌手而言,能在紅館開唱是演唱生涯中最榮光的事。

紅館也成了一塊試金石,

檢驗著香港歌手的綜合實力,

因為不是什麼人都可以踏上紅館的,

實力、名氣缺一不可,

因此很多歌手都被拒之門外。

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一眾能攻進紅館的巨星們開始玩起了新的挑戰,

在紅館開唱對他們來說不稀奇了,

真正稀奇的是能否連開,能連開多少場?

於是張國榮89告別演唱會告別了33場,

黎明95那一夜我們在霓虹燈下起舞演唱會起舞了26場,

劉德華96反轉紅館倒轉地球演唱會倒轉了20場,

…………

那麼誰才是紅館連開記錄的天花板呢?

答案是80年代的王者,90年代的至尊,00年後的元老,樂壇校長譚詠麟

89浪漫演唱會,一遍過38場。

除了演唱會外,香港每年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也都是在紅館舉行。

自84年開始,在這個頒獎典禮上,

誕生了一位位最受歡迎男女歌手,

看到了一位位天王天后捧起獎盃,

留下了一首首金曲傳唱至今不衰,

紅館這個舞臺,演繹了太多精彩的盛況。

校長深情哼著愛在深秋,哥哥忘情舞動著monica,

丹尼想不通一生到底何所求,梅姐觀望遠方似是故人來,

林子祥以一首十分十二寸徵服了全場,

張學友憑一首分手總要在雨天正式成為香港第二代歌神。

四大天王被命名後,更是很快就席捲了全國,內地第一批追星族也是在這個時候誕生的。

在這個舞臺上角逐獎項的同時,

留下了太多經典歌、經典人、經典時刻,

80、 90年代的紅館之戰,宛如神仙打架。

這是港樂最好的的時代,

時至今日依然令人神往。

生在那個年代的歌迷是幸福的,

因為他們跟紅館一樣,

都是港樂輝煌時的親身見證者。

2000年後,臺灣歌壇異軍突起,

周王林羅引領了一個新的潮流,

內地歌壇也在奮起直追。

此消彼長之下,港樂就暗淡了許多。

2000年後,2010年後,

紅館依舊不缺港星開唱,

但在一眾身影中,

卻罕見新生代,

紅館的常客,始終還是80、90年代的歌手。

新生代歌手即使能攻進紅館,

場次也只是為數不多的一二場,

紅館的各項記錄也始終由老一輩港星保持著。

勁歌金曲到現在每年都還在頒獎,

但自2000後,已開始星光黯淡,

很難再有歌手紅到人盡皆知,

很難再已金曲唱到大街小巷。

90年代末在頒獎典禮打醬油的陳奕迅

到了2000後搖身一變,成了香港第三代歌神,

也成了香港最後一位巨星,

新人、新歌則不值一曬。

都說香港電影沒落了,其實港樂何嘗不是?

苦苦支撐著香港樂壇,真正能掀翻整個紅館的還是那批老將。


樂壇前浪雖然沒有被後浪取代,卻終敵不過時間和意外。

黃家駒再不能抱著吉他高唱光輝歲月,

張國榮在文華酒店縱身一躍令無數歌迷神傷,

梅豔芳將生命中最後的時光獻給了她熱愛一生的舞臺

…………

他們都不在了,

帶給我們無數回憶的他們,

留給樂壇無數經典的他們,

都不在了。

這不只是歌迷之殤,更是港樂之殤。

歲月更是把無情刺刀,

作為紅館記錄保持人的譚校長已經開起了入行40周年演唱會,

場數也是銳減,找不到上個世紀的意氣風發。

2018年,號稱常青天王的劉德華在紅館開到14場時,也因為失聲唱不下去了,

不得已不中止演出,一度淚灑舞臺,向觀眾致歉。

這更像一個時代的落幕,

一個巨星雲集、金曲無數的時代的落寞。

原來兒時的他們已經老了,

號稱年年25歲的校長竟已70高齡了,

不老的劉德也奔向60了

……

正如一句歌詞所唱:

聽著忘情水長大,看著偶像都變老了。

只是,他們再找不到接班人了,

香港歌壇已然後繼無人。


縱觀港樂的起起伏伏,

紅館始終巋然不動屹立在這裡,他是港樂由興到衰的見證者。

而港樂的沒落,是每個人歌迷都不願見的,

但也是不得不接受的殘酷現實。

那些締造經典的老將們,

雖然現在還有很多在活躍著,

但再過10年、20年,

他們唱不動了,跳不動了,

我們還能聽什麼,看什麼?

巨星俱往矣時,港樂再無接班人!

紅館就此寂寞,歌迷就此寂寞!

相關焦點

  • 楊千嬅演唱會滯銷,紅館消失386天再重啟,何時重現港樂輝煌?
    香港紅館見證了華語樂壇無數的巔峰時刻,從2019年11月2日到2020年11月22日,足足386天的沉寂過後,紅館何時才能重回華語樂壇盛世呢?,見證了校長與哥哥人氣最為火爆的時代。究其原因,背後其實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命題——港樂的衰落。四大天王、譚張爭霸、王菲、梅豔芳……這些所謂的天皇巨星都是90年代甚至以前出道的,這些名字時至今日,依然是後來人不可高攀、望而卻步的巨星。
  • 紅館沒有演唱會的221天:巨星不再,港樂傳奇早已消逝
    曾經星光熠熠的紅館,承載著一代又一代樂迷關於港樂的集體記憶。 如今,沒有了炫目的燈光、華麗的舞臺、真情流露的歌者以及熙熙攘攘的歌迷,漆黑又寂靜的紅館看上去並不那麼神聖了。 無論何時重啟,我們面對的現實將是:巨星一個接著一個隕落,紅館再熱鬧,也無法重現港樂輝煌。
  • 「時運不濟」的李克勤:四大天王最心酸的陪襯,港樂輝煌的遺珠
    1987年,譚詠麟宣布不再領取競爭性獎項,並說:「我的接班人是李克勤。」這看起來就是一句不起眼的話,或許是給粉絲的慰籍,但卻成為譚校長的心結,因為,那個李克勤確實有點「生不逢時」。當時的歌壇巨星太多,李克勤不足以與他們相提並論,甚至拿不出作品與他們抗衡。天無絕人之路,做音樂沒有氣色,李克勤就去出演電視劇《不再少年時》,還主唱其主題曲。或許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李克勤迅速走紅,但僅是有名氣,算不上火得一塌糊塗。很喜歡提攜新人的譚詠麟覺得李克勤的聲音很嘹亮,日後定有所為,便在結束「譚張爭霸」時,將李克勤視為自己的「接班人」。
  • 香港紅館,見證了樂壇最紅的歌星,見證了樂壇最輝煌的時代…
    香港紅館,星光熠熠,承載著一代又一代樂迷關於港樂的集體記憶。1983年4月27日,香港紅磡體育館正式誕生。 這座外型猶如鑽石的建築,在港樂最為輝煌的80年代,見證了最走紅的歌手,最瘋狂的歌迷。畢竟,在那個時代,只有最頂尖的巨星才能唱到紅館,唱到紅館還不算,還要比誰唱的場次更多。
  • 從輝煌跌至小眾:港樂依然有別樣顏色,但不再一枝獨秀
    大眾對「港樂」一詞的印象,也從「無法割捨的時代之聲」轉為「諸多日常選擇之一」。港樂依然有別樣顏色,但不再一枝獨秀。港樂到底是聽眾「胡士託」般的情感寄託、「大聲公」式的發聲工具還是閒暇時的調味品,不同世代有全然不同的回答。這一切,從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歌曲變遷史中可以窺見一二。
  • 港樂 | 或許我並沒有「死」
    那個暑假的夏天,我都沉醉在粵語歌的世界裡,沉醉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個輝煌的香港樂壇.那個時候老歌新歌都聽,因此認識了不少香港歌手、作詞人和作曲人,也算是一個有點專業的歌迷,但是讓我當時一直很困惑的是,為什麼經過二三十年之後,港樂就失去了曾經的輝煌呢?甚至當我聽現在的粵語歌時,為什麼沒有了當初的欣喜?於是我跳進時光的長河裡,渴望尋找到一個答案.
  • 香港紅館十佳現場:港樂經典無可複製,搖滾盛世再也不回!
    眾所周知,屹立在香港九龍的紅磡體育館(簡稱紅館)一直被視為香港的音樂聖殿,它曾見證了港樂的輝煌以及落寞,也是所有歌手的夢想與目標之一。從1983年許冠傑踏入紅館,一直到最近的周杰倫地表最強2巡迴演唱會,35年的時間裡又曾誕生過多少個完美現場?
  • 港樂謝幕,誰還在聽粵語歌?
    大家在獅子山下相遇港樂沒有終點,起點卻很明確——據黃霑求學港大的博士論文所寫,粵語流行曲開始於1974年。那一年,無線電視臺出品了一部名為《啼笑因緣》的年代劇,隨著電視劇的熱播,由顧嘉輝作曲的同名主題曲也成了街頭巷尾競相傳唱的「流行歌」。這首歌,用美國流行的AABA曲式為後期港樂定了調。
  • 港樂LIVE精選 衛蘭 — 離家出走/陰天假期/我懷念的你
  • 港樂十大填詞人 林夕只能屈居第三,黃霑第一實至名歸
    黃偉文,後港樂時代最佳填詞人之一。黃偉文總是這樣,用毒雞湯點醒你,生活就是這麼苟且,而你,一直明白,只是不願意明白。 代表作:《羅生門》《浮誇》《可惜我是水瓶座》《好心分手》。林夕,後港樂時代最佳填詞人之一。理想主義填詞人,他的詞既可以掀起人的回憶,又能撫慰人的內心。
  • 港樂|Concert YY 黃偉文作品展
    詞界潮神黃偉文Wyman,2012年親自挑選18年最好的詞作,廣邀40多位圈中歌手好友,於2月9日至14日在紅館連開六場別開生面的音樂派對。當場現身的巨星如雲,鄭秀文、陳奕迅、容祖兒、楊千嬅、王苑之、蘇永康、許志安、鄭伊健,草蜢和Twins特別為這位詞界大師大唱當年金曲,而出道以來與Wyman合作無間的薛凱琪、官恩娜,以及來自臺灣的林宥嘉、張信哲也來高歌助慶。
  • 紅遍抖音的處處吻背後是曾經港樂最強的音樂製作班底
    「一吻便顛倒眾生」「一吻便救一個人」這首處處吻最近在各大平臺上爆火,只要經歷過港樂的輝煌年代,相信沒有人會不熟悉這首歌,以及背後的創作班子,永遠的傳奇林夕作詞,雷頌德作曲,再加上當年的「流量天后」這首歌突然就這麼火了,也許讓很多人大吃一驚,因為在流量歌曲扎堆、舊式港樂沒落的今天,一首十六年前的經典確實讓人回想起那個港樂輝煌的年代。
  • 港樂缺少原創?香港一批新生代唱作人用實力說話
    其實不是的,翻唱只是一小部分,很多粵語歌大部分都是香港音樂人創作而來,例如黃霑、林夕、黃偉文、陳輝陽、周耀輝、顧嘉輝、雷頌德、伍樂城、陳奐仁、黎小田等,如果說港樂靠翻唱起家有失偏頗。時至今日,港樂已經日漸式微,那一批音樂人已經慢慢淡出歌壇,但香港還是有一批新生代的唱作人,他們唱作俱佳只是鮮為人知,那麼香港新生代唱作人有誰呢?
  • 在「日本人養活了香港樂壇」霧霾下的港樂大師
    男兒當自強》等等後來,日本流行樂的蓬勃發展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流行作品這幾大公司旗下也有很多優秀的歌手,於是,當時的香港樂壇掀起了一股翻唱熱潮其中,谷村新司,玉置浩二、中島美雪、山口百惠的歌尤為火爆香港十大勁歌金曲和各大音樂榜單常被翻唱歌曲霸榜,從而群眾出現呼聲——「日本養活了香港樂壇」但卻在這樣的陰霾下誕生了這幾位港樂大師
  • 港樂2018:尚有溫柔可慰藉
    幾十年過去,有輝煌、有低谷;有留存、也有改變。許多人都沒有想到在香港這一畝三分地會發生這麼多傳奇。一是港片,二是港樂,經歷了黃金時期之後好像搖搖欲墜地存活著,引人深思。尤其是港樂黃金時期,有無數天王天后橫貫而出,有許多歷史一頁不容忘卻的記憶。
  • 除了過年時超市的循環播放,港樂就沒有新作值得一聽?
    香港流行音樂,俗稱「港樂」。近半個世紀以來,從一個地區性的娛樂事業,成為影響全球華人的流行文化,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經典粵語金曲至今仍在華人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縈繞。但本世紀以來,關於「香港樂壇已死」「港樂沒落」的輿論一直不絕於耳。最近,關於香港樂壇2020年度四臺頒獎禮的結果又成為媒體熱議的話題。
  • 港樂黃金時代落幕:你現在還唱粵語歌嗎?
    直到轉投華星唱片後,才憑藉一曲《風繼續吹》漂亮翻身,以能在紅館連開12場演唱會的人氣,打破了譚校長制霸樂壇的局面。以翻唱日本歌為主的八十年代,是張國榮、譚詠麟、陳百強和梅豔芳四分天下,而譚張爭霸衍生的不和花邊,也成就了古早期難得一見的飯圈互撕。
  • Wk49 | Jason Radio港樂推薦榜單2017
    這裡是小樂園的第32次推送 歡迎光臨 2017.12.9       歡迎來到第49周(2017-12-09)Jason Radio港樂推薦榜單
  • 專訪AGA江海迦:「港樂未死,要像相信愛情那樣相信它」
    「任何香港歌手都不是一個人在做音樂,我們都有義務把港樂做到全世界都知道,就像幾十年前那樣。」
  • 鍾楚曦把《芳華》美好的那部分,帶到港樂裡
    而我第一次知道鍾楚曦唱歌,是在2020浙江衛視的跨年演唱會上,鍾楚曦穿著黃色流蘇裙,連著唱了三首經典的港樂,《月半小夜曲》+《千千闕歌》+《Monica》,鍾楚曦高馬尾,烈焰紅唇,穿著黃色流蘇裙,恍然間讓人回到了那個港女時代的香港樂壇。